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818章

重铸清华-第818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福的比较好。”
    小寇子继续问道,“主子,咱们要不要帮着向皇上那里去求情?您的话,万岁爷一准会听!”
    “我还没失心疯呢,”惠庆公主捏了捏帕子,伸出带着紫玉镶银护甲的手,按了按太阳穴,“这样的大事儿,没瞧见老佛爷都不说一句话吗?咱们在家里怎么闹都没事儿,出了这个宫,对着外头的人,咱们可都是一家人,走吧,小寇子,夜猫子进门,准没好事儿。朝鲜人若是在咱们大清国不闹些事儿出来,那可真是白来这么一趟了。”
    惠庆公主离开了,重华宫外的梨花开的正热闹,微风一吹就吹走了许多洁白的花瓣,落在地上,宛如一片雪地,皇后走出了重华宫,太监来报,“闵妃已经出宫了。”
    “叫人盯着她,”皇后说道,“见什么人都没关系,不要闹出什么乱子就好,若是一个想不开,学什么脱簪席地待罪,把她朝鲜的那一套拿出来,可就是要闹笑话了,”皇后冷冰冰的说道,“二来影响也不好,接下去国内的藩属国主都要前来,这也就罢了,不过这德国奥国等国的皇太子都会前来,这是最紧要的贵宾,不能够出什么篓子,”她冷冷的扫着地下的人一眼,“出了什么篓子,丢了大清国的颜面,我请他自己个到李总管那里去喝茶解释,明白吗?”
    “!”
    闵妃有些魂不守舍的出了顺贞门依旧上了马车,前往礼宾馆,一路上浩浩荡荡,这又是仪仗全副,中国人自诩礼仪之邦,是不会在这些外头人都看得到的场面上给闵妃难堪的,一路封闭道路,仪仗队伍过了兵部衙门,没有轮到差事的门房衙役等在边上三三两两的站着,指指点点,“这一位闵妃居然也应诏入京了!”一个年纪大些的人惊讶的说道,“这是第二次来了吧?”
    “老王你这话可有些不对劲啊,”边上的一个人对着老王笑道,“前半句好像闵妃入京是十分稀奇难得的事儿,后半句又好像说闵妃入京就好像咱们去菜园子一样的随便容易,您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啊?”
    “闵妃可是朝鲜一等一的实权人物,说起来,比他们的国王都还要厉害,这样的人居然也奉召入京了,所以我说稀奇真是稀奇啊。”老王捻须说道,“咱们在兵部见得世面不算少吧?朝鲜那边的局势,可实在是紧张的很,这个时候闵妃入京,明摆着想借师中国,对付朝鲜了。”
    “果真?”边上的人连忙又问,“老王您的确是见多识广的,您给分析分析,我还以为闵妃入京,只是为了参加万国会的!”
    “万国会只是个形式而已,你们啊,还需要了解的再透彻一些,”老王嗤笑的说道,“万国会为什么要办?难不成咱们大清国的钱已经多的花不完了吗?要上赶着扔钱出去办一个各国都参加的堂会?这实在是太无聊了些。”
    “许多都老爷和翰林老爷,说的可都是建这个万国宫是好大喜功,铺张浪费,怎么听着老王你的说法,这里头还有别的说道不成?”
    “自然是有的,”老王神神秘秘的说道,“大家伙兄弟都在兵部当差,还不知道这打仗是最花钱的,是这个理儿不?”
    “是这个理儿没错。”
    “可打仗到底是会死人的,若是仿照着洋人们的例子,大家伙一起开个会,喝喝酒,热热闹闹的把事儿谈下来,大家伙你好我好,免得将来又要兵戎相见,这才是办万国会的真想法!”
    (未完待续。。)

  ☆、七、天津兵备(四)

“可这些外国人,就好像老王你说的日本人,也不是愿意善罢甘休的主儿,自然,他们算不得什么大国,好听着些,咱们叫他们东洋人,不好听的,就叫小鬼子,这些人心肠都是坏透了,自己没有三寸高,还鬼鬼祟祟的盯着咱们,想着在咱们这里挖几个宝贝,抢几点好处去呢!”
    “您说的是这个理儿,洋人们都是畏威不怀德,用拳头打服了才叫福气,这开什么劳什子会,开会开会,什么都不会。这开会有什么用处呢?只怕是没什么用处!”
    “是啊,你说这日本人,明里暗里在我们大清国东边动了多少手脚,咱们都这兵部大堂当差,听到的消息可是不老少,日本人国土小,对着朝鲜,琉球这些地方都虎视眈眈的,巴不得要吞进去吃干净才好呢!”
    “那按照老王你的意思,难不成,这日本鬼子还想着和咱们在亚洲一较长短,或者说存了蛇吞象的心思?”
    “这是不能够的,”老王摇了摇头,闵妃的车驾已经迤逦远去,几个人从门厅走了进来,就在正在游廊边上凑着一起晒太阳唠嗑,“日本人狗胆包天,也不可能是这样的痴心妄想,咱们大清国可是苦尽甘来,怎么样的苦日子都过来了,如今正是轰轰烈烈。鲜花着锦的时候了,国力鼎盛,绝不逊于圣祖爷那时候,如今咱们可是接连打了俄罗斯和法国,凭他日本国多厉害,还能和这两个国家比呢?日本人只不过是羡慕咱们家大业大,想着要在咱们这赚一点便宜去而已,在朝鲜,和琉球,不都是如此嘛。”
    “还是你老王有见识,是这个!”边上的人朝着老王竖起了大拇哥,“那你给说说,这万国会,是想要安抚日本人不成?”
    “咱们这家大业大,用乡下人的说法,那就是咱们是穿鞋子的,可日本人不同,他们是光脚,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是敢豁出去要吃的要穿的,可咱们不敢哪。所以按照我的意思,就把朝鲜这些不要紧的属国丢出去,交给日本人也不打紧,有什么关系呢?朝鲜一向都对着咱们不恭顺,俗话说,两父子已经分家了,儿子若是不孝顺,老子何须强给他出头,还要用自己的体己去补贴什么呢?”
    这个比喻倒是颇为贴切,“这朝鲜国现在还指望着从咱们这里借兵呢,大家伙还不知道,朝鲜哪里投入了多少银子了吗?”
    几个人正在攀谈着,一个眼尖的人看到了前头的小厅之中走出了几个人,连忙互相打招唿收敛声音,静气凝神一熘烟的都散了,清代的兵权,由皇帝独揽,凡用兵大事均由皇帝亲裁,平时由之前的内阁大学士和现在的军机大臣参议谋略,钦命统兵大臣直接指挥。所以说,“名为兵部,但司绿营兵籍武职升转之事,并无统御之权”,以前来说,兵部撑死了只是一个总后勤部的职责,但是自同治朝以来,中枢各部院的职权都是迅速的扩大,无论哪一个部院都是如此,就连昔日被视作为地位稍低的工部,也成为中枢之中最为财源滚滚的部院,比如詹事府这种机构定位为教导太子的机构本朝自康熙皇帝二废太子之后就从未有过太子这个称号,所以这么多年詹事府一直过的很是惨淡,新官制施行后,如何让这些本来没有任何经验的官员能够迅速的适应,那么詹事府就成了新进官员们的初任培训机关,国子监成了官员升迁的培训机关,这样一来,皆大欢喜,有权才意味着有钱,如果没有差事可做,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的户部拨款了。
    兵部也是同理,原本清朝体制,不需要一个和前明一样职权颇大的兵部,明朝的兵部尚书是十分厉害的,于谦在拥立景泰皇帝的时候就凭借了他作为兵部尚书手里的权力。当然那是非常时期,但也证明了兵部尚书作为指挥军队这巨大的权力所在,本朝号称“君臣上下之界最严”,自然兵部尚书的权柄就小了许多,加之之前代君主视臣下为奴仆,绝不会将最为重要的兵权交托臣下,加上满汉两套领导班子,分权就是意味着扯皮。而到了咸丰朝地方团练纷纷兴起的时候,兵部因为国库空虚而仅有的后勤转运粮草之权也不复残存,地方团练兴起,就地纳粮,根本无关兵部的职权了,这个时候的兵部职权为史来最低。
    同治朝之后又是好了许多,团练纳入中枢成立新军,两洋水师新建,虽然新军有大臣另外管辖,水师由地方督抚兼管,这也不过是为了方便指挥而已,并不能说明一海一陆已经脱离了兵部的掌控,相反的,因为中央兵权的增加,兵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起来,而且最为关键视为将军总兵摇篮的相关军事学堂,都已经在荣禄的组织下,形成了十分可观的规模,可以说,兵部尚书已经成为了武官的座师,类似教育部尚书在新考录的官员心中的地位一般无二。
    且慈禧太后对于兵部十分的放权,当然,她有放权的理由,新军大营坐镇的武云迪是她的妹夫,坐镇兵部大堂的荣禄是她的好朋友,左膀右臂十分稳重可靠,昔日的圆明园宫变已经很清楚的证实了这一点,这样一来,丰台大营只管练兵,而练兵之外的武将录用升迁,后勤运转,装备购造招募新军士兵,一概都成了兵部的职权,而且对于各地总督的考核,在军务上的考核也落在了兵部的手里,四年一次的大比武也是由兵部主持的。
    这样的话兵部的职权就前所未有的加大了,现如今已经有不少兵部的官员,暗地来商议,是否要仿照前宋的体制,重建一个枢密院来和军机处内阁分庭抗礼,毕竟从程序上来说,兵部也是直接承接皇帝的旨意当差办事的。差不多是直接越过了军机处。
    情人节开始加更。(未完待续。。)

  ☆、八、宾至如归(一)

当然这都是他话了,不过也说明了一点,兵部的堂官们且不说,各司的郎官权柄也是大过以往甚多,更别说“司务厅”这样的部院最为核心部门的郎官了,几个抱着文书苏拉的簇拥下,张佩伦施施然的走了出来,张佩伦如今可是“司务厅”郎中,是堂官之下的第一人,又是翰林出身的清贵,十分的尊贵,他对着身边的苏拉章京等吩咐了几句,挥挥袖子就准备走出兵部大堂,刚才还在一窝蜂议论的门子一股脑儿的上前,“给张老爷请安!”
    张佩伦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矜持的点点头,对着门子们的献媚只是淡然如此,不咸不淡的打发了几句,就走出了兵部大堂,门子们等到张佩伦的身影瞧不见的时候,为首的老王才呸的吐了一口唾沫,忿忿的说道,“得意什么劲儿!无非是仗着李总督的气势,接下去要外放天津罢了,这会子在我们面前充什么大尾巴狼?谁还不知道他暗地里的嘴脸?”
    “听着老王大哥的意思,难不成,”边上的人琢磨出了老王,“张老爷除了喜欢去花街柳巷之外,还有什么暗地里的嘴脸不成?”
    “这翰林雅士嘛,不是去陕西巷,就是去象姑堂子,咱们是羡慕都羡慕不来的,老王,你可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边上的一个见着老王有些犹豫,连忙激将,老王果然受不了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鬼心思!”他的脸涨得通红,“这寻花问柳,张老爷没有妻室,想去哪儿就是哪儿,根本就是算不什么,可若是为了外面的脏东西,坏了天赐良缘,这就不是什么雅士什么学士所为吧!”
    老王说到这里就索性痛痛快快的把他知晓的事儿都说出来,“之前李总督就任直隶的时候,就想着把宝贝女儿嫁给这张老爷,可是呢,那位在太后面前都得宠的三小姐,最是讨厌咱们兵部的这位张老爷在外面寻花问柳,一副雅士的样子,很是闹了一大场,总督大人面上下不来台,连带着对着咱们这位张老爷也厌恶了起来,原本李总督,最喜欢用的是自己人,可张老爷这位自己人,过了三年才出任天津呢!这算是哪门子自己人?这三年,咱们这位高高在上的张老爷,可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呢?只不过是比咱们厉害多了,能把威风朝着咱们使罢了。”
    “这话的意思,难不成李总督的三小姐,原本是要嫁给张老爷的?”边上的人听了这么一番话,才是恍然大悟,“难怪三小姐到如今都还是独自一人,也不成婚呢,大约是见到张老爷这样的风雅之士有些恶心了吧?”
    大家哈哈大笑,“少说这些废话了,”老王心意阑珊的摇摇手,“私德虽然不怎么样,可这位张老爷是官运亨通啊,在兵部就是堂官之下的第一人,之前听说在南洋闹了些笑话,可这么多年在兵部早就练出来了,去天津也是镀金,李督台难道还真的不用这位自己人?要知道他当着兵备道,还加了什么衔儿?布政使的衔!接下去,只怕是要马上接布政使的印儿了。再过几年又回到中枢来当堂官,到时候咱们就是拍马屁也赶不上了。”
    几个人啧啧称奇的时候,张佩伦已经坐上了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寓居之所,他并非京中人士,北京大,且居不易,想要在左近买一套院子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儿,他又极为喜爱字画古籍等,凡是有一些钱,都丢在琉璃厂潘家园去了,家中堪称是家徒四壁,只有诗书而已,他回到了寓居之所,才换了朝服坐下一会,门子就来报,有访客至,他看了看拜帖,“弟徐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