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738章

远东1628-第738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他们宣称他们是民主政府。

    我们远东公司初入中原,当务之急就是让中原各地所有底层贫苦的老百姓吃饱穿暖,让所有贫苦的孩子接受教育,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还是那句话,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是远东公司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

    王和也笑着道:“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得一步步来,首先就是要稳定中原各地的局势,然后再慢慢的开展工作。目前公司的员工都在摩拳擦掌,准备进入中原大干一场,大家的工作热情都比较高啊。”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小宋的觉悟很高啊

    一直默不作声的宋涛,突然满是感慨的说道:“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觉得公司建国后,应该沿袭我国现代社会的制度。毕竟中国仅用了三十年就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根本做不到这一点。而现在公司刚刚入主中原,想要集中力量搞建设,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权政府,避免一切干扰,大力发展搞建设。

    可这样一来,我们活着还好说,谁敢保证我们的后代,会不会成为一个个腐败地官商集团,为了自己利益勾结在一起变成国家的蛀虫,演变为新时代的东林党。为了个人利益的斗争,最终葬送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会不会因为人情的关系,形成一个个利益团体,让腐败现象猖獗地蔓延开来,将强大的国家搞得支离破碎。

    我们的后代以后必然会掌握国家的权力,形成新的贵族阶层,如果他们过着素餐尸位地生活,还主宰着民族的生死和希望,一旦他们腐化堕落,我们民族也就危险了。从一个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之臣,到最后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地腐朽集团,这是中国历代统治阶层所无法避免的老路。

    我以前一直不太关心这些,今天听了你们说的才知道,想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远东公司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拥有超越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科学技术,还培养了大批无比忠诚的基层管理干部,可想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任重道远啊。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一定要为我们的后代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制定好适合国家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我们的民族建立一个具有先进的法律制度、成熟的法治社会、完善的教育体制、强大的经济基础、高效的执政团体、先进的舆论体系的强大国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就真的是民族的罪人了。”

    王和和李明听了宋涛的一番感慨,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王和看了李明一眼,笑着说道:“李明,我们小宋的觉悟很高啊,以前我怎么没发现。”

    李明哈哈笑道:“他不是没脑子,只是人家脑子就是摆设,天天放着根本不用。哈哈……今天他终于用脑子想问题,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了。”

    宋涛顾不得两人的揶揄,急着问道:“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应该早就有完善的计划吧,不能总是摸着石头过河吧。”

    李明苦笑了一下道:“等中原稳定下来,公司就要筹备建国的一切事宜。为了强化执行力,在建国初期,国家主要以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为基础,又借鉴了很多西方社会的先进经验,并不会完全照搬。

    因为建国初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开展基层工作,维持各地的稳定,让所有底层的老百姓有自己的土地,能吃饱穿暖,全心全意的拥护远东的领导。然后排除一切干扰,集中所有力量大力发展建设国家。

    当然,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也会在各个方面逐步改革,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毕竟公司现在要把大明的遗留下来的旧有制度,全部砸碎了推倒重来,势必要留有一定的缓冲期,不能一味的硬来,各种政策也是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实施。”

    王和也笑着道:“我们的制定国策必须要符合目前的国情。就像现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现代社会虽然有很多先进的制度,但我们目前也只能借鉴,绝不能生搬硬套。再先进的制度,也要有适合它的土壤才行。就像现代社会的公知们,无数次的鼓吹的美国民主制度多好多好,可美国制度再好,若是原封不动的拿到中国,那绝对是一场灾难。”

    宋涛听了两人的话,点了点头道:“只要公司董事局有详细的计划,我就放心了。对了,以后国家选拔任用干部,还是要沿用现代社会那种上级领导任命,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层层升级的打怪方式吗?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最容易滋生腐败,以后基层干部只要与上级关系处好了就会升官发财,那以后谁还会专心干工作,还不都得学会溜须拍马啊。”

    王和被宋涛的话逗乐了,他笑着道:“那你说以目前大明各地的情况,我们怎么选拔干部。难道你想使用大明原本的士绅官僚集团,还是把一群底层贫苦百姓召集在一起,一人一票的选出他们心目中最合适的基层领导。”

    宋涛听了摇了摇头道:“那倒也是,至少目前只能采用这样的方式了。那以后我们是不是会有所改变,不能总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吧,我敢说不出十年,一个个极富裙带性,而且关系紧密的官僚集团就会逐步形成。”

    王和苦笑着道:“公司为什么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加强制度化建设,其实就是为以后创建完善的法治社会创造条件。占据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主要坚持的是性善论,因此在政治制度设计与运行中,主张通过道德教化的方式,推选贤君来实现善治,选任孝廉来清明吏治。

    而与中国文化相对,在基督教“原罪”观念的影响下,西方古典政治哲学更强调人性之“恶”,一直高度警惕人性中的幽暗侧面。正因为西方的人性观坚持性恶论,廉政制度设计就必须强调以权力约束权力,最终是以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人性之恶,实现政治清明。

    事实证明,圣贤人性的不可靠。西方社会的廉政制度,确实比我们要实际。缺乏真正完善的权力监督与贪腐预防制度,是中国历代治理贪腐不力的深刻教训!现代社会我们国家的腐败问题和三百多年前的明朝如出一辙,其根源和儒家思想的性善论有着很大的关系。”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北京,北京

    李明和宋涛在临清呆了一天,就与王和告别,乘坐飞艇一路飞往大明京城。此时远东军中原战役司令部北方兵团的一个新建骑兵师和东北兵团的一个野战师,已经将大明京城团团包围。

    但各参战部队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扼守着北京各个外围通道,彻底断绝了大名京城与外界的联系。

    此时大明朝廷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全都慌了手脚。远东军的进攻迅雷不及掩耳,大明京城还没有作出反应呢,就被远东军包围了起来,现在就算想跑都跑不了了。

    这个时候,大明众多朝臣勋贵眼见大势已经去,正心怀惶恐的寻思着如何背主求荣,好在远东新朝混个一官半职。

    崇祯任命世袭勋臣总督京营戎政、襄城伯李国桢为守城的统帅,任命监督京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为九门提督,与李国桢共事。

    命令他们组织京营、腾骧四卫营、勇士营、内操宦官、侍卫上直军、皇城守卫军、京城巡捕营和勇士营等部的兵马加固城防,就连宫中参加“内操”的宦官兵也被崇祯派到了内城上守卫。

    并在城内大肆召集青壮,还动员城内勋贵武将的家将,这才勉强凑足了十万余人的兵马,共同上城参与守城。

    京营兵额虽然有十余万,但早已废弛,本来从各地卫所定期征调的班军,多已折成了银两或改为差往边镇驻守、修筑工事。

    驻京的亲军、京卫的军士,则或属老弱病残,或是请人代为点名,或被勋戚之家占去作劳役。自明末兵兴以来,京营从无战绩可言。崇祯十七年京营账面有11万兵,但一半是死人,剩下的并无战斗力。

    腾骧四卫营、勇士营这两支皇帝亲军,倒是曾在周遇吉、黄得功等将领率领下出外镇压民变立功,但久战损耗,此时早已没有什么战斗力。

    以往历次蒙古军、清军入寇,大明朝廷都会召集各地的明军回京勤王。但此时北京城下没有任何的勤王兵力。

    因为在远东军迅猛的攻势下,拱卫北京的宣府镇、大同镇和蓟镇等地的明军要么一触即溃,要么就是集体投降了远东军。

    包括驻守在关锦防线的辽东总兵吴襄,东北兵团只放了一炮,他们父子就被吓得屁滚尿流,在锦州拱手将关锦防线和数万关宁军交于远东军。

    山东总兵刘泽清更是不堪,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呢,他手下的兵马就被东北兵团在山东沿海登陆的部队各个击破,他也在济南被远东情报部买通的手下擒下,开城投降了远东军。

    甚至各地守军连告急文书都没来得及送往北京,当远东军新建骑兵师的突击部队出现在北京城北的元大都土城墙附近的时候,北京城内的守军才知道远东军已经兵临城下。

    按说北京守军应在城外屯驻兵马,与来犯之敌在城下交战。可是无论襄城伯李国桢怎么命令,甚至悬赏、军法都用上了,可就是无人愿意出城与远东军决战。

    李国桢无奈只能加强城防工事,希望利用北京城坚固的城防抵御远东的进攻。城内的百姓也知道了京城被围的消息,城内也变得混乱了起来。

    而此时的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暗地里却与城内的众多官员频繁联络,商讨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他们商讨了几次,就决定在适当的时候打开城门,用献城之功换取他们在新朝的前途。

    李明和宋涛乘坐的飞艇,缓缓的降落在北京郊外的飞艇起降场。中原战役司令部的政委石明峰、参谋长林华等人,以及东北兵团的强权胜等各兵团负责人纷纷赶来迎接李明的到来。

    他们看到李明和宋涛跳下飞艇,都迎了上去。为首的政委石明峰笑着道:“司令员,大家都盼着你回来呢,再不回来这帮家伙可就要造反了。”

    李明听了石明峰的话,笑着道:“没办法,长江舰队劫掠江南计划出了一些纰漏,我必须赶过去处理一下,大家恐怕都等不及了吧。”

    林华握住李明的手笑着道:“这帮家伙天天看着北京城,心里都急坏了,天天就想着早点能带着部队杀进北京城。”

    旁边的宋涛喊道:“别说你们了,就连老子都急啊,我还想进城和崇祯谈谈人生呢。”

    大家听了宋涛的话,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李明和大家寒暄了一番,就一起来到了北京城外的一处高地,拿着望远镜观察着远处北京城的城防情况。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在地理格局上,“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背扼军都,南控中原。”利于发展和控制的战略。

    1368年8月明将徐达率兵攻下大都。明兵为便于军事防守,遂将北城南缩5里,另筑新城墙,由此奠定了明代北京城的北界。

    明成祖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十九年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重建了宫城和皇城。北京城的基本轮廓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北京城防体系由城墙,包括箭楼、角楼、敌台等附属建筑、护城河和驻守部队组成。“宫城居中,四方层层拱卫,主座朝南,中轴突出,两翼均衡对称”。这是明北京城在规划布局上的最大特色。

    李明放下望远镜,转身对身后的众人说道:“大明在北京城墙上投入的兵马可不少啊,呵呵……不知道我们开一炮过去,城墙上还能剩下几个人。”

    “哈哈……哈哈……”

    大家听了他的话,全都笑了起来。

    旁边的宋涛也笑着说道:“何必浪费炮弹,让空艇部队低空飞一圈,估计城头就没人了。”

    “这几天,城内倒是有人出城与我们见了面,希望率部投诚,并打开城门让我们远东军进城。”

    李明听了参谋长林华的话,回过头笑了下道:“还有这事,你怎么回复他们的。”

    林华笑着道:“我虽然没有马上答应他,但也对他好好的安抚鼓励了一番,并让城内的情报人员与他们进行了联系。”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北京,北京(二)

    李明听了林华的话,笑了下道:“既然这样,老林你尽快与城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