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江山 >

第344章

一品江山-第344章

小说: 一品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雱忙道:“此时万万不可离京,否则小王爷大势去矣!”
  “没那么严重吧?”陈恪笑笑道:“有你们父子,还有君实兄在京城,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官家不欣赏我父亲,司马世叔则正在低谷。”王雱叹口气道:“实在力有不逮。”
  “这样啊……”陈恪沉吟道:“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其实不算什么难题。”王雱沉声道:“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胆。”
  “说来听听?”陈恪笑道。
  “你找人弹你一本。”王雱幽幽道:“说你的状元是官家走后门来的,就没事儿了。”
  “哦……”对于‘英雄所见略同’。陈恪一点不吃惊,因为这家伙,本就是最出色的阴谋家。
  “仲方兄别误会。”王雱连忙解释一番:“如今你的学识如何,天下皆知,一本弹章根本不会影响到你的名誉。而且会让官家不得不保护你。”
  “好主意。”陈恪点点头,赞道:“元泽真是智多星啊!”
  “没那么夸张。”见陈恪采纳了自己的建议,王雱脸上有了点笑。
  “还有一事请教。”陈恪趁热打铁道。
  “请讲。”王雱点点头。
  陈恪便将对赵允让。可能采取行动的担忧,简明道出。
  “我却不认为应该太担心。”王雱摇头道:“官家才五十岁,说句狂悖之言。怎么也还有十几年的圣寿吧?”这家伙倒是真敢说,好在陈恪的书房,有最严密的保密措施。倒也不虞被窃听。
  陈恪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便听王雱道:“你小看了官家,或者说高估了官家。”
  “怎么讲?”
  “官家是四十年的天子了,而且直到快三十岁才亲政,他必然很清楚,皇帝之位诚然至高至上,却依然有可能被夺去威福。”王雱幽幽道:“我就不信官家,愿意再来个‘天圣’、‘明道’之类的年号。”
  ‘天圣’者,二圣人也。‘明道’者,日月同辉也。皆是刘娥摄政时代的标志。
  “……”陈恪默然点头。这也是他的判断。
  “所以,我认为官家就算要确定继承人,也会尽可能往后拖延。”王雱道:“早早立起个太子,忘了太宗皇帝的话了么?”
  当初真宗被立为太子后,受到臣民的欢呼。都让赵光义无法接受,忌恨的说道:‘人心都归于太子,将置我于何地?’那还是亲生儿子呢!而现在赵宗实,只是个侄子而已!
  “不过我们还是要提醒一下官家,”王雱又道:“否则万一没有准备,话赶话金口一开。会被那些大臣抓住话柄!”
  恪点点头道:“但要如何提醒?”
  “不能明着说,这种事,谁也不会提前泄露,皇城司也没处查去。”王雱起身背着手走两圈道:“而且一旦被赵允让侦知,他只消取消计划,就能证明儿子的清白,甚至官家对其多年来的猜忌,也会被一扫而光。我们却赔了夫人又折兵。”
  恪点点头。
  “要想个巧妙的法子,含而不露,却让官家有所思。”王雱喃喃道,说着他眼前一亮,拍手道:“我听说最近官家迷上了听戏!”
  恪点头道:“打从上次出事以后,官家便常看戏解忧,不过倒也有节制。”
  “宫里的戏班子,肯定会唱《金匮》这出戏吧?”
  “当然了,”陈恪颔首道。那是赵二家的遮羞布。
  “你看能不能,尽快让官家再看一遍这出戏?”
  “这个么……”陈恪估计,这件事情还难不倒赵宗绩。当然不能把话说死了:“我试试吧。”
  “最好在官家确定去汝南王府前,看到这出戏!”王雱却不信他做不到:“只要能做到,咱们就有好戏看了……与此同时,陈恪就种种弹劾的辩解札子,也送到了赵祯面前。
  对于弹劾他与商人勾结,陈恪说自己没做官前,确实经营了些生意,这是举朝皆知的。然而自从中进士后,早已经将所有的生意,全都转给昔日的伙伴,自己和家人名下,再没有任何生意。对于这一点,开封府都有存档,只要调取一查,便可一目了然。
  对于他否定《尚书》,异端害道,陈恪更是气愤。他说我又不是否认《尚书》,只是证明先进流传的是王肃所作的伪书,乃正本清源之举!若明知是伪书,却依然说是真经,使学子们误入歧途,这才是异端害道!
  他表示愿意自费出版一本《尚书伪经考》,请天下读书人评判,谁能证明他是错的,他愿意伏少正卯之诛!
  对于弹劾他与大理公主暧昧不清,陈恪就更郁闷了。人家大理那边女子地位高,滇王又缺少帮手,什么事儿都是他妹子出面,我若只是为了男女之防,避而不见。岂不误了国家的大事。难道非得因小节而失大义,御史们才能满意?
  还有那指责他玩忽职守,置武学院于不顾的!陈恪更是出离愤怒了!武学院开办三年,一步步日薄西山、每况愈下,到底是谁的功劳?当武学院被整得死去活来时,言官们都去哪儿了?
  换了你半年领不到薪水,没有饭吃,你还会继续在武学院等死么?钱粮不到位,师生困顿之极,还开哪门子课?
  最后陈恪泣血上奏,请官家敦促有司,救一救武学院的忠义之士吧!不然将来国家有事,谁肯替大宋卖命?!
  陈恪的文采极好,将满腹委屈化为两千字的奏章,一个做大事不惜身,却惨遭小人诽谤的忠臣形象,便跃然纸上。
  赵祯看完后,重重一拍桌案,冷笑连连道:“好好好……”然后便让宦官去把曾相公找来。
  须臾,曾公亮觐见。
  赵祯让他看了陈恪的奏章,曾公亮起先一片黯然……这些日子,在某些人的策划下,一众言官对陈恪群起而攻之,大有不将其搞倒搞臭,便誓不罢休的架势。他有心陈恪说两句好话。然而大宋的言官,那就是一群对手越强越兴奋的疯狗。生怕好心办坏事,他只好一直闭着嘴。
  看到最后时,他的脸色变了,失声道:“不可能吧,一个多月前,他来找我那次,微臣就下了批文!”
  “连枢密使的批文都不管用了。”赵祯黑着脸道:“这大宋朝到底是谁说了算?”
  “微臣这就彻查。”曾公亮起身道。
  “寡人算是看明白了,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用。”赵祯摇摇头,沉声道:“有些人,就是想把武学院挤兑死!”说着重重一拍案道:“他们其心可诛!”
  曾公亮很少见官家发这么大火,但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要知道,建立皇家武学院,是符合大宋和赵家的利益,却会让文官感到不安。他们担心武将的地位提升,影响到他们的利益……虽然现在还不好说,冲击到底有多大。但是出于本能的反感,依然会竭力阻挠武学院的出现。
  现在赵祯已经清晰感受到,文官们的抵触,并认为这是他们自私自利、罔顾君国的表现。
  然而……曾公亮也是这样的,他心一沉,咬牙道:“可见,必须得实实在在提高武学院的地位了!”
  赵祯有些意外的望了他一眼,赞许的点点头道:“不错,光一块‘皇家’的牌子没用,还得来点实在的!”说着让人找出曾公亮上月所上的札子,在后面批了红,递给他道:“你去找富相公决议此事,不必再拿到朝会上议了!”
  曾公亮双手接过,只见那手本的封皮上,赫然写着‘奏请效官学例,改制武学札……分割……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龙马精神,全家快乐!
  另外,说说接下来几天的更新安排。过年期间,有许多不可避免的应酬和来往,所以,从今天到初五,每日一更,初六恢复正常。


第三三九章 秋来春早去(中)

  …
  陈恪的苦肉计终于奏效,在拖延了两个月后,两府相公于政事堂中,议决曾公亮的《奏请效官学例改制武学札》。陈恪作为其首倡者,兼皇家武学院判,也被通知出席。
  札子内容已经抄发给了诸位相公,但会议开始,还是先由一名舍人念了一遍。
  几位相公面色沉肃的听着,修炼到他们这个份上,你已经无法从表情言行,去揣测他们的真实想法。若是还用那套察言观色的法子,保准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是以陈恪也眼观鼻、鼻观心,学着相公们修炼起养性的功夫来。
  直到那舍人念完了,富相公方缓缓道:“枢相,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曾公亮点点头,沉声道:“古者出师,受成于学。将帅之任,民命是司,长养其材,安得无素?是以官家在三年前,复设武学于武成王庙,如今三年过去了,皇家武学院的境况却岌岌可危。朝廷需要拿出办法来,扭转颓势,望诸公以大局为重、早作决断,尽快为朝廷培养出合格的将领,以增强我大宋的军事力量!”顿一下道:“这也是官家的意思。”
  曾公亮扯虎皮做大旗,但诸公并未动容,因为在大宋朝有专门的封驳司,如果认为皇帝的旨意不妥,可以将其封还,请皇帝重新下旨。所以皇帝的旨意也不是金科玉律,若相公们都觉着不妥,那赵祯这道旨意。也就作废了。
  “诸公怎么看?”曾公亮说完,富弼对众相公道:“诸公怎么看?”
  众人对了对眼,参知政事王拱辰道:“我记得二十年前,范文正公便办过武学,却只存在了九十三天。”
  “不错。”众人点头称是。
  “当时为何会开不下去?”
  “招生情况太差,范公担心,会让敌人以为我大宋人不爱习武。从而产生轻视之心。”另一位参知政事孙汴道:“所以,才关闭了武学,改为由各地长官资助良材自学的方法。来为国家养才。”
  “可见,武学已经不是头一回开不下去了。”王拱辰沉声道:“这说明武学院本身就是个错误,用这种方式培养将才。也是不可取的。”
  陈恪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这王拱辰信口雌黄、以因为果、颠倒黑白,实在是太不要脸了,可见为大宋引入逻辑的必要性……
  “武学院开办不下去,不是它本身有什么错,”曾公亮不悦道:“而是因为有太多偏见和敌意存在了!”
  “我没有敌意,”王拱辰也拉下脸道:“只是认为官学的经验,并不适合武学。诸位相公都熟读史书,敢问古之名将哪个是出自武学?汉唐之世。纵使没有武学,也一样可以培养出无数优秀的将领,打造一支当世强军!”
  “书本上学不来带兵打仗的本领,武学里只能培养纸上谈兵的废物!”顿一下,王拱辰义正言辞道:“大宋的军官。也应该在军营中培养,在战场上成长,而不是像读书人一样,坐在学堂里念书!”
  王拱辰的这番反驳,十分有代表性,代表着大宋官员对武学的各种不待见。
  曾公亮气得胡子直翘道:“大宋开国一百年了。用你的法子可培养出什么精兵强将过?”
  “诚然没有,但那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王拱辰久在枢机,各种推诿扯皮,运用的无比纯熟:“枢相需要我一一展开么?”
  “我只问你三个问题。”曾公亮能当上枢密使,也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他深吸口气,不再跟着对方的思路走:“第一,带兵打仗的军官,需不需要学习韬略武艺。第二,需不需要培养他们对大宋、对官家的忠诚。第三,武学是不是解决一和二的最好办法?”
  “这个……”王拱辰想转移话题。
  “你只需要回答我,是或不是。”却被曾公亮牢牢按住道。
  “不是。”王拱辰心一横,道。
  “那,什么法子更好?”曾公亮紧紧盯着他道。
  “这,暂时没想到……”王拱辰掉进了曾公亮的陷阱里。
  “哈哈哈……”曾公亮大笑起来:“诸位,这就是所谓的为了反对而反对吧!”
  众人忍俊不禁,王拱辰的脸,登时涨得通红。
  “都不要激动,”富弼忙打圆场道:“咱们还是先听听,别人怎么说。”
  “武学的意义毋庸置疑,否则三年前,朝廷也不会批准复设武学院,还冠以‘皇家’之名。”孙汴表明立场道:“适当的改革也是必要的,但枢相的提议,未免激进了点吧?”
  这样,两位参知政事都表示反对,二位宰相不宜过早表态,而两位枢密副使那边,其实也有意见,但是东西两府向来不睦,他们绝不会给枢相拆台,让政事堂看笑话的……曾公亮的提案,为何如此惹人非议,就连富相公都不是很满意。盖因其实在牵扯太大了:
  他提议从今往后,凡欲参加武举者,必须先于皇家武学院中学习,学制三年,分上中下班。而武学院的毕业考,则是武举的预备考试,无法从武学院毕业,便没有资格参加武举。
  还提议,提高武进士的地位,朝廷选将用人,以中过武举者优先。甚至应当硬性规定,想获得七品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