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国色无双 >

第74章

国色无双-第74章

小说: 国色无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需要忠诚,而且也要才能。对于一个亟待发展的世家势力而言,有时候才能往往比忠诚更加重要。至于能否压抑住手下人的不轨之心,那自然是考研领导人的手腕和智慧了。

苏默特意用这样一个词,便是告诉大家,苏家的发展,就要有唯才是举的心态。吸纳更多的有才之士进入宗族,给与信任!反过来,他们也会珍惜这个机会,给与忠诚和才能。

而丘明生这个非苏氏族人,却得以进入苏氏核心的人。除了他是老资格,有本事外。显然也有苏默要发出这种信号的缘故,故而,闻弦而知雅意,大家便明白了苏默的心思。

听了这话,丘明生脸色泛红,目光明亮,整个人一时间都好似年轻了十岁一般,起身,朝着苏默恭敬一礼,又是朝着苏水华拱手致意,这才道:“在下有几问,湖广一地的棉布市场既然有如此大的利润空间,又存续了这么久,那为何无人去填补?依着陆家势力之巨,为何不开办棉纺作坊?放任如此巨额利润?”

丘明生说完,苏水华便迅速回复:“这个市场空间存在已久,但并非无人去占据。不然,这天下的商人去了哪里?只不过,松江布产地苏松为华东之地,供应整个江南烟柳繁华之所已经很不错了。并不能真的衣被天下,供应整个天下的布帛。当然,整个江南自产的棉布,在供应完江南京畿等头等地方后,也是有数量不菲的余额。这些余额,被各地云集苏松的布商运到了天下各地去贩卖。而湖广这个广阔的空间,显然也有商人去贩卖的!”

经过苏水华这一提点,丘明生转瞬就反应了过来:“大掌柜所言,在下明白了。衣食住行,衣为头等大事。只要人活着,便要穿衣服。故而,天下布量何其之巨,岂是区区几个商人能够满足的。更何况,还只是松江布的余额!这个市场百年来,大家都以为是没有的,因为已经被这些贩卖的松江布的商人给占据了,又有本地布帛充数。但实际上,看似是被占据了,但还有巨大的空间!”

“原来如此……”气氛一下子热烈了起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那便意味着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苏氏这个战车,也就能越发远行,大家的腰包,当然也能越发肥厚!

苏水华继续道:“至于陆家的问题。那便涉及到南方地区的势力分布了,陆家之盛,在于其为湖广土著,不仅在湖广一省之地势力庞大。更是依着武昌这九省通衢之地,将影响力从四方扩散,其势力,自然数以倍增。为世家之首,他人难撼分毫!更兼则远在湖广,地控楚脉其余七家所难制,故而这才得以数次引领风骚!”

提及这个,大家都是凝神,这个对苏家有致命敌意的对手,每每提及,都是一阵难过的压抑。

第五十三章:突出重围(上)

接着,苏水华话头一转:“但陆家毕竟不是无敌的,作为在乱世治世中生存了数百年近千年的顶级世家,陆家对低调和隐忍的熟稔是入骨三分的。故而,陆家所有摆在台面上的东西都是光明正大,极富积极气息,一点污垢都未有沾上,这样,才不会势大难制引起了其余同等级势力的敌视!因此,这也让普通人家对陆家的真切实力并不知晓,甚至闻所未闻。”

“至于松江布,那更是江南王家,陈家,周家三家彼此纠缠了几百年的核心利益。陆家再去插一手,会不会引起三家的全面反弹,陆慷可没胆量去冒险试探!”

苏水华后面这一番话说完,苏默便肆意地笑了起来,很有些没将陆慷放在眼里的意思。

笑容是会传染的,于是厅内瞬时便笑容肆意。听着苏水华这话,又见苏默这神态,大家心中那股子压抑的劲儿顿时消散大半。

接下话头的,是苏涣:“陆家虽然盛极一时,但并非不可敌。当年我们苏家的男儿能将陆家逼到墙角里,眼下陆家又站起来到了九层楼那么高,我们就将他再从九层楼里丢下去!站得越高,就将他们摔得更疼!”

“啪啪啪……”鼓掌之声响起。

“四叔公这话说得,提气!”苏水西赞叹,但转而看向苏默:“只不过,水西也有两问,希望公子解答。”

“请!”苏默伸手,身子前倾。

苏水西看着这图纸:“第一问,王陈周三家将松江布视若核心,故而哪怕是陆家,也只是小打小闹做了个转口贸易,赚了一些差价。眼下我们要去动松江布,使用当年黄道婆带来的三锭棉纺车,搅车,还有改进了的弹棉弓以及错纱配色的技术。如此,不会让王陈周三家震怒吗?”

“至于第二问,公子这技术,是从何而来,是否会引起王陈周三家的打击。若是转向生产棉布,那以往的绸庄又将置于何地?尽管往后楚练绸庄会收缩市场,减少对工人们的需求。但节省下来的人工,却未必足够棉纺使用吧?”

苏水西说罢,全场的目光再次集中在苏默身上。

苏默神态轻松:“那我就一一回答好了!”

苏水西等人皆是端正身体,表示用心倾听。

苏默清了清嗓子:“第一问,松江布的确是王陈周三家的核心产业,但未必会将我们视为敌人,按照眼下的实力,我们对三家而言,充其量只是一个蚂蚁,而大象是不会去考虑蚂蚁的敌意的。再者,王陈周就算是巨鳄也不可能将池子里所有的鱼吃掉,在我们未将市场定位在江南,对王陈周三家造成一定量侵害的时候。他们三家,是不会注意到我们的!所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壮大,而不必担心会迎来三个遥远,却强大的敌人!”

苏默这一回答,显然打消了在场几人的担心。毕竟,对上一个顶级世家陆家也就够了,若是再迎来王陈周三个顶级世家,那八大家就来了一半了。苏默想不死,都难了。

“关于第二问,我可以明确回答,无论是图纸,还是技术资料,都是取自书院图书馆,只要是书院学子和得应允的访客,都能进去观看,这四样东西,都是我誊抄出来的。至于会不会引起三家的打击,我可以明确表示:不会!从黄道婆将这四样东西扩散出去之时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三百年了。三百年的时间很久远,足够松江布从当初的平民用品发展成了而今的顶级衣料,堪比上等丝绸。而今的松江布,质地更加柔软结实,印染美观远胜往昔。更何况,这些机械,实际上在江南寻常小户人家都能买到。只不过制作的技术和作坊不在平民百姓身上,但举凡博学些的士人,都能找到相关文档资料!”

“关于人手的问题,我想很快这个问题,就不将是问题了。等一会,我带你们去看一个东西,自那以后,苏家才会真真迎来大发展的时期!”苏默说着,拍拍手,已经来了有一会的黄老师傅便进了厅内。

“这是长沙府内最好的木匠师傅,是我重金请来,以后便是济善堂工匠院里的首席大匠了,四叔你所担心的问题,在这些匠人师傅的手中,将不再成为问题!”苏默说完:“走,出城,去江东庄园!”

江东庄园,便是苏默那处江边的盐碱地。

在苏默下山之前,还没对杨家动手之前。苏默便嘱咐松伯去高薪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秘密制作出了一件匠物,除了松伯之外,至今谁也不知道。

只是随后济善堂调拨了大量银两人手,在苏默荒废的那片盐碱地上建起了一个围墙数百步,高堂广屋的建筑群。

而且,苏氏的护院队也分拨了一些人过去,显然是很要紧了。

大家显然也早有耳闻,一路前行,很快便到了一个围墙高立,戒备严密的地方了。

在外面,几人还感觉不出这处院子有什么不寻常的。

只是一进了里面,便是迎面能够看到好几头眼神凶恶的狼狗,扫视着在场众人,而最为吸引人的,则是那几个矗立在江边上的‘大家伙’。

显然,江边是有过一番大工程的。

引水而入,一条条小河道上,一个个矗立着犹如大风车般的水轮~暴露在外。随后,一个个承接的木轴延伸入内,便是一个个广阔的大房子。

这种迥然不同传统的建筑显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苏默一行人入内,入目处便落在了那一个个看不懂的机械上。

苏默目光看向黄老师傅,也就是黄灿。苏默倒是对这些东西已经明白,一路上单独问了好几次,这目光看过去,显然就是要黄灿去给大家作介绍了,这是让他混个脸熟,也是在表示对黄灿的支持。

黄灿一身干干净净的淡蓝色大褂,须发整齐,显然是准备了许久。若不是手掌粗糙老茧纵横,只怕还以为这是个斯文的老儒生:“这是工匠院依照公子从书院取来的图纸所做的‘水力大纺车’!”

第五十三章:突出重围(下)

“水力大纺车?”大家一阵疑惑,互相对视,纷纷在回忆着。显然,这个名字大家至少是听闻过的。

不过古代士大夫读书讲究不求甚解,即便是水力大纺车已经出世许久,甚至在书本之上传播了开来。

但书海无边,过目不忘毕竟是大牛才有的本事,大部分人看过就忘了,更何况还是不大用得上的农书 ?''

良久,苏水禾有些不肯定地说着:“这是王祯农书》所述的水力大纺车?用来纺纱的?”

“水禾先生果然博闻强记!”黄灿一记毫无水准的马屁,接着转入正题:“不错,水力大纺车,便是依靠水的力量,运转水轮用以纺纱的机械!”

“这个水轮,与水转碾磨工坊相同。水轮使用,已经有千年之久。在工艺之上,毫无任何问题,成本压力,也并非不可承受。水转大纺车的传动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传动锭子,二是传动纱框用以完成加捻和卷绕纱条的工作。工作机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则是由导轮与皮弦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安装并使用这些部件,可做到‘弦随轮动,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工具机即加捻卷绕机构,由车架、锭子、导纱棒和纱框等构成。为了使各纱条在加捻卷绕过程中不致相互纠缠,在车架前面还装置了32枚小铁叉,用以“分勒绩条”,同时还可使纱条成型良好,作用与缲车上的横动导丝杆相同……”

黄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一大堆专业术语,尽管现场实地讲解,但这般讲着,众人都有些犯迷糊了,连蒙带猜,才算明白了整个机械的构成。

至于苏默,则思绪有点远,想到了中西之间的差别。毫无疑问,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无论是在科学技术,还是政治文学,乃至经济思想都是远超西方的。

就说水转大纺车的工具机所达到的工艺技术水平,即使是用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纺纱机器中的工具机为尺度来衡量也是非常卓越的。比如历史教科书上大书特书的“珍妮”纺纱机最初仅拥有8个纱锭,后来才增至12…18个纱锭;而大纺车却拥有32个纱锭。“珍妮”机仅可靠人力驱动,而大纺车却可以水力、畜力或人力为动力。

可见,哪怕是在工业革命初期,中国的甩开西方世界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至于经济上,那更是毫无疑问的超级帝国。

那么,在什么时候,天朝帝国被西方甩开了步伐呢?

苏默想的有点远,黄灿则还在继续滔滔不绝地介绍:“大纺车虽然是用于纺麻,但稍作修改,缩小尺寸,又可用来捻丝……”

此刻,一直晕乎着的苏水华终于打断了黄灿的话,提问道:“那是否可以纺棉?”

黄灿作难,棉花毕竟和丝麻是不同的:“暂时不行!”

苏水华凝眉,一干主事人互相对视,解释看到了眼中的期盼。这里没一个傻瓜,相反,一个个都是老奸巨猾之辈。苏默带他们来这里解决人工问题,显然就是指的这些水力大纺车。

能够用机械代替人工,其中能够产生什么变化,哪怕大家一时间还没想那么深远,但光是人工成本降低,也足可令人兴奋了。

节省了丝绸所需的工人,此减彼增,棉纺可以用的工人就更多了,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

而苏水华就想的更多了,若是水力大纺车可以纺棉,那岂不是棉纺的成本可以大降,产量也可以大增?

由此,一增一减,多出来的可都是利润啊!

只可惜,水力大纺车不能运用到棉纺作坊里。

“唉……”从黄灿口中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一片叹息之声响起。

这个叹息声惊醒了苏默,回过神来,笑道:“都唉声叹气地作甚,现在暂时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黄道婆未出来的时候,谁想到棉布竟然可以这般方便快捷地纺织?”

苏默这么一说,苏水华也反应了过来,一把握住黄灿老茧纵横的右手,激动地说:“不错,济善堂的工匠院是不是?我记住了,黄老师傅,您老尽管研制开发,人力物力,还有相应的技术资料和其他合理条件。您老只管提,只要能研制出来,奖,大大的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