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刺明 >

第1018章

刺明-第1018章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恢复京师昔日的辉煌,只怕是比较困难了。在张准的计划里,京师应该是新帝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唯独没有经济中心。他准备将京师的经济职能,暂时剥夺出去,以降低京师的压力。毕竟,从经济角度来说,京师的确是不占优势的。

  为了满足京师大量人口的需要,大量的物资,都要从江南输送过来,整体的运输成本,是相当高的。因此,张准计划,重建京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减少京师的人口。他有初步的想法,就是将京师的人口,控制在三十万人以内。

  “大人,城内已经安全了。”

  不久以后,郝林勇骑马到来报告。

  “入城!”

  张准点点头,沉声说道。

  在身边护卫的簇拥下,张准静悄悄的进入了京师。他的到来,就好像是崇祯皇帝的离开,都是静悄悄的。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夹道相迎的人群。有的,只是漫天的灰尘。冬天了,京城的风沙,又开始肆虐了。

  张准从正东的朝阳门进来,顺着笔直的大街,一直向前走,来到了紫禁城的外面。紫禁城的外面,平时都是警戒森严的,闲杂人等,根本不可能靠近。但是,此时此刻,在紫禁城的外面,除了几个虎贲军的哨兵之外,再也看不到其他人了。

  站在紫禁城的前面,张准的内心,的确是思绪万千。准确的来说,他不是第一次看到紫禁城。在后世的时候,他曾经来过三次紫禁城。但是,在后世,他只是以游客的身份,到来参观的。这一次,他却是以紫禁城的新主人的身份到来的。

  没错,就是紫禁城的新主人。当张准看到紫禁城外面庄严肃穆的宫墙时,他就决定,要将未来的帝国权力中枢,放在紫禁城里面。在张准的性格里面,可没有多少谦让的成分,特别是在品尝到权力的蚀骨味道以后,他更加不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了。

  “杨千强!”

  张准忽然叫道。

  “到!”

  杨千强急忙过来。

  “派人将紫禁城封闭起来!”

  “除了维修打扫人员,其他人不得进入!”

  张准脸色冷峻的说道。

  “大人,你……不要在里面过夜吗?”

  杨千强有点迟疑的问道。

  “不!”

  “我不住在里面!”

  张准摇摇头。

  紫禁城,他是要住的。

  但是,现在还不是入住的时候。

  现在的虎贲军,还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作为虎贲军的最高统帅,他还要以身作则,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否则,一旦他这个带头人开始糜烂了,开始沉醉于灯红酒绿了,开始酒池肉林了,黄巢、洪秀全的悲剧,就要开始上演了。

  “走!”

  “去景山!”

  张准掉转马头,向景山的方向奔去。

  景山就在紫禁城的北面,完全是依靠人工堆砌起来的一座小山包。山包上的园林,景色还算不错。因此,在某些特殊的时候,皇室的人,也会到这里游玩。不过,皇帝是轻易不会离开紫禁城的,所以,皇帝到景山来游玩的可能性不大。

  在真实的历史上,崇祯皇帝,就是在景山吊死的。当年的歪脖子树,后世已经不存在了。张准现在就要去看看,那棵传说中的歪脖子树,到底有没有。认真说起来,张准已经悄悄的救了崇祯一次。最起码,他是不可能在景山上吊死了。

  张准策马上来景山,一眼就看到,在景山的道路边,的确有一棵歪脖子树。歪脖子树并不高,刚好够崇祯皇帝上吊的。这可歪脖子树的外表,已经非常的苍老,估计在十年八年的时间里,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了。

  张准慢慢的策马,靠近这棵歪脖子树,伸手去摸了一下树皮,感觉非常的粗糙。他干脆跳下马来,绕着这棵歪脖子树转了一圈,将它前前后后的都审视了一遍。最终,张准确信,这棵歪脖子树,就是日后崇祯皇帝上吊的那一棵。

  陪同前来的人员,看到张准的奇怪动作,都显得非常的疑惑。大家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他们的确很想知道,第一次到来京师的都督大人,怎么会对一棵歪脖子树如此的关注呢?景山,和紫禁城,有什么联系吗?

  最后,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顺天府知府缄默的身上。郝林勇、杨千强、独孤猎等人,都是标准的大老粗,完全看不懂张准在做什么。在场的,只有缄默是读书人,只能是期待缄默解答了。缄默原来是涿州知州,这次被直接提拔为顺天府知府,掌管京师,可以说是张准的越级提拔了。

  可是,对于张准的奇怪行动,缄默也只有摇头的份。他当然不会知道,这棵歪脖子树,在日后,还会有名传千古的时候。反正,他是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出这棵歪脖子树有什么特别的。

  “来人!”

  张准忽然叫道。

  “到!”

  杨千强急忙上前。

  “将这棵树砍掉!”

  张准脸色冷峻的说道。

  杨千强急忙挥手,叫过来几个士兵,操起砍刀,一顿大力挥砍,将歪脖子树硬生生的砍断,推倒在一旁。

  “把根也挖掉!”

  张准又冷峻的叫道。

  杨千强立刻派人,从附近找来铁锹、锄头之类的,几个身高体壮的士兵,一起动手,愣是将这棵歪脖子树的树根,都全部挖出来了。挖掉了主根不算,连细小的支根,都全部挖干净了。

  缄默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越发的狐疑。张准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跟景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过不去了?然而,无论他们怎么冥思苦想,这件事都没有答案。一直到日后新帝国建立,张准的这个行动,依然是民间津津乐道的最大谜团之一。

  “走吧!”

  铲掉了歪脖子树以后,张准轻轻一夹马腹,慢慢的下山去。

  这棵不祥的歪脖子树,已经被彻底的除掉了,希望,以后再也不要有人,在景山上吊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崇祯皇帝,是不是应该感谢自己呢?


第964章 面对张准的变态要求,缄默深感压力

  从景山下来,张准就寄宿在紫禁城外面的光禄寺。

  崇祯皇帝撤离的时候,京城的建筑,还算完好,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坏的。从外面看,这些建筑,还是挺光鲜亮丽的。就是看不到人,所有的人,都已经全部撤光了。在稍微重要一点的建筑外面,都有虎贲军的哨兵在把守。

  当然,这些建筑里面,值钱的东西,基本上都被搬走了。剩下来的,都是体积庞大,却又不值钱的。不过,那些家伙,在被虎贲军围城的时候,拿得出手的金子银子,基本上都被虎贲军勒索一空了,估计也没剩多少的身家了。

  虎贲军在城内的控制力度也很强,每个十字街口,每个重要的地点,都有虎贲军的哨兵,日夜值守,即使有些宵小,想要趁火打劫,发一笔横财,也没有那样的机会。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员,都被虎贲军强行从城里清理出来。

  张准的意思,并不是要将京城变成一座空城的,不过,在下面执行的时候,出现了一点点的偏差。为了顺利的对京城进行规划和改造,缄默决定将城内的人,都暂时全部搬离出去。换言之,就是城内除了虎贲军的士兵,再也不要其他任何人存在。

  在光禄寺,张准和缄默讨论了很多问题。作为顺天府的新任知府,京城未来的重建任务,主要就是依靠缄默来负责了。他这个原来的涿州知州,这次承担的任务,还真是有点难度。当然,要是贺逢圣有兴趣的话,不妨到京城来帮一下忙。

  贺逢圣本人年纪大了,精神不太好,或许做不来太多的工作。但是,他门下的那些弟子,个个都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张准和他们接触过,发现他们还是挺能做事的。只要贺逢圣带个头,很多事情,就可以交给弟子去完成了。

  缄默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京师进行重新的规划。这是张准的意思。原来的京师,人口混杂,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给京城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于京城的健康发展。

  按照张准的意思,新的京师,要对人口进行一定的控制,要将全部的人口,都控制在三十万人以下。除了政治、科技、文化等行业之外,其他的各行各业,都可以安排到京城的外面。显然,这有点效仿华盛顿的意思。

  虎贲军大都督府,暂时还在青岛,短期内是不会迁徙到京城来的。虎贲军的部队,也不会长期在城内驻扎。在未来,虎贲军也不会在京城驻军。因此,缄默有足够的时间,对京城进行改造。

  除了对京城进行重新规划之外,如何保证京城的物资供应,也是重头戏。京城本身,几乎不出产任何的物资,所有的物资,都要从外地输送进来。这就意味着,输送渠道必须丰富而且畅通。即使有某条渠道堵塞了,其他的渠道,也能满足京城的物资需要。

  京师要运转起来,运河的畅通,是必须的。一直以来,京城物资供应的最主要渠道,就是京杭大运河。一旦这条运输动脉被切断,京城就要陷入瘫痪了。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虎贲军就切断了这条大动脉,将京城内达官权贵的腰包,都全部压榨扁了。

  其实,目前的京杭大运河,只是被虎贲军在德州、临清等地拦腰截断了。现在,虎贲军将运河开放,漕运自然就恢复了。来自江南的物资,可以顺利的到达京师。

  不过,张准更加欣赏的,乃是海运。以现在虎贲军海军的海上运输能力,加上民间的运输能力,通过海运,向京师输送大量的物资,可以进一步的保证京师的物资需要。

  漕运的成本其实还是挺高的,主要是运河的维护成本高。以前,朝廷每年投放在运河维修上的银子,都在几十万两左右。在大型船只价格越来越便宜的时候,用几十万两银子,可以新建几百艘的大型商船了。几百艘的大型商船,运输能力,可要比漕运强得太多了。

  运河尽管沟通了南北,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海运能力的增强,随着各地的“高速公路,的不断出现,运河的作用,会被进一步的弱化。如果以后发明了蒸汽机,发明了铁路和火车,运河的作用,就更加的微弱了。

  张准大力支持海运,其实还有战略上的目的。海运的发达,对于增强国人的航海意识,也是很有好处的。只有认识海洋,喜欢海洋,才能争霸海洋。在未来的两三百年,可都是争夺海洋的黄金时代啊!争霸海洋,需要大量的战舰,需要大量的水手。

  战舰,张准可以拼命的建造,每年下水一百多艘,甚至是几百艘的大型战舰,都是完全可以的。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原材料,战舰根本不是问题。但是,水手的培养,就有难度了。

  单独依靠虎贲军自己,一个一个的培养水手,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需要啊。按照一艘战舰一百个水手来计算,一千艘的战舰,就要十万人。要是一万艘战舰,就是一百万人了。以新帝国的能力,一万艘战舰,是非常有希望的。

  只有全民大航海,才有机会培养更多的水手。张准的要求不算很高,只要明国有5%左右的人口,愿意投身海洋,就有几百万人了。就好像荷兰人那样,人口不过几百万,人手的数量,就差不多有三十万。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壮年男子,都是在海上讨生活的。要说人口优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明国相比。

  如果要大力发展海运的话,大沽口港口肯定是要扩建的,至少需要能够同时停靠十艘大型的船只,还需要安装很多装卸设备,如龙门架和滑轮组之类的,才能加快物资的装卸速度。

  此外,从大沽口到京城的“高速公路”,估计也要尽快的开通。只有实现无缝连接,物资才有可能尽快的被输送到京师。总的来说,扩建一个港口,加上建设高速公路的成本,也要比维护运河的成本低得多。这笔账,还是非常划算的。

  “缄默,要想办法整治风沙。”

  张准缓缓的提到了京城的第二个麻烦。

  不单单是后世的京城,有风沙吹袭,经常是沙尘暴滚滚。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风沙了。每年的春天和冬天,京城都要受到风沙的严重干扰。在风沙肆虐的时候,曾经有过三天三夜不停的记录。就连紫禁城,都被厚厚的风沙给掩盖了。

  京师的风沙如此的厉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昌平、怀来、保安州、延庆州、宣府一带,土地干旱,沙漠化的程度,非常的严重。加上战争的破坏,大量的沙尘被狂风吹起来,向着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