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林羽之穿越日常 >

第37章

林羽之穿越日常-第37章

小说: 林羽之穿越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更何况是有才有志的读书人之中,非常难得,已决意追随。

    自己虽然对林羽之决定出海并不明白,但是赵三隐隐的直觉到林羽之如此行事必有其意,是以才毅然决然的决定亲自带队出海。

    自己手下的这些兄弟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赵三只好把脑筋打在其他方面。少爷让自己可以到沿海渔民之中选择物色,自己也认为此主意很对。是以赵三带了几个兄弟,前往天津州附近的渔民处查访,不想倒真让自己有所收获。

    天津州武清县确有个在当地知名的海匪头子,名唤曾大海,此人据当地渔民传言,性格豪放,艺勇超群,又讲义气,故能一呼百应,被誉为“绿林魁首”。

    有意思的是,虽然身为海匪头子,但却嗜书如命,他在海盗船里收藏了几百种奇书,平日常抱着一本书看到深夜。他喜欢读书的同时,也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读书人。倘若遇到文人学士,他总是吩咐手下不要为难人家,遇到囊中羞涩的寒士,他还会遵循圣人的教导,慷慨解囊,给予资助。

    曾大海还在船头高挂一副对联,上联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下联是“人之患,束带立于朝”。要知道,上联还是孔夫子的原话,此刻高悬在一艘海盗船上,倒真是对“道之不行”的莫大讽刺,但换个角度说,有文化的海盗的确比没文化的海盗危险得多。

    要说这曾大海怎么会成为海匪头目,这要从康乾五十七年说起,当时武清、蓟州强烈地震,有声如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宝坻地震,自西北起毁坏房屋。天津、静海强烈地震,房屋倒塌,死伤甚重。同一年,又有大水冲决口岸,淹天津州城砖16级,成陆地行舟之象。

    当时朝廷赈济多半入了上层官员囊中,到百姓中的了了无几,土地房屋损毁,当时曾大海所在乡里本就是几十户穷苦人家,造了灾,生存难以为继,被逼的没法了,这曾大海毅然决然的放弃读书,改投海贸,带着二三十个乡民一起,偷偷干起了海上贸易。

    这也是没法子,实在拿不到钞关的船照,这种不得官府核定的出海行为是为违法,故虽不是祸害乡邻,抢劫船只,但也算是海匪的一种。

    。。。。。。

    “兄弟,你们胆子倒是不小,竟然敢直接朝朝鲜、日本跑,我们也只敢在朝鲜近郊,再是蓟州、保州、东州往来跑跑海贸。你们可知这东洋一路有多少礁石、暗礁?天气如何?何时能够出航?这些你们有懂的吗?航行有多大的困难可知道?海航岂是你们这些没有经验之人该干的事儿?简直是吃了雄心豹子胆!赶紧回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曾大海笑着调侃道。

    没错,这确实是武清县曾大海,赵三也是通过自己的兄弟们,多方打听才找到了他。

    现在二人就坐在武清县县郊的一间小茶馆里,赵三将自己此行的来意说出来之后,就引来了曾大海的这一通发问。

    赵三岂能不知这些问题确实是自己目前最大的困难,但是,也因为有这些困难,所以自己才找到他,自然如果有曾大海的相助,那这些困难会降低很多。

    “在这天津州,谁人不知曾兄为人仗义,虽为侠匪,但从不危害乡里,灾年还拿出自己的银子,周济贫苦渔民、百姓,这周边贫苦百姓没有人是不服的,都得是竖大拇指的。”赵三并未直接回答曾大海的问题,只抬捧着说道。

    曾大海虽知这是特意捧高自己,但这话还是听着让人舒服,哈哈大笑道“你这小子倒是长了一张巧嘴,我们可以以兄弟论,但是你们出海跑这么远,我确实不能相助于你,此行有危险,我不能让兄弟们白白涉险。所以说兄弟,听哥哥一句劝,你最好打消这个出海的念头,干些旁的营生吧,管比这在海里淘食来得要好。”

    曾大海说的语重心长,赵三对于他这样的说法也很理解。

    “曾兄有所不知,此事于我们家少爷十分关键,也很重要,我们也知我们能力有限,所以才诸方打听,想找曾兄帮忙。”赵三接着说道。

    赵三凑近了曾大海,又压低了声音说道“只要曾兄襄助我们此行,我们少爷可以给曾兄兄弟们提成货物利润的两成。这一趟货物贸易,毛利润少说要有百万,刨去货物成本、运输、花费及给朝廷上缴的税费,给兄弟们提成个十几万应该不成问题。”

    曾大海摇头,对于赵三说的利润提成并不很放到心上,笑着说道“我知道兄弟给这个数够意思,但我却不敢只看到这些银钱,而陷兄弟安危于不顾。此事愚兄断不能依,赵三兄弟如果执意此海贸,少不得再物色其他合作之人。这片茫茫东海湾,可不唯独兄弟一家干这些买卖,且不说还有许多其他商贸行在干,兄弟与他们合作岂不是更方便。”

    赵三劝说无果,只能无功而返,回京城向林羽之汇报。

    刻苦攻读中的林羽之,又被赵三叫了出来,被告知了武清县的谈判情况。

    “少爷,我还是想和这个曾大海兄弟合作,他虽然做海匪不对,但我让兄弟们四里八乡走访过,他这个人仗义,知道他的人没有不夸他的。他下面的弟兄们也都是穷苦百姓,都是些被地主家压的收成也不够活命,又不能随便出海打鱼,生计都成问题的人。下面还养着一些孤寡老人,又有一些残章之人,遭灾时没有了爹娘的孩子。”赵三说着眼圈竟然也红了。

    林羽之有些无奈,这就是一个有故事的汉子啊!
………………………………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为三物

    林羽之给赵三倒了一杯茶,让他坐下,说道“唉,你也不必激动,有你与曾大海此做法的人还有很多,以后还会更多,但越是这样,越是要严于自律,你做人正直正派,待兄弟重情重义,现在你已能带着兄弟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你这是给弟兄们做了个好榜样。”,林羽之已掷地有声的说道。

    “少爷,我没做什么,都是跟着少爷的兄弟们才有口饭吃,有个活路,我们心里最应该谢的是少爷。”赵三也铿锵有力的说道。

    “你们都是好汉,所以以我之见,曾大海这个海匪还是不宜长久做下去,此时朝廷不追究,不代表下一时朝廷不追究,时任官员不追究,不代表下任官员也能置之不理。于他手下的兄弟发展而言,长久从事海匪商贸,此亦非长久之计,此为其一。”林羽之饮了口茶,站在窗前看着繁华的街道。

    “谁人不希望光明正大地站在阳光之下,做一份体面的工作,就算挣一份辛苦钱,养家糊口,也希望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此谓立身正!是以更应早日抽身,此为其二。”林羽之接着说道。

    “其三,是问每一位出海之男儿好汉,有否开拓国际商贸,将我大雍朝商贸开拓至东洋、南洋、欧美,乃至全世界之宏愿?如我们之商贸船队能开辟新的商贸航线,则也是能载入史册之壮举!”林羽之转头对着赵三发问道。

    赵三楞楞地说道“东洋、南洋、欧美、全世界,载入史册!?”

    “对!你可将此三点说与他听,我听你说起,他也是因为家乡遭了大灾,所以才弃文从匪,如果他连这些道理都想不明白的话,那么便也没有勉强合作的必要了!”林羽之对赵三郑重说道。

    “是,少爷,我再去一趟,少爷等我的好消息。”赵三边说边起身就要往外走。此时在赵三的心中,少爷给自己的感觉已不再是一个比自己小的稚子,形象已在渐渐的接触中慢慢高大起来。

    林羽之又叫住他,交给他两物,并说道“我这里给你的两个工具,为航海所需之物。”

    赵三接在手里仔细打量,此两个物件都十分精致巧妙。赵三仔细观察也根本看不出是做什么之用。

    林羽之指着其中一件说道“此一件为极为精准之航海里程测量仪,航海路线中所行里程可以由此仪器计量出来,十分准确。有此物,即可对照航海路线图,此图我会于你们出海之前给你们的。以此物计算行驶里程,对照航海路线图,即可得知自己所在的具体位置,确认后面的前进路线。”

    随着林羽之的讲解,赵三的眼中光亮越来越盛,欢喜之色已浮于面上。“少爷,另一个何用?”已急问道。

    林羽之见他欢喜,也笑着说道“此另一物乃是谓:司南,也叫指南针,可用于在海上辨识方向之用,此物指针所指方向乃是正南方,有此物于航海之时则不会迷失方向。”

    “神奇!此物我却是闻所未闻,实在精奇巧妙。”赵三又是一番啧啧称奇。

    林羽之看着他这样土包子的样子,无语道“此物在我朝早已有之,只是多作为航海之用,在陆路并无什么太大作用,所以并未普及,你不知道也是有的。”

    “呵呵,小的是孤陋寡闻,少爷是博学多才!”赵三挠头憨笑着说。

    林羽之又嘱咐道“另一个照航海路线图,图册会详细标注由东海湾大沽口岸出航,至朝鲜诸郡州府,日本各州岛海域的详细里程、航线、岛屿、礁石等等,及航线所需注意之事。此图我会于你们出海之前给你们再仔细研究,此物乃重中之中,所以现在必要慎重为之,不可落入心术不正之人手,否则如被有心之人获得,从事不法之事,则将会铸成大错!切记切记。”

    赵三将此两物慎重的收入怀中,连连点头答应“是,少爷,我知道轻重,断不会疏忽,少爷放心。”

    林羽之接着又说“此三样物品,乃我们此行成功之关键,加之曾大海手下兄弟们都是航海的老手,经验丰富,则此行风险会降低很多。以上三为三物你可告知曾大海,望他能慎重考虑。”

    林羽之见诸事已详细交待清楚,即让赵三休息后可明日再去天津州一趟,自己则又赶回书院苦读去了。

    。。。。。。

    次日凌晨,赵三即带了几人快马前往武清县,武清县在顺天府与天津州中间位置,以普通的骑马速度,到天津州要三到四个时辰,赵三他们快马赶到武清县用了一个半时辰,到达武清县时才是巳时。

    不想在武清县县郊曾大海的宅子里,赵三等人却并未见到曾大海,一问才知曾大海今晨带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前往白庙上香游玩了。赵三等人无法,只得在曾府等待。

    此白庙乃康乾皇帝南巡回京途经天津时,住宿于丁字沽一处行宫,是日巡视白庙并为之亲书“孤云寺”匾额。自此此处开始香火鼎盛起来,也已形成了庙会集市,小商贩们聚集于此,各色品类商品繁杂,香客和游玩之人日增,时至今日已十分热闹。

    曾大海本来今日难得抽暇,带着母亲妹妹开开心心的来逛庙会,不想却碰上了一桩糟心事。

    这事要从逛庙会说起,本来曾大海一直跟在母亲妹妹身边,只不过却在庙会上碰见一个熟人,只略与人多说了几句话,不想回头找到母亲妹妹时,妹妹已和一个纨绔子发生了冲突。

    只说这庙会上有一个卖肉的屠户,有个女儿叫小蝶,长得很漂亮。小蝶年方十六,有时在肉摊上忙时会出来帮父卖肉,恰是今天,小蝶又在肉摊上帮忙,不想却引起了一个纨绔公子的注意。

    说到此公子却是有些来历的。此子名为张埙,年有十七,如众多纨绔子弟一般,少不了有些陋习,又爱图个新鲜热闹,特别是在女色上更为突出,家中妻妾众多,且还时时流连于青楼妓馆之中。
………………………………

第一百二十九章 你摊上事了

    张埙之父张霖,乃在康乾帝朝时任过天津总兵官,赏赐逾于常例。张霖原为台湾投降将军,康乾帝以张霖“劝令郑克塽纳土来归”,特赐京城第宅,“以示优眷”。后荣景帝登基后,虽卸任了天津总兵,但荣景帝却加封了张霖为太子少保。

    张埙为家中幼子,骄宠溺爱,疏于管教,虽然父亲卸了实职,留在京中,但张埙现在却为天津盐商,贩卖私盐谋利,仗着其父在天津州的人脉,又兼着奉天海运木植至天津的贸易,获利颇丰。

    张埙仗着财权,渐渐横行乡里,已有了欺男霸女之势。

    说来张埙今日也是由京中前来天津州处理盐务,出京城由通州过河西务,路过丁字沽,前往天津州城内。

    事有凑巧,却说张埙路过丁字沽,恰逢白庙庙会,庙会十分热闹,张埙也来了兴趣,带着下人家丁在集市上行走。

    好巧不巧的是张埙在一处肉铺摊上看到此女小蝶。这个肉铺之女小蝶,其父长的很是彪悍魁梧,但这女儿小蝶却随了其母,非常的娇俏可人,是这庙会附近远近闻名的美女。

    今日庙会繁忙,小蝶又照着惯例帮着父亲看摊子,谁成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