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223章

重铸清华-第223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不要急,”李秀成一股云淡风轻的闲适模样,拍了拍腰际,“我这夹带里还有金叶子三百两,更有清妖哪里缴获的夜明珠一颗,价值连城,今日就都付给将军,还请将军上前。”
    那个胖子急切得走到李秀成马前,“看你这样乖巧,下马钱我就不收你了,只要你把这些东西叫出来,这天京城就随便你进了。”絮絮叨叨走到李秀成马前,看到李秀成毫无动作,这才有了警惕,“东西呢?”
    “给你这个!”李秀成怒目圆睁,闪电般地从腰间抽出弯刀,朝着那个胖子砍去,那个胖子的人头刷的一声飞了出去,脖子里的血液迸射到了半空之中,李秀成用带血的长刀指着那些四处乱窜的守门士兵,大喝:“给本王杀!一个不留!”身后的那些士兵早就按捺不住,忠王一声令下就四处散开,弄死这些不尊重的废物,李秀成缓缓把刀重新插入刀鞘,原本柔和的眼中浮现厉色,“天国就是被这些狗杂种败坏掉的!”
    血染城门,李秀成进了天京城,这时候里头的守门将领才堪堪跑过来,见到李秀成骑马慢慢踱步,连忙跪下,“忠王千岁!”
    “你认得我?”
    “是,前次天京保卫战,属下跟着你好些日子了!”
    李秀成摸了摸飞溅在自己袖子上的几点血迹,发现已经抹不了,也就放开,拉着马缰看着跪在地上的这个将领,“你既然认得我,那我就不杀你了,不然就靠着你这些废物敲诈勒索,弄得天京城乌烟瘴气,我斩了你,名正言顺,料想谁都没话说,到了天王哪里也是打得赢官司。”
    “忠王千岁,请恕罪,”那个将领大吐苦水,“如今我管不了这些人,您杀的这个是干王家管家的车夫的儿子,整日里耀武扬威,他凭借的不过因为他是洪家人的奴才!前日萧王要调兵入天京保卫,这胖子不肯通融,堵住门口大骂。萧王千岁没有法子,花了三万两银子才把兵带了进来,来保卫他洪家人的天下!”
    “我老早就呆不牢了,忠王,带我出去杀敌去,就算死在清妖手上,也比无声无息烂在天京城强!”
    没想到天京城已经是如此的不堪入目妖孽横行,李秀成长叹一声,随即振作了起来,目光炯炯,那个万夫莫敌的忠王又回到了他身上,“如今本王返京,天京城就和往日不同了,你去,”李秀成拿鞭子指着那个听到自己话激动起来的将领,“敲动金钟,我要朝见天王!”(未完待续。

  ☆、二十五、天京天京(续)

无所不能长生不老的天父之子;人间神袛天王洪秀全最近染了病;时好时坏;而且是不是地脑子犯糊涂,说些疯话。这一日刚刚进了药,似乎清醒了一些,双眼不再是冒出狂热的眼神,洪秀全咳嗽了几声,吐出几口血痰,他对着伺候在身边的第六十三王娘说:“朕昨夜梦见天父了,天父说要召朕回去奏告天国之事,这恐非好兆,是不是朕阳寿已到?”
    第六十三王娘是最近得宠的,说话也是贴心极了,劝道:“天王不可胡思乱想。国医不是说了吗?现在是隆冬时节,寒气大、湿气重,一旦到了春暖花开时节,这病自然就好了。”
    “医生之言,只能信三分。”洪秀全说,“有病三分靠治,七分靠自我调理。”
    第六十三王娘笑道:“这是明白话呀,那天王就该放宽心好好调理才是。”
    洪秀全叹了一声,半响才慢慢说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令朕忧心啊。诛了韦昌辉以后,本来已经很好了,怎么一下子又四处告急了呢?陈玉成一走,朕可靠之人只有李秀成一个了。”
    外头进来了一个女官,“天王,忠王回来了!”
    “什么!”洪秀全大喜,连忙掀开盖在下半身的被子,站了起来,“宣,快宣。”第六十三王娘连忙扶住,“万岁爷小心着些,”扶起洪秀全,王娘见到那个女官站在原地还不出去,奇道:“还站着作甚?赶紧出去传旨呀。”
    洪秀全看到那个女官呆在原地,眉毛不由得皱了起来,“什么事儿?”
    “忠王进城的时候杀了干王家的一个守门官。。。。。。”
    洪秀全脸上闪过一丝阴霾,随即消逝,“不过是一个守门官,杀就杀了,宣忠王到九重金殿。”
    “忠王身后跟了一大群的侯爷。。。。。。”
    “那就让忠王一人进殿,违令者合朝诛之!”
    忠王进金殿的时候,洪秀全已经端坐在在丹陛之上了,李秀成一个人孤零零得进殿,见到端坐在高台之上宛如神袛一般看不清面目的天王,原本义愤填膺得心情变得忐忑起来,连忙跪下山呼天王万岁。
    洪秀全脸上淡淡的,让李秀成起来,然后直接问:“外面战事如何?”
    “不太好。”李秀成因为想说服洪秀全放弃天京“让城别走”,就没有隐恶扬善,他说:“苏州、常州一失,曾国藩和洋人的‘常胜军’势必都压到天京来,现在天京外围只有钟山在我手中,其他水路要冲俱陷清妖之手,天京已十分危急。”
    洪秀全倒显得很镇定,他嗤之以鼻,信心满满说:“我们两破江北、江南大营,不是都度过了危机吗?你们每一次都把清妖说得如此这般厉害,净长清妖志气,灭我天国威风。”
    李秀成担忧地回答说到:“这一次与以往不同了。曾国藩连破江南各地,气势汹汹,王锦绣连克无锡等地,洋鬼子也帮衬着他们,城内粮草已快用完了,外面又运不进来,确实危在旦夕了。”
    洪秀全淡然说道:“这都是小意思,当年翼王当年因为缺粮,还把几万妇女放出城去呢,举国吃粥的日子也有过,朕也带头吃过粥的。”
    “那时我们外面尚有兵可调,皖北、江西都在我们手中,如今江西皖北已经是清妖的后方了。”
    洪秀全说:“浙江不是有李世贤大军吗?为什么不调他来?”
    李秀成心下惨然,这都是什么时候的情报了,天浙省、苏福省早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天王发问,却不得不说明情况:“去年,浙江我军就已经全被左宗棠赶出了湖州,浙江已经没有李世贤的兵了,李世贤如今正在句容,为天京征粮。”
    洪秀全默然,说:“这么说,没有人来解天京之危了?”
    李秀成说:“臣这不是带一万精兵回防天京了吗?”
    “一万够吗?”洪秀全说道,他不是全不通军事,“那不是杯水车薪吗?”
    “正是。”李秀成不失时机地说,“臣以为,天京既无险可守,也怕守不住了,粮道欲断,守下去只能坐以待毙。”
    “大胆!”洪秀全大怒,厉声尖叫,他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里回荡,仿佛是太监一样的高音飘荡在殿里。“大胆奴才,敢叫朕放弃这小天堂!真以为朕不敢杀你吗!”
    李秀成连连磕头,苦劝道:“天王,我死不足惜,可是我还是要据实禀告,这天京不过是一座城而已,放弃了还能再打回来,咱们当年纵横湘赣,靠的就是灵活机动,这才一路闯到了江南来,打下这半壁江山,只要咱们人还在,这天京迟早咱们是能回来的!”(未完待续)

  ☆、二十五、天京天京(完)

“天京不同。”洪秀全断然拒绝道,“天京系着太平天国的命脉,天父和朕都在这里,朕已在这里住了快十年,岂可轻易放弃?”
    “天王!我们撤出天京,是为了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现在实施这一计划还来得及,再迟,想撤也来不及了。现在李世贤正准备从句容转移西边,听王陈炳文、康工汪海洋也将从浙北开赴江西,趁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尚未完全合围天京,我们突围出城,李、陈二部可以前来接应,可保天王之驾安全出走,我们在敌人兵力薄弱的江西重新打开局面,是当前的上策。”
    洪秀全站了起来,连连冷笑说道:“荒谬!这是下策。天京一动,天国就乱了阵脚,朕在这里,天国就稳若磐石!”
    李秀成直挺挺地跪在了天王面前:“求天王看在太平天国大业兴亡的分上,准臣之奏。”
    洪秀全冷笑说道:“怪论!太平天国为朕所创,朕倒反成了不顾太平天国的安危了?都是你们这班无用的人,才使江山日蹩,国事日非。若是东王、翼王还在,朕岂有今日之忧?”
    “臣无能。”李秀成一听这么重的责难,忙叩头不止“征伐之事,不在一城一地……”
    洪秀全再也忍不下去,“住口!不要再说了,朕决不出天京一步,你们不帮扶,自然有人帮扶,到时候朕请下天兵天将。”洪秀全又狂乱了起来,笼在龙袍宽大袖子里的双手颤抖了,眼中的焦距渐渐失焦。“再请下天父天兄,什么洋鬼子,什么清妖,都一扫而空,到时候共享天堂富贵,你们怕死,哼。你们都走,朕一个人留下就行!你退下!”天王说完。一挥袖子,就蹒跚地转过屏风,径直到后殿去了。
    李秀成呆呆地出了金殿,殿外午门处一群军将们呼啦围了上来。原本是想着开口问李秀成觐见如何,见到李秀成惨淡的面容,都沉寂了下来,只是一言不发得围着李秀成,“天京天京,嘿嘿小天堂,”李秀成喃喃自语,两行清泪忍不住留了下来。
    “忠王,天王还是不肯走吗!再呆在这里。迟早就是死啊!”
    李秀成默默流泪,随即拨开众人,掩面奔走。却跌了一跤,随即站了起来,重新跑出宫去,众将心里黯然,忠王鞍马娴熟,今天却在这天王府平地跌倒。实在是心情激荡之极了。
    李秀成跑出宫门,翻身上马。却发现原本戒备森严的天王府前围了一大群人,都是天京城的百姓,大家见到李秀成翻身上马,连忙一起跪下大哭,“忠王千岁!你可不能丢下我们不管啊!”
    “是啊,王爷,天京城可不能没有你啊,你不在,清妖又要围攻我们了!”
    长街上竟然都是哭声,李秀成红着双眼抱拳行礼,“父老乡亲,切莫这样,快快起来。”
    李秀成镇守和州、太平郡一带时候,和州城东南太阳河牛路一带码头,与长江东岸采石矶相对,是当时长江两岸的一个交通要道。千百年来,这一带船户把持码头,任情讹索,为害行人,以致“手中空虚”的人,“临江而叹”。李秀成来守和州,特地在太阳河牛路码头上,树立一座渡船规条碑,颁布了新的码头交通条例,使交通得以畅通无阻。规条碑最后一条规定“凡无钱之人,有紧急事情,务宜飞渡,虽系一人,亦须送去”。
    李秀成在苏南实行了有利于民生的减免政策,生活得到改善的苏州人民在阊门外建汉白玉碑一座,上书“民不能忘”四字,来歌颂太平天国,歌颂李秀成。清军攻克苏州后,曾经查问此事,“民以减粮对”。苏南人民对李秀成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的,有一首唱道:“春天里百花开,忠王一到宜兴来,我伲的嘴巴都笑开。夏天里来流水长,‘哪有忠王的情义长,我伲看见忠王象见亲爹娘。秋天里来稻子黄,割下稻子打成谷,送给忠王当军粮。冬天里来雪茫茫,我伲一家在炉旁,说起忠王的恩情日夜都不忘。”后来李秀成带兵从苏州去救天京的时候,苏南人民又唱道:“长江里水向东流,我伲日夜都发愁。千愁万愁不愁别,愁你一去不回头!”可见李秀成得民心如此。
    “忠王,你可是‘万古忠义’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老泪纵横,“可不能走啊!”
    李秀成心灰意冷,摇摇头,“老人家,实在不是我想走,我是想着要为国尽忠,为天王报效的,只是这天京。。。。。。哎,不说也罢了!”李秀成看着街角处一些躲躲闪闪监视自己的人,心灰意冷,如今还未夺取天下,江山不过是坐了一半,这人就是窝里斗起来,李秀成摇摇头,惨然一笑,调转马头,意气萧索,就此准备离开。
    “忠王忠王!”一个将领挤开人群,朝着准备离去的李秀成大声喊道,声音里全是惶恐之意,“英王被清妖擒住了!”
    “什么!”李秀成不敢置信,“他不是去安徽征粮了吗?!怎么会被清妖抓住!”
    长街上死一般的寂静,大家原来沮丧的脸上浮现出了惊恐的表情,那天神一样的英王,英勇无敌的英王千岁殿下,居然败了!
    “天王旨!”一个拖长了强调的女官拿了一个红布出来,倨傲得环视四周,“忠王接旨!”
    长街上的人再次全部跪下,李秀成翻身下马,“属下接旨!”
    “把朕哥弟的龙袍赐给忠王胞弟,诸王以下由你打杀!”
    李秀成接过那洪秀全的龙袍,嘴角却是浮现出一丝苦笑来。
    李秀成知天京不能再守,要回京劝天王撤退。他上殿向天王奏陈天京不能再守,请求“让城别走”。他竭尽忠诚,痛切陈词,甚至请死于殿前,以求听从。天王竟断然拒绝,严加斥责。李秀成含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