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话说杨家将 >

第77章

话说杨家将-第77章

小说: 话说杨家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苗王何以前倨后恭呢?原来云贵一带,某些地方素有抢亲之风俗。男方只要尚未婚配,恰相中的女子亦未许人,就可以侍机将该女抢走。女方家里若不及时派人回抢,就意为同意是举。反之就邀人去男方家里争斗,若得胜,男方家就得乖乖地交出所抢女子,且答应女方家里的财务赔偿要求。若女方家斗败,就得同意婚姻,且不准再索要彩礼。械斗的规矩是一对一车轮战,那方败得无人上场,就算输家。械斗中出现伤亡,各自处理,官方一般不予干涉。当然,如果官方认为哪一方是有意欺男霸女、横行乡里,就可依法处理。按说任家是受过皇封的侯爷府,出现此事,官方完全可以按苗王欺男霸女处理。梁王判为抢亲案,实际上是把大事化小,意在照顾苗王。所以李光浦十分乐意执行。事实上这是段明在假传圣旨,因为任家根本没去告状,梁王爷亦根本不知此事,只不过李苗王不知内情罢了。
段明道:“既然苗王同意是判,这四人就是任家邀来的助拳人。本官就是公证人。按规矩,理应由客家提出争斗方式,主家提供所需器械。李光浦爽快地道:“一切照江湖规矩办事!”杨延朗道:“请苗王为我们提供,点钢枪两支、日月双刀一付、竹节钢鞭一对。斗战的方式是:我们四人轮流与苗洞所有能出战的人,一对一定胜负!”李光浦不知四人皆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还以为己方必操胜券,就大方地送上兵刃,拉开了抢亲战的序幕。
苗洞总管扎西尔首先出战,他是苗山的猎户出身,长的五大三粗、身高一丈出头,双臂有五七百斤力气,手中的猎叉重六十二斤,与人交手主要靠力大取胜。杨延朗欲亲战此人,杨金瓜道:“他不过是傻大个一个,我对付他胜任愉快!”道罢拍马抡刀冲上,不由分说与扎西尔斗在一起。扎西尔每发出一叉,都是全力施为,挂动风声,呼呼作响,杨金豆只是左躲右闪,不让兵刃相碰。扎西尔连发十余叉劳而无功,心中有点急躁,这时杨金豆突然双刀一齐砍下,扎西尔横叉杆奋力上架,欲将对方的兵刃震脱手。哪知对方的刀着叉杆后,不是用力下砍,而是顺杆斜削,逼得他撒手丢叉保双手,叉脱手的同时,杨金豆的双刀已放到扎西尔的脖子上。为了保住吃饭的家伙,扎西尔只好认输。
第二场李妙隆挥截头长刀接战,杨金瓜舞动双鞭替下杨金豆,交手仅十合,杨金瓜左手鞭将大刀挡在门外,右手鞭在李妙隆背上轻轻一按,道了声“承让!”,勒马退回。羞的李妙隆打马跑回洞中。苗王李光浦一边大骂扎西尔是笨蛋,儿子是饭桶!一边举起赤铜刀,气呼呼上阵。杨延朗挺枪迎战,李光浦不愧是雄霸一方的苗洞之长,二十合内赤铜刀舞的风雨不透,不露一点破绽。杨延朗也不急于求胜,稳扎稳打,不出险招。到二十九合上,得便处把苗王的巨大耳环挑掉。李光浦是个要面子的人,主动停战认输。段明做为官方证人,开始高声倒报数,从十报到一,如果苗方再没人出战,就宣布客家得胜。这时从洞中哒!哒!哒!冲出一匹桃花马,马上一位头插双鸡翎、脖缠狐狸尾、身穿软甲、脚蹬小蛮靴,粉脸含春、手提一杆单刃画戟的女将,她正是李光浦的女儿李苗凤。年方十八岁,刚从洱海老尼处学艺回来不久,在洞中正劝说刘英姑。听说兄长败阵,怒冲冲提戟冲出,当段明数到三时,娇斥一声:“且莫得意,姑娘来也!”
提枪警戒的杨宗英见苗洞又有人出战,打马迎上,见面也不打话挺枪就刺。两位皆是少年将,负气相争,各不相让。较前几场打得尤为激烈、风趣。瞧吧,杨宗英枪刺如毒龙出洞,李苗风戟挑似怪蟒翻身,应对各有绝招;初交手戟戟狠辣势如拼命,数合后只守不攻似有所思,杨宗英对她这种打法甚觉不解。原来,李苗凤突然有了心事。她久在苗疆,见惯了粗犷彪悍的各族男子、没见过儒雅风流的中原美少年将军。这位既有乃父杨七郎的英武、又有其母杜金娥的俊俏的杨宗英,使她脸红心跳、芳心大乱,在生死搏斗的关头竟心猿意马起来。苗家的女子大都性格泼辣、爱憎分明,毫无汉家女子的矜持态,想到就做。李苗凤突然架住枪道:“哎!你听我说,我俩是最后一场,得换个比法!以活捉对方定胜负如何?”杨宗英想起段明的交待,这次械斗意在平息事件,交战中既要战胜对方,又不能出现伤亡、、、、、、所以虽觉女将的提议有点匪夷所思还是应道:“就依你的!看枪吧!”二人又斗数合,杨宗英故意露出防守上的破绽,诱李苗凤挺戟直刺,当戟尖近身时,才扭腰躲过,趁对方身体前倾、两马错蹬之机,伸手一把抓住李苗凤的威武带,同时脚踹对方马肚,将她提离马鞍,放在自己的铁过梁上,回马把她轻轻放下地,交与杨金豆看住。
段明看到杨宗英走马活捉李苗凤,心中特喜,悄声对杨延朗道:“这下子好啦!李光浦不听我们也不行啦!看我的吧!”道罢提马过阵对苗王道:“请问贵方,还有人出战否?”苗王看女儿当众出丑,又羞、又急、又无奈,道:“我们认输!有什么条件说吧!”段明道:“按规矩,苗方应立即送出被抢女子,放了人质,拿出赔偿费用,给死者治殇、给伤者养病!”李光浦道:“既已斗败,夫复何言!来呀!放人!”转身又尴尬地道:请、、、、、、请段王官借一步说话!”段明跟着苗王来到无人之处,苗王嘿嘿一笑道:“段王官可否将客家人的真实身份相告?”段明道:“事已至此,告诉你也不妨,那个年纪大的叫杨延朗,是京都天波府杨延昭的四哥职任泰州节度使;年轻的叫杨宗英是七郎杨延嗣的公子,破辽有功职封皇家御林军总管,是世袭的侯爷;使双刀的叫杨金豆,使双鞭的叫杨金瓜都是杨府的小管家。也是受过皇封有官诰的朝廷大将,是专程来看望刘氏及任金童的,恰好遇上这事,杨家与任家的渊源你是知道的,比亲兄弟还亲!。其实,杨将军只要往梁王府一站,王爷就得亲自带官兵来找苗王的麻烦!但杨家不愿意仗势动用官府,愿意按江湖规矩办事才答应比斗。如果真要玩命仇杀,嘿嘿!就你那点人马,杨宗英一杆枪就能杀个尸横遍地!你信不信?”李光浦客气地道:“当然相信!苗洞的土兵那里比得上辽国的正规军呢!既是如此,老夫有事相求,如果杨小将军没有妻室,那就拜托王官玉成其事,不然小女、、、、、、你是知道咱苗家规矩的,哈哈!至于犬子抢亲的事你怎么办都成!事后老夫重谢你!”段明道:“苗王的美意段某自然明白,也会极力斡旋!只是此事非段某一人说了算!须与任、杨两家商定才能答复你,明天再说吧!”
回到洞前,李苗王领回苗凤,杨延朗领回英姑、金童,双方施礼道别,各自回去。
回到任家,刘氏早已安排好酒宴。大家边用饭,边说事情经过,最后段明道:“这次李光浦是心诚悦服,完全遵从我们的意见,具体条件任大嫂先思忖一下再定。另有一事须杨老将军拿主意。”杨延朗道:“请讲!”段明看了杨宗英一眼笑道:“小将军不知苗家风俗习惯,当众动手把人家大姑娘提下马,这对苗凤、苗王来说是终身耻辱!李光浦把我叫到一边,就是说这事,意思是说,求我做大媒把李苗凤嫁与杨宗英,这样就能‘一俊遮百丑’。不知二位意下如何?”杨延朗想了想道:“要说这妞相貌、武艺皆佳,宗英,你小子意下如何?”杨宗英想了想,道:“一切听四伯父的!”杨延朗哈哈一笑道:“那还不谢谢大媒!”杨宗英只好红着脸给段明端了一杯酒道:“愚侄谢过段叔!”段明接过酒道:“好!我就托大喝小将军一杯喜酒!”众人皆表示祝贺。
杨延朗想了想道:“恩嫂在上,弟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刘氏道:“堂惠与延昭乃生死之交,恩嫂这句话再休提起,没的让人笑话!金童年幼不懂事,嫂子是个没脚蟹,他四叔有主意但讲不妨?”杨延朗道:“前几年,杨家忙于王事,身不由己,无暇及时探望嫂子,失礼的很!这次是来专程接嫂子与金童贤侄到中原,与家母朝夕相处的。没想到发生这事,弟的意思是,李光浦父子尚算的上体面人,虽然抢亲失礼在先,亦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并非欺男霸女好色淫行之举。刘祥年老在扯扯拉拉中失足跌死、说起来亦属误伤,英姑如许给李家,也称得上门当户对!如此化干戈为玉帛,似乎是上策!弟意妥否?请嫂子明断”。刘氏尚未开口任金童气呼呼道:“李妙隆那小子打了我,还送姐姐与他做老婆,我们不太吃亏了吗?”众人皆笑,杨宗英道:“成了亲你就是他小舅子,他那敢对你不敬!放心!到中原后我教你几手绝活,回来保证能打的他满地找牙!跪地求饶!”刘氏瞧大伙皆是此意,就道:“那就麻烦他段叔说合啦!不过,李妙隆必须先披麻戴孝,葬过刘祥,方能议亲!”段明道:“这是必然的事!就算不和亲,他们也得这样做!我们是胜家嘛!”
次日段明去苗洞报喜,李家父子自是热情招待。李家争亲战战败,黄花大小姐被对方大小伙子当众提下马,这件事不仅是李苗凤的奇耻大辱,且严重削弱了苗王在当地的威望,如此尴尬的局面,竟演变胜家同意和亲,女儿嫁与当朝名门望族的双喜临门结果,岂能不重谢斡旋此事的大媒!
第二天,李家隆重为刘祥办了殇事。当地不忌讳热丧不嫁女的事,接着就为李妙隆娶妻,为杨宗英文定李苗风。整整忙了一个月。刘氏在大伙劝说下,也同意去中原住些日子。选定吉期,李苗王派儿子与小媳妇,带二十名男女苗兵,送女儿去中原成婚。三辆棚车分坐刘氏、英姑、李苗凤,两辆货车装满嫁妆礼品。其余人骑马护车一路北上。这日行至三元县,杨延朗将诸人安置在‘元隆客栈’休息,只带杨金豆上了云雾山。毒姑爷杨延顺闻报四哥到,喜出望外,来不及更衣就大开中门迎出,入厅献茶毕问道:“四哥何以有闲轻造荒山?难道老、、、、、、”。老娘无恙!八弟不必心惊,哥乃奉母之命,来云南探望任堂惠的妻、子。”杨延朗随将经过讲了一遍,问道:“令岳、弟妹、兰侄都好吧!”杨延顺道:“承四哥挂念,家岳已过世年余,孔雀亦无恙,只是宗兰这小畜生,哎!不提也罢!”杨延朗狐疑道:“向年你带他去中原,我看他年方六岁就聪明过人,今年已十六七了吧!怎么?难道说好苗长歪了不成?”“长歪倒不至于,只是太任性!前日,三元黄县令过府,宗兰在侧随吾陪客。原来,黄县令是来奉告朝廷塘报消息。说道六哥西归、宗保征西、我家辞朝许多事情。【注,宋时,礼部每三个月向各府县发一份文告,上登朝廷发生的重大事件,叫塘报。三元县地处边荒,遥远难行,礼部往往隔半年或一年派人送达一次,消息传的很慢】知县走后,杨宗兰就吵着要回河东看奶奶。兄弟也想回去一次。只是五毒门有一条祖规:老门主不过三年忌日,新门主不得远离总舵百里以外,违则以叛师罪处置。所以,弟犹豫不决。那知宗兰昨日竟留书下山私自去河东。这小子固然有艺在身,只是未出过远门,令吾担心尔!”杨延朗道:“既是如此,叫孔雀出来见一面,哥马上就走!此去中原一条路,哥赶上他带着同行就是。”杨延顺大喜,急招兰孔雀出来,招待杨延朗用过酒饭礼送下山。
杨延朗心急侄儿安危,带着八弟送太君的一车礼物,催着诸人快马加鞭一路急赶。那知竟没有追上。
杨宗兰去那啦?为什么就赶不上呢?欲知后事,请看下回:“杨宗兰下山”







 

第五十二回杨宗兰下山
上回说到杨延朗在云贵道上急赶杨宗兰。头两日落店,还能从店小二口中听到:是有那么个小哥过去的消息,从第五日起就再也打探不出任何消息了。杨宗兰何以消失踪影呢?我们暂把杨延朗一行放在路上不提。先说说杨宗兰的事。
话说杨宗兰听说奶奶全家辞朝的消息,心中暗想:宗保哥哥征西得胜而归,官封高位,老杨家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奶奶何以要辞朝呢?这中间肯定有事!我父亲限于门规,不能回中原。做儿子的理应代父探亲,弄明白老家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对!就是这般主意。于是,到母亲房中偷拿了百十两银子,假传门主令到库房取了不少妙药,系上百宝囊,提起短柄月牙双斧。出门时,突然想到,此去中原关卡甚多,带重兵刃易出麻烦,就放下双斧。悄悄潜入祖庙将本门的祖传‘五毒寒玉匕’偷出,连鞘插入绑腿内。也不敢骑马,摸黑躲过明哨暗卡,下了云雾山。
杨宗兰的身体,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