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214章

刺明-第214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些担心,张准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将战火燃烧到登州府的地盘来。有关张准的事情,曾化龙还是知道一些的。别的什么暂且不说,单单是张准这种亡命之徒的做法,就让他们很是头痛。他在乎的职务,没有拿到手,天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到时候,如果张准翻脸。岂不是……

  孙之獬也委婉的说道:“各位大人,下官认为也应该尽快的安抚张准,如果鳌山卫指挥使的职务不合适,可以用灵山卫指挥使的职务代替……”

  其实,孙之獬是很不想说这番话的,他这是在变相的为张准争取福利待遇。事实上,他才恨不得张准被碎尸万段呢。但是没办法,他必须说这番话。其实,孙之獬也想尽快的让张准这个灾星安定下来。要是张准继续闹,他只有头痛的份。他希望如果张准还要闹的话,最好是闹到登州府这边来。只要不在莱州府的境内,随便你闹到京师,闹到南京都没有关系啊!

  他也隐隐感觉到了,张准的闹事,始终控制在卫所的管辖范围,只涉及到都司系统,不涉及到布政使司系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即墨县。即墨县距离浮山城近在咫尺,张准并没有对即墨县动手,而是攻击了鳌山卫。显然,张准是有意识的避开即墨县的。

  换言之,张准闹得天翻地覆,惊天动地,都是卫所内部的事情。既然是卫所内部的暴乱。性质就要轻一些。这年头,哪里的卫所不闹事?不过是看闹到什么样的程度而已。最起码,他们这些文官,没有太大的责任。当然,杨文岳除外。

  谁叫杨文岳是巡抚呢?巡抚可是全部都管的。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兵备道、卫所,都全部属于他的管辖。麾下的卫所,爆发了内乱,他同样是有责任的。陕西的民乱,就有很多卫所的士兵参加。否则,只是一群没有军事修养的农民,是不可能坚持那么久的。正是由于相当数量的。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的士兵混杂其中,才让起义军如此难对付。

  杨文岳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坚定的说道:“对于这些乱臣贼子,必须剿灭,干净彻底的剿灭!”

  其他人暗暗叫苦。

  看来,杨文岳是铁定和张准过不去了。

  杨文岳当初在湖广的时候,就是坚决的主剿派,对于叛乱,实行严厉的血腥的镇压,着实是杀了不少人。张献忠本人,就对杨文岳恨得牙痒痒的。因为,他数次在湖广地区出现,都遭受到杨文岳等人的坚决抗击,没有讨得什么好处。来到山东以后,杨文岳大概也准备推行类似的高压政策。只是,他的高压政策,未必对张准生效啊。

  张准手上的武装,实在是太厉害了一点,官兵就算大规模和他对阵,也未必能占到好处。登州营的战斗力就算再厉害,也没有鞑子厉害吧?那张准,可是连鞑子都打得遍地找牙的家伙。而且,只要一动刀兵,就要大量的钱粮。眼下,山东大旱,去哪里筹措那么多的钱粮?

  但是,杨文岳是登莱巡抚,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反正,张准要是再次翻脸,最头痛的应该是巡抚大人吧?

  冤有头,债有主,张准,到时候,你记得去找杨文岳啊!

  ……

  婚礼结束以后,张准来到造船厂。

  沈凌菲最终还是去了水月庵,为她逝去的娘亲做法事。

  沈柏仪的到来,对沈凌菲的打击非常大。换了是谁。大概都要受到极其惨重的打击。自己的亲哥哥撕破脸,当面骂自己的妹妹是贱货。家族内部的争斗,闹到这样的份上,实在是举世罕见。就算她再坚强,也是一个女子,不得不向命运低头啊。

  在明朝这个年代,一个女子,想要单独做事,实在是太难了。世俗的偏见,让她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众多强手的联手打压,更是编织了一张严密的网,向她笼罩下来。没有了苏州沈家的背景,没有强大的力量支撑,她的确是寸步难行。

  由于沈凌菲出现意外,张准的很多事情,包括玻璃生意,人口买卖,都不得不暂时停顿下来。其实,这些事情只要想穿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缺乏足够的武力支持吗?那咱就想办法,给你提供武力支援!

  从浮山城到江南,需要提供什么武力支援?当然是水军!水军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战船了!只要有几十艘的战船,出现在长江水面,我就不信江南的商家,敢轻易动手!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战船!战船!战船!

  张准来到鹧鸪湾,就是要督促战船的建造进度。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拥有更加强大的海军舰队了。


第259章 扩建船坞,造船

  坐在马背上。远远的看过去,一片繁忙的景象。鹧鸪湾的造船厂,占地非常的广阔,工人们来回的忙碌。周围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造船材料,其中以木材、帆布最多。木材是本地出产的,帆布却是临时编织的,因为使用的是硬帆,所以,需要很多人进行编织。大量的粗棉布和麻布,延伸在沙滩上。旁边又有大量的桐油,散发着浓郁的刺鼻的味道。

  不得不说,造船的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的繁琐的工程,无论是船只本身,还是桅杆,还是船帆,还是帆具,还是索具,还是锚具,都要有专门的人负责。当这些配套设施,都全部整理好以后,才能安装到船上。每一艘船的下水。都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

  薛知蝶远远的看到张准骑马到来,带着几个造船工匠前来迎接,面无表情的说道:“呵,真是稀客啊!”

  张准的回答比她的说话还要简单,就一个字:“忙。”

  其实,张准也就是一个月没有到来造船厂。戎马倥偬的他,不可能时时到来这里。像诸葛亮那样事必亲躬,最后累死的只能是自己。为人上者,只要管好人就足够了,不必要管具体的事务。再说,自己好歹也是穿越者,不可能整天忙着干活。不泡泡妞,不享受享受,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啊!

  薛知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造船厂目前的情况。目前,造船厂有差不多五百人在干活,其中,专业的造船工匠大约三十人,其他都是临时请来的帮工。原材料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就技术难度来讲,建造苍山船基本没有难度。

  “能不能加快一点进度?”

  张准最关心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进度。

  他希望尽快有战船可以下水。

  “到十一月份的时候,应该可以下水了。”

  薛知蝶自信的说道。

  她谨慎的说道,同时开工的,有三艘苍山船,现在已经完成了龙骨结构,接下来的建造。速度会快很多。但是,造船是系统的工程,很多环节是不能求快的,否则,质量就要受到影响。比如说,刷桐油。一艘船要反反复复的刷三次桐油。必须等前面刷的桐油干透,然后继续刷。如果前面的桐油不干透,即使新的桐油刷上去,也不会有任何的效果。

  张准说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造船的进度?”

  薛知蝶微微一笑,简短的说道:“扩建船坞,同时开工建造更多的船。”

  张准沉吟着说道:“扩建一个船坞,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薛知蝶说道:“一千六百两左右吧。”

  张准略微思忖,果断的说道:“那就先扩建六个船坞!”

  六个船坞,就是一万两左右……自然没有任何问题。在洗掠了田横岛以后,现在的张准,的确可以用财大气粗来形容。扩建六个船坞以后,就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九艘船。三个月一艘,一年下来,有三十六艘。基本上可以组成一个小型的近海舰队了。

  薛知蝶目光熠熠的说道:“没问题!只要有钱有粮,你要多少战船有多少战船!”

  离开造船厂以后。张准来到黑龙湾。

  骑着战马站在岸边,张准果然看到港口的外面,的确有船只在排队,可见黄四郎和郭明泰所言非虚。目前的黑龙湾,的确不能满足船只装货、卸货的要求了。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扩建!

  “刘瞻呢?”

  “叫他过来。”

  张准沉声说道。

  刘吉祥答应着去了。

  很快,刘瞻就来到了。

  负责黑龙湾建设的,叫做刘瞻,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年人。浮山城目前还是人才太少,张准能抓到一个是一个。只要能做点事情,都被张准给抓出来了。这个刘瞻,其实是很普通的军户,胜在老实,手脚干净,勤劳,张准就让他来主管黑龙湾的建设。

  “说说情况。”

  张准沉吟着说道。

  “好!”

  刘瞻简短的介绍了目前港口的情况。

  黑龙湾目前有五个泊位,可以同时停泊五艘船。每艘船的停泊时间,大约要六个时辰,也就是半天。此外,晚上不能装货,卸货,因此,基本上,一艘船要停泊一整天的时间。换言之,黑龙湾每天只能接纳五艘船。这样的吞吐量,显然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难怪后面的船只要排队。

  张准沉思着说道:“将泊位增加到二十个,需要多少银子?”

  刘瞻摇摇头,表示自己无法计算。

  张准只好皱眉说道:“一万两。够不够?”

  刘瞻有些木讷的说道:“我先用着。”

  张准忽然说道:“你把刘一平叫来!”

  刘瞻于是派人去了。

  很快,刘一平到来了。

  张准和刘一平也是老熟人了,在王世新还没死的时候,刘一平曾经作为王世新的代表,在毛家屯和张准举行过谈判,结果不欢而散。当然,现在已经时过境迁。王世新死了,浮山城也换了主人。刘一平懂得写字,懂得算数,在张准的眼里,就是人才,因此,刘一平被雇佣了,就在黑龙湾干活。

  张准问道:“刘一平,扩建一个泊位,需要多少银子?”

  刘一平显然对这个问题有所准备,谨慎的说道:“大人,要是白天卸货的话,每个泊位五百两银子足够。但是,如果夜间也要卸货,就要六百两银子左右。”

  张准点头说道:“行!我拨付一万两银子!扩建十五个夜间也能装货卸货的泊位。”

  从田横岛那里捞到了一笔银子,张准毫不犹豫的挥霍下去了。

  钱要用出去,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他可不是守财奴。

  刘一平急忙表示感谢。

  张准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道:“叫几个工人来!”

  刘瞻急忙叫来几个工人。

  张准说道:“你们的装货卸货,效率太低,尤其是大宗的货物。我看,你们有必要做几个滑轮组和龙门架。”

  一众工人面面相觑。

  滑轮组?

  龙门架?

  张准不理会他们的神色,将滑轮组和龙门架的基本情况,给他们描述了一遍。这是后世非常常见的工具,在明朝却是没有。如果能够在明朝推广开来,装货、卸货的效率,无疑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这些工人听完以后,豁然开朗。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的东西。龙门架也就罢了,那个滑轮组,着实是奇妙。几个轮子,一根绳子,一个支撑架,居然可以发挥这么大的效应,将沉重的货物,轻松的拖上来。要是张准不说,他们就算是想破脑袋,恐怕也难以想出来。

  在黑龙湾,装货卸货,最麻烦的,的确是大宗的货物了。必须几个人一起抬下来,小心翼翼的,很浪费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消耗在这里。现在,有了这个滑轮组和龙门架,直接将货物吊上去,不但可以节省人手,还可以加快货物的流转速度。

  张准说道:“滑轮组和龙门架的基本原理,就是这样,你们自己琢磨着,看看能不能进一步改进。你们都是有技术的工匠,其中的一些细节,需要你们自己去完善。”

  顿了顿,张准慷慨的说道:“相信大家也有耳闻,我对技术创新的奖励,是从来不吝啬的。你要是有好的建议和想法,不妨做出来,给我看看。只要确实是改进了,白花花的银子,马上落入你的口袋!”

  一众工匠闻言,顿时大受鼓舞。

  张准的话,是有现实的例子的。匠作坊的那些工匠,不少人都因为改良技术,获得了额外的奖励,现在的日子。过的非常的滋润。

  果然,被张准用白花花的银子激励一番以后,那些工匠果然努力钻研技术,不断提升滑轮组和龙门架的工作效率。结果,黑龙湾的吞吐量,不断的翻番,加上泊位的扩建,船只进港,再也不需要排队了。

  当然,这是后事了。

  张准回到浮山城不久,准备将第一协补充满编,同时着手组建第五协,忽然接到了杨致远送来的消息,说是登州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