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216章

太平血-第216章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是宋峰带着苏冀他们第一次出远门执行任务,保护重要人物,他们坐船到了芜湖,在那里从白泽堂手中接到那人,将他护安全而秘密的送回苏州去。马车上那老头苏冀记得自己在衡阳时见过,就是那个投降了的衡阳知府陶恩培陶老头。

第三百一十一章心有不甘

苏冀在马车外边走边想着心事,车内的陶恩培也随着马车起伏不平的颠簸在想着心事。衡阳城破后,虽然陶恩培出城媾和,让清军兵不血刃的占了衡阳,陶恩培也出计策保全了城内大部分的百姓,实现了他为一方父母官就要守护一方百姓的诺言,但陶恩培知道自己是必死无疑的。因为清廷是不会放过自己,曾国藩也不会放过自己,但让陶恩培没想到的是荣禄却放了自己。他伸手摸了摸怀中那封密信,思绪飞回到了自己将被枭首的前一晚……

那晚天气好冷,冰冷的监牢里四处漏风,让陶恩培几乎冻得僵直。想到明日便要被明正典刑,陶恩培心中一时间百感交集,恐惧、失望、坦然、解脱,种种复杂心情涌上心头来,加上天色寒冷,让陶恩培彻夜难眠。

就在此时,牢房的门忽然开了,陶恩培乃是重犯,单独囚于一室内,此前除了曾国藩和郭嵩焘来见了自己一面之后,就再也没人来过。

橘黄色的灯火照射进来,却见几人提着灯笼进到牢房内,当先一名青年不过十八、九岁模样,他挥手示意从人退下后,牢房内只剩下他两人。

这青年便是在曾国藩大营内见过的荣禄,他穿了一身便装,厚厚的袍袄穿在身上,一只手臂夹着护板挂在胸前,脸上也有老大一块淤青,显是受了伤。

荣禄看了看陶恩培衣衫褴褛的样子,似乎很不习惯牢房的味道,另一只手拂了几拂,开口说道:“陶公,委屈你了。”

陶恩培微微动了动僵直的身子,苦笑道:“将死之人。何言委屈?”

荣禄嗯了一声,淡淡的说道:“看得出来,陶公当日是抱着舍命求活阖城百姓而来与曾帅约降的,荣某佩服。”

陶恩培摇摇头苦笑道:“曾帅和荣大人都还算是信人,入城后牵连不多,只愿今后能善待衡阳百姓。”

荣禄微微一笑说道:“先前长毛伪西王初克衡阳时,许下种种好处,又抹黑朝廷,多番鼓动,人心有变。这才令衡阳变了天。但逾年之后,伪西王东去,长毛种种行事倒行逆施,人心尽丧,若非如此。陶公以为曾帅会如此轻易放过这阖城百姓么?”

陶恩培面色微变,隔了半晌才轻叹道:“以杀止杀终非长策。”

荣禄马上应了一句:“乱世之内此法却是最有效的。要人心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除掉和我们不是一条心的人。”

陶恩培微微一愣。只觉得这荣禄居然如此心狠手辣,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荣禄接着说道:“今晚来此是想和陶公做比买卖。”

陶恩培奇道:“将死之人,还有何用?”

荣禄笑道:“我可以救陶公出生天。”

陶恩培哦了一声,黯然道:“心已死,身无用,活之无益。”

荣禄却摇摇头道:“陶公虽然如此说来。但心底里却还有些心有不甘之意。”

陶恩培微微一怔,荣禄不容他回话,自顾自的说道:“本官在城内城外多有打听,倒也把陶公当时为何失节从贼之事打探清楚。想那伪西王定是花言巧语的糊弄了陶公一番。陶公以为得遇明主,又能全活百姓,因此才失了臣节。”

陶恩培默然无语,荣禄倒是打听得仔细,古时之人讲究忠义,他失了臣子之节,而太平军在衡阳行事又颠三倒四,是以他心中有愧,一心想死。

只听荣禄又道:“可后来伪西王东去,当初种种许诺全然没有兑现,让陶公失信于民,又失了臣节,失了名声,想必陶公心头心有不甘。本官倒是可以成全陶公,让陶公回去见那伪西王,当面责问于他。问完之后想必陶公心事已了,是死是活都悉随尊便。”

陶恩培面色微变,自己的确像荣禄所说的有些心有不甘,西王走后,太平军在城内大肆宣扬拜上帝教,又广纳圣库搜刮百姓,到和起初西王所说种种全然不符。因此陶恩培自觉失信于民,而他降太平又是失了臣节,因此存了死志,但心底里总是还有些不甘心。正如荣禄所说的,他还是想再见西王一面,听西王如何说辞。

见陶恩培面色微变,沉默片刻后,问道:“荣大人私放老夫,莫非有什么所求?”

荣禄呵呵一笑道:“那伪西王乃本官平生大敌,这次让陶公去见那伪西王,本官想托陶公替本官带封密函去给那伪西王。”

萧云贵多番派白泽堂的死士行刺荣禄,虽然荣禄住在营内,保护周密,但总有疏漏的时候。近段时日内,荣禄连番遇险,不但死了不少亲卫好手,连自己也被打折了左臂,头面也在亲卫冒死压护下撞了个鼻青脸肿。

那些刺客来路不明,失手之后难以走脱时,这些刺客竟然全都自刎,没有抓到一个活口。但荣禄知道自己这次助湘军袭了衡阳,萧云贵一定知道,自己也算是彻底和萧云贵为敌了,假如是这样的话,最想要自己性命的人,一定是萧云贵。

荣禄自然不肯引颈就戮,虽然加强了防卫,但那些刺客总是如跗骨之蛆般难缠,是以荣禄便想到写封密信给萧云贵。但荣禄自己和萧云贵的联络已经断了,最后他便想到了陶恩培这人。

陶恩培哦了一声道:“什么密函?”

荣禄笑了笑说道:“既然是密函,自然不能为外人说起。陶公高风亮节,一时君子,本官找你代投密函就是放心陶公为人,若是随便差什么人去,只恐泄密。这笔交易如何?本官救你性命,你帮本王送密函。”

陶恩培不知道荣禄的密函是什么,但他还是答应了下来,就这么带着污名去死,他还是心有不甘的。

……

颠簸的马车上,陶恩培又一次拿出那封漆了火漆的信函来,这一路上他反反复复的拿出来看了很久。一个人要守住秘密的确很难,陶恩培自问也非常好奇这书信里到底写了什么,同时也好奇一个满清贵胄,一个长毛西王两人会有什么交集,极少人能熬得住这好奇心,不去拆阅那信。

但也正如荣禄所料,陶恩培的确就是那极少数能守住秘密的信人。轻叹一声之后,陶恩培再一次把那信函收入了怀中。

荣禄找了个死囚做了陶恩培的替身,随后命人护送他绕道江西,最后陶恩培只身到了芜湖。投到芜湖的太平军中。芜湖的太平军中也有西殿白泽堂的人,陶恩培失陷衡阳,白泽堂大批人马派出除了要刺杀荣禄外,萧云贵还命白泽堂的人寻机救出陶恩培,却不想陶恩培自己出现在芜湖。

当下白泽堂的讯息传出。萧云贵便派了宋锋、苏冀这队青年近卫军前来接人。

从芜湖走水路到天京一路行来,陶恩培所见天国治下和衡阳所见差不多。百业凋零。百姓们过着一般穷困的日子,到处都是毁掉的孔庙和佛堂道庙,他一颗心更加的沉到了谷底,暗中寻思,这天国难道真是一场梦幻而已?

在天京听说天王府、东王府一个比一个气派,再看看治下百姓军民个个面有菜色。衣裳敝履,陶恩培几乎要发狂起来,如此施政还不如清廷呢!

这一日到了镇江之后,陶恩培却忽然觉得像是进入了另一个天地。从镇江到无锡,沿途所见却和天京那边是两个天地。开春后的农田里,到处可见春耕的农人,田中不少太平军兵士身在其中,帮着农人一道做着农活,人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在无锡陶恩培下船问过几户种田归来的农户,那些农人告诉陶恩培,如今西王新立了苏褔省搞新政,分了田地给他们耕种,还发给农具、耕牛、谷种等物,等到夏收之后只消缴纳定额的粮赋即可,其余的都归自己。而且村中沿着运河水道还多有行船、商船往来交易,自己但凡有些农副产品的,都能卖得出去。

陶恩培数年前也到过苏州,也在运河上行过船,现下那农人一说,他才注意到果然这运河上的商船多了起来。

到了一处码头,只见此处听了数百艘平底沙船,陶恩培在宋锋、苏冀等人护卫下到码头的集市去看了看,这里人群汹涌,农家百货齐全,鸡禽走狗、竹篾箩筐、山珍河鲜一应俱全,往来的商贩都是来这里收购农货的,听闻也没了什么苛捐杂税,商贩只交一次商税,货品便可通行无阻了,是以商船也多了起来。

陶恩培更加惊异的是,他在市集上见到一个还留着辫子的教书先生,便上前一问,那教书先生还没回话,旁人倒是嘲笑了起来,“这位老先生你别问这孙秀才了,他舍不得剪那根辫子,还被天国圣兵征收着重税呢。”

那孙秀才满脸通红,大声道:“你们这群背祖忘宗的人,在下不和你们计较!”

一个老农呵呵笑道:“孙秀才,劝你啊早些剪了辫子吧,每日遇上巡防的圣兵,你都要出示那缴了辫子税的凭条,也不嫌累得慌?新闻纸上不是说了么?咱们汉人从前可是不结辫子的,怎么能说是背祖忘宗呢?”

在众人的嘲笑声中,那孙秀才掩面而走,也就没答陶恩培的话了。

陶恩培很是奇怪的问苏冀道:“苏小哥,这苏褔省是西王治下么?怎么和天京那边不一样?”

苏冀点点头,一脸肃穆的说道:“西王殿下在苏褔省施行新政,一省之内都是如此,天京那边?那边是什么治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西王殿下给苏褔省的军民百姓带来了天国的福音。”

闻言之后,陶恩培更加心有不甘起来,他急于见到西王一探究竟,便不再耽搁,继续乘船往苏州而去。这一日到了苏州浒墅关后,一行人便让陶恩培乘了马车往苏州城而去。

第三百一十二章古城新风

陶恩培的思绪随着渐渐喧闹的人声而中断,挑开马车的帘子往外望去,却已经到了苏州城外。陶恩培有些惊诧眼前的苏州,这苏州似乎还是从前的苏州,自古以来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却又似乎不是自己从前见到过的苏州了。

陶恩培看到的苏州和从前一样,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行于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的名胜山塘街,这条街是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山的望山桥,长约七里。

此处和从前一样,四周皆商肆毗连,各种商号、茶肆、酒家、戏院、客栈等无不具,但却似乎少了些烟馆和花楼。

青色的小方石路面,还是一般的平整,两旁种植的悬铃木,隔路树臂几可连接,暑天行走十分荫凉。路旁树下各种摊档摆设开来,从街头连到街尾。摊位上,袍服裙衫、头花首饰、鞋帽巾袜、果品散食、盆景艺品、玻璃器皿等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洋货杂品五金等,果真是人山人海、热气腾腾,绘出了一幅繁华山塘街市图来。

“只是更比从前繁华了啊,到底是哪里不对呢?”陶恩培心中暗暗想着,总觉得所见的苏州虽然比从前繁华,但似乎有着更加不同的东西让这古城有了另一种味道。

忽闻一阵悦耳的歌声传来,陶恩培抬眼望去,只见数名顶着红巾的青年女子撑着油纸伞而来,一旁戏院那婉转的评弹传来,伴着那走在细微春雨中的女子。依依呀呀的低声歌唱映衬出这座江南古镇的韵味来。

再看四周的人群,陶恩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人不一样了。”

往来的熙熙攘攘人群之内,鲜少再见到那拖着长辫、穿着马蹄袖马褂的人,街上的女子们似乎都是天足,走起路来更加的自信和无羁,男子们的长袍短褂夹着飒爽的红巾,而来往行人见面都是拱手作揖为礼,也不见了那打千哈腰的卑颜奴色,似乎胸膛都能更加挺起几分来。放眼望去。眼下的人群没有了昔日人群那剃光前额的光亮,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抹令人艳目的鲜红,是一种暖人心和催人奋进的红色!

陶恩培慢慢明白了过来,蓄了长发的男子和摆脱了缠足的女子们,让苏州这座古城更加的自信了起来。一种挣脱了束缚和桎梏的酣畅淋漓在这座古城中焕发出来,与衡阳那种死气沉沉的压抑不同。陶恩培感受到挂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

带着千万般的感慨。陶恩培来到了西王府外,门外百余名西殿参护在此处巡守,却无一人在此迎接自己。陶恩培心头微微有些失望,但想自己一个失了衡阳的人,也没什么脸面要人家八抬大轿的来接吧。

宋锋、苏冀上前向门口参护统领交了公文官照后,自有西殿参护进西王府内禀报。陶恩培下了马车。便在府外等候。

才下马车,便有数骑骏马飞驰而至,上面的人穿了太平天国的官服,头戴红风帽。风尘仆仆的下了马来,早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