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188章

太平血-第188章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耀等将纷纷起身符合,水师将领唐正财也起身道:“不错,击破江北大营后,我水营亦可直入大运河。威胁扬州,清妖必然受重挫。”

萧云贵和洪韵儿对望一眼,洪韵儿微微一笑低声道:“可以一战,你发令便可。”

当下萧云贵不再迟疑。当即发令镇江兵连夜渡江,黎明时分对江北大营发起突袭!做为一个成功的将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善于把握时机,不管陆思玄是怎么想的,太平军这一战都必须打,否则胜保兵在江北大营站稳脚跟后,且不说数万清军会持续不断的对瓜洲施加压力,今后再想破江北大营就要付出几倍甚至更大的代价,因此萧云贵下定决心出队北击。

战争的艺术其实就是利用对手的错误来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就算兵力少于对手,但如果对手的错误非常严重,你也可以以少胜多。纵观古今中外战史以少胜多的战例,无不都是强大的敌人犯错被更弱小的一方抓住机会从而取得了胜利,三国时的官渡之战,许攸投曹操后,乌巢大火导致了袁绍的大败,赤壁之战曹操连环船被烧,夷陵之战刘备连营的失误,不都是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么?眼下综合种种情报来看,江北大营的清军也犯下了非常严重的错误,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当晚,罗大纲、徐耀、唐正财等率镇江兵八千渡江,到达瓜洲,萧云贵并没有渡江北上临阵指挥,相较而言镇江、瓜洲诸将更加熟悉地形和对面的敌人,因此西王没必要临阵指挥,萧云贵很清楚,要是换了自己指挥,说不定会贻误战机,因此萧云贵把指挥权交给了罗大纲,自己和洪韵儿同镇江留守的将领率兵三千为后援。

翌日拂晓传回消息,罗大纲已经领太平军开始对江北大营西面的土桥清军营盘发起猛烈进攻。此时胜保兵刚刚接手营盘,不熟悉大营布置,甚至很多瞭望塔上还没有清军驻守,加上当夜胜保代皇帝犒赏三军,大营内又大摆宴席,不少将官甚至还在酣睡,不少兵勇还没起身,太平军借着黎明前的黑暗突入清军大营。半个时辰之后,清军自诩固若金汤的土桥营盘崩溃,清军大败,败兵纷纷往虹桥、朴树塆等地的清军营盘退走。

罗大纲等督军乘胜猛进,追着清军败兵突入虹桥、朴树塆营垒,连破虹桥、朴树湾等清军十余座营盘。清军很多人搞不清楚状况,兵找不将,将找不到兵,眼见太平军气势汹汹而来,清兵望风披靡,争相逃命,溃散大半,炮械旗帐尽弃,胜保、托明阿、德兴阿等逃奔三汊河。

瓜洲、镇江之间太平军水营的号船往来不断,两岸白泽堂的信鸽互通消息不绝,一份份前方最新的战况不断回到镇江西王的桌案前,当他看到清军大败之时,天色已经完了,萧云贵呵呵笑着命罗大纲等将明日继续攻打,务求一战完全击破江北大营。

罗大纲得到西王的将令后,命各军饱食休息一夜,命吴如孝统领的中路、谢锦章、覃熙章统领的东路兵马明早放弃佯攻牵制,改为强攻。

白天的大败已经让剩余江北大营清军各部胆寒,中路和东路营盘也受到了太平军的威胁,营外的太平军不时发炮、集队,几处营垒还遭到太平军的袭击。是以镇守东路和中路营盘的陈金绶以此为借口按兵不动,眼睁睁的看着西路胜保兵大败输亏,未发一兵一卒前去救援。

闻得胜保兵大败,胜保、德兴阿、托明阿等将逃奔三岔河后,陈金绶很是窃喜,这样一来胜保就不会再命他出队攻打瓜洲了。果然随后胜保发来将令,命陈金绶守住中路和东路营盘,待胜保自己收拢败兵后,派兵马接应胜保部。

陈金绶大喜,想起荣禄之前和自己的定计,荣禄曾言胜保兵新至,兵马皆乃江北数省新至的绿营兵马,不习战阵久矣,兼不熟悉此间地利,必为发逆所乘,军门可稳坐中军营盘,让出西路营盘,发逆能征惯战,必会发动攻势,如此大可坐看胜保兵败。

到了这时,荣禄所说的果然应验,陈金绶便开始打起十二分精神镇守中路和东路营盘,并召集诸将商议对策。诸将齐集后,纷纷把所探听到的消息禀报,陈金绶料想东路和中路外的数千太平军仅为佯攻之兵,接下来太平军发动攻势的重点还是应该在西面,据闻镇江老长毛悍将罗大纲的旗号便在西面,而且据败回的兵将讲,西路的太平军人数估摸有上万人,而且贼兵个个悍勇无匹。因此陈金绶和诸将商定,调集东路营盘的兵马加强中路营盘西侧的守御。

商议定后,诸将纷纷下去准备,陈金绶却发现整个军议之时,荣禄一言未发,心中不禁有些纳闷起来,但想荣禄镇守的是东路营盘,抽调兵力来中军或许他有不喜。

又是翌日拂晓前,和长毛交手以来,清军也发现太平军似乎非常喜欢利用这个时间点做为进攻发起的时机,这个时间上,人是最为困乏的时候,是以陈金绶号令中军各部天不亮就备战,以防长毛又来突袭。

哪知道最先受到突袭的却是东路各营盘,东路的太平军谢锦章、覃熙章部一鼓作气,次日拂晓对江北大营东路发动突袭,连破敌营一百二十余座。东路清将荣禄等人以兵力微寡为由,往扬州后撤。

陈金绶大吃一惊,随后中路营盘遭到太平军吴如孝部的突袭,东面的谢锦章、覃熙章部也随即发动公使,陈金绶急调兵马东援之时,罗大纲从西面强攻而来。中路清军的大营没有守御多久,半天功夫便大败输亏,乱军之中陈金绶护着病重的琦善在清军余部千余人的护卫下退守秦家楼、蒋王庙一带。

罗大纲等将合兵一处后,再打三岔河的胜保,可怜胜保好不容易聚拢数千败兵,没有等来陈金绶的援兵,却等来了太平军得胜之师的猛攻。两军厮杀一个时辰之后,胜保、托明阿、德兴阿仅带数十骑连夜逃往扬州东北的邵伯镇。

第三天之上,罗大纲等将统领太平军乘胜直扑扬州城,扬州城内警报不断发出,城内败兵乱哄哄的没有人指挥,人人都想着继续北逃。至此,经营了数月之久、耗费钱粮无数的江北大营被太平军一举摧毁,数万清军作鸟兽散。

第二百七十四章避走西路

江北大营两日内被太平军横扫一空,琦善、胜保、陈金绶、雷以諴、德兴阿、托明阿等大小将官好不容易逃得性命。也算太平军的兵力不多,没有能力发动更大规模的追歼,两日内歼灭清军八千余人,俘敌五千余人,其余的清军纷纷逃散。

陈金绶等将聚拢败兵数千,护着琦善逃往扬州城躲避,在扬州城外遇上也是兵败的胜保等将引着数千兵到来。扬州城内早有荣禄引本部兵进驻,他收拢败兵,加固城防,引败退而来的众人一道进城。而荣禄自己却早已经派兵占据扬州外围险要之地,准备阻击追击的太平军。

似乎是见到扬州城早有荣禄引兵驻守,追击的太平军到了扬州城外围和荣禄的兵马打了一仗便退走而去,刚刚入城惊魂未定的陈金绶、胜保等人听闻追兵被荣禄击退,大大的松了口气。

安顿兵马之后,诸将在扬州府衙门聚齐议事,计点损失后发现,四万余人的江北大营兵马如今只剩下不到两万人,钱粮器械锅帐丢失一空,很多兵勇甚至是空手逃到扬州的。

一片愁云笼罩在清军将帅头顶,胜保更是气得脸色铁青,他本拟提兵到后,好好的打上几仗,给长毛点颜色看看,却没想到没能给长毛看到颜色,却被人家连江北大营都端了,折兵一半有余,物资损失更是严重。

好不容易逃回扬州,要不是有荣禄引兵击退追兵,只怕扬州都会被长毛贼顺势而下,如此大败必须得找人背这个黑锅。想到这里胜保阴沉着脸看了看堂上的诸将,琦善老迈而且病体缠身,已经是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再拿他背锅很是不妥,况且自己到来就是准备接琦善的差事,前日自己到了大营,已经向琦善宣读了咸丰的圣旨,这意味着从前日起江北大营就是自己最大了,这个兵败的责任怎么也算不到琦善头上去。

要顶这个大的责任,这个人的分量必须要够,像什么参将、副将这些将官也不够格顶缸的。胜保不怀好意的看到了陈金绶和雷以諴两人,心中暗想,就这两人够格。一个是提督,一个是按察使,份量绝对够了,而且西路大营被攻打之时,自己也多次下令让陈金绶增援。但援兵根本未至,兵退三岔河后。自己又下令让陈金绶引兵来接应。援兵也是没来,此败这厮的罪过最大。至于雷以諴嘛,他是在大营帮办军务的,多少也有过错,就算是做个陪衬吧。

当下胜保厉声喝问陈金绶和雷以諴二人,为何中路、东路大营也被击破。前日西路大营被攻打为何没有援兵到来。陈金绶、雷以諴二人心中一惊,知道胜保是要拿两人当替罪羊,便想起身辩驳几句,但胜保根本不给两人机会。命幕僚取出咸丰圣旨喝道:“圣上命本官接替老中堂出任剿匪钦差之职,手下将官一律可以节制,你二人疏于职守导致朝廷苦心经营的江北大营被摧破,当革职拿问!来人,给我脱去二人官服顶戴,拿在狱中,稍后解赴京城交与刑部问罪!”

胜保手下亲卫上堂来,如狼似虎般把两人官服顶戴剥下,跟着要将二人拖下堂去,雷以諴大声喊冤,陈金绶却冷笑着叹道:“只可惜老子中了长毛的虚虚实实之计,要是老子手下兵马未败,你胜保敢动我?”说罢也不用人拖,自己便走下堂去。

陈金绶手下虽有亲信将官在场,但陈金绶部也是刚刚大败,手下残兵败将哪敢言勇?眼见琦善病弱,扬州城尚有一战之力的荣禄也不吭声,诸将都闭了嘴。而且这些亲信将官中如冯景尼、师长镳等人听闻钦差人选要换,老早就和胜保眉来眼去,希望抱上胜保的大腿,如今胜保问罪陈金绶,哪一个敢吭声?他们甚至还怕胜保把自己都给牵扯进去。

胜保黑着脸环伺诸将一眼,诸将都是噤若寒蝉的缩了缩头,最后胜保看着荣禄夸奖道:“听闻昨日长毛突营,陈金绶这厮不分轻重,调了东路营盘兵马到中路各营,导致东路营盘兵力空虚,才被长毛贼突破东营,仲华败而不乱,能在长毛追击之下,聚拢兵马不散,稳稳的退守扬州,给各军留了个后路,当真是员将才。要是没有仲华,只怕连扬州都不保了。”

一旁的托明阿点头道:“仲华将门之后,果然名不虚传,昔年马谡失街亭,武侯兵退,各路兵马都有损伤,唯独王平领军退而不乱,教追击的魏军不敢轻进。仲华便如今世王平,忠勇稳健,实乃我满人中知兵的将才啊。”

诸将闻言松了口气,纷纷吹捧起荣禄来,一时间倒把荣禄吹得犹如战神在世一般。

胜保知道此战唯一的亮点就是在大败之下没有一败涂地,保住了扬州,自己乃是咸丰刚刚任命的钦差大臣,只要不是败得太难看,咸丰也不至于自己打自己的脸,把他自己刚任命的钦差大臣革职拿问。顶包的人找到了,再上奏封赏一下有功的荣禄等将,安定住军心,城内还有不到两万兵马,估摸随后还会收拢些败兵,再靠着富庶的扬州征些钱粮,招募兵勇,徐图恢复江北大营也不是什么难事。

想到此处,胜保脸色好看了许多,当即命幕僚师爷写了奏本,一则奏报此间战事,自请咸丰责罚,二则参劾陈金绶、雷以諴二人延误军机致江北大营大败之事,三则奏请荣禄等将的功劳,在长毛大军追击下力挽狂澜,力保扬州不失云云。

随后胜保命诸将分守扬州各处险要,收拢城外败兵,并召集城内兵勇,加固城防,加紧征集粮草钱器,以防备长毛再来攻打扬州。

诸将散去后,琦善被人抬到后院厢房安歇,喝了点定惊参汤后,琦善有气无力的吩咐手下戈什哈把荣禄找来。

琦善手下戈什哈找到荣禄时,他正在府衙门口和诸将寒暄,荣禄立了大功。又得胜保青睐,诸将自然是要巴结讨好一番。听到戈什哈传话,老中堂要见自己,荣禄连忙告辞而去。

跟着戈什哈来到琦善都的病榻前,荣禄打千问了个安,琦善命人搬了张杌子来给荣禄坐下,然后挥退余人,看着荣禄有气无力的道:“仲华啊,老夫沉疴难起,只恐命不久矣了。”

荣禄对琦善还是有几分感激之情的。要不是他一力保奏,自己外放之事也不可能如此顺当,当下安慰道:“老中堂正值春秋鼎盛之时,现下只是偶感风寒而已,如今到了城里好生调养些时日就会好了。”

琦善咳嗽几声淡淡的笑道:“仲华的话也只能骗骗小孩子了。老夫的身子骨老夫自己知道,老夫三朝元老。为了大清。为了皇上,已经熬到油尽灯枯之时了,能死在军中也算完了臣子之节,这是喜事儿,老夫不在乎。好在仲华在危急关头能力挽狂澜,没让老夫被长毛贼拿去。要是被长毛拿去了,虽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