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武生 >

第74章

大唐武生-第74章

小说: 大唐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那个时候,成德方镇,会不会再一次乱起来?凤楼,成德方镇的稳定,重于一切啊……

    三者,这群黑衣人的行事作风,一看就是那群刺杀王镕的人,他们不断的栽赃嫁祸,所为何来?不就是想离间博陵崔氏与咱们大唐朝堂的关系?如果真被他们成功,击杀了崔家老太爷,虽然不知道他们随后的谋划是什么,不过,终究不是好事,就冲这一点,咱们也不能坐视他们成功啊……”

    杨凤楼听了之后,思索半晌,长长叹了一口气。

    李思睿说的这些理由,除了小和尚之外,没有一条能够打动他,但是李思睿有一句话没有说错——

    成德方镇的稳定,重于一切!

    这倒不是杨凤楼为成德方镇担心,而是,他怕成德方镇再一次乱起来,他又会接到右龙武军的各种命令,这样一来,前往山东道,对阵王仙芝的愿望,就注定要再一次被延迟了。

    别的不说,为了早日开始谋划为杨烈报仇,杨凤楼也得想办法救下崔家老太爷。

    想明白这些,杨凤楼和李思睿走了回去,面对着一脸希翼的崔七公子,杨凤楼说道:

    “人,我贵和班,可以出……”

    “但是,这次行动,必须听我的!”

 第136章 勘察地形

    崔七公子走了,带着杨凤楼的条件,去找崔家的真正主事人商量。 ≧

    他被迫留下了一块腰牌,杨凤楼告诉他,不管崔家主事人答应不答应条件,杨凤楼都需要亲自去现场探查,然后制定真正的营救计划,腰牌就是杨凤楼等人获得崔氏许可的凭证。

    崔家老太爷居住的小院并不大,位置也算不得上佳,杨凤楼等人到达小院之外的时候,小院已然被崔家的侍卫团团围住,在距离小院二十丈的地方,杨凤楼等人再也不得寸进,即使他拥有崔七公子的腰牌,也不行。

    二十丈的距离,也就能看到校园的院墙,其他情况,一概不得知,别说制定营救计划了,连最基本的情况都探查不明白。

    一行人一筹莫展,杨凤楼左右看看,用手一指。

    “去那里。”

    那是一座小楼,三层高,距离小院五十余丈,倒是个观察的好地方。

    一行人上楼倒是很顺利,崔府众人要不正在围困小院,要不就是急得如同没头苍蝇一样乱转,倒是给杨凤楼等人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

    站在小楼顶层,崔老太爷的小院,一览无余。

    院子算不得大,唯有中间三间老屋,显得有些空旷。

    老屋南面,靠东墙,开辟了一个小小的菜圃,靠西墙,搭了一个葡萄架,架子下摆着石桌石凳,老屋东西两侧没有什么东西,应该是留作通道使用,老屋北面堆积了一些杂物,还有劈柴之类的东西。

    这样的一个院子,在大唐乡村中随处可见,但是出现在五姓七家的崔家祖宅中,就显得有些诡异了。

    对于这些,李思睿解释道:“听闻崔家老太爷降生的时候,正好赶上安史之乱结束没有多长时间,老太爷的父母正带着他们兄弟几人在乡村避祸,真正算起来,崔家老太爷就是在这样的小院子中成长起来的……也有可能是这种小院子留给老太爷的影响太深了,据说,老太爷在七十岁之后,就在崔家祖宅中弄出这么一个小院子来,偶尔还在里面耕种,现在看来,传言不虚……”

    杨凤楼点点头,仔细观察小院。

    小院之中,无论是菜圃中的蔬菜还是葡萄架上的枝蔓,早就被折腾得乱七八糟,石桌石凳也被推倒,小院之中,还随处可见殷红的血迹,而后院种的杂物全被搬了出来,连带着劈柴,都堆积在几间老屋左近,看来贼人扬言放火,真不是虚言。

    仔细数了数,黑衣人一共十一个人,和崔义的几个手下,合在一起,一共十七个,全都或站或坐在小院中休息,三人在前院,三人在后院,都小院之外崔家侍卫的动静,而那位已经背叛博陵崔氏的青云门副门主崔义,正和两位黑衣人商谈着什么,说话间还对小院内老屋指指点点,仿佛在讨论,该当如何攻击为好。

    “崔老太爷身边有多少人?”杨凤楼问道。

    李思睿早就找到了崔家的基本情况,如数家珍地介绍给杨凤楼。

    “除去小和尚,只有五人,老仆,崔孝,还有三名侍卫,崔孝乃是崔家的侍卫统领,能保护老太爷到现在,忠心这方面,就不用说了,他是三品武夫,那几名侍卫,七品到五品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崔老太爷身边的那位老仆,据说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高手,老了以后就一直跟着崔老太爷,近些年都没有出过手,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杨凤楼听了之后,回想当初自己要靠近崔老太爷,被那老仆阻拦的情况,这位老仆给他的压力很大,仔细想了想,最少也是个三品武夫,甚至二品小宗师也说不定,不过为了谨慎起见,还是按照三品去考虑为宜。

    这么一算,保护崔老太爷的力量,就是两名三品,三名五品七品了。

    李思睿继续介绍。

    “黑衣人那边,根据博陵崔氏相关人员的推测,有三名三品,一名四品,也就是崔义,身下的人,从八品到五品不等,大多是五品六品的江湖武夫……”

    怪不得崔老太爷被堵在屋子里出不来,整体实力比黑衣人要低了一个层次,这种保护力量,也就是个自保有余无力开拓的局面。

    杨凤楼长叹一声,看来营救人员进去以后,在外围的崔家侍卫冲进小院之前,是指望不上屋子里面的人了,只能自求多福。

    弄清楚双方力量的对比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潜入小院。

    崔家那边给出的方案,是直接冲进去。

    然后杨凤楼就想问问,他们是不是盼着老太爷不死?

    要是能够直接冲进去,还费这些事干啥?

    可是派出了直接冲进去这个方案,崔家那边又一筹莫展。

    小院的封闭很好,又没有啥地道之类的可以利用,仿佛除了直接冲进去之外,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能走地上,咱们就走天上!”

    杨凤楼说完之后,就蹲在小楼上开始写写画画。

    有字母有图形,就是每一个能让人看懂的汉字。

    李思睿站在杨凤楼身后半晌,腿都站麻了,都没看明白什么意思。

    最后杨凤楼长身而起,双手互拍,长出一口气。

    “大功告成。”

    “凤楼,你还回画符?”

    “……”

    “光画符,不施法,恐怕救不了崔老太爷吧?”

    “你想什么?看不懂,别胡说!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李思睿听了杨凤楼的计划,不由得两眼放光,连声称赞道,“高,高,实在是太高了!这样的一来,当真的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敌人断断想不到啊!”

    说完之后,不由分说,拉着杨凤楼下了小楼,去找崔七公子,准备告诉他这个好办法。

    崔七公子听了,也大为兴奋,认为,此事,可行。

    随后他就再一次前去汇报。

    却不想,等他回来的时候,脸色很是难看,见到杨凤楼更有中无地自容的感觉,啜诺了半天,才讷讷地说道:

    “杨老板,这个事吧,有些变化……嗯……主要就是……我崔家二老爷,不同意你的计划……”

 第137章崔府秘闻

    “我崔家主事人,不同意您的方案。  ”

    杨凤楼一听,大为惊诧,自己这套攻击的方案,虽说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终究可行性非常高,最不济,也要比崔家提出的正面强攻靠谱得多,怎么还会被否决呢?

    “这话怎么讲,还请七公子明示。”

    崔七公子一脸苦笑,却又不得不说。

    “我家二老爷听了杨老板的计划之后,沉吟半晌,最终摇头,具体原因尚未说明,不过,据我猜测,应当是怕实行这个计划,在准备的时候被贼人察觉,进而危害到老太爷的安全……”

    杨凤楼冷冷一笑。

    “这么说来,想必崔家有更为完备的计划喽?”

    “暂时没有……”

    崔七公子说完,一脸尬尴地看着杨凤楼等人。

    杨凤楼和李思睿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有些了然。

    崔七公子所说,倒真像崔家二老爷的行事风格。

    在李思睿的情报网络之中,对崔家二老爷有着详细的记录,同时对他的评价,并不高。

    李思睿曾经综合性地给崔家二老爷做过一个评价——生性疏狂,优柔寡断,仅一“能吏”之格局,上传下达、事事躬行,尚可,难成大器。

    说白了,就是这位崔家二老爷,也就是个幕僚的才能,谋划能力,执行能力不错,决断能力,有所欠缺。

    从崔老太爷遇袭一事上,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崔老太爷遇袭,固然有被敌人乘虚而入的原因,但是事后的应对,绝对大失水准,无论是开始全盘怀疑自家侍卫的顾虑重重,还是被黑衣人逼迫得不能强攻的投鼠忌器,甚至制定营救崔老太爷方案的优柔寡断,种种应对,完全与博陵崔氏的千年威名不相符,这种水平,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个刺史衙门师爷的水平。

    这么看来,崔家二老爷拒绝了杨凤楼的计划,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件事情虽说是崔家的私事,杨凤楼等人都不便置喙,但是与崔家老太爷同时的,还有贵和班的小和尚,这就容不得杨凤楼坐视不理了。

    杨凤楼想了一想,随后问道:“别人暂且不提,我只想知道,七公子对这个计划,是什么想法?”

    “我自然支持。“崔七公子说得很是坚决,随即又是苦笑,“不怕杨老板笑话,我在崔家,虽然是嫡系公子,不过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不得科举不得为官,只能在家族商业一途略尽微薄之力,真正说起来,当真是人微言轻,仅有我支持杨老板,这个计划,恐怕最后还是难以实施……”

    崔七公子说的是实情!

    关于这一点,李思睿的情报网络中,有明确的记载,杨凤楼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对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有所了解。

    这件事说起来,就要涉及到多年前博陵崔氏的一次大动荡了。

    很多年之前,博陵崔氏的老太爷还没有如此苍老,崔七公子爷只不过是襁褓之中一幼子,而现在崔家主事之人崔家二老爷,虽然也暂露头角,不过在整个博陵崔氏之中,还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因为,在那一代博陵崔氏,有一人,如同耀眼的太阳一般,以自身的光芒,完全压抑住了崔氏其他子弟的存在。

    他当时学识好,人缘好,又是那一代的长子嫡孙,颇得崔老太爷的喜爱,所有人都觉得,在若干年后,等他历练成熟,就会由他出面执掌整个博陵崔氏。

    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所有人的预想去演绎,在一次博陵崔氏的宗族大会上,他和崔家老太爷爆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事后,他愤然搬离了崔氏的祖宅,从形式上自我放逐。

    而崔老太爷在义愤之下,也对他不闻不问。

    而崔七公子就是他的儿子,虽然如同其他崔氏子弟一样读书上进,却终究因为他的原因,而不得科考不得出仕,只能跟着家族中掌管商业一途的十三叔跑前跑后。

    这就是崔七公子所说的“某些原因”。

    杨凤楼早就知道崔七公子人微言轻,不过,他还知道,要想破局,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得落在他的身上。

    略一沉吟,杨凤楼狠狠一咬牙。

    “崔七公子,何不请令尊出山,前来主持眼前局面?”

    崔七公子顿时大惊。

    “杨老板,你……你怎么……?”

    杨凤楼一笑,故作轻松地说道:“在深州城,又有几人不知道七公子的家事?杨某虽然抵达深州的时间不长,却也略有耳闻……都知道令尊大才,值此博陵崔氏适逢大难的时刻,正好请令尊前来主持……”

    李思睿也在旁边劝说。

    “七公子,别的不说,单单从令尊自我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也需要他前来,您想,崔家老太爷乃是他的至亲,至亲有难,难道他不应该出现在这里么?”

    崔七公子神色复杂地看了两人一眼,狠狠一跺脚,转身就走。

    两人都不知道崔七公子到底如何决断,只得心怀忐忑地等待。

    不多时,从崔府之外,传来一阵喧嚣。

    这股喧嚣,如同海浪,初闻极远,不过短短功夫,就席卷了整个崔家老宅。

    越来越响亮的欢呼声,渐渐传来,越来越清晰。

    “大老爷,回来了!”

    杨凤楼等人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崔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