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武生 >

第251章

大唐武生-第251章

小说: 大唐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某不才,正式说过的话,还没有不算数的!

    关于尚大哥的情况,便是事实,你们信也好,不信也好,于杨某丝毫无碍。

    说句实话,要不是尚大哥曾经有恩于杨某,尚让你又是尚大哥唯一残留在世的亲人,杨某才不会刻意前来和你等解释。

    杨某也不曾妄想和你等化干戈为玉帛,毕竟尚大哥的头颅,就是杨某亲手砍下来的,你们如果还想着杨某报仇,杨某接着就是。

    杨某只是在想,尚君长乃是一代忠义大侠,虽然身死狗脊岭,却不丝毫不影响他忠义千秋,尤其是临死之前坦然以待,还不愿折辱在奴隶人之手,这一份骄傲,不应埋没,这才和你等多说了两句。

    还是那句话,信与不信,我杨凤楼,不管!

    杨某只是将尚大侠临死时的情景告诉你们,仅此而已。”

    杨凤楼说完,尚让等人都沉默了。

    正所谓无欲则刚,杨凤楼一不想给自己正名,二不想和尚让化解仇怨,现在的情况,又是只手操控着尚让等人的生死,他还真没有必要说什么假话。

    况且,他还用自己的名声作保!

    如果他说的是假的,很容易戳穿,只要找到原本安排行刑的刽子手,一切都会真相大白,杨凤楼根本没有必要在这样的事情上,用自己的名声开玩笑。

    所以,尚让把前因后果想了一遍之后,在心中的最深处,已然倾向相信杨凤楼了,只不过,尚君长终究是被他砍下了头颅,如果就这么让尚让待杨凤楼如恩人,尚让真的做不到。

    不过,尚让还是长叹一声之后,对这杨凤楼深施一礼。

    “无论怎样,杨将军将我大哥临刑之际的情况如实相告,尚让感激不尽!”

    杨凤楼没动,生生受了他这一礼。

    尚让一礼过后,起身深深看了杨凤楼一眼,突然有种失落用上心头。

    以前的时候,他在尚君长羽翼的保护之下,一心研究自己所喜欢的军略,对于江湖征战的兴趣始终不大,自从尚君长殒命,他却突然在一夜之间长大,不但要担负起大哥的血海深仇,还要担负起一直以来追随者自家兄弟的这些亲卫的生活,而鞭策他不但向前的动力,就是为了大哥尚君长报仇!

    结果,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原本的仇人,不再是仇人,而真正的仇人,却全部死在了杨凤楼的手上,一时之间,尚让只觉得,天下之大,竟然无一事可做。

    目光掠过杨凤楼手上的人头,那是黄从业,曾经和自己秉烛夜谈,也曾和自己争论不休,还在战场上配合自己大杀四方,如今,他只剩下一颗头颅,再不能大笑大哭大飞扬。

    也许,这也不错。

    尚让的心头,没来由地一阵轻松。

    “杨将军,事已至此,别的话就不用多说了吧?我尚让感谢你让我临死之前再无遗憾……来吧!”

    说完之后一扯前襟,露出胸膛,一副慷慨就义的架势。

    却不料,杨凤楼摇了摇头。

    ”杨某说过,此来,不是为了去你等性命!”

    尚让闻言顿时一愣,随后就听得杨凤楼继续说道:

    “杨某此来,乃是为了报却尚大侠当初杨某的恩情。

    首先,就是要把当日的情形如实相告。

    第二,却是告诉你尚让,最好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别看他黄巢还占据着长安,经此一战,大齐军中的精锐损失大半,黄巢即便有盐帮在暗中相助,却也再翻不起什么风浪,只待我唐军人马合围长安,就是黄巢灭亡之日。

    尚大侠曾经对杨某有恩,杨某不愿看到他唯一在世的亲人给黄巢陪葬,所以,今天才找了这个机会,正式提醒你尚让一声,只希望你能够听杨某的一句劝,无论是以后你浪迹江湖还是隐姓埋名,终归能够留下一条性命。

    这一次,就当做杨某给你的最后一言。

    如果你不听的话,毕竟你我各为其主,如果你还死心塌地地跟着黄巢,下一次见面,就是杨某为国杀贼之时!”

    说完之后,杨凤楼竟然不再管尚让,直接飞身离开。

    尚让一众人都傻在了原地。

    他们千算完算,万万没有想到,杨凤楼在溃败的乱军中找到自己一行人,竟然就是为了说上这么一句话。

    尚让在震惊之后,半晌沉默不语。

    杨凤楼所说的,他何尝不知道?

    一战丧师五万,这件事,对大齐来说,绝对是一个强横的打击,绝对能让黄巢伤筋动骨。

    再加上唐军马上就要合围长安,黄巢和大齐的前途,当真是一片暗淡无光。

    最关键的是,尚让从这一战中能够明确地感受到,大齐的军卒根本毫无斗志,如果对阵唐军的时候,还算好说,一旦遭遇逆势,根本就是闻风而逃,尤其在杨凤楼一现身之后,大齐的军阵,更是全面崩溃。

    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暂时不考虑杨凤楼的因素,等到唐军合围长安,又有多少齐军能够拼死一战?

    况且,不考虑杨凤楼可能么?

    他乃是大唐的将军,又和黄巢有私仇,在整个天下,就剿灭黄巢一事,恐怕杨凤楼乃是最热心的。

    大齐的局势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这么一个杨凤楼,最后的结果,还用多说么!?

    现在看来,大齐的覆灭,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

    看来杨凤楼特意前来警告自己,确实是出于报恩之心……

    正在尚让胡思乱想的时候,张七跑了过来。

    “二少爷,咱们以后怎么办?”

    尚让抬头,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一脸轻松地说道:

    “种地去!”

 第486章 大军围城

    龙尾原一战,黄巢一方五万人马全军覆没,一正一副两名元帅,黄从业被杀,尚让失踪。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整整五万人,一战就没了?

    就算是五万头牲口,也得杀上半天吧?

    郑畋是怎么做到的?

    凤翔军是怎么做到的?

    大唐,是怎么做到的!?

    无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大唐天下一片欢腾,而长安城,却愁云惨淡。

    黄巢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他的大齐,恐怕要麻烦了。

    一战葬送了大半精锐,这种事,只要有时间,有毅力,并不是不能应对,但是最让黄巢心痛的是,他手上没有可以整军的将领了。

    他之所以在王仙芝败亡之后,收留了和他积怨颇深的尚让,就是因为在整个黄家军中,出了黄从业之外,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优秀将领,而黄从业虽然相对他人强了很多,却最是善于练兵而不善于作战,看看黄家军在乾符五年之前被唐军撵得跟兔子一样,就知道黄巢兄弟除了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之外,根本难以和唐军列阵而战,在那段时间中,只要是正面对战,几乎是打一场输一场!

    而这种情况,却在尚让到来之后大为改观。

    别的不说,尚让初至黄家军之后,就带着黄家军开山七百里直入福建,一举摆脱了唐军的围剿,重新掌握了战略上的主动,随后又转战岭南,最后顺江而下,打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跳出包围,转战千里,突袭而至,尚让用兵,视野开阔之极,将整个大唐版图当作棋盘,真真是强悍之极。

    说实话,黄巢能够兵进长安,一方面是盐帮的暗中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有尚让这位战略战术的双重大师的倾力相助。

    而如今,尚让生死不知,怎能忧心?

    当然,以黄巢的枭雄性子,自然不会忧心尚让的生死,他只担心,没有了尚让,谁来统领大齐的军卒?

    可是,还没有等他想明白这件事,又是一个晴天霹雳传来。

    唐军携带龙尾原一战的大胜之威,兵进长安。

    不仅仅郑畋的凤翔军,其他还在观望的唐军,也都纷纷加快了赶往长安的速度。

    大唐,终究不会给黄巢太多的时间。

    龙尾原大战后的第三天,唐军就完成了对长安城的合围。

    唐弘夫屯渭北,王重荣屯沙苑,王处存屯渭桥,拓跋思恭屯武功,郑畋屯盩厔!

    各军人马磨刀霍霍,只等长安四面剿贼招讨使郑畋一声令下,就要强攻长安,为国杀敌!

    而郑畋却不着急,以诸军新到为由,命令各军修正两天,两天之后,攻破长安。

    各军都有些犹疑,如今各军刚到,士气正盛,又有龙尾原一战的声势,正是强攻长安的好时机,招讨使郑畋有怎么会下令休整呢?不过郑畋刚刚指挥了龙尾原大战,一战歼灭五万齐军,正是声威正隆的时候,倒是也没有人敢和他对着干,只得将心底的疑虑留在心中,领命而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郑畋对收复长安早有腹案。

    按照郑畋的想法,长安虽然短时间被黄巢占据,不过终归是大唐的都城,如果下令强攻的话,征战之中,难免会有所损伤,即便平灭了黄巢叛军,重整长安,又会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程,事实上,在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安禄山也曾攻破过长安城,在那一场兵灾之后,长安城被破坏得不像个样子,整修都城长安,几乎掏空了大唐的国库,这件事,虽然没有大白于天下,不过在大唐高管的圈子之中,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郑畋就想,如果可能的话,他还不想强攻长安,最好能够直接收复才好。

    说实话,这样的想法,不啻于异想天开。

    即便大齐龙尾原战败,但是还保留了将军一半的精锐留守在长安城中,又有大齐天子黄巢亲自坐镇,怎么可能让郑畋如愿以偿。

    不过,却有人为他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可能。

    杨凤楼!

    还有他麾下的三千右龙武军!

    早在黄巢领兵北上的时候,杨凤楼就开始迁移长安百姓。

    在他攻略潼关的时候,杨凤楼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

    等到黄巢占据长安城,杨凤楼带着麾下整整三千右龙武军,就潜伏在了黄巢的眼皮子地下。

    三个月来,右龙武军在长安城中,和黄巢的大齐征战不断,不是破坏他们的后勤系统,就是暗杀大齐官员,不但如此,还成功地将陷落在长安城中的大唐官员营救出了虎口,杨凤楼更是亲自出手,击杀了黄氏众兄弟中的多人!

    如今看来,杨凤楼的坚持,右龙武军的支持,当真是一种远见卓识!

    事实上,更加超乎郑畋想象的,是杨凤楼在大齐军中的威名赫赫,龙尾原一战,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杨凤楼先是送来情报,后来又出现在两军阵前。

    郑畋就亲眼见到,大齐军卒看到杨凤楼的一瞬间,就像见了鬼一般,甚至有人吓得扔下了手上的武器!

    如果说龙尾原大胜,是郑畋运筹帷幄,是大唐军卒忠贞为国,那么杨凤楼的存在,就是这一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这也给了郑畋对杨凤楼以及他麾下右龙武军足够的信心,他相信,只要让杨凤楼回到长安城,有两天的时间,唐军收复长安,易如反掌!

    就这样,郑畋将收复长安的希望,寄托在了杨凤楼的身上。

    月光如华,夜色深沉。

    一道人影,奔行在旷野之中。

    走边八式,全然展开,伏高就低,身影如电。

    身影过处,不过清风一缕,再看人影,早已如烟飘散。

    杨凤楼在夜色中奔行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就已然看到了长安城高大的城墙。

    上面灯火点点,显然,大齐也知道唐军攻城在即,早已加强了戒备。

    不过,这些东西,根本难不倒江湖二品小宗师。

    杨凤楼有惊无险的越过长安城墙,再一次来到了平康坊的地下基地之中。

    基地中灯火通明,右龙武军有头有脸的人员,全部齐聚一堂,见到杨凤楼之后,纷纷行礼,随后一个个一脸激动地看着他。

    杨凤楼微微一笑。

    “都准备好了么?”

    “俱以停当!”

    “好!明天晚上子时,反攻长安!”

 第487章小老百姓,名叫孙达。

    第二天夜里,还是西城。

    守军孙达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抱紧了手中的长枪,缩了缩脖子。

    虽然已经开春,不过长安城的夜晚还是春寒料峭,尤其是靠近子时的时候,旷野之上的狂风,搅动着冬日里残留下来的枯草,带着关中特有的黄土气息,凶猛地扑向长安,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长安这座多灾多难的城市。

    孙达感觉很冷。

    正所谓春风刺骨寒,大晚上谁站在城墙上站岗,谁都会感觉到冷,况且晚饭吃得也不好。

    如今的大齐风雨飘摇,尤其是黄山寒死在了永和坊中,大齐的后勤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