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272章

重铸清华-第272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禧的话说的轻描淡写。只是那句“不合时宜”却是重重得落在了慈安太后的心上,慈安太后身子微微一震,说了一声是,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不过这事儿既然已经提出来了,你也留意着。看看哪家的女孩子合适,悄悄留意着,过几年等年纪差不多了,可以给皇帝留着,”慈禧太后喟然长叹,“先帝膝下就皇帝一个人,是应该给皇家开枝散叶了。”
    “是。”
    “对了,还有件事要先和妹妹说。”慈禧继续说道,“你阿玛在天津巡抚的任上呆了四年,政绩卓越。军机处议了议,和我说,我也觉的,你阿玛是该换个位置了。”
    慈安太后抬起头来,脸色有些不好,“阿玛他在天津干的甚好。不过才是一任,怎么……”
    “有些小问题。不关紧要,”慈禧太后安抚着慈安。“必然是高升的,无须担心。”
    虽然慈禧说的轻描淡写,似乎举重若轻,可慈安也不是双耳不闻宫外事的女人,这些日子朝中对着穆扬阿的弹劾愈演愈烈,似有酿成风暴之势,她不是不清楚的,而穆扬阿给自己的私信里头也说,天津掣肘愈多,就连朝中对着自己的政绩也是褒贬不一,这问题怕是不小。
    “还请太后保全臣妾阿玛。”慈安太后又站了起来,作势欲跪。
    “这是什么话,你放心吧,穆扬阿是干臣,御史说有贪墨,就算有,也必然是不多的,”慈禧太后虽然安慰着,可心里也是哀叹不已。
    天津巡抚这个位置自己是保不住了。
    虽然自己在天津上海两省新设官位之中,已经分了一干官位出去,让恭亲王为首的军机等人分润,可毕竟不是主官,再者,当年新设两省,可巡抚之下的布政使、按察使、学道可是到了同治三年才陆续上任的,李鸿章穆扬阿两人都是人精之中的人精,就这么几年时间,早就把自己的地盘经营得水泄不通了,还轮的到别人插手?
    如此以来,反而引了众怒,洋务派的首脑们垂涎三尺,又拉上了清流们,弹劾李鸿章在对外事务上,“变华为夷,用洋人礼节,私自交接洋人,其心可诛。”在军务上,“私立山头,和十二镇官兵私下往来,语迹隐晦,”在财务上,“擅自降低关税,损国利益。”如此反正把李鸿章批得一无是处。
    对于穆扬阿来说,又多了两条,一条是:“身为外戚,骤得高位,不思报国,勤于王事,反而趾高气昂,动辄以太后生父自居。”第二条就是:“历任宁波府知府以来,贪污达数千万之多。”
    这时代谁不贪?这不过只是个借口,就要让太后起码要让出一个巡抚的位置出来,不要想着鱼与熊掌兼得。
    李鸿章不能轻动,那也只好把天津巡抚让出来了,这会子定下了主意,对慈安太后才说了这些话,“这些年他在天津辛苦,你们父女也难得见到几次面,就让他卸了天津的差事,入京来,六部里头挑个位置给他,在京中好好过些舒坦日子,再放外任去。”
    “是,”慈安太后知道此事已然成了定局,也只好无奈接受了现实,“全听娘娘的吩咐。”
    。。。
    外命妇们陆陆续续出了正殿,只有帆儿身子重,落在了后头,抱云扶着帆儿两人有说有笑,刚刚下了台阶,后殿就转出来了冯婉贞,冯婉贞看见大着肚子的帆儿,微微一怔,眼中露出复杂神色,随即行礼,“福晋。”
    帆儿含笑看着憔悴的冯婉贞,点点头,“县君最近可好?”
    “一切尚好,谢福晋关心。”冯婉贞默然回道。
    “我瞧你这精神头不太好,可是春困的缘故吗?”帆儿体态雍容,含笑开口,“过些日子,我家老爷就要回京了,到时候,听说陕甘那边出上好的党参,老爷回京,必然会带一点,到时候我打发人给你送过去。”
    冯婉贞似乎突然来了精神,只是见到神采奕奕大肚子的帆儿,却又焉了下去,懒洋洋得打不起精神,横了帆儿的肚子一眼,硬生生得说道,“烦劳福晋费心了,我身子贱得很,素来不用什么补药的,还是福晋自己留着安胎吧。”说完也就一行礼,转身快步离开了。
    帆儿看着冯婉贞转身离去的背影,露出了一抹莫名的笑容
    ps:最后一天,求月票啦。。。。。

  ☆、二、明月孤云(一)

慈安太后出了储秀宫,上了软轿,小太监们平稳得朝着东边行去,梅馨瞧见慈安太后的脸色有些木然,便开口问道:“娘娘,您可是为了老太爷的事儿烦心?”
    慈安点点头,又摇摇头,“阿玛的事儿,算不得什么大事,只不过,她心里头的位置,阿玛到底不如李鸿章,这也难怪,李鸿章是她一手简拔的,这上海的地方又不仅仅是银钱的差事,如今外头挂念着天津,要让阿玛让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娘娘也太好说话了,这么一个巡抚的位置,老太爷做的稳当,差事料理得清清爽爽,”梅馨有些无奈,“户部和内务府的银子一大半都是老太爷拿进来的,都堆成山了,太后她就这样二话不说,也不和娘娘通气,把老太爷拿下来了,实在是太不尊重娘娘了!”
    慈安摇摇头,“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毕竟这朝廷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能入京当差也是好事。”
    “可哪里比得上天津,那里离着京里又近,又是封疆大吏,比在京师里头当差好多着呢。”梅馨小意得看了一下左右,发现没有什么外人,靠着慈安太后轿子的扶手,帕子捂住嘴,瞧瞧得说道,“娘娘,莫不是你在储秀宫里头说的那句话说岔了?”
    慈安眉头一皱,不悦得打断了梅馨的絮叨,“不必说了,她说了不放在心上,自然是无妨,你也不必多说,我自有打算,”慈安太后抬起头看了看巍峨高耸的太和殿檐角,“回宫吧,皇帝要的东西备下来了吗?”
    “已经备好了。”
    。。。。
    朱元秀跟着魏佳氏出了顺贞门,小丫鬟扶了魏佳氏上马车,朱元秀转过头,看了看黑洞洞的城门,神色怅然,魏佳氏喊着:“元秀,怎么还不上车?”
    “是,”朱元秀转过头叹了口气,提着裙子,上了马车,还未等马车驶走,顺贞门里头急冲冲得跑出来一个小太监,“停停停,”朱元秀猛地打开了马车门,盯着那个跑来小太监,小太监把手上的一个蓝布包着的包裹递给朱元秀,“太后把这个盒子赐给县君。”
    两人又连忙下车行礼,等到马车驶出,朱元秀打开了那个蓝布包裹,里头是一个玳瑁嵌牙黄杨屉四合如意盒,此盒以玳瑁为廓,黄杨为屉,并嵌象牙,寓意“四合如意”,盒子里头装满了金银裸子,魏佳氏微微有些惊讶,看了看朱元秀白腻的面庞,“太后怎么突然赐给你这个?”
    “女儿也不知道。”
    “这是难得的恩宠,你好生收着吧,”魏佳氏慈爱得看着朱元秀,这些几年相处下来,魏佳氏早已将朱元秀视为自己的亲生女儿,“日后出嫁了可以做压箱底的嫁妆呢。”
    朱元秀脸上露出一丝绯色,微微害羞,“母亲~”
    “哈哈,你的婚事怕是我也做不了主了,”魏佳氏笑道,“太后她心里有的是主意呢。”
    朱元秀咬咬牙,半低着头在马车里面摇摇晃晃不知道想些什么,抬起头,眼眶已经红了。
    。。。
    人群散去的储秀宫正殿只留下了慈禧一个人,和身后伺候的两个小宫女,慈禧看了看人去楼空的场景,不由得叹气出声,后头的宫女耳尖,连忙询问:“太后可是累了?要不要进内殿歇息一下?”
    “是觉得有些倦了,”慈禧太后疲倦得闭了闭眼,“不过不碍事,把热毛巾拿来给我敷一敷。”
    安德海送了皇帝回来,看到慈禧太后正在用热毛巾擦手,连忙上前伺候,“娘娘若是腻歪,不如叫升平署的戏班子进来伺候,那高大人又排了许多新戏,娘娘还没看过吧?》”
    “嗨,他那个戏,看多了才是腻歪,”慈禧太后摆摆手,“都是精忠报国的故事,看多了倒是腻得慌,我不过是在八里桥唱了一段穆桂英挂帅,好么,如今满城尽演杨门女将。”
    安德海如今也读了不少书,连忙凑趣,“这不是上有所好,下必从之的嘛,娘娘喜欢穆桂英,底下的人自然就喜欢看。”
    “这话也就罢了,不许说出去,若是说出去,高心夔怕是又要多心了,”慈禧太后尴尬得看了看左右,发现没有外人,这才继续叮嘱安德海,这宣化之事,自己虽然从未点头要高心夔去做,可自己要高心夔管着升平署,不就是想他排几出凝聚民心的戏吗?虽然有些高大全的迹象,比如咸丰皇帝,已经成了刘先主的样子,自己么,自己看到那么伟光正的人物形象,都要恶心满地疙瘩,在看戏的时候还要做出十分满意的样子,“六宫的人喜欢看,那就让他们进宫演就是。”(未完待续)

  ☆、二、明月孤云(二)

“是,”安德海笑眯眯得应下来,“不过这些日子高大人已经不太管着升平署了,专心应付着报纸那头,升平署混进了几个文人,排了几出别致缠绵的小戏,按照太后的口述,编了天仙配,白蛇传,梁祝几出戏,准备着给太后换换口味。”
    “等空着吧,”说这个的时候,太后站了起来,“皇帝和你说了些什么?”
    “万岁爷拿了奴才下一次新进的西洋物件,”安德海装着愁眉苦脸,“这下子,可难办了。”
    慈禧太后指了指安德海的额头,“你别多嘴,皇帝拿了你的东西,只有好的,我告诉你,若是皇帝用上新奇的东西,底下人怎么不亦步亦趋?到时候赚翻了才是。”
    安德海扶着慈禧太后出了储秀宫,一行人走去了养心殿,到了养心殿冬暖阁,原本嬉皮笑脸得安德海也收了笑容,杨庆喜迎了上来,安德海退了出去,慈禧知道安德海是去处置内务府的事儿,也不多说什么,杨庆喜指挥几个小太监捧着厚厚的几叠奏章拿了上来,“这是内奏事处拿来今个的折子,军机处说,这些都是这几日的。”
    慈禧太后点点头,上了炕上,盘着腿倚在靠垫边,打开了第一本折子,第一本折子是陕甘总督和十二镇督军钦差大臣联名上的折子,说的是绵延为患陕甘多年的回乱终于平息,贼首白彦虎在乱军之中不知所踪,捻军残部一应剿灭,陕甘大局初步平定,善后事宜上奏中枢,军机处拟了意见,太后细细得看了一番,再拿起朱笔写了几个字:“白彦虎死活要见。”
    第一件就是好消息,慈禧太后不由得神清气爽,秉政这么几年,各地均是太平得紧,洋务的事儿循序渐进,教育的改革也是润物无声,和洋人们的关系也是好的很,除了这几年陆续买了军舰枪火之外,通过和俄罗斯人做生意,花了六百万元银子买了阿拉斯加,这比美国人的出价高了两百万两,俄罗斯自然是满意的很,慈禧原本也不指望就靠这六百万银子来打发俄罗斯人,要知道北极熊对于领土的*是无穷无尽的,中国从东北到西北,蔓延几千里的边境线,都是和俄罗斯人接壤,俄罗斯人放弃了北美洲,除了朝着南边来想啃几块肉下来,还能去那里?
    除了阿拉斯加原本的价值之外,让俄罗斯人暂时不要咄咄逼人,让自己在北边稍微喘口气才是花这600万的价值所在,就是美国人有些不太高兴,当然美国国内民众一片欢腾,认为“居然还有比我们国务卿更傻的人了”,美国国务院十分得不高兴,这个事情,还要好好得和总理衙门吩咐一下,美国不能轻易得罪了。
    相比较前些年的光景,同治元年开始,对外通商的限制一下子全部打开,除去东北三省之外,各地均可和洋人做生意,只是出口的口岸还在那么有限的几个,为了出口口岸的事情,江苏、山东、广西等地巡抚已经连续上了好几个折子,要求在各自省份设立出口口岸,并对浙闽上海广东天津等地的税务机关开始了攻击,连赫德都被弹劾了好几次,不得不亲自拜见慈禧,澄清自己。这个事情,也要好好的商议一番。
    所以一片欣欣向荣的状态下,只有陕甘回乱才是那么不和谐的一个光景,类似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感觉,这件事又是发生在同治元年,德龄的消息,说回来禀告,说是外头议论纷纷,同治皇帝和咸丰皇帝一模一样,初践大宝就有叛逆作乱,先帝爷是太平军,直到咸丰皇帝归天,这洪秀全还未灭,如今好不容易平定了太平天国,又出来陕甘回乱,白彦虎的口号更是惊人,“排满灭汉”,更是要火烧黄帝陵,如此乱纷纷,大家一看,私下起了嘀咕:是不是如今的皇帝也不是天命之主?
    为了这个缘故,慈禧太后一意孤行,不听陈孚恩说的“十二镇齐出,恐怕京中空虚,若是洋人再来骚扰,奔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