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江山 >

第126章

一品江山-第126章

小说: 一品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圆觉手中的签筒,狄青竟涌起这么多的回忆良久,他方定定神,从中又抽出一支签,看了一眼,登时面如金纸只见上面写着四句诗道:
  
  ‘朝朝暮暮伴君侧、一举成名不胜寒;忽然一阵大风起、金是沙来沙是金。,
  
  狄咨把他手里的签,奉给了圆觉老和尚。圆觉接过来扫一眼淡淡问道:“这签有何不妥?”
  
  “与我十多年前抽的那支,竟然是同一人”,…”狄青艰难道。
  
  “这很正常,因为是同一个人抽”,圆觉却不以为意道:“同人同命,难免会抽到同一支欠。”顿一下道:“请问狄相公今年贵庚?”
  
  “四十九岁。”
  
  “正好与签数相符,可见不只是巧合。”圆觉平淡说来,狄青却越发觉得深不可测,想探明究竟的心情更加急迫,不由自主地往圆觉身边挪近一步,急切地说:“此中玄机,还望方丈明示。
  
  圆觉目光如电,在狄青身上扫了一下,缓缓问道:“狄相公,这支签当年是怎么解的? “遇武则兴、遇文则衰、遇水则死、遇火……则生。”狄青马上回答道:“前三句都算应验了,只是最后一句‘遇火则生”还请方丈释疑。”
  
  “我佛家,讲得是火中涅磐”,圆觉缓缓道:“灭死生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才可苦痛消除而得自在。”
  
  “如何才能涅盘?”狄青轻声问道。
  
  “放下!”圆觉当头棒喝道:“放下一切是非心、名利心!斩断一切因果、烦恼!”
  
  “放下…”狄青愣住了。
  
  “阿弥陀佛!”圆觉宣一声佛号,对狄青道:“相公恕老衲直言,你半生戎马、诚然战功赫赫,却也造尽了杀孽,而心中全无佛界。
  
  若还不悬崖勒马,立地成佛,怕是大罗神仙也救不了了。”
  
  若平日,他的这番危言茸听,狄青也就是姑且听之罢了。然而今日,文彦博的那刮手札,已经让狄青的自信轰然坍塌,此刻竟深信不疑。
  
  “事既至此,你还要问什么?”圆觉深谙人的心理,不肯多说一句让人生疑的话,
  
  “请教老方丈,金是沙来沙是金是何涵义?”狄青艰难问道。
  
  “妄为金变沙,向佛沙变金。”圆觉又宣一声佛号道:“施主好自为之。”
  
  ~~~~~~~~~~~~~~~~~~~~~~~~~~~~~~~~~~~~~~~~~~~~~~~~~~~~~~~~~~~~~  
  “妄为金变沙,向佛沙是金,…”圆觉走后,狄青像着了魔似的,一直在念叨这一句,他的面色晦明晦暗,一生的荣辱,像走马灯似的,浮现在眼前。
  
  他想到自己年少时在东华门,看到状元游街所立下的志向。
  
  想到在西北战场上,那个披头散发、戴着青铜面具,所向披靡的鬼面将军。
  
  想到赠与他《春秋》,勉励他要认真读书的范文正公。
  
  想到韩绮杀了他的心腹爱将,嘶声怒吼道:‘东华门外,状元唱名者才是好汉!,
  
  想到昆仑关上,自己大破侬智高的豪情万丈。
  
  想到回京之后,官家那‘定不负君终生,的誓言。
  
  想到四年来,在枢密使位上,自己委曲求全,却处处遭受文官奚落的愤懑。
  
  想到官家忘记昔日的誓言,默许文彦博将自己驱逐出朝廷……
  
  狄青突然觉着万念俱灰,虎目有泪光闪现。然而他终究是流血不流泪的英雄,深深吸一口气,稳住情绪道:“笔墨伺候。”
  
  狄咨赶紧磨好墨,狄青端坐在书案后,提起笔来,缓缓写下重逾千斤的几个字:‘辞呈,!
  
  “爹爹!”狄咨霍然变色道:“事已至此了么?”
  
  气”狄青点点头,没有说话,继续奋笔疾书,仿佛要把心中的委屈,在笔端发泄出来。
  
  正在写着,门响了,狄咨沉声问道:“谁?”
  
  “大哥,是我。”这狄咏的声音。
  
  “进来。”
  
  门开了,玉树临风的狄咏,出现在父兄面前,他的身后,还跟着个高大的亲兵。
  
  “他进来干什么?”狄咨皱眉道。
  
  狄咏笑笑,转身把门关上,对狄青道:“爹爹快看谁来了?”
  
  狄青闻言抬起头,那长脚的亲兵也摘下斗笠,露出一张英气勃勃的面孔。
  
  “三郎,你怎么来了?”狄青惊讶道。
  
  “不放心,来看看元帅。”陈恪解下身上的雨披道。
  
  “我今天丢人了。”狄青自嘲的笑笑,让他坐到火盆边,把身上烘干。
  
  陈恪依言坐下,扫一眼狄青桌上正在写的奏本道:“我猜猜元帅在写什么。”
  
  “不用猜,是辞呈。”狄青将笔搁下,淡淡道。
  
  “元帅怎么转性了”,陈恪一脸错愕道:“前些日子我劝你引退,还坚决不肯呢。”
  
  “是朝廷的意思……”狄青叹口气道。
  
  “这么说,你接到圣旨了?”陈恪问道。
  
  “没有。”狄青摇头。
  
  “有官家的手札?”陈恪追问道。
  
  “也没有,是文相公的手札。”狄青再摇头,说出真相道。
  
  我怎么从没听说,东府大臣能罢免西府大臣?”陈恪哂笑一声道。
  
  “自然还有官家的意恩。”狄青又叹一声,意态消沉道:“只是官家当年有言在先,此时不好出尔反尔,才会让文相公暗示我吧……”
  
  “哈哈哈哈…”,听了狄青的话,他的俩儿子都面色发白,陈恪却放声大笑起来。

第一七一章 狄青保卫战之蝴蝶

    “你笑什么?”狄咨和陈恪没什么交情,见他对父亲如此不敬,自然心中不悦。
  
  “我笑元帅英明一世,糊涂一时!”陈恪却不看他,只盯着狄青道。
  
  “放肆!”狄咨训斥陈恪道。
  
  “住口。”狄青看一眼狄告道:“你们都出去。”
  
  “是,父亲……”狄咨郁闷的垂首,和狄咏下去了。
  
  “三郎,你且说,我哪里糊涂了?”待屋里只剩他们俩,狄青问陈恪道。
  
  “明知道要害你的是文彦博。”陈恪冷笑道:“还要相信他的鬼话,难道还不糊涂么?”
  
  “什么?”狄青不信道:“我与文相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怎么会害我?”
  
  “唉……”陈恪终于明白,狄青为何会被文彦博那么轻松就做掉了……在他看来,这位沙场上战无不胜的将军,在政治上,连及格分都达不到。
  
  然而陈恪这是苛责古人了,要知道,除了他和未来那位无法无天的拗相公之外,任何人都无法超脱其所处的时代,狄青自然不例外。
  
  在宋朝以前,武将的地位,向来都是凌驾于文官之上的,他们野心勃勃,积极参与政治,甚至经常会干掉皇帝,历史从来都是由他们左右。然而宋朝总结五代更迭教训,加之赵匡胤得国不正,为免有人效仿,对武将开始严加防范。但因为赵匡胤本身就是第一军人,尚可以平衡文武,使文臣武将各司其职。
  
  但到了太宗时期,情形彻底恶化。因为赵光义乃弑兄篡位,加之他在当上皇帝以前,被赵匡胤隔绝在军队之外,使他将提防那些太祖留下的骄兵悍将,当成了关系到皇位安危的头等大事。虽然出征用兵、驻屯防御,仍主要由将领负责,枢密院中也继续维持较高的军人比例,但在人选上已经完全变了味。
  
  如枢密院长贰、三衙将领及前线统帅,大都是宋太宗的无能亲信。其所用王显、柴禹锡、张逊、杨守一等,皆为以往藩邸属吏,名为武官,却几乎全无战场经历。他们得以统帅军权的唯一理由,就是忠诚可靠。实则多为庸碌之徒,纵然握兵十万,也临阵惧战,甚至以贪婪、险恶,以逢迎攻许为能事。
  
  而以曹彬、潘美为代表的开国宿将,为了避免功高震主,唯有对太宗言听计从,甚至明知圣旨荒谬,也不敢违抗,而是贸士卒之死以自全……雍熙北伐就是这么败的,杨业也是这么死的。
  
  至于那些没有政治头脑,依然奋勇争先的将军,如郭进、杨业、呼延赞,皆都要么惨死,要么被贬黜,皆都陷于可悲的境地。
  
  在赵光义费尽心机打压武将的背景之下,武将从骨子里形成循规蹈矩、俯首帖耳的特征,这次文彦博用一封含糊其辞的手札,便想搞掉狄青,实在并非创举,而是借鉴了前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秦州节度判官李若愚之子李飞雄,诈称天子派出的巡边使臣,带了几个随从,便一路西行到秦州境内。面对不持任何凭证的李飞雄,当地将领竟俯首贴耳,甘心受缚就刑,竟被他孤身一人,就夺取了军队的控制权。

  
  此事足以反映武臣们的屈从驯服,其应有的强悍素质可谓荡然无存,而狄青,纵然天纵英才,亦无法摆脱这种骨子里的循规蹈矩,所以哪怕是一道非官方的宰相口令,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接受,而不是质疑。

~~~~~~~~~~~~~~~~~~~~~~~~~~~~~~~~~~~~~~~~~~~~
  好在陈恪这只蝴蝶出现了,他叹口气道:“仇,不一定要当面结的,你的存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冒犯。人们时常拿元帅和他做比,当年收复贝州一城,文彦博就当上了宰相,拿什么和元帅平复整个南方相比?欺世盗名、名不副实!只要有元帅在,他就浑身不舒服。”
  
  “唉。”都这时候了,狄青还帮着文彦博说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岂能这样小、器?”
  
  “元帅知不知道。”陈恪幽幽道:“在你面圣叫屈之后,他曾经与官家有一番奏对?”
  
  “知道。”
  
  “奏对的内容呢?”
  
  “外臣从何而知?”狄青摇头道。不屑或者说不会玩那些鬼蛾伎俩,就是他为什么被文彦博玩于鼓掌的原因。
  
  陈恪便将那番‘狄青是忠臣。“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的话,讲给狄青听。
  
  狄青听了毛骨悚然。一国枢相,居然要通过这种方式,才知道关于自己的内幕,可怜可悲,却也可教”,…那些君子们口口声声要正大先明,难道窥探宫禁之事,就是正大光明了?只可惜,这个世界上,真正堂堂正正的人,总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
  
  “官家到底什么态度?”沉默良久,狄青望向陈恪。
  
  “官家没有听信文彦博的鬼话,但是,弹劾你的人多了,八成会让你离京以平息风波的。”陈恪笃定道。
  
  “为什么?”狄青不解道。
  
  “纵观庆历新政以来,官家的执政恩想,便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陈恪为他分解道:“如果让官家发现,你的存在,会刺jī文官集团不断发难时,他必然倾向于,委屈你一个人,以安抚整个文官阶层,而不是与庞大到已经在挟持皇帝的文官集团作对。”
  
  “让三郎这样一说。”狄青听完之后,表情沮丧道:“我还是应该识相请辞,以解君忧…
  
  “感情我半天白说了。”陈恪冷笑起来道:“元帅出尔反尔,真真让人失望。上个月,我劝你主动请辞,你说什么来着?说要给天下贱儿树立榜样,所以你要坚持到底。当时的凿凿之言、犹在耳边,怎么这会儿,又要识相请辞了?”
  
  “我原先只道,无论怎样,官家也会支持我。”狄青面红耳臊道:“谁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官家的麻烦。”
  
  “难道在战场上,元帅也会未战先怯?”陈恪道:“发现敌人过于强大,就丢下自己的士兵逃跑?”
  
  “当然不会!”狄青仿佛被伤到自尊,大声道:“我狄汉臣戎马半生,从没丢弃过部下!”
  
  “现在,你要是做了逃兵。
  
  ”陈恪jī动起来道:“那些被你jī励、被你鼓舞的一代人,就要全部失去理想、失去目标,失去人生的希望,成为最可悲的弃卒了!”
  
  他的话,如暮鼓晨钟一般,震动着狄青的肺脏,将附着在其心中的,那些忧谗畏讥、沮丧挫败,一下下全都剥离下来。狄青出神良久,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若无三郎苦口相劝,狄青几误矣!”
  
  见狄青终于摆脱了失败情绪,陈恪的语气也缓和下来,笑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罢了。”

“三郎自谦了。”狄青终于振作起来,重新考虑自己的处境道:“我现在该怎么办?”
  
  “无它,以不变应万变尔。”陈恪笑道:“元帅有功无过,你不主动请辞,谁也无可奈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