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系统带我穿万界 >

第65章

系统带我穿万界-第65章

小说: 系统带我穿万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抗暴隋,建立美好家园。

    众人亲眼听到他的长啸和歌声,有亲眼见到他杀戮隋军的暴烈手段,无不心服口服。叶柯见大家真心如此,便道:“杨广无道,世家豪强又欺压我等,所以我们不得已而反抗,然而就像当初陈胜吴广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样,短短数年,暴秦被推翻,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有了四百年太平岁月那样。如今天下大乱之世已经显现,各地义军蜂拥而起,大隋灭亡指日可待,在座的诸位,未尝不能当开国功臣,荣华富贵……”

    他一番侃侃而谈,立刻激起了众人的雄心壮志,纷纷迎合,点头称是。

    他接着道:“既然奉我为主,那我们就要立下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我们大多数的前程,就再也不能路往日一般懒懒散散了。”

    他功力聚集双目,一双电眼冷冷的注视着众人,众人顿时一阵阵惊悸,胆战心惊之下,怎敢不听?

    有他给个甜枣,再打个大棒,一群见识并不高的汉子很快便服服帖帖。

    接下来他便立下规矩,安下职司,同时开始训练这帮农民起义军。

    他有前世做过人民子弟兵的经验,又有在三国演义从将军到帝王的经验,因此训练起这些人来很有手段。

    与此同时,他又和那个人在井冈山的时候一样,上午教授士兵习文识字,下午教授他们训练,到了晚上,还批改留下的作业。

    而到了深夜,他则带着高士达等一干首领巡夜,巡视大家睡觉的地方,给他们掖一下被子。

    数日下去,他已经尽得军心。

    而整只义军约莫千人,都转入高鸡泊内,安居下来。

    由于士卒训练、学习,每日又要吃肉喝汤,因此很快便陷入经济困难,资金入不敷出。

    高士达找到叶柯,向他汇报了这件事。

    叶柯笑道:“这有何难?”

    他便吩咐高士达寻找一些酿酒工匠和制糖工匠。

    看多了网络,别的不知道,二锅头和雪糖两种无上利器他是知道的。

    再说也不需要他自己制造,只需要把思路告诉工匠,有他们摸索就好。

    中国的工匠别的没有,这种智慧总是有的。

    很快在他的主持下,二锅头和雪糖被造了出来,叶柯便亲自带领高士达组织向外贩卖。

    二锅头取名“清河酿”,销售对象则是奔波于运粮前线的农夫们,雪糖则命名为“清糖”,销售对象则是各地豪强。

    有了这两种生意,很快便日进斗金,麾下众人对他愈加钦佩。

    这一日,叶柯正在练兵,高士达匆匆而来,拱手施礼:“主公,贝州漳南豪杰窦建德,率领二百多人前来投奔。”

    “哦?”叶柯笑了笑,并不因为历史名人来投奔他就心情有所变化,只是点点头道:“我也听过他的名讳,请他过来吧。”

    高士达领命而去,很快便领来一个中年汉子,身后跟着七八个人,都是孔武有力的汉子,中年汉子见到他之后立刻躬身施礼:“窦建德拜见叶天王!”

    身后几人有样学样,一起躬身施礼,口中口中喊着:“拜见叶天王!”

    叶柯见窦建德身材高大,方面大耳,声音宏亮而不刺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躬身施礼,心中了然,便点头道:“窦兄无须多礼,起来吧!”

    他此话刚一落地,窦建德等人便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住他们的上半身,竟将他们的腰背扶的挺直,这股力气方才消失,不由得相顾骇然。

    他们早就听闻杀神叶天王的厉害,传闻他随后将一个隋军将领扔上天空,竟然直达百丈之高,掉下来后摔成了一堆肉泥。

    又有人说他在收服高士达的一战当中,纵声长啸,响遏行云,直接让大隋近万官兵丧胆。

    之前他们还不相信,以为这是高士达等人的吹嘘,此时亲身遇到,叶柯身子不动,便以无上内功,将他们一一扶起,这等神奇的控气手段,实在是匪夷所思。

    也足以可见叶柯的武功是那么的强大。

    窦建德自身武功也不低,自然也听过武尊毕玄、弈剑大师傅采林、静散人宁道奇的名声,但是却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居然也有这般无与伦比的实力。

    当下一脸钦佩道:“来的路上,还想抽时间与主公切磋一下,以显自己的武功,希望在叶天王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哪里想到,这只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

    叶柯大笑道:“窦兄快人快语,果然是豪爽之辈,便请入厅内一叙。”

    众人在大厅内落座,叶柯便道:“高鸡泊水深林密,可以说我们发展初期的好地段,我等现在这里安营扎寨,发展工商聚敛财富,观天下之变,待实力壮大之后,在移军至一处州郡,扩大势力。”

    窦建德说道:“说起来建德愚鲁,虽然立志追随天王,反抗暴隋,却感觉前途一片迷雾,还请天王为我等解惑。”

    叶柯知道窦建德是黄河以北响当当的豪杰,见识、武功和群众号召力,在老百姓当中都属第一流,虽然比不过那些世家门阀,但他却有一颗爱民之心,有他协助,叶柯相信他的任务能够完成。

    叶柯道:“隋文帝一统天下,励精图治,打造开皇之治,给后世之君留下的可以算是盛世基础。

    但是杨广继位之后,却好大喜功,不知徐徐图之的道理。建东都、挖运河、筑长城,本来都是利国利民的壮举,然而他太过急切,无休止的征发徭役,每次征发数百万,役死者过半,全国人民,几乎每两家就有一人死在徭役当中,这就是把老百姓往绝路上逼!”

    窦建德、高士达等人听了,都默默点头,深有同感。


………………………………

第一一八章 造反的学问

    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说服方式。

    窦建德、高士达出身贫民,虽然见识远,那也是相对普通老百姓说的。

    此时以杨广为代表的的统治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

    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冻馁交加。

    窦建德他们都是亲身经历了杨广无休止的征发徭役,有的去过东都修城,有的去过榆林建长城,还有的去开挖运河。

    他们是侥幸活下来的,再也不堪昏君的暴行,为了求个活路,才走到这一步的。

    所以叶柯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却说到他们心里去了。

    若是面对宋缺这等豪族门阀之主,叶柯自然会用另一套说辞,比如杨广兴科举,得罪了世家门阀,这些人便使劲给他扯后腿,消耗他杨家的力量,壮大本身的力量。

    至于征发徭役这等事,宋缺虽然同情,但也只是一笔而过,反而会觉得成大事者不惜小民。

    此时叶柯见众人已经听到心坎里,便继续说道:“但是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目前,人马不过千余,在座的将领加起来不超过十个,治理民政的更是没有。我们现在出去攻城略地,兄弟们的性命只会被消耗在无谓的战斗当中。所以为今之计,便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那请问天王,什么时候才是时机到了呢?”一个将领问道。

    其他人也向叶柯看来,显然此人把这话问到了他们心里。

    叶柯轻松一笑,先是给了他们一个安抚的眼神,随即说道:“昏君杨广继位之后,除了建东都,挖运河之外,又亲征吐谷浑,如今又征伐高句丽,征召了一百二十万百姓赶赴辽东,这等消耗民力的事情,看样子他还会无休止的干下去,结果只会让更多的老百姓走上推翻他的道路。

    你们看,如今王薄已在长白山起义,翟让在瓦岗起义,此外还有孙安祖、张金成等人,而杨广手下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又在黎阳起事造反。

    他们在那里打死打伤,正好让我们默默发展;有他们在,足够吸引杨广的目光了。

    依我判断,三五年内,我们继续力量,到时候隋朝覆灭,我等正好出来争霸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他分析鞭辟入里,说的众人连连点头,窦建德等人都是心中充满钦佩,不由得再次起身,鞠躬施礼,愿意为这个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们其中,窦建德算是最有计谋和远见的,向叶柯请示道:“主公,我等虽然暗中发展,但举事之际,总要有一个口号来,方才招揽英雄豪杰投奔啊!”

    他对叶柯的称呼已经有“天王”变成了“主公”,足以可见他的心态活动。

    叶柯想了想道:“除了伐无道,诛暴君之外,再加上‘均田地。少赋税’六个字罢!”

    窦建德心悦诚服,施礼退下。

    又有人请示问道:“主公,咱们起事,总得有一个章程,还请教主赐下!”

    叶柯笑道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但昏君手下依旧多将广。人强马壮,再加上世家门阀,虎视眈眈,所以仍需小心谨慎。我们的章程便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方才是正理。大家牢记这九个字,不可懈怠!”

    这下不只是窦建德,众人都是心悦诚服,齐齐赞道:“主公英明!”

    于是叶柯便在高鸡泊安居下来,经过一年培训教育,他已经教育出几百个识文断字的优秀年轻人,其余人也都或多或少看懂文字,读懂公文,可以简单地加减运算。

    叶柯便挑出二百个根骨俱佳的少年人来,传授“轩辕锻体术”,这里面当然包括窦建德、高士达这两位大龄男青年。

    轩辕锻体术经过与修真世界基础原理的雕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再也不是像许褚那样练来练去还是无法打败马超的地步,忽忽数月,窦建德等人的武力便飞速进步,以叶柯判断,足可以和当世高手一较短长。

    又过了一年,杨广再次征伐高句丽,由于高鸡泊地处清河郡,属于大军行进路段,叶柯便召集大家商议,移师向东,占据渤海郡。

    此时高鸡泊已经有人马上万,已经不堪重负,大家都赞同叶柯决定,于是叶柯便率领大军,挥师东进,进入渤海郡,占据盐山一带。

    他出兵力,很快剿灭当地盐帮,建立盐场,于是大家又多了一项收入。

    大业十二年,此时天下已成鼎沸之势,全国已经遍布起义军,杨广已经意识到基业不保,居然自暴自弃,让十一岁的孙子代王杨侑镇守长安,让十二岁的孙子越王杨侗镇守东都洛阳,自己则率领文武百官以巡视江都的名义南下扬州,不肯北上。

    而此时的叶柯的势力,已经牢牢掌控了渤海郡。

    他自封渤海公,治所设在渤海郡阳信,窦建德为渤海长史,高士达为渤海主薄,均是位高权重。

    这一日,他高居府堂,麾下众将都聚集堂下,每个人都有着无穷的精力,显然是轩辕锻体术在他们身上已经生效。

    “窦建德,均田制度推行的如何了?”

    叶柯问道。

    此时的窦建德,已经与五年前的他有所不同,除了有了气势精足、不动如山的态度之外,这几年又被叶柯逼着读了很多书籍,精华内敛,一股圆润的气质在他体内诞生。

    “属下奉主公之命,把军队分成十余队,每队五百人,由主公弟子率领,进驻各乡里,打击盗匪、摧垮豪强,捣毁宗祠,均分土地,并修建水利设施,去年一年,渤海郡产粮已经超过过去三年之和。百姓踊跃参军,将士用心训练,斗志高昂。”

    叶柯点点头,说道:“根据锦衣卫调查,确实如此。你做的不错。农为国之根本,农稳则国稳,大家都是穷苦人过来的,这个道理我不说你们也明白。要保持稳定,不可懈怠。”

    说完这些话,叶柯又转向旁下列唯一坐着一位老道,笑着说道:“孙道长来到渤海郡已经有三年有余,成果如何?”

    这名老道面如满月,须发皆白,手持一根藤杖,上面系着一个黄皮的大葫芦,正是一代神医,药王孙思邈。

    这确实是一位中华历史上令人敬佩的人物,不慕荣华,不攀权贵,只走乡野之间,救死扶伤,一走就是大半辈子,这是何等情操?

    孙思邈笑道:“老道已经传授五十多个极有天分的弟子,假以时日,必成神医。”


………………………………

第一一九章 群英荟萃

    孙思邈乃是名闻千古的神医,一生志愿当然是医遍天下,也盼望着天下有病之人都可以得到医治,然而哪怕他是当世神医,又是武学大宗师,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不过叶柯自从在渤海强行推广义务教育,将所能收敛的适学孩童赶到建立的学堂里,施行有教无类的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