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550章

远东1628-第550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九百零二章 河套根据地的冬训

    河套地区的冬天虽然辽东那样寒冷刺骨,但温度也是极低的。几十万流民的营地沿河而建,正在以支队为单位,开展紧张的冬训。

    远东公司派来了大批的员工,做为各个流民支队的基层干部和政工干部。河套根据地又从西北野战军各部队抽调了大批的骨干,做为流民的教官。

    河套根据地对于此次冬训非常重视,训练的标准也非常高。李明和根据地的员工全都参与进来,做为流民扫盲工作的文化教员,马庆则是亲自组织大批政工干部对参加冬训的流民开展丰富多样的政治思想教育。

    李明对各部队的冬训教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冬训期间一定要严格要求。还要在冬训的流民和边军俘虏中选拔一批训练成绩优秀的苗子,在冬训结束让他们加入西北野战军。

    目前西北野战军新组建的野战集团军,还只是个架子部队,各部队只保留了干部士官骨干,兵员基本没有。原定计划利用五年的时间逐步组建完毕,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远东公司当时正处于困难时间。

    现在军委会发动了印度战役,彻底的解决了粮食等物资匮乏的危机∏,,所以高建国马上向西北野战军发来了电报,要求迅速开始着手组建野战集团军。军委会将对西北野战军给予大力的支持。

    西北野战军属于骑兵突击集团,就算是步兵也将人手一匹战马,而且还将新组建两个野战骑兵师,这就需要大批能熟练掌握骑马的兵员。今年河套根据地组织得大规模冬训,其中包括数量不少的边军俘虏和宁夏镇的军户,他们善骑者不在少数。

    而且西北地区自古民风彪悍,也是出精兵的地方。广大山陕流民中也能选拔出大批的好苗子。所以今年河套地区的冬训要求极为严格,训练量也极大。如果连冬训都熬不下来,那这样的兵员不要也罢。

    赵连河和一帮流民正以标准的军姿站在队列里,他们头戴棉帽子,身穿军大衣,脚上还有一双暖和的棉胶鞋。大家“呼呼”的喘着粗气。喷出一道道白色的气雾。

    刚刚结束了几组体能训练,把他们折磨的精疲力竭。虽然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但是很多人大衣里面都已经湿透了。

    紧张的冬训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一帮参加冬训的边军俘虏和流民,被远东军的教官折腾的欲仙欲死。早晨天不亮就被弄了起来,在冰天雪地里跑上十里地,然后上午下午的训练也极为密集,基本没有什么休息的时候。

    这样的训练强度,比远东其他地区要高太多了。而且训练教官都是出自西北野战军各部队。他们虽然训练的更正规,但是也比一般的民兵教官要求严格。

    赵连河接连做了两组俯卧撑、一组鸭子步、一组蛙跳和两组折返跑,这几组体能折腾下来,已经累得他腿都抖了。虽然在边军混了多年,可是最近这两个多月的训练量,却连他都快熬不住了。

    以前在边军训练量最大的时候,也不过是五天一操,冬天基本就是在营房里睡大觉。可是这里无论是刮风下雪。都得风雪不误的训练一天。

    但是赵连河和众多的边军俘虏,依然咬着牙苦熬。据教官说。这次冬训结束以后,远东军就开始招兵了,但是招收新兵是以冬训的考核成绩为标准。冬训考核的成绩决定了新兵录取的资格,这个门槛可不低。

    边军俘虏之所以希望自己被选上,还是因为远东军的薪饷高,而且主要进了远东军。家里的老婆孩子就会成为军属,每年的粮税都比别人少一大块。而且平时还有医疗保障,过年过节的都能得到补助。

    远东军的军属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没有人敢慢待,若是有人敢欺负军属。将直接面临着数十万远东军的怒火。军属所在地区的驻军将直接介入,为被欺负军属当家做主。所以军属的社会地位极高,各地的基层领导干部,对军属家庭都非常关照。

    这帮大明的边军,何曾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明军的地位极低,别说普通的兵士了,就算是军头将领遇到文官,都抬不起头来。平日里饷银本来就低,还经常被贪墨克扣,吃得就更寒酸了,说猪食都不为过。

    再看远东军的军饷,非但不扣不说,如果战时或是执行重大任务期间,饷银直接翻倍,还有这样那样的补助补贴,熬到了一定的级别,成为了高级士官或是底层军官,家人基本就不用操劳了,每月直接可以领到粮米,足以维持家用。

    伙食就更不用说了,据远东军的教官说,每天三顿白面白米,中午还能吃到几块肉。过年过节或是战时,天天大鱼大肉,吃到你吐为止。

    赵连河和一帮西北边军听了以后,哈喇子都流下来了。麻痹的,吃肉吃到吐,这他娘的也太馋人了吧。他们冬训的这两个多月,每天三顿粗面饼子和玉米茬子粥,还能分几条咸萝卜。就这伙食标准,赵连河吃得差点连自己舌头都咬下来了。

    所以一帮边军俘虏和宁夏镇的军户,全都在咬着牙坚持着,不管如何也要被远东军选上。只要当了远东军,家里的老婆孩子也能跟着享福。

    但想要被选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帮土鳖流民现在也像打了鸡血似的,天天拼了命的训练。这帮家伙一路逃荒,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靠吃死人肉活下来的,能在这样年景活下来的流民,都不是简单的人。

    还有那些曾经被鞑子抓到草原的汉人奴隶,能在草原恶劣的条件活下来,也都是狠人。蒙古鞑子对汉人奴隶祸害的非常狠,起早贪黑的干活,怕他们跑还不让汉人奴隶吃饱。

    这帮曾经草原的汉人奴隶,根本没把冬训那点训练量当成一回事,他们训练的时候对自己更狠。只要让他们吃饱,这帮家伙从早跑到晚都累不死他们。

    ps:  感谢梁大虾、巡航a的月票支持。感谢三山水的人的打赏。

正文 第九百零三章 河套根据地的冬训(二)

    河套根据地的冬训的强度很大,是历年远东各地区最大的一次。河套根据地还因此产生过分歧,很多员工认为流民冬训期间,没有必要制定这么大的训练量。

    大家都担心流民能否承受得住如此大的训练量,毕竟大部分流民的熬过两年的冬天,身体状况都不好,害怕对流民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但是冬训开始以后,整个河套根据地的冬训情况非常好。无论是宁夏镇的边军俘虏和军户,还是山陕地区的流民,或是草原上的汉人奴隶,大家的训练热情都很高。

    因为大家都得到了消息,冬训结束后西北野战军要进行新兵选拔,选拔的标准就是冬训的考核成绩,所以大伙都拼了。远东军的待遇实在是太诱人了,能做一名远东军士兵,是远东公司所有移民最大的心愿。

    “解散……”

    随着远东军教官的一声大吼,赵连河和一帮流民纷纷长出了一口气,总算又熬过了一天。接连几个月的冬训,让大家都非常的疲惫。

    赵连河的情绪不错,今天是每月一次看望孩子的日子。每到这一天他都非常兴奋。中午匆匆吃9≮,了饭,然后去中队开了出门证,就离开了营区。

    他家里的女人也参加了根据地的冬训,但是所有的妇女都被分配到了女营,训练量差多了,更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平时只进行一些简单的队列训练。两口子汇合在一起,就急匆匆的向根据地的学校方向跑去。

    赵连河以前也没像现在这么想家里的两个臭小子,可是自从来了河套,孩子就都被统一安排到河套根据地的学校里,一个月才能见到一次。虽然孩子在学校里吃得好穿的暖。可赵连河这心还是天天惦记着家里的那两个臭小子。

    两人来到了根据地的学校,这里其实也是一座营地,条件比其他的营地稍好。孩子们住的地方和教室也是成排的木刻楞。根据地孩子们的年龄分成了几个年级,反正学的都是小学的文化知识,由远东宣教部派来的教师进行大班授课。

    远东宣教部这些年不但在宣传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公司的教育事业也做了很多的工作。目前遍布在远东的辽东、外东北、南洋、吕宋等地学校。每年都有大批的少年儿童入校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甚至在北方的草原和大明境内的几个根据地,都活跃着远东教育工作者的身影。

    公司对教育事业投入很大,即便在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各个部门都在大幅度的削减预算,唯独对教育的投入没有打一点折扣。

    远东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很坚决,那就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教育事业永远也不能成为一项盈利性的行业。

    现在公司宣教部已经在各地区建立了小学初中,以及大量的职工技校、技术学校等完善的院校体系。并培养了数量巨大的教师,涵盖了小学、初中和专业技术学校的所有教职工队伍。

    当然。因为时间太短,远东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教学水平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小学、初中制定的文化课的内容也非常简单,每年毕业的学生和现代社会相比差距非常巨大。

    但公司教育工作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起码硬件已经基本具备,剩下的就需要远东这些从事教育事业的员工一代代的不断积淀了。

    此时学校营区的围栏处,已经聚满了孩子的父母。都是准备今天探望孩子的。赵连河两口子也趴在围栏的外面。眼巴巴的盼着自己家的两个小子的身影。

    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营地内才涌出了一个个穿着臃肿的棉衣的孩子。欢呼着向围栏跑了过来。赵连河两口子焦急的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两个孩子的身影,直到看着他们家的两个小子了,他们才算是放下了心。

    两个孩子刚一来到了围栏的边上,赵连河家的女人眼泪就止不住了,弄得两个孩子眼睛也红了。一家人席地而坐,两个孩子还从兜里拿出了平时偷藏的吃得递给爹娘。两口子看着两个孩子这么懂事,也都非常欣慰。

    赵连河看着两个孩子,心里不由得感慨。以前这两个臭小子,常年都是一身破褂子,天天身上脸上都是脏兮兮的。还留着鼻涕,跟叫花子似的。

    可现在再一看,都剃着干净利落的短发,穿着厚实的棉服棉鞋,脸上也弄得干干净净。而且在学校呆了几个月,两个孩子懂事多了,还知道偷着藏点吃的留给爹娘吃。

    一家人来到河套以后,吃得穿的什么都好,就是一家人暂时不能在一起,让他有些遗憾。明年就好了,冬训结束后全家就能在一起了。

    河套根据地在组织流民进行冬训期间,对流民的政治思想工作抓的也比较好。因为有马庆这个政工老手牵头,整个冬训期间各种活动不断,深受广大的流民和边军俘虏欢迎。虽然还是老一套,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苦逼的流民和边军来说,那巨大的冲击力对他们绝对是震撼的。

    例如河套根据地开展的诉苦大会,就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信仰皈依,效果极为有效。在信仰传播的历史中,这类的群众集会一直是非常有效的形式,在当代美国很强势的基督教福音派的传教活动中,这种群情激愤的群众集会仍是主要形式之一。

    远东公司的移民群体,主要以逃荒的流民、失地的农民和辽东被鞑子迫害的辽民为主。还有些是明军的俘虏、军户,在这个时代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苦逼。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受人压迫。他们在战乱频繁、民生凋敝的时代里都有着很多痛苦的经历。

    在这样的一个群体里开展诉苦大会,数百万原本黯淡无光的灵魂瞬间就被点燃了,烧起了熊熊大火,远东各地的流民、各部队开展了诉苦大会,马上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气象涣然一新,远东公司的威信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ps:  感谢梁大虾、输名字烦、scanjet的月票支持。

正文 第九百零四章 河套根据地的冬训(三)

    虽然诉苦大会的效果非常好,但是想发动流民诉苦,也要依靠强大的宣传和组织力量。培养积极分子、树立诉苦典型,是打开局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典型人物不仅要苦大仇深,而且还要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生动感人。

    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盲从性,看见人家怎着他也怎么着,别人敢说他才敢说;别人敢作他才敢作,一人不说都不说。还要有带头哭的人,带头哭的越起劲儿,旁边的人才能深受感染也跟着哭,台上诉苦的也容易感情冲动而跟着大声痛哭。

    只要激发起流民们悲愤的情绪,那基本就不用再管了,整个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