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141章

太平血-第141章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学上的交流很多,这小子很是着迷。随着姚远和教堂那些懂医术的传教士接触多了,他发现这些西洋医生倒也是怀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在做事,只是他们的治疗方法和中医大相径庭,所以很多国人不能接受。眼下国人还很愚昧迷信,很多百姓生病了,宁可相信一杯符水能够救命,也不相信那些红毛绿眼睛的洋鬼子能治病。姚远来到之后,和他们合作救治了不少军民百姓,中西医学各有长短,但姚远还是很欣赏西医的疗效,让他留在上海还是挺乐意的。

和诸将安排完兵事后,萧云贵让洪韵儿单独找周秀英说话,女营有一半的人马要跟洪韵儿回苏州,另一半跟着李璇玑留在上海,萧云贵想周秀英是本地人,希望她留下来帮李璇玑的忙。随后上海的战斗会很艰苦,萧云贵希望女营能有员女将统带,李璇玑虽然长于文事,但阵仗方面始终不足,还是周秀英留下来比较妥当。。。

洪韵儿和周秀英一说,这小妞马上答应下来,她也知道后面的战事会很吃紧,她也想留下来照看父亲和青浦其他的兄弟。

忙碌一晚,在后半夜,巴里特和威尔伯带着一艘商船到来,萧云贵带人亲自到漕河泾的临时码头迎接。威尔伯果然弄到了六门加农炮,炮弹、推shè药很多,外带五百余支前膛燧发枪,这些枪大多都是英国货。十多年前英军的制式装备,以及三万斤火药和铅子,萧云贵自然全部买下。

萧云贵很快完成了交易,威尔伯身旁还跟着两个美国人,在交易完成之后,威尔伯上前介绍道:“西王阁下,这两位美国朋友很想认识您。”

萧云贵也注意到了,马上笑道:“美国人?这几天来和我们交易的美国人也不少啊。”

威尔伯笑道:“这两位美国人是受了美国公使马沙利的委托前来,马沙利先生希望能约个时间和地方同西王阁下见面,探讨一下将来双方贸易的可能xìng。”

萧云贵摸着下巴笑了起来。看来美国人有些坐不住了,民间商人的走私走到了他们前面,美国人是不会坐视巨大的利益旁落的,当下萧云贵带着威尔伯和两个美国人来到码头边的草棚内坐下,洪韵儿自然在一旁做翻译。两个美国人开始介绍起自己来。

第一个美国人叫金能亨,美国驻上海领事代表。洋商均称其为美国驻上海副领事。洪韵儿依稀记得这人是大有来头的。金能亨英文名爱德华?坎宁汉,他是美国旗昌洋行的人。

说起美国人在上海的事迹,就不得不提到旗昌洋行,旗昌洋行是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公司,1818年由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美国商人塞缪尔。罗素创办于广州。从事广州至波士顿之间的跨国贸易。早期主要的经营项目是茶叶、生丝和鸦片,主要贸易伙伴是广州十三行的富商伍秉鉴。小沃伦?德拉诺(WarrenDelano;Jr。)。即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外祖父,也是旗昌洋行之高级合伙人。1846年,旗昌将总部迁往上海。

而金能亨是旗昌洋行的著名经理人,他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建造十六铺“金利源码头”,占有长江航运80%的份额,开创了旗昌洋行的辉煌时代,19世纪中期也称旗昌时代。在19世纪中叶,旗昌商人囊括了美国驻中国主要通商口岸的领事职位,几乎包办了美国在华的外交事务。其中驻上海领事金能亨还在1862年首倡合并英美租界,成为上海公共租界第一届董事。

美国公使马沙利派金能亨首先出面和叛军首领接触,足见美国人开始对太平军的看法有所改观,马沙利开始打算和太平军进行更深入的接触,所以选择了金能亨前来见面。

第二个美国人叫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也是个美国实业家,洪韵儿记住他主要还是因为电报的缘故。菲尔德1819年11月30rì生于马萨诸塞州,菲尔德的哥哥是一位知名的律师,也是国际法的创始人。菲尔德起初作过差童,虽然他从未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但是他却有着卓越的见误用和胆略去把一项十九世纪的科学成就引人注目地加以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应和即使在现在,也只有靠zhèngfǔ的资助才能完成,而个人是不敢问津的。为了实现敷设一条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这一既定目标,十三年来,菲尔德花掉了经营纸张生意所赚来的全部资财,忍受了一个又一个灾难xìng的打击。在这项工程中,菲尔德提供资金和设备,莫里和开尔文则分别在海洋学和电学方面进行技术指导。菲尔德的愿望终于在1866年实现,电报信号把美国和欧洲大陆连接起来了。菲尔德为此所得到的报偿只是一枚金质奖章和美国国会作出的一次感谢表决。后来,菲尔德又着手在纽约市内建造高架铁路。这条铁路造价高昂,加上某些金融资本家从中牟取暴利,菲尔德再次破产,他最后穷困而死。

电报的发明也以说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但在洪韵儿看来,再好的发明也要有敢于投资的商人付诸实施,才能把一个个的伟大发明发扬光大,菲尔德的勇气值得称道。但菲尔德怎么会来到中国呢?似乎历史上也没有他到中国的记载啊。

出于好奇,洪韵儿忍不住问起菲尔德来中国的目的,原来菲尔德在今年年初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资金铺设大西洋的电报电缆,但在资金准备上,他还需要更强大的投资。他通过旗昌洋行了解到,中国的广州富豪伍浩官非常富有,而且也经常投资国外贸易,所以亲自到了中国来游说伍家投资。

伍家就是广州十三行的著名代表伍秉鉴家族,伍家于乾隆四十二年已在广州经营对外贸易,向英商出售生丝和茶叶,兼经售外货。乾隆四十九年,其父伍国莹受粤海关监督的委任,承充行商,设立怡和洋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一些西方学者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伍秉鉴于嘉庆六年继其兄伍秉钧承充行商,两年后一跃而为总商。嘉庆十二年成为广州第二大行商,十八年列为总商之魁,登上首席商行的位置。此后数十年,他一直居于行商的领导地位。道光六年他将怡和行行务处交其第四子伍元华掌管,自己退居幕后,但仍掌握怡和行和公行的实权。

伍家常年和英美商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据134年的美国报纸报道,伍秉鉴的财富有2600万墨西哥银圆。约相当于今天的50亿人民币。在波士顿流传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美国商人欠他72000两银票,滞留广州,无法回国。他闻知当面把欠条撕了,说账已经结清了,你高兴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而且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使伍家的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所以菲尔德才会想到游说伍家参与大西洋电缆的铺设投资。

但广州之行让菲尔德很失望,伍家的现任浩官伍秉钧拒绝了这次投资,原因就是伍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没有勇气做这么大的投资了。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zhèngfǔ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zhèngfǔ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许多行商在清zhèngfǔ的榨取下纷纷破产。更致命的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

近年来江南闹起了长毛,为了应付两广总督叶名琛的巨额摊派,昔rì风光无限的伍家已经焦头烂额,近期伍家又捐了一笔巨款替广东水师招募红单船,组建水师船队北上,伍家已经不堪重负,根本不可能投资什么大西洋电报电缆了。一无所获的菲尔德只得跟着公使马沙利到上海碰碰运气,看看能否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听完菲尔德的介绍之后,萧云贵又和洪韵儿小声商议了几句,最后萧云贵呵呵笑着问道:“菲尔德先生,你那电报电缆投资还需要多少资金?”

第三百零九章巨额投资

菲尔德原本对美国公使马沙利安排给自己的这个任务很不满意,在他的想象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反叛者只会带来破坏和杀戮,他之所以出现在漕河泾完全是因为他想把自己带来的为数不多的货物卖掉。

再和叛军首领见面后,这位相貌粗鲁的叛军首领表现出了相当的文明程度,他和几个英国人、美国人都是行的握手礼。在随后的交谈中,菲尔德发现这位首领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夫人,而且这位英姿飒爽的夫人还会英文,所以当这位夫人问起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国的时候,菲尔德忍不住说出了内心的沮丧。

菲尔德并没有报多大希望,他纯粹只是一种倾倒苦水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失望,可没想到叛军首领说了一句蹩脚的英文,他听懂了意思,那叛军首领竟然问自己大西洋电报电缆投资还需要多少资金?菲尔德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望向了西王夫人,她是翻译,应该能给出准确的意思。

。。

洪韵儿有些想发笑,这个不学无术的混蛋,刚才和自己短暂商量了几句,两人一致认为投资一部分钱到这条电缆上,将来可以有一些回报。萧云贵就用自己蹩脚的英文说了出来,结果菲尔德似懂非懂,洪韵儿忍住笑,郑重的又说了一遍。

菲尔德非常激动,他站起身大声说道:“西王阁下,这条电缆还缺四百万银元的投资额度,要是能有这笔钱,我就可以马上回国开始准备工程开工了。”

萧云贵微微一惊,这笔投资还真是不小,四百万本洋银元换算成银两差不多就是二百七十余万两,他现在虽然有钱。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也是有些肉痛的。但一想到将来电报电缆带来的高额回报率,萧云贵还是咬牙说道:“菲尔德先生,这笔投资算本王的,我们谈一谈将来如何收取回报的问题吧。”

菲尔德非常激动,这个海底电报电缆的工程的预算是六百余万美元,换算成墨西哥本洋是一千余万银元,七百余万两白银,他拿出自己毕生的积蓄也还差一大半,随后他在美国、欧洲等国的银行、商行、公司进行了游说融资,但很多人都不大看好这个投资项目。认为菲尔德是个疯子。他妄图以一根小小的电缆越过大西洋,还有什么比这更疯狂的么?头脑冷静的人们想到的是大洋那变幻莫测的气候,铺设海底电缆还会遇上种种不为人知的技术难题,在这个时代疯狂的想要铺设海底电缆的难度不亚于后世把人送上月球的难度。所以菲尔德的融资很不顺利,四百万两银元的投资差额是非常巨大的一个窟窿。本来按照历史的发展,菲尔德回到美国后。他会遇上一些有识的美国商人加入融资。但在上海他遇上了萧云贵和洪韵儿两人,结果也就改变了。

萧云贵和洪韵儿有一次使用了穿越者的优势,洪韵儿不但知道菲尔德十三年后一定会成功,而且这根小小的电缆让菲尔德得到了巨大的投资回报。眼下来往新大陆美洲和欧洲之间的航线,最快的船也要一个月,也就是说你要带一个消息到大洋彼岸。需要等待两个月的时间才会有回音,但电报电缆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时间,很多公司、商人、甚至是平民百姓都会使用到电报,在当时通讯技术基本空白的年代。每个电报字母都是金钱收入啊。

所以,萧云贵和洪韵儿商议后,两人决定投资这个买卖。洪韵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抓住机会投资,以便将来得到巨大的收益回报。而萧云贵这厮打的主意却是投资一部分钱出去,将来要是造反不成功,自己也可以带着四眼妹逃到美国去,这笔投资将来足够两人富贵一辈子了。

听了萧云贵的话后,菲尔德马上说道:“尊敬的西王阁下,我会以银行贷款利率的两倍偿还这笔投资的。”

萧云贵非常失望,这菲尔德也是个jīng打细算的商人啊,仅仅是贷款利率的两倍偿还这笔钱的话,最后这笔二百七十万两白银的投资最后连本带利也只不过能有三百五十多万两,这远远满足不了萧云贵的胃口。这厮呵呵笑着说道:“菲尔德先生,我想这样,咱们可以联合成立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