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元末之雄霸天下 >

第91章

元末之雄霸天下-第91章

小说: 元末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明远认定关锋他们就是流寇的本质,只知道享受眼前的利益,不知道长久打算,同时元庭治下腐败,于是让这只流寇竟然流传了千里,区区五万人不到,竟然进入了辽阳地界。

    同时在陕西,李喜喜也在盲目扩张,在攻占了重镇长安之后,并没有巩固根基,而是派遣大军奔袭凤翔,想要将陕西全部纳入统治。

    但是毕竟陕西和山西一样,各地蒙古人和色目人地主武装猖獗,而且随着各州府战乱的开始,各地地主武装也开始崛起,并且都是避开大城重镇,盘踞在村镇之中,这些人将来都将是义军重大的隐患。

    刘明远对于山西和陕西的两路义军根本就不看好,一个只知道掠夺,另外一个这是盲目扩张,不知道巩固根基。

    而且就在李喜喜奔袭凤翔之时,李思齐也领着五千人马进入了陕西,李思齐首先佯装成义军,然后骗开了潼关的义军守军。

    义军本来就军纪涣散,加上扩张迅猛,于是很多士兵都是没有训练过的农夫,就是守卫潼关的也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夫。

    于是李思齐以刘福通派遣援兵的名义成功骗开了潼关守军,并且一举攻占了潼关。

    之后李思齐并没有乘着李喜喜奔袭凤翔的机会攻打长安,他则是一边牢牢控制潼关,然后占领了已经是荒废之地的延安一带,然后开始在那里招募人马,联系地方地主武装,很快就聚集了两万多人。

    但是李思齐依然没有急着攻打长安的计划,而是一边练兵,一边巡视周边县镇,避开长安和凤翔一带的义军,在广袤的西北活动,扩建人马,编制百姓,恢复生产。

    至于李喜喜,此时也根本不在意李思齐,知道他跑到了远离长安的陕西西北贫瘠一带的地方发展,也做大不了。

    此时李喜喜的目标就是攻下凤翔,依托长安和凤翔两地牢牢地控制陕西,这就是他的计划,此时对于西北荒凉之地,李喜喜根本就没有看在眼里,也没有派出人马攻打李思齐。

    于是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李思齐就在西北站稳脚了,身边聚集了三万人马,近十万百姓,然后开始就地屯田,恢复生产,同时训练军队。

    刘明远知道北方的各路义军最后还是灭完了,原因就是这个察罕帖木儿,虽然察罕帖木儿非常善战,但是各路义军灭亡都书都是自己的原因,不重视根基的建立,盲目扩张,训练不足,这都是败亡大的原因。

    就在刘明远关注北方战事的时候,宋思贤传来了好消息,名士刘基想要来金陵看一看。

    刘明远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顿时大喜,他可是对这个被后人盛赞为诸葛亮转世的刘伯温好奇不已,早就想见一见了。

 第117章 刘基来金陵

    刘明远得知刘基要来金陵城,就知道这一定是宋思贤的功劳,刘明远给宋思贤安排的差事就是寻访在怀远军治下的名士,争取让他们出山为自己所用。

    宋思贤之前拜访了朱升,最后在一番畅谈之后,说动了朱升出山的念头,最后刘明远又拜朱升为老师,这才让这位江浙名士出山。

    在宋思贤送回来的信中,刘明远得知刘基也有出山的意思,但是还是非常谨慎,这才提议去金陵城看一看,有考察刘明远的意图。

    刘明远对于刘基的考察还是非常自信的,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刘明远就是如此,他自认为做到每一件事情都是对的起黎明百姓,问心无愧,于是也不需要遮掩,只管叫刘基来便是。

    刘基,字伯温,温州青田县南田乡,刘基天资聪明好学,聪慧过人,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四岁的刘基入府学读书。泰定四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元统元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

    但是因为元末,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刘基在家闲居三年,到至元二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

    刘基赴任之后,对高安县中官吏和盗匪勾结横行不法,蒙古和色目权贵霸占田地等种种不法事情大为愤怒,于是决心为民除害,大力整治不法权贵,打击盗匪,赢得了百姓的欢喜。

    虽然除掉了几个恶霸豪强,但是终因得罪了地方权贵,宣告失败,最后刘基愤恨辞官,回到青田讲书。

    中途虽然元廷多次招返,刘基也多次入仕官场,但是都因为看不惯暴元残暴腐败,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

    刘明远没有想到宋思贤竟然这么快就请动了刘基,虽然刘基只是说去金陵城看一看,但是刘明远知道刘基是动心了。

    于是刘明远在接到宋思贤的书信之后,立刻派出上百名侍卫驾车去青田迎接刘基,虽然怀远军治下治安很好,但是刘明远还是担心刘基的安危,不敢有任何怠慢。

    刘基也不着急,宋思贤也就一直陪着刘基,在刘基的草堂里面,两人探讨理学,谈论古今,一时间也欢快不已。

    这也是为什么刘明远让宋思贤出马的原因了,毕竟宋思贤的学识摆在那里,可以和刘基这些名士说到一块去,如果让刘明远和手下的一群大老粗武将去,就连对方说什么都弄不清楚。

    于是又经历了一番折腾,在刘明远的期待中,在龙凤三年的九月,秋高气爽的时日,刘基终于乘坐刘明远专门为他准备的马车离来到了金陵城。

    刘明远出城三十里迎接刘基,初见面目之后,刘明远对于刘基的长相倒是感到有些意外,在刘明远的印象中,刘基应该是一副儒雅之人,但是见面之后一看,刘基的个头很高,而且很瘦,带着一丝淡薄,看上去像一个说书先生,完全不是刘明远心目中名士的样子。

    只是一开口,刘明远才感受到刘基的才起和底蕴,最重要的是刘基不是那种沉闷的儒生,倒是很喜欢攀谈,性情外向。

    刘基完全超出了刘明远心中的印象,刘明远认定这种像诸葛亮一样的谋士,一定是一副老谋深算的架势,沉稳不爱说话,一说话就是至理名言的。

    但是刘基倒是很开朗,也没有任何的拘束,上来就和刘明远畅谈了起来。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都说刘丞相治下一片繁盛,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刘基看着金陵城外遍地待收获的稻谷,顿时露出了赞赏的笑容,然后朝着刘明远说道。其实在刘基心中已经是被刘明远深深地震撼到了,他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怀远军元帅刘明远,就然是如此年轻。

    刘明远此时也感受到了刘基的开朗和亲和,于是也就放弃了束缚,毕竟刘明远可是对这些文人名士有些恐惧症,每次见面之前都要在心中反复斟酌要说的话,生怕出现差错,让这些文人感觉不快。

    历史上刘基也是一个开亮直言的人,当初朱元璋在金陵城行省大殿上面摆着一张空位,给韩林儿准备,每逢重大节日时,都要带着百官朝拜,以示对韩林儿的敬重。

    但是对于朱元璋这种虚情假意,刘基则是直言不讳,直接讥讽朱元璋朝拜一个傀儡有何用,一时间惹得老朱是哑口无言,尴尬不已。

    刘基在温州时就已经感受到怀远军的不同了,不劫掠百姓,安抚流民,开垦耕地,为百姓修建房屋,兴修水渠等等,都是深得民心之举,而且也让战乱的温州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刘基也听说了刘明远治下的金陵一带更是繁盛,于是心中也想去看一看,随后宋思贤就过来拜访了。

    刘基自然清楚宋思贤到来的目的,同时他也不是做作之人,虽然没有答应出山辅佐刘明远,但是直言要求去金陵城看一看,于是在刘明远安排下来到了金陵城。

    一路上刘基是越走越欢喜,他看到的是怀远军治下丰盛的场面,连成片的稻谷地,还有成群的牛羊、马匹。

    最令刘基欢喜的就是刘明远开垦的耕地数量之多,深深地震撼到了刘基,刘基对江南这一代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多的耕地。

    而且刘基一路上还看到大量的怀远军将士在修建水渠,开垦耕地,只有要能够耕种的平地,都被怀远军开垦出来了。

    刘明远清楚这个时代的很多耕地都没有开垦出来,主要原因就是水渠的修建不到位,于是刘明远开始大量兴修水渠,扩充耕地面积。

    刘明远知道眼下中国最适合耕种的地方就是在南方,所以他要大力开垦耕地,这也是他成就大业的根基。

    刘基对于刘明远大力耕种已经不仅是欢喜了,更是震惊了,他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密集的稻谷地,也没有见过一支这样的军队,所到之处将敌人赶走之后,就开始耕种生产,实在是令刘基震撼不已。

    刘明远也能感受到刘基的震撼,但是他更欣赏刘基的欢喜,因为他看到了刘基对于自己的认可。

    见面之后的一番客套之后,刘明远看到刘基对稻谷田非常感兴趣,于是特意带着刘基在金陵城外巡视了一圈,查看稻谷成熟的情况,刘基也是对刘明远的耕种大为满意,随后一行人又巡视了两座马场。

    这两座马场都是按照刘明远的想法建造的,都是集中饲养的方式培训马匹和耕牛。

    刘基进入马场之后,感觉这里根本就不像马场,如果不是大门旁树立着马场的字样,他还真以为进入了一处院落。

    随后刘基看到了令他惊奇不已的场面,那就是一排排整齐的马棚,里面整齐地排着一排排马匹和耕牛,甚至还有毛驴。

    同时马场的马官和里面的马工们正在将大量刚刚割回来的青草倒入石槽里面,喂养这些马匹和耕牛。

    刘基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刘明远这样饲养马匹,他知道这些马匹一定都是刘明远未来准备当做战马的,但是战马是需要大量的空旷的场地驯养的,这样才可以出产优质的战马。

    但是刘基知道刘明远绝对不是因为不懂才这样饲养的,因为马场里面的很多马工都是蒙古人,这些人懂马的。

    刘基环视了一圈,看到不大的马场里面,竟然聚集了不下五百匹马,还有大量的耕牛,大量的小马驹和牛犊子也在圈里面。

    刘基看到这里,又联想到外面密集的稻谷地,他突然明白其中的原因了,顿时对刘明远敬服不已,竟然可以想出这样的培育马匹和耕牛的方式。

    刘明远的这种集中饲养的方式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这个时代都是小农经济,就是历朝历代的马场也是按照散养的方式建立的。

    唯独刘明远这种集中饲养的方式没有出现,但是一出现就让众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牛羊的饲养非常奏效,对于猪和羊这种供应肉食的牲口来说,这种集中饲养不仅快,而且节省空间。

    刘基清楚刘明远现在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这也是情有可原,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一连两个马场的参观,让刘基大开眼界,刘明远建立的这些马场被夏煜已经完全开发出来了。

    夏煜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集中饲养的好处,于是开始对很多牲口进行集中饲养,可以节省空间,而且还可以提高生长效率,最重要的是占据很少的空间和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大量出产食物。

    而且刘明远也明确规定了,绝对不允许使用粮食饲养这些牲口,于是夏煜专门组建了一支割草队,春夏之时在河边割青草,等到秋天了,开始储备稻杆和干野菜等,为过冬准备。

    于是在耗费非常小的情况下,夏煜这位刘明远钦点的主管农牧的官员竟然每月可以为怀远军供应上万头猪羊,而且还在疯狂的增长。

    刘基对于这种饲养方式震惊不已,但是他知道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而且还可以大量出产。

    得知这些都是刘明远的想法之后,刘基心中更加震惊了,同时对刘明远也开始敬服起来,他还是低估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第118章 大有可为

    刘基在金陵城外看到的大量养殖场,此时经过夏煜的发展,刘明远当初设计的养马场,已经在夏煜的手中演变成各种养殖场。

    这个时代的养殖都是以野菜和野草饲养为主,百姓是绝对不会拿出粮食喂养猪狗的,夏煜也牢记这一点,于是在没有耗费多少粮食的情况下,养殖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时为了防控疾病,夏煜的养殖场也保持着通风和干燥,卫生条件也非常好,江南都是温和气候,所以养殖场的建造也相对简单一些,不需要封闭的房间,都是一些简单的围栏和顶棚就可以了。

    刘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驯养方式,但是他清楚这样的驯养能够大大提升产量,尤其是战马、耕牛这种战略性资源,它们的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