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466章

重铸清华-第466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雾泛起,海上布满深蓝色之碎冰,恍惚若仙境也。”
    最后又用坚定的语气写道:“北海之地,乃是天赐我大清也,旧年英宗皇帝亲征,夺了北海一半之地,只可惜未能尽全功,余虽不才,愿效仿陈汤班超,为国驻守北海之地,不至于让外人侵犯半寸。”
    ps:  接受打赏加更,额。。。。。幅度嘛。。。一个舵主加更两章,如何?谢谢大家,上月的收入涨了不少么么哒。

  ☆、二、俯仰之间(四)

他翻了翻,看到第三版的里头,写着是“光绪三年至光绪五年北海与沙俄军事冲突犒赏者名单。”包括了库伦总兵和帐下的军队和蒙古王公等密密麻麻一大串列在下面。下面半块是发布了兵部的命令,“兹命第三镇马步官兵等轮防乌梁海部,第六镇轮防库伦府。”上面写了统帅的名称,落款时间是十日之前,这是兵部的旧例,从来发布的不会是及时的命令。
    这些都不算什么新闻,王恺运早就知道了,参知政事,许多事儿,不仅仅是自己经手的,更是自己给太后出谋划策的,自己知道的远远比报纸上发表的要多得多,比如在福满园看戏发生的事儿,绝对不会有报纸发表出来,当事人也绝不会承认有过这样的谈话,王恺运翻开了第四版,看清了山头的字儿,不由得瞳孔微微一缩,随即展开,上面赫然写着:“总理各国衙门严重抗议法兰西国侵犯中国对于越南的宗主权,和越南在西贡签订条约。”
    “据闻:法兰西国在未经总理衙门批准之情况下,悍然攻入河内,并用武力胁迫越南国王与其在西贡何谈,越南使节报之中国,朝中方知此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协办大臣郭嵩焘,并协办大学士、理藩院尚书庆海已经宣召法兰西大使诘问此事,并表示抗议,越南乃是中国之藩属,维护藩属利益乃是大清之事,根据《宗藩条例》之规定,任何与藩属国协商有关主权之事,包括外交和军事之事,均需和总理衙门以及理藩院申请协商通过之后才可予以照会藩属国,法兰西此举十分不妥……”
    下面是相关新闻的链接,说明了之前越南和法国西班牙签订的《同法国和西班牙的友好条约》的条约文本,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西贡条约:越南割让嘉定、定祥、边和三省和昆仑岛给法国,而且承诺未经法国同意不得将其领土割让给其他国家;开放土伦、巴叻、广安三港和湄公河及其支流供法国通商;保证法国人贸易自由;允许基督教教士在越南境内自由传教;越南还要在十年内向法国和西班牙赔款两千万法郎。时间上表示出来是同治元年签订的。
    王恺运若有所思得合上了报纸,把报纸丢在面前的桌子上,嘴角微微上扬。看着玻璃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抿出了一个难以捉摸的微笑。
    福满园的戏终于散了,大家今日可是过了瘾,《穆桂英挂帅》、《两门英烈》、《战武昌》等等这种升平署编排的戏儿。轮番上了来,几个人还相互打招呼,“明日的二进宫,也是好戏啊!一定要来!”
    “我倒是也想来,只怕是来不了。”一个人担忧的说道,“这些日子都要准备旗里头的学业,今日求了老爷子才得空这半日,迟了回去就要行家法了,明日必然是来不了的。”
    那个笔贴式和学生一同走了出来,笔贴式犹自啧啧称奇,“哎呀,这戏儿实在是好,你说,”他问同文馆的那个学生。“你在同文馆里头,那也是梁山泊上的智多星吴用一般的人物,我倒是要考考你,为什么这出戏会这么多人瞧?”
    “一来是名角儿尽出,这样大角儿一起献技的机会,往日里头只在内廷才有这样的大场面,今日可是大饱眼福,二来是旧年的规矩,不论时事,如今不用遵守了。第三么,是升平署排的戏,这几年都是极好的戏儿,以前的战武昌、后来的八里桥两门英烈只要上演。就都是万人空巷,今日又排了新戏出来,说的旧年几个忠臣大保国的好事儿,谁都乐意看的。”
    “说完了?”
    “难不成还有别的?”那个同文馆的学子低着头翻着报纸,他也看到了《北海记事》那一篇,“看到这写的。北海可真是好啊,什么时候我能去瞧一瞧就心满意足了。”
    “自然还有别的缘由,以前的传奇都是已经消弭无踪,而大保国戏里头的这些人,还是历历在目呢,都在这四九城里头生活着呢,西圣、议政王、荣大帅,武公爷,都是在呢,你说,这样活生生的传奇,谁会不喜欢呢?”
    “是啊,你说的在理,活着的传奇,谁会不喜欢呢。”同文馆的学生也看到了有关越南国的那个文章,不免微微皱眉,“看来,这接下去怕是又有好戏看了。”
    祥福茶馆里头,几个茶客也翻开了大清日报,看到了头版的英国皇储爱德华来中国访问一事,不由得交头接耳起来,有个人喊住了那三,“三爷,您是官面上的人,您说说看,这英国的皇储,什么爱德华,来中国做什么呢?有人可是说,夜猫子进门,准没好事呢!”
    那三伸了伸懒腰,“胡说,什么夜猫子进门,如今这世界和以前是不一样了,以前什么渑池会,还怕秦王把赵王给抢了去,巴巴的派了廉颇蔺相如,一个在会上护住赵王,一个在边关防住秦军,就怕他们入侵。如今可是不一样了,这各国之间君主互访乃是常事,只是我们大清国离着西洋各国远了些,不能方便的来往罢了,听说德国的皇帝和奥国的皇帝是经常会面的,这不是报纸上经常说的吗?来而不往非礼也,以前咱们西圣老佛爷也去过英吉利嘛,爱德华皇太子回访一次也是正常。”
    “那也只是西洋蛮夷之地,”有个保守点的人不屑的说道,“咱们tian朝可不能够,天子要稳,不能轻涉险境,”他对着边上的人说道,“旧年有些人还挑唆着要西圣老佛爷把咱们万岁爷送到西洋国去留学,这是闹着玩的吗?万里海疆,人生地不熟的,天子乃是万金之体,怎么能去西洋之地?就算他们有自己的文明和文化,那也绝不符合中国的天子的。”
    “英国人怕是没好事,”有个英武的男子冷哼一声,“我瞧着西洋各国,英国人最是居心叵测!”

  ☆、三、云龙半现(一)

大家都抬起头来瞧着这个看上去神色有些彪悍的男子,只见他一脸义愤,把那张报纸拍在桌子上,“宣宗朝的时候就是英国人擅开边战,炮轰虎门,关天培为国捐躯,朝廷下诏和英国人商议,没想到不管不顾,还兴军北上,连续攻占镇海等地,又逼近江宁,签下了城下之盟,文宗朝,又是来滋扰生事,这次带上了法国人,这次咱们呢是先败后胜,之后又在西北煽风点火,实在是可恶极了,真不知道咱们到底得罪了英吉利国什么地方,他们要这样对付咱们。”
    “倒也不是咱们得罪了他,谁叫英吉利国是天下第一大国呢?”有个留着两撇胡的男子分析道,“就看着咱们边上的印度就是被英吉利国占领了,所以如今登基在位的英国女王,她就有印度皇帝的名号在上头,别的地方就更多了,英吉利人自称是日不落帝国,就是说在大英帝国的疆土内,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太阳,如此煊赫,岂能容得下我们中国呢?”他摇摇头,“成了世界霸主,自然要找软柿子捏了,找到了咱们大清,也不算稀奇。”
    “可到底二十年前是咱们赢了,”一个茶客说道,“如今咱们大办洋务,又建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也规模甚大,虽然比不过英国人,到底也差不离,所以这英国的皇太子,才会来访问嘛。”
    有个人暗暗咋舌,“所幸这二十年前胜了,不然如今若是和印度人一般,可怎么过?报纸上说印度人都指望过来世的日子,今世都这样咬牙撑着就是了。所幸是胜了,不然如今可真是要做亡国奴了。”
    “那印度人也不见得多悲惨,”又有一个人冷笑连连,“英国人虽然统治了印度,把印度的皇帝赶到了缅甸,可给印度带了技术。带了器械,还带了火车去,不花印度人一分钱,印度人反而有了便宜。岂不是美哉?反观之我中国,庸庸碌碌者甚多,国家政策,一再拖延,做事当差反而不如英国人雷厉风行。要我说,给英国人试试也是好的!”
    “那按照兄台你的意思,还不如做个亡国奴了?”两撇胡大怒,“有句话叫治国若烹小鲜,凡此大政,都是要再三斟酌,反复论证才可以择一地缓缓推行之的,你看之前的吏改官,先是在上海天津试着办,这是为何。无非是因为这两地钱多,吏员成了官员,这俸禄银子就要哗哗哗的上去,之后到了两江两广浙闽倒也差不离,只是推到云贵,陕甘等地就实在无法推行了,这是为什么,无非是花钱太多罢了,藩库和户部给不出银子,这样的德政。万民都说好的,起码这底下的人有了盼头,总不会一味着盘剥黎民,如此都是十分的推广难。更别说是别的了,治国理政那里有斩钉截铁这样简单?若是这样简单,军机处的相国们也不会这样日夜操劳,旧年去世了一位,如今又有一位卧床不起了!按照你的意思,今日胜了俄国。明日就能胜法国,后日胜英国,再最后胜了万国?这才算是称心如意吗?我瞧着你,未免也实在啊,太天真了些!”
    他大声的讽刺着,和那个人吵了起来,闹得不可开交,掌柜的连忙出来,作揖说和,那三喝了一碗茶,和边上的人说了会闲话,起身朝着这里过来,“行了行了,别吵吵了,”他随意的摆摆手,让几个吵架的人停下来,“虽然说如今时事都可以讨论,报纸上也让大家投稿发评论,但是有些话还是不能讲的,什么让英国人来试试,”他朝着那个人怒目喝道,“这是什么混账话!别的人不知道,英国人想要攻打京师,我可就在这茶馆外头,”那三指着祥福茶馆外面的大街上,“亲耳听到太后娘娘她说要拱卫京师的,若是都给了英国佬来占着中国,太后她老人家不也是白玩了?好了好了,该干嘛干嘛去,喝护城河水的命,操玉泉山泉的心,干好自己的差事就成,若是将来要为国征战,咱们也不怵是不是,总不能丢了四九城大老爷们的脸面,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去到处瞧瞧,指不定那里就有发财的路子呢。”
    那三四方抱拳,带着手下的警察们施施然的出去了,“如今什么最赚钱?”有个商人和同伴说道,“还是要看煤铁啊,北海一直在陆陆续续的打仗,首先第一个,军械厂就没停过工,这枪炮都要钢吧?钢总是要用煤炼出来吧,汉阳铁厂的钢一半运到京师,一半运到福州,这样内务府还要和浙闽总督打擂台,要把剩下的一半再咬一大块下来呢,开滦煤矿也是日夜开采,听说,接下去还要建去盛京的铁路,建到张家口的铁路,这铁轨总是要建吧,这样一来,钢铁可实在还要大大的发展呢。”
    “可洋人们都抗议呢,你还不知道这回事吧?”那个同伴说道,“说是朝廷的招商局不理会他们了,交通部都是先用自己的铁,不够了再用外国人的铁,关键的是,还是外国人的铁便宜些,这些洋人闹了起来,想想也是正常,要是我也一定要闹的,凭什么,要用中国的铁啊,明明是我的铁更便宜啊,之前签了条约,可是说一视同仁的,怎么这里又有区别了?听说是法国人闹着最凶,法国人在南掌那边听说有铁厂,运过来倒也是便宜的紧。”
    “这是做什么?”商人不以为然,“难道是看在户部的面上?汉阳铁厂可是户部的产业,还有这马鞍山的铁矿,开滦的铁矿,是内务府的,算起来是左口袋倒进了有口袋,入股的商人们跟着喝些汤罢了。”
    “怎么说,也要先紧着中国自己个的生意嘛,如今明面上都没说什么,只是凡事都是这样做的:先自己的,实在不行,就买在中国建厂的,若是实在没有,再卖洋人们运进来的。”

  ☆、三、云龙半现(二)

“法国的商人们没钱赚,怎么法国的官员给他出头了?”商人的伙伴有些惊讶,“什么时候洋大人会给他们商人的生意出头了?”
    “多新鲜呀,论起来,洋人们都是为了钱才来中国的!”商人嗤笑,“旧年为了鸦片不惜代价和咱们开战吗?听说他们有什么叫议会的,商人们在里面有很大的势力,可以左右一国的政策呢,所以咱们的皇太后,”他悄悄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不是巴巴的把银子花出去,为了就是白送给鸦片商人,不要再让英国人动刀动枪嘛,嘿嘿,这和宋高宗有什么区别呢?”
    两个人见到身边人来人往,随即掩口不谈这件事,那个商人只是感叹,“看着洋商们有他们的大老爷来帮忙撑腰,咱们的呢?一味的盘剥咱们,什么捐什么例,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