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407章

重铸清华-第407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日后军机处准备禁止这些低级官员参与叫大起,或者只是观政,不许发话,但是被太后拒绝了,她潜意识里还是不愿堵塞言路的。翁同龢是汉礼部侍郎,自然是能叫大起的。
    “朝中正人,都归于老大人和李相之下,”李慈铭笑道,“军机处既然是暧昧不明,那就该是咱们发声的时候儿了。”
    “莼客的意思,咱们应该要赞成宣战?”
    “不然还能和皇上背道而驰吗?帝师地位尊贵,可若要和皇上亲近,这就不仅仅靠师傅的威严了,老大人熟读史书,单单就说本朝,这例子就不胜枚举了,朱圭之嘉庆朝,杜受田之与先帝,这不仅仅靠的是师徒之情了。不然就看张廷玉,作为高庙之师傅,怎么还被训斥,罢了相位。还请出了贤良祠?”李慈铭笑着说道,“老大人这内情都是知道的,何须学生再饶舌?学生就不说了。”
    “你说的在理,”翁同龢眼中露出莫名的光彩,点点头。“就依莼客的。”
    。。。
    “皇上是要宣战的,这毫无疑问,不管是不是明面上,”曾国藩挥挥手,让家仆下去,他也接到了叫大起的消息,“说起来,我心里头也存着一个妄想,若是此生能有一次指挥者军队和洋人对战,也不枉费我这戎马一生了!”
    曾国藩喟然叹道。“只是我也知道,嘿嘿,这辈子大约是不能领兵了——仲华,江山代有人才出,老夫已经老了,接下来就是看你们的了。”
    “恭亲王等人沉稳,一定是拗不过皇上的。你也不用上折子了,安心操练士兵吧。”
    “中堂大人,”荣禄并非是武云迪那种纯粹的军人,他也有些忧虑。“中枢意见不统,外出征战绝非简单。”
    “这不用担心,”曾国藩捻须笑道,“本朝从未有政争影响对外之事者。对着洋人,无论是谁,戮力同心,这句话是绝不会错的。”
    “叫大起?”太后看着皇帝,“北边的战事不顺,你想做什么?想做大动作了?”
    “是。”皇帝十分沉稳,似乎这样的对外战争能让人一下子就成熟了起来,“儿子想着,总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之前的事儿,别的都是极好,只是有一样,我觉得不妥当,”太后说道,“一直没有和俄罗斯人宣战,我觉得不好,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自然大家也就疑虑,朝廷到底要和俄罗斯人进行到什么地步,西边的还好,有左宗棠盯着,他忍了好几年,一直想要在俄罗斯人那里出口恶气,可北边的就不行了,大约是因为这个缘故吧,他们存着疑虑,不知道中枢的明确意思,自然是犹如没头苍蝇一样了。”
    不宣战有不宣战的好处,这样可以灵活机动,万一将来有什么不妥当的时候,可以及时掉头,只是如今这样不宣战的样子,让地方出面,大约是不利于战事的,同治皇帝点点头,“皇额娘说的有理,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已经得罪了俄罗斯人,他们也撕破脸要在吉林动手,这之前的策略就用不到了,明个叫大起,是要让朝野都知道,朝廷对俄罗斯的态度。”
    “这些事儿,你自己看着办就好了。”太后摆摆手,“你皇额娘我别的不懂,但不能给你拖后腿,这点还是清楚的。你只要想清楚了,什么事儿,我都是赞成的。”
    “还是要皇额娘时时提点。”同治皇帝十分兴奋,脸上泛红,“我已经准备好了,这事儿,”同治皇帝悄悄在慈禧的耳边说了一大堆话,“您看,这样如何?”
    慈禧脸色微微一变,“恩?这样,倒也可以,只是,未免有些劳累皇帝了啊。”
    “倒也不怕劳累,”同治皇帝说道,“也是效仿皇额娘的意思在里头。”
    慈禧太后默默,“也好,只是不能太远,不然有个万一,就不好了。”
    “儿子知道,所以就如此如此,再也无不妥了。”同治皇帝说道,他见到太后兴致似乎不高,有些惊讶,“皇额娘不赞成儿子的主意吗?”
    “也没有,”太后看着同治皇帝,柔和的笑道,“每个人对着自己的子女,总觉得他是在冒险,愿意自己涉险,也愿意自己的儿子安全得呆着,这是人之常情,皇额娘年纪大了,”慈禧太后自嘲道,“想事情反而瞻前顾后了。”
    同治皇帝目光闪动,正欲说些什么,唐五福来报,说是瑛妃到了,太后让瑛妃进来,瑛妃穿着一袭紫衣,走了进来,见到同治皇帝微微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行礼如仪,皇帝点点头,看着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说道,“起来吧,五福,赐座。”
    皇帝看着瑛妃,“你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朕倒是少瞧到你。”
    瑛妃回道:“这些日子出了园子一趟,初三是先父的忌日,皇后娘娘放了臣妾的假,臣妾去了英烈祠。拜了拜臣妾的先父。”

  ☆、二十三、开边兴兵(一)

皇帝点点头,“那回家了不曾?”
    “没有回家,回家的话要仪仗出行返京,母亲家里不太宽敞,我也不愿意劳累她,所以也就没回去。”
    皇帝点点头,“那也方便,朕叫人安排内务府,把你养母接进园子里头住些日子。”
    瑛妃摇摇头,“臣妾谢过皇上,只是皇上最近在烦心外头的政事,臣妾若是这样大张旗鼓的叫母亲进园子,倒叫外头非议,臣妾不敢领受。”
    “偏你这样多思,无妨的,”太后笑道,“你倒是要学学我,心思放宽些,不是自己操心的事儿不用管,皇上既然看重你养母,让她进园子住些日子也好,横竖你哪里,皇上也不怎么去。”
    瑛妃应下,皇帝有些讪讪,又问瑛妃:“今日来这里做什么?”
    朱氏回道:“旧日荣寿长公主说要设立一个女子学堂,这事儿皇太后应下了,这些日子学堂也安排好了,只是这上课的书籍,还有这授课的师傅该请谁,都是琐碎的事儿,太后不嫌弃臣妾愚钝,把这些事儿交给了臣妾,臣妾这些日子弄的差不多了,所以来请示太后。”
    皇帝笑道,“这事儿大姐儿办的漂亮,”随即笑容暗淡了下去,有些愤愤不平。“外头的人说话也实在难听,说这学院是为了儿子选妃用的,假公济私,实在是可笑。”
    太后哈哈大笑,“外头的人实在是厉害,这一天天的,变着花样来乱嚼舌头根子儿,前些日子还说我要北海的狮子油,所以要兴兵北海呢,可怜那狮子油,能做什么用?到时不怕被北风吹裂皮肤而已,如今这大夏天的,狮子油都卖断货了!”
    “皇额娘好厉害。”同治皇帝笑道,“如今市面上都已经传开了,北海四宝,供不应求。皇额娘这手法倒是可以学学,起码如今这外头对着北海可不陌生,不少商贾也沿着官道去库伦看有没有发财的生意了。”
    “我总不能担了这个虚名不是?”太后笑着拍拍腿,“可惜库伦没有什么上好的白玉,不过北边。什么铁矿煤矿大约是不少的,金矿大约也是有。”
    皇帝又问瑛妃,“这女子学校设在了哪里?”
    “在月坛,那里头还幽静。”
    皇帝点点头,又问了问一些学堂的事儿,太后打了打哈欠,挥挥手,“好了,要问这事儿,你们出去一个问一个答就是了。别在我这里头絮叨,听着头疼。”
    皇帝含笑退了出去,瑛妃站了起来,犹豫的望着慈禧太后,又看了看皇帝离去的背影,太后扬了扬脸,瑛妃似乎明白了什么,脸上泛起红晕之色,微微一福行礼,退了下去。太后满意的点点头,“孺子可教也!”
    皇帝走出了长春仙馆,后头听到了嗒嗒嗒的花盆底走路声音,转过头一看。瑛妃走了出来,皇帝说道,“你怎么也出来了?”
    “太后不是让臣妾来回答皇上的问题么。”
    皇帝微微一笑,“也好,去坦坦荡荡逛一逛。”
    坦坦荡荡这里头金鱼又大又多,颜色五颜六色。十分好看,皇帝逗了逗鱼,见到边上的瑛妃脸上露出了笑容,不由得问道,“你笑什么?”
    “臣妾只是觉得,这岁月静好,”瑛妃微微一惊,随即笑道:“若是日子能有这样的安逸从容,就是最好的样子了。”
    “若无闲事挂心头,”皇帝吟讴了一句诗,瑛妃随即接话:“便是人间好时节。”
    两个人相视一笑,似乎有无数话可以说,但是一直两个人都没说,过了一会皇帝收敛了笑容,淡然说道,“可惜啊,这人世间最忙的大约就是朕这个皇帝了,日日都是闲事挂心头。”
    瑛妃只是说了一句“皇上请放宽心”就不再说话了。
    昨天晚上一直都没睡好,刚才在长春仙馆又十分的激动兴奋,这时候皇帝心情放松下来,只觉得眼皮重重的,“这会子到时有些困了,你住在何处?”
    “就在山高水长。”
    “倒是不远,”皇帝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就去你那里头睡个觉吧。”
    “是,”瑛妃脸上又露出了红晕,皇帝看到了不免心里微微一动,“臣妾这就带皇上去。”
    不远处有个穿着藏青色衣服的小太监见到了这里头的样子,悄悄的隐匿在树荫花海之中,不知道朝着谁去报信了。
    。。。
    勤政殿这一日极为热闹,圆明园之中,叫大起的事儿不多,昔日咸丰皇帝喜欢在九州清晏圆明园殿召见大臣,慈禧太后垂帘倒是都在勤政殿,但是用的都是东西暖阁,正殿从来不御临,所以这一日勤政殿正殿打扫干净,金碧辉煌,准备着各大臣和皇帝的差事。
    众人按品大服精神抖擞排班进了勤政殿,满殿寂静无声,就连一声咳嗽声也无,大殿御史瞪大了眼睛,像用放大镜一般,巡查着大家衣着是否整齐,翁同龢悄悄的抬起头,看着上头的“勤政亲贤”四个大字,这是雍正皇帝的御笔。
    皇帝一会儿就到了,众人甩着袖子,左手扶着左腿,右腿先跪下,随即跪下左腿,跪拜行礼,山呼万岁。陈胜文高喝一声“起!”
    俗话说,男要俏一身皂。今日皇帝穿着石青色的五团龙补服,衬托得他十分英俊,他微微点头,目光炯炯,“今日叫大起,没有别的事儿,就是为了和俄罗斯的事儿,让各位臣工一起议出个章程!”
    。。。。。
    “朝廷受了多少年洋人的欺负了!啊,大家瞧瞧哪!”京师大学堂里头,一个书生站在假山之下,奋臂疾呼,“宣宗皇帝道光二十年,英国人从海上来,为了销售鸦片,而朝着中国宣战,这一仗咱们输了,割地赔款!香港岛如今还是英国人手里,后来文宗皇帝十一年,英法两国又为了小事,和中国宣战,军舰还开到了大沽口,天津都被打下来了!咱们开始还是输了!这样的耻辱,谁能受得了!”他的眼角通红,底下的人的听着也是一阵群情激昂,“林文忠公黯然被贬,关奋威将军为国捐躯,武大帅血染沙场,冯乡君一女子也是如此英勇,杀洋人兵犹如杀狗!”

  ☆、二十四、开边兴兵(二)

“同治元年以来,太平没多少年,洋人们又要来招惹咱们了!法国人仗着军舰厉害,假借天津教案,意图威逼中国,日本人如此小国,也敢欺凌我琉球藩属,最可恶的就是俄罗斯,他目中无人,未经允许,把浩罕国,这天朝的藩属都灭了,国主犹如丧家之犬,逃命进了新疆,妻子尽数被杀,俄罗斯人搂草打兔子,顺带着想要伊犁河呢!昔日阿古柏之乱,他们杀了僧王的洋枪洋炮是那里来的?都是俄罗斯人给的!如此狼子野心,实在是可恶啊。”
    那个学生睁开了双臂,像是一个巨大的飞鸟,跳跃鸣叫在半空,“他们杀了土尔扈特部的百姓,又朝着伊犁来了!他们杀了庙街的渔民,又朝着吉林来了!”
    “我们的军队进行了还击,但是还不够!同学们!北海还在危急状态,而吉林又有俄罗斯的军队出现了!”
    。。。
    勤政殿十分肃穆,大家都知道了这次和俄罗斯人,绝不会是以前一样轻描淡写的处置了,能在叫大起的时候说上话人,心里早就已经盘算好了要说些什么,而不会没做好准备,只是大家十分谨慎,都等着别人先抛出观点,一时间殿内十分寂静,皇帝环视众人,慢慢说道,“俄罗斯人先侵占浩罕,再骚扰伊犁,饮马伊犁河,杀土尔扈特部之牧民,更不用昔日阿古柏之乱,都是俄罗斯人在背后起的哄。如今更是在吉林杀我渔民,犯龙兴之地。惊扰列祖列宗,罪过甚大,接下去该怎么办,今日叫了朝中的大员,一齐来商议,接下去该如何处置?怎么办。怎么交涉。都要一一说开才是。”皇帝见着没人说话,眼神微微一凝,开始点名,“李师傅,你先说说看。”
    “本朝最重祖宗家法,”听到皇帝开口,李鸿藻不慌不忙,站着就说道,“昔日圣祖朝。俄罗斯人亦是在东北来犯,两次雅克萨之战后,俄罗斯心服口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