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官场之高手过招 >

第507章

官场之高手过招-第507章

小说: 官场之高手过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局长回到自己办公室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有些不高兴,冲着堂妹余丹丹斜了一眼说:“到底什么急事?居然连半小时的会议结束都等不及?”

“三哥,要出大事了,你还开什么会议?”

余局长两只眼睛瞪大看着余丹丹,那意思,什么大事,你赶紧说啊?

余丹丹急不可待口气对余局长说:“三哥我问你,湖大广场的项目是不是属于家族性的投资,大家是不是都把压箱底的钱都投上去了?”

“是啊!这又怎么了?”

“什么怎么了?陈大龙要调动到省文化厅当副厅长了!”

余局长瞧着余丹丹一副天要塌下来的着急神情,有些不解地问道:“这件事我倒是听说了,是牛省长亲自做出的决定,这跟咱们又有什么关系呢?陈大龙是陈大龙,和我们的投资没有任何关系?”

余丹丹瞧着余局长那副木讷的表情,忍不住上前伸手推了一下他的胳膊,没好气问道:“三哥,湖大广场的项目是谁操作给咱们做的?”

“陈大龙。”

“省城的酒店是谁帮忙协调开起来的?”

“陈大龙。”

“市政府的刁一品想要对湖大广场项目下手的时候,是谁帮咱们扛住了压力?保证了项目不受干扰的继续施工?”

“陈大龙。”

“陈大龙跟咱们之间的关系已经磨合的相当默契,因为他心里清楚咱们的背景,如果陈大龙走了,现在浦和区再新来一个书记,又得要多长时间的磨合期,而湖大广场项目一天都耽误不得,这些你都想过没有?”

听了余丹丹这番话,余局长总算是反应过来,他有些懊恼的挠了挠脑袋说:“我还真没想这么多。”

余局长此时也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湖大广场的项目,他本人也投了不少钱进去呢,万一有个什么闪失,的确不是什么好事。

“那你说怎么办?”余局长有些疑惑的神情盯着自己的妹妹。

“还能怎么办?咱们遇上困难的时候,人家陈大龙可是二话没说全力以赴的帮咱们,现在他遇上了难处,咱们就能袖手旁观?”

“你要帮陈大龙?”余局长脸上露出几分为难神情,身为官场中人,他对此事难度之大多少有点底。

“我已经问过他本人了,他并不想去省里做什么副厅长,可是现在省长定下来,也无法改变,除非有人能改变省长做出的决定。”余丹丹简单分析道。

余局长轻轻点头:“那就赶紧跟姑父说一声,牛省长决定的事情,除非是姑父出面,否则的话,谁敢说出不同意见来?”

“我也正是这个意思,关键是,现在谁去跟姑父谈?而且谈之前总得有个让姑父信服的理由,让姑父认为的确应该阻止这次的干部调整。”

余局长听到这,立马听出几分味来,他冲着余丹丹摆手说:“妹妹,你可别指望我,姑父一直都不看好我,不管我做什么他都会骂我没出息,现在就你和家新能入得了他的法眼,还是你们两人一块去吧。”

余丹丹听着余局长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冲他一挥手说:“行了行了,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既然这样你赶紧忙你的吧,我现在就去找二哥。”

余丹丹着急上火找王家新的空,省里,省委书记的办公室,省委组织部孙部长正向省委书记王俊旺汇报近期干部调整情况,尤其是对于普安市的一些副厅级干部调整问题,向王书记做了详细的汇报。

听孙部长汇报到,原浦和区的区委书记陈大龙调整到省文化厅出任副厅长,普水县委书记贾达成提拔为副市长的时候,王书记轻轻点头说,“这些方案你已经征求过牛省长的意见吗?”

孙部长赶紧满脸堆笑说:“这个方案牛省长那边我已经汇报过来,他对此方案并没有提出太大的异议。”

“既然这样,那就等明天开常委会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孙部长瞧着王书记说话淡淡的口气,心里并没有多想什么。

现在这年头,一些主要领导的财路无非是工程和提拔干部,而身为省委组织部的部长,靠山吃山,最大的财路莫过于干部提拔,尤其是一些高级干部的提拔,往往意味着一次相当数额的进账。

第733章釜底抽薪(三)

孙部长手里的这份干部调整名单,都是牛省长亲自拍板的,现在又经王书记点头,在孙部长的心里认为,基本是板上钉钉了,不过是需要从省委常委会上走个程序罢了。

令孙部长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常委会上对干部调整方案的讨论,跟他之前想到的情形,完全不同。

网络上曾经流传一条名为“官运亨通”的谚语,其中有几句这样写道:你给领导送点钱,摇身一变成科员;上级领导感觉爽,半年提拔当科长;请客送礼努努力,再过一年转处级;若再动脑又动心,就有机会进省厅;走上钱财美色路,可望打动组织部;腐败贪污真入行,地方提调进中央。

官场中混的人想要升官提拔出人头地,先得拍着自己的心窝子问一句,你“入行”了吗?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拉倒吧!这年头打完苍蝇打老虎,三严三实抓的严,谁有那雄心豹子胆?”

是啊!历朝历代政府对于惩处官员腐败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比方说,武则天当年鼓励告密、雍正皇帝痛下杀手、特别是明朝的朱元璋,由于他本人草根出身,从小亲眼目睹数个至亲骨肉被活活饿死,所以他对自己治下的官僚涉嫌腐败处理手段可谓是心狠手黑,甚至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你只要读读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的第一部足矣,当时的县令,贪污二百两银子,待遇是剥皮萱草挂在堂上,以儆效尤。这位皇帝非常善于“草菅人命”,一直杀到各地州县,官吏奇缺,致使很多知府县令,披枷戴镣上岗问案,审完犯人后自己再上刑场的,屡见不鲜。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严苛的政治环境下,贪官污吏,前赴后继,杀不胜杀,明王朝一样也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给官僚机构的更替,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那么它为什么还会出现不可救药的腐败呢?

不仅仅在中国,号称民主自由的美国也曾经经历过一个所谓的“镀金时代”。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业产值迅速赶超英法德等欧洲强国,与此同时社会财富急剧积累,但这个时代恰恰也是美国历史上政治最腐败的时期,政党分赃、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现象滋生蔓延,最终激起社会强烈的改革要求。

1905年,有一名法国人绘制了一幅美国“腐败地图”,对美国45个州的政治状况进行了区分,结果只有6个州政治清明,13个州属于部分腐败,25个州完全腐败。还有学者专门考察了美国1815至1975年间的腐败现象,描绘了一条“腐败指数”曲线,显示美国历史上有三段腐败高发期,分别是1840年前后,1857…1861年,1868…1876年(腐败指数最高)。

与腐败浪潮相伴的是整个社会浮躁不安,追逐财富成为一切的中心。1873年,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讽刺这个时代:“浮华而铜臭弥漫,奢靡的泡沫背后,只剩下一堆冰冷的金子,就连空气中都充满阴谋的味道。”

庆幸的是,伴随着社会财富的扩张,美国的政治社会文明也在前进,反腐败进程缓慢而有成效。在这一过程中,行政系统反腐走在了前列,美国通过系列反腐法律,比如1907年的《提尔曼法案》,首次规定禁止公司和全国性银行向竞选公职的候选人提供捐款;1910年通过《联邦反腐败行为法》,开启美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先声。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对美国反腐也贡献很大。1870…1920年间,美国独立性城市报纸的比例从11%上升到62%,而腐败是新闻热点中的热点,吸引了记者们的普遍关注。著名记者林肯·斯蒂芬斯曾从密苏里城出发,沿路调查明尼阿波利斯等6个城市的政治状况,将政商狼狈为奸的现实发表于自己任主编的《麦克卢尔》杂志上,1904年又汇编成书《城市的耻辱》,在美国热销。斯蒂芬斯等一批黑幕揭发者通过自己的调查和文章,让全社会意识到了腐败的严重和危害。

多方努力使美国反腐出现了积极的成果。文首所提的美国1815至1975年间的“腐败指数”曲线显示,美国在1914年前后曾经一度出现0。16的最低水平,虽然在20世纪20年代又增至0。274,但是之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体在0。2的水平上,美国刹住了腐败之风。

当下国内对于官员贪污腐败问题从高层的重视程度来说的确是相当鹤唳风声,至于一层层落实到底下究竟效果如何,那就要看各级地方大员的政治素质是不是当真过得硬了。

言归正传,就在孙部长向省委王书记汇报工作后的第二天晚上六点多,当省委省政府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已经下班的时候,一帮省委常委聚集在会议室开会。

此次省委常委会议一开始,省委组织部的孙部长就把近期江南省需要调整的一些领导干部情况向大家汇报了一下,尤其是对于普安市的领导班子调整情况,详细向各位常委做了汇报。

孙部长汇报结束后,王书记一副当家人的口气说:“大家对这份调整方案有什么看法,尽管畅所欲言。”

今晚的王书记,说话语调是平缓的,看不出与往日有什么不同,于是牛省长一副公事公办的口气说:“这份干部调整名单,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咱们党的干部团队一定要不停的补充新鲜血液,才能获得持久的活力,这次普安市里提拔了几位副市长,还提拔了一位副市长进常委,从领导团队的打造来说,我认为是非常有益的。”

既然牛省长已经表明了态度,底下人自然不好再提出什么异议来,于是众人纷纷附和道:“牛省长说的极好,这样的调整方案不仅科学,而且相当的人性化。”

听着耳边嘈杂的叽叽喳喳议论声,王俊旺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所有常委的目光立即全都转到了王书记的身上,在常委会议上,省委书记随便一个小动作,那都是有含义的,尤其是王俊旺这样的一把手,轻轻的一声咳嗽代表他有话要说。

底下旋即安静下来,众人心里都以为,刚才王书记那一声咳嗽意味着,王书记即将对此次的干部调整方案作出拍板的决定,然后再进此次常委会研究的下一个议题。

让众人没想到的是,王书记开口说的话跟所有人的判断有所差异,只听王书记朗声开口说:“刚才孙部长的干部调整方案,从政府局面稳定的角度来说,的确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但是普安市原本就是江南省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区域,组织部门在斟酌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调整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的求稳,而忽略了求发展这个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不合适的。”

王书记这话一说出口,底下有人都目瞪口呆起来,尤其是组织部的孙部长,个个心里都在嘀咕着,“看来刚才真是有些过于急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从王书记的话里可以听得出来,明明王书记对这次的普安市干部调整方案是存在不同看法的。”

王书记威严眼神的扫视了一下在座的各位常委继续说:“我刚才仔细的看了一下普安市要提拔的两个副市长年纪,都是五十多的人了,再干一届就该到人大和政协去了,这样的领导能带动普安市的经济发展?还有普安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我也看了一下,除了张市长的年纪稍稍年轻些,其他都是超过四十五岁的,这样的年龄结构能说得上是科学?”

王书记接连提出了两个疑问,无异于给了组织部的孙部长当头一棒!他把求援的目光转向了牛省长,要知道,这份干部调整方案可是牛省长亲自敲定的。

可是眼下,牛省长只是低头默默的听着,根本就不接收孙部长投过来的求援目光,这让孙部长不由想起一句话,“各人自扫门前雪”。

孙部长心里感觉有些害怕,上次纪委的郝书记做了让王书记不满意的事情,最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主动辞职了,从一个副部级干部变成一个平头老百姓一样的凡人,这其中的落差,应该是相当痛苦的。

这次自己的工作也让王书记不满意了,他到底会怎么对对待自己呢?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孙部长心里其实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这次的干部调整方案,他原先也想先去征求一下王书记的意见,可是一想到王书记新来乍到,人事工作一向又是牛省长主抓的,因此头脑一热,他就按照牛省长的意思弄了这样一份名单。

现在看来,自己从一开始就错了,王书记经过了这件事,从此会把自己当成是牛省长那条线上的人,可悲的是,牛省长对自己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圈内人的态度,这才是一步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