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特工皇帝 >

第222章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222章

小说: 三国之特工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可攻破牛辅。长安城内官兵晓得我军获胜,死命抗敌,那长安城又如何会被李傕、郭汜攻破?”
    “殿下尽管放心!”刘辩的问题刚刚出口,庞统就很有底气的对他说道:“殿下虽是诛杀了董卓,城内董卓余党也大多为王允擒杀。可王允却不晓得,他如此一来,确是震撼了众人,可也让曾归附董卓后又投效朝廷者人人自危。人于危难之中,只求自保,如何还会有忠于朝廷之念?那长安成纵使固若金汤,不出旬月,定被李傕、郭汜攻破!”
    听完庞统的一番话,刘辩端坐于矮桌旁,伸手拿起桌案上的酒樽,将酒樽凑到唇边,抿了一口凉丝丝的甘冽酒浆,随后放下酒樽,站了起来转身面向庞统,朝他深深一揖说道:“先生既已来到长安,且有如此谋划。两军尚未交战,已是了然成败,本王心内佩服万分。本王有个不情之请,恳请先生留于洛阳,以助本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完全没想到刘辩会躬身向他行礼,庞统愣了一愣,赶忙抱起拳,将身子躬的更低,很是惶恐的对他说道:“殿下不以统面相丑陋而嫌粗鄙,愿收统于麾下,统万分惶恐,如何不肯!”
    “自今日起,先生便是本王麾下军师!”得了庞统允诺,刘辩赶忙上前,牵起他的双手,对他说道:“眼下本王麾下,除军师便是将军,只有职务高低,并无称谓之别。待到将来,本王江山稳固,再依先生功勋,册封官职。”
    双手被刘辩牵着,才十四五岁的庞统,已是激动的热泪盈眶,很不对称的脸颊也剧烈的抽搐着,语调中带着几分哽咽的对刘辩说道:“统得殿下赏识,自今日起,定当粉身碎骨,为殿下南征北讨,绝不辱命!”
    “好!好!好!”庞统刚做了表态,刘辩就抬起手,轻轻拍打着他的手臂,连说了数声好,接着对他说道:“明日本王领军出征,贾诩要去河东,徐庶要留在洛阳统筹大局,庞军师便随本王前往长安,取那牛辅人头,如何?”
    “谨遵殿下调遣!”听说刘辩要带着他去打仗,庞统更是激动万分,赶忙抱拳躬身,又向刘辩深深一揖,应了一句。
    得了庞统,刘辩对此次讨伐西凉军更是多了几分信心。
    亲自送庞统出了后园,刘辩让邓展代他为庞统安置府宅。待到庞统等人离去,他才领着几名羽林卫,转身朝寝宫方向走去。
    沿着青石路面,走了不到一炷香的光景,刘辩远远的看到路上立着几个女子。
    双手捧着一只托盘站在最前面的,是个穿着青色深衣的女子,立于那女子身后的,则是几名穿着粉底白花婢女衣衫的女子。
    虽说距离甚远,还看不清前方众人面貌,刘辩却是能猜到,捧着托盘等在路上的,应是陶浣娘再无旁人。
    距离越来越近,陶浣娘的面容也是越来越清晰。陶浣娘手中捧着的托盘上,摆着金灿灿的一套衣甲和发冠,与早先刘辩在卢县丢掉的那套如出一辙。
    看清站在前面的是陶浣娘,刘辩快步迎了上去,跟在他身后的几名羽林卫则在走到离陶浣娘还有五六步开外的地方止住了脚步。
    “浣娘,因何在此?”到了陶浣娘身前,刘辩先是看了一眼她捧在手中的衣甲和发冠,随后向她问道:“莫不是你又为本王亲手制成了衣甲?”
    “殿下早先那套衣甲,已然丢失于卢县!”双手捧着托盘,将托盘高高举过头顶,陶浣娘屈起一条腿,半蹲下身子,柔声对刘辩说道:“于安邑之时,妾身便已亲手制作这件铠甲,如今殿下要率军亲征,正好合用!”
    伸手接过托盘,将托盘递于走上前来的一名羽林卫,刘辩上前一步,拉住陶浣娘那双明显要比唐姬和蔡琰手掌粗糙了许多的手,很是心疼的抚摸着,对她说道:“些许小事,浣娘何必亲手去做……”
    “浣娘不及昭姬灵秀,不及唐妃贤淑!”垂手低头,立于刘辩身前,陶浣娘脸上带着几分愧疚的对刘辩说道:“不仅如此,仅论相貌,浣娘也是不及二位王妃生的娟秀。不敢奢望殿下恩宠,可身为殿下妻室,若连衣甲发冠也不为殿下备办,妾身如何还有面目存于这王府之中……”
    “浣娘多虑了!”陶浣娘的语气中带着浓重的幽怨,听了她的话,刘辩不禁感到心内一阵阵的酸楚,拉住着她的手,很是有些愧疚的对她说道:“本王着实太忙,平日里对你等照料便是不足,浣娘不说,本王也是感到有些惶恐!”
    自从嫁给了刘辩,陶浣娘心中始终有个结,那就是她的出身低贱,却攀上了高枝,做了洛阳王的妃子。平日里,与唐姬、蔡琰相聚,她也总是穿着一身平民的深衣,以示身份低贱不敢忘本。
    听了刘辩带有浓重歉疚的话,陶浣娘顿感心内一阵惊惶,神色慌乱的对他说道:“殿下莫要如此,妾身错了……”
    “陪本王说说话吧!”见陶浣娘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刘辩晓得,她到如今还没有从出身卑微的自卑中解脱出来,于是伸手搂住了她的香肩,与她一边沿着青石路向前走,一边岔开话题向她问道:“陶虎如今可好?”
    “家兄如今在安邑,已提为裨将!”刘辩问起陶虎,陶浣娘脸上那抹失落顿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自豪的神色,很是有些骄傲的对刘辩说道:“早先军师要提家兄为裨将,家兄不肯,说是未立寸功,不敢擅领。他这裨将,可是积累军功做的……”

第309章 点将出征
    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一抹鱼肚色的亮光,大地还没有从黑暗中完全苏醒,正在重建中的洛阳城,依旧沉浸在一片黎明降临之前的宁静中。
    一队骑兵出了王府正门,飞快的奔向城内军营。骑马走在这队骑兵前面的,正是刚从陶浣娘寝宫离开不久的刘辩。
    身穿陶浣娘刚为他制成的金色衣甲,发髻上罩着那顶金灿灿的发冠,虽说夜间刘辩也没少在陶浣娘如同软玉般的娇躯上折腾,在衣甲的映衬下,他却并不显得萎靡,反倒是精气神儿十足。
    跟在刘辩身后的,是邓展和一队随行护卫的龙骑卫。队伍中的众人,都是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尤其是龙骑卫头盔上那长长的金色羽毛,随着战马的走动微微发着颤,更是容易让人有种他们比寻常兵士更加高贵的感觉。唯独策马走在邓展身旁的那个身穿靑布深衣的人,夹杂在这支衣甲鲜亮的队伍中,显得与队伍的格调很是不搭。
    他不是别人,正是头天才投效刘辩的庞统。天尚未亮,邓展便去庞统的宅中将之唤醒,引领他到王府外等候,与刘辩一同前往军营点将。匆忙之间,庞统来不及更换新衣,只得套上了他那件还打着补丁的深衣,跟在龙骑卫的队伍中,这套衣衫使他显得很是寒酸。
    领着庞统、邓展和一队龙骑卫,沿着城内街道一路策马疾走,没过多会,刘辩就看到了刚建成没有多久的大军主营。
    主营内,驻扎的乃是大军主力,守城官兵驻扎的营地,与这座营房相距甚远,当初刘辩之所以如此安排,就是为了便于军队调拨、攻防有度。
    守在牙门外的一队兵士,见刘辩领着邓展来到,赶忙抱拳躬身,向他见礼。
    刘辩也不勒马,骑着战马就进入了军营。
    刚进军营,才走没有多远,刘辩就看到校场上已是列起了整齐的方阵,在方阵的外围,也有许多官兵穿戴整齐了衣甲,正列着队等候在那里。
    “驾!”看到校场上已经排好了阵列的官兵,刘辩双腿朝马腹上一夹,策马朝着校场奔去。
    刚上校场,迎面就跑来了两名兵士。
    这两名兵士到了刘辩近前,其中一人帮着刘辩扯住辔头,另外一人则扶着刘辩下了马背。
    待到刘辩跳下战马,跟在他身后的邓展、庞统与那队龙骑卫也下了马,随他一同朝着校场上的点将台走去。
    还没走上点将台,早已在台下等候的将军们就都迎了上来,纷纷朝刘辩躬身抱拳行礼。
    抱拳向将军们回了一礼,刘辩对与将军们一同迎上来的徐庶说道:“洛阳城内尚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置,本王不在的日子,便要劳烦军师了!”
    “殿下只管放心,臣下定不辱使命!”先是抱着拳应了刘辩一句,随后徐庶向刘辩做了个请的手势,对他说道:“将士们正在等待殿下下令出征,臣下预祝殿下奏凯而归!”
    朝徐庶点了下头,刘辩跨步向高台上走去。当跟在刘辩身后的庞统也要上高台时,徐庶愣了一下,伸出一只手,拦住了庞统,脸上带着些许惊疑的向他问道:“敢问阁下可是庞统庞士元?”
    “正是在下,敢问阁下是?”被徐庶拦住,庞统一脸诧异的将徐庶从头到脚打量了一边,他的印象中并不认识徐庶这号人物,于是向徐庶问道:“阁下如何认得在下?”
    徐庶早先游历天下,曾听闻有个奇丑少年于天下间行走游学,而且凡是曾向徐庶提及这位少年的名士,尽是有口皆碑的一面倒称赞。那时徐庶便默默的记下了庞统的名姓和众人描述中他的相貌特征。徐庶能够认出庞统,不消说,定是因庞统那张特点鲜明的脸。
    可徐庶终究是刘辩帐前第一谋士,无论如何,他也不会直言认出庞统乃是因他那张脸长的实在是骨骼清奇。
    “在下姓徐名庶字元直!”得知面前的奇丑少年正是庞统,徐庶脸上的神色顿时是惊愕与欣喜交替闪现,赶忙抱拳躬身向庞统行了一礼说道:“久闻庞兄才名远播,只是无缘得见,不想今日却在这军营之中相逢。”
    “徐兄大名如雷贯耳,早闻徐兄于殿下帐前行事!”徐庶报了家门,庞统赶忙抱拳躬身向他回了一礼,对他说道:“今日得以相见,乃是在下三生之幸!”
    “庞兄过谦!”徐庶直起身,脸上漾满笑容,向庞统问道:“不知庞兄因何随殿下一同来到军营?”
    “徐兄有所不知!”放下抱起的拳头,庞统对徐庶说道:“昨日在下不晓天高地厚,于王府之外顶撞了殿下,心内很是惶恐,却不想殿下竟请邓将军把在下领入府中,以礼相待!在下虽是年少轻狂,却也晓得知恩图报,如今已是投至殿下帐前……”
    “甚好!甚好!”得知庞统投效了刘辩,徐庶赶忙拉住庞统的手,一边轻抚着他的手背,一边对他说道:“殿下仁德,可得庞兄,乃是如虎添翼。敢问此番庞兄可是要随殿下出征?”
    双手被徐庶牵着,庞统微微笑了笑,对徐庶说道:“在下正是要随殿下一同出征,能为殿下效力,可与徐兄共事乃是在下今生之幸!”
    庞统的脸左右很不对称,他这一笑,竟是没有半点亲善的感觉,反倒给他那张丑出了个性的脸多添了几分狰狞。
    可徐庶却浑然不在意庞统的笑容,满脸笑容牵着他的手,神色中透着几分坦然,好似一直悬到嗓子眼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一般,不住的朝庞统点着头。
    已经上了点将台的刘辩,见徐庶和庞统立于台下只顾说话,也没有出声催促他们,只是站在台上低头看着初次见面就如同老友一般的二人。
    牵着庞统的手,徐庶连着点了好些次头,才松开了手向庞统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庞兄请!”
    “徐兄先请!”庞统初来乍到,自是不会抢了徐庶的风头,徐庶刚提出请他先上点将台,他立刻便侧身站在一旁,很是谦恭的向徐庶也做了个请手势。
    心知庞统不会先一步上台,徐庶也不与他太过客套,踩着台边阶梯,上到了台上,立于刘辩身后。
    待到庞统与众将军也纷纷登上点将台,一字排开,刘辩这才一手按着佩剑,环顾着校场上列起方阵,好半天连一丝声响都未发出的数万官兵。
    “将士们,有些日子没打仗,可是等的焦躁了?”先是环顾了一圈官兵,刘辩接着便向他们喊道:“想不想打仗?”
    “想!”刘辩的喊声刚落,数万官兵就全都举起兵刃,高声呐喊了起来。
    “告诉本王,为何想打仗?想和谁打仗?”官兵们的表现,显然让刘辩很是满意,他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再次向官兵们高喊着问了一句。
    “为胡将军、为黄河岸边战死的兄弟们!”这一次,官兵们并没有立刻回应刘辩,而是有一名裨将手按剑柄、挺直胸膛高声喊道:“为了被西凉军欺凌的父老乡亲们,我们要和西凉军打仗!”
    “和西凉军打仗!”裨将的喊声刚落,数万名官兵就齐齐呐喊了起来。
    官兵们的呐喊很是齐整,声音也是底气十足,强大的声波冲出军营,一直飘上了城内街道上的民宅。
    街边的民宅中,许多尚且睡意朦胧的百姓,都被这呐喊声从睡梦中惊醒,一个个披衣下床,打开房门伸着脑袋朝军营方向张望。
    “怎了这是?”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的老汉眯瞅着眼,一边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