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江山 >

第237章

一品江山-第237章

小说: 一品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家不愧是做百年老店的,好一手借鸡下蛋。’陈恪暗暗赞叹,心道:‘这高智升实乃一代人杰,不过那杨世铎也不差,要是杨义贞能亲之信之,将来两家的龙争虎斗可就热闹了。’

    “没问题,相国忠心可嘉,下官一定尽力帮你争取!”回过神来,他朝高智升举杯笑道。

    “多谢大人!”高智升面露欢欣,举杯一饮而尽道:“听闻大人计划修通从大理到广西的水路?”

    “六万张嘴要吃饭,也不能总靠相国接济啊。”陈恪笑着点头道:“还是快快修好通路正办。”

    “唉,大人又见外了。”高智升一脸不悦道:“有我高家一口干的,就不会让大军吃稀的。”

    “知道高家忠诚慷慨。”陈恪面现感激道:“但是大理山多地少,平时还好说,一旦遇上灾年,老百姓都吃不饱,哪还有力气奉养军队?修通了这条水道,不只能给大军补给,还能运来内地的粮食,运出大理的特产,对滇东也是意义重大啊。”

    “让大人这么一说,这条运河是非修不可了!”高智升重重点头道:“大工程需要民夫,滇东多了没有,十万八万的壮丁还是抽得出!大人若有需要,只管说一声,咱们自带干粮!”

    “多谢相国!”陈恪心头升起一丝明悟,这高家家主就像变色龙一样,总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出最佳的生存策略。

    高家有这样的人领着,谁也整不倒。


第二九零章 西线无战事 (上)

  侬宗旦和他儿子走过来,躬身向陈恪施礼。
  “此役没有让将军参与,千万不要误会。同族相戮,总是人间悲剧。”陈恪披衣淡淡道。
  “大人多虑了”侬家父子已经被尸横遍野的景象惊呆了,侬宗旦声音发颤道:“我父子如今已是大宋朝的官员,与逆贼势不两立。”
  “看来是我多虑了,侬将军忠心可嘉啊。”陈恪放声笑道:“不过大宋乃是仁义之邦,侬部和侬智高,还是要区别开来的。方才杨老将军传话回来说,俘虏了侬夏卿父子四人,劳烦将军去劝说一番,若能说得他们归顺朝廷,交出侬智高全族,本官可以做主赦免侬部。若侬夏卿愿为朝廷效命,本官亦双手欢迎。”
  侬宗旦领命而去,柳月娥不解道:“费了这么大劲儿,死了这么多人,难道就这样放过他们?”
  “不然怎地?”陈恪苦笑道:“不说滇东三十七部,盘根错节、沾亲带故,若把侬部斩草除根,不知会使多少部落怀恨在心。单说我们有斩草除根的实力么?此役之后,侬部依然有数万男丁,而且也别指望他们再摆明车马跟咱们厮杀。你看这莽莽群山,他们只要一躲进去,咱们耗得起么?”
  “那么说,这一仗,其实可以不打的。”柳月娥道:“直接让侬宗旦去找侬夏卿,效果未必不佳。”
  “哈哈哈,要不怎么说,你头发长见识短呢。”陈恪放声笑道:“一手玫瑰。还要一手大棒。把乌蛮三十七部之首的侬部打服了,其余三十六部才会服我们,整个大理才会服我们!”
  ~~~~~~~~~~~~~~~~~~~~~~~~~~~~~
  宋军宝月关大捷,阵斩两千侬军,侬宗旦说服侬夏卿,交出侬智高之母阿侬、弟侬智光、二子侬继封、侬继明,率举族投降。消息一经传出,很快震惊了整个大理。
  原先还对宋军敬而远之的乌蛮各部。纷纷派出使者,表示愿意归顺朝廷。一直在宣威磨蹭的高升泰也赶紧策马加鞭,赶来犒赏。在石林一带,迎上了远道而来的宋朝大军。
  烟尘滚滚的大道上,数万相较大理人而言,身材高大的宋军,昨日便得了吩咐,将衣甲洗刷干净。把兵刃磨得雪亮,今日行军保持整齐队列。加之他们刚刚取得一场大胜,士气高涨,果然是威武不凡,把前来劳军的高升泰等人,唬得一愣一愣。
  范镇的病已经好了,军队又得大胜,人逢喜事精神爽,正与陈恪两人,有说有笑的指点江山。
  “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范镇望着道旁一丛丛、一簇簇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拔地而起、剑指苍穹,令人如置身一片黑森林一般。惊叹道:“世间竟有如此雄伟瑰奇的景象存在!”
  “是啊,好多石灰石……”陈恪有些走神。他发现,这里满地都是粘土,地上是一座座石灰岩山,实在是生产水泥的好地方。
  “什么石灰石?”范镇奇怪道。
  “哦,我是说,若不是大理人闹内战,不敢招惹我们。咱们不可能这么轻松就到这里。”陈恪回过神道。
  “仲方不要妄自菲薄”范镇却不认同他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笑道:“这一路上,多少部落望风归降,难道也是因为大理内乱?我却要说,这是陈仲方堪比老种的功劳!”种世衡在西北收服羌族。早已传为美谈。
  “我是赶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宋朝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令周边的民族和国家。对我们心存敬畏,我只是利用了他们的敬畏心理而已。”陈恪摇头笑笑道:“但愿这种敬畏能够永远存在,但愿我大宋能名副其实的强盛起来。到那时,这个妙香之国,才能真正属于大宋。”说着剑眉一挑,豪气〖勃〗发道:“在这个国家以南,还有数个更加富庶,也更加羸弱的国家,到那时,我相信它们都是属于大宋的!”
  “别人说这话,我肯定要笑他白日做梦,但你陈仲方说这话,我信!”范镇激赏赞一句,话锋一转道:“但是也要当心穷兵黩武、好战必亡啊……”
  “大帅放心,打仗把国家拖累穷困,是因为不算经济账。我若要发起一场战争,定会考虑划不划算的。”陈恪笑道:“譬如我大宋缺银缺铜,还缺铁,而有了大理,什么都满足了。这样的仗,只会增强国力,而不会拖垮国家。”顿一下道:“当然,要拿得下来才行。”
  “这也是我担心的。”范镇面现忧色道:“我想你也发现了,老西军离乡多年,苦战日久,厌战情绪十分浓重。宝月关之战后,怕是再也不会那么拼命了。”
  “大帅所言极是,老西军需要大休整,该探亲的回乡探亲,该涨饷银的涨饷银,总之一年半载的,是指望他们不得了。”陈恪点点头道:“所以我才着急训练新军,总要先把架子撑住。”顿一下道:“更重要的是,大理要尽快停战。再打下去,就不符合大宋的利益了。”
  范镇对陈恪张嘴闭嘴的‘利益”感到十分无奈:“你竟然想让大理三国分立,这不仁义吧?”
  “仁义是对自己国民的。西夏和辽国,可曾对我们的百姓仁义过?”陈恪淡淡笑道:“大理人想享受到大宋的仁义,可以,但必须等他们彻底归附之后。”
  范镇唯有报以苦笑,刚要劝陈恪,还是要多行仁政,少造杀孽时,忽然有军官飞驰来报道:“大理相国之子,宣威节度使高升泰,率领大队人马前来劳军!”
  范镇闻言,和陈恪相视而笑道:“看来高家的人还算上道啊。”
  “不上道不行啊,他的墙角都要被咱们挖空了。”陈恪桀然一笑道。自从宝月关大捷、侬部归附之后,已经有**个大部族,接受宋朝的册封……尽管只是名义上的,但足以让高家寝食难安了。
  “让高升泰过来吧。”范镇吩咐一声,突然想起什么,促狭的望向陈恪道:“你要不要回避一下。”
  陈恪知道,他指的是自己在大理城装死、金蝉脱壳一事。摇摇头,望着威武雄壮的大军,他懒洋洋笑道:“我就是没死,怎么着吧?不服咬我啊。”
  “真是个无赖子……”范镇摇头苦笑。是啊,有这号称六万的大军做后盾,陈恪还不想死就死,想活就活,谁敢当面多说一句?
  ~~~~~~~~~~~~~~~~~~~~~~~~~~~~~
  说话间,高升泰来了,他穿着紫色的官袍,腰缠玉带,头戴高冠。端的是面如冠玉、丰神俊朗。
  “在下高升泰,恭迎二位大人……”尽管在大理国尊贵无比,但高升泰在宋朝高官面前,一点不敢托大,乖乖下马行礼。唯恐礼数不周,被宋人寻了不是。
  陈恪翻身下马,大笑着扶住他道:“世子无需多礼,将士们出征俩月,早已人乏马困,如今看到世子,可算是到家了。”
  “那是,那是……”高升泰心说,怎么叫看到我就算到家了?咱俩有这么熟么?脸上只得堆满笑容道:“天朝大军来此,寒家怎敢礼数不周?这厢已备好了猪羊各五百头,美酒一千担。若是不够,大人尽管吩咐。”
  “确实不够啊……”陈恪也不跟他客气,一脸无奈道:“不瞒世子说,咱们也没想到,这么点路能走俩月,带的粮食早就吃完了。牛羊美酒虽好,可只能饱餐一时,咱们还是向世子借点军粮是正办。”
  “借粮?”高升泰脸都绿了,结结巴巴道:“这……寒家可供不起,数万大军的粮草。”
  “公子就眼睁睁看着,我们这六万大军饿死在你家门。?”陈恪皮笑肉不笑道。
  “这……”高升泰对天朝官员的感观碎了一地,哭丧着脸道:“寒家尽力而为吧。”
  “还有”陈恪又道:“将士们自从进了大理后,就没有睡过一天安生觉,已经困乏到极点了。还烦请世子安排个住处,让儿郎们休整一番。”也不待高升泰答应,便高声对身边的将士道:“儿郎们,还不快谢谢世子爷?!”
  “多谢世子爷!”禁军将士齐声怪叫道。
  “不敢当,不敢当……”高升泰都快哭出来了,心中狂叫道,怎么这天朝军人,跟一帮土匪差不多啊!尽管父亲命他将宋军拦下来,不让他们靠近洱海一带,但肯定没想到,将付出何等惨重的代价吧:“不过宣威城实在太小,容不下天朝的大军啊。”
  “士子放心”这下又来了陈恪的善解人意了,他道:“我们大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不进城扰民,世子给我们找块依山傍水、易于下寨的地方就行。”
  “那没问题。”高升泰这才松口气道:“我给你们找地方。”


第二九零章 西线无战事 (中)

  既然让他选,高升泰自然不会宋朝的兵大爷们,糟蹋高家的领地。但是高升泰没想到,这宋朝的大爷还真挑剔,他推荐了好几个地方都相不中,不是嫌离着水远了,就是嫌地势不好,甚至连风水都有讲究。被折腾的没办法,他只好让天朝人自己选。
  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北盘江沿岸、山高水深、峰峦如聚的东川地区,这里名义上属于高家,但紧挨着段家的缮阐府,高升泰自然乐得他们骚扰段家,便一口答应下来。
  军粮问题就没那么好解决了。宋军狮子大开口,竟要二十万石军粮!高升泰当时就残念了……就算宋军真有六万人,二十万石也能吃半年了!打算长住还是怎着?
  而且宋军何止要粮食?还得吃盐、吃肉、吃菜、吃油……看着宋军开出的长长清单,高升泰一阵阵发晕,这要是由着他们,高家那点看似丰厚的家底,非得被掏空了不行。
  可是他又不敢得罪了宋朝的大爷,只好死缠硬磨的求陈恪减免则个。
  但陈恪只是冷笑,道:“你高家不愿出这笔钱粮,有的是愿意出的。”
  纵使泥人也有三分土性,高升泰终于忍不住反唇相讥道:“大人可能不知道,在大理国,只要我们高家拿不出来的,别家也不可能出得起。”
  “那可未必。高家不愿出,我们段家出!””伴着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一身桃红宫装的大理公主段明月,出现在大帐中。她朝陈恪深深一福,抬起头来,那张羞花闭月的俏脸上,竟然泪珠涟涟,上前两步,颤声道:“大人,原来你还活着啊……”
  “呵呵,”陈恪心说。这小娘皮演技见涨啊。待要配合一下,却感到背后有杀气……这才想到柳月娥还在场,登时换成一副正经面孔道:“说来话长,长话短说,就是,总之,我还活着。”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我就是没死。怎么着吧?
  “真是太好了。”段明月擦擦泪道:“奴奴本以为。再也见不着大人了。一时间万念俱灰,想追随泉下的心都有了。谁知听说大人出现在攻打侬部的天兵中,便急忙从大理城赶来探看。果真就见到大人了……”说着又忍不住掉下泪来。
  一看到段明月出现,高升泰就变了脸色,不再像方才那般卑躬屈膝。而是恢复了世家公子的矜持。他哪能容段明月,一个劲儿跟陈恪套近乎?便沉声道:“明月妹子莫要哭哭啼啼,大人正在跟为兄议事呢。”
  “我说的也是正事。”段明月转过脸来,已经看不出哭过的痕迹道:“二十万石军粮,你高家不愿拿,我段家出!”
  “妹子莫言语相激,你段家仅缮阐一地,还要供养京城中的上万族人,哪来二十万石的储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