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614章

山河血-第614章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因为他们……”

桂永清意识到德国准备入侵苏联是绝密,他立即转移话题道。

“因为他们和我们是盟友,自然不可能阻止这一交易的!”

第一十八章惊世骇俗

几辆黑色的“金鹿”轿车远远驶来,而在几辆轿车之中还有两辆中华“a1”高级轿车,只需看到这两辆“a1”高级轿车,人们便可以知道,车内的人非富则贵,与“金鹿”这种大路货不同中华系列轿车是一款专供达官显贵们乘座的高级轿车,甚至部分官员使用的还是特制的防弹型汽车。

车队在柏油路上发出轻轻的咝咝声。马路两边是整齐的梧桐树,树根那部分去年冬天涂上去的白石灰粉已开始脱落,枝头上宽大的绿油油的叶子,迎风轻微摆动着,每当汽车驶过一条街口时,都可以看到有警察在路口进行交通管制,在南京只有少数几个人拥有这样的待遇,车队穿过了马路,在驶近国民政府时降低了速度,然后便径直驶入了国民政府所在。

汽车不过是刚一停稳,车门便被一名侍从官打开。

“委员长有什么事吗?这么急?”

刚下车汪精卫便向迎来的询问道,虽说他只是委员长侍从室里的侍官,但多少总能给他一些信息,原本他是计划前往上海参与“宁海”号驱逐舰的下水仪式,那艘军舰的下水象征着全军覆没的中国海军的复苏——虽说第三舰队已经驶向了印度洋,但在汪精卫看来,第三舰队总归是地方海军,而由德国提供图纸、零件建造的“宁海”号,却是中央海军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军舰,也正因如此,他这位行政院院长,才会亲自赶往上海,可未曾,他这边人刚到火车站,火车还未出发,那边委员长却一个电话把他召了过来。

“汪院长,何总长、陈部长和外交部的王部长已经到了!”

虽说并不知道委员长紧急召见汪院长所为何事,但是还是恭敬的轻声提点了一句,这些也就足够了。

“何应钦、陈诚、王宠惠……军事、外交,难不成是为了华北的事情?”

心下如此嘀咕着,汪精卫脚步还是加快许多,他可是拿着名誉向管明棠保证只要他的部队不过河,中央是绝不会打过去,难不成,联系到前几日,华北集团军群自行编组为“国防军华北军群”一事,汪精卫顿时暗叫不妙,委员长想……心底这般一样,他的脚步变得更快了。

“兆铭,你来了!”

汪精卫人刚进办公室,蒋介石便主动招呼道。

“坐!”

“中正!”

在落坐时,汪精卫观察着蒋介石的神色,他的神色显得有些凝重,显然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不知中正如些匆匆召我返回南京,所为何事?”

“汪院长,是这样的!”

一旁坐着的王宠惠连忙主动替委员长回答道。

“驻德大使馆武官处的桂将军发回密电,密电称,在过去几个月前,德国正在坐进攻苏联的准备!”

“什么!”

双目睁大,汪精卫惊诧的看着王宠惠,然后又急问道。

“这,消息准确吗?”

汪精卫的惊讶甚至还比不上刚刚得到消息时蒋介石的惊骇,那会他足足用了一个小时,都没回过神来,原因非常简单——早在四个月前,在郑县他同管明棠秘会时,管明棠就一语定论“5至6月间,苏德关系将会全面决裂,德国势必将有可能入侵苏俄”,而桂永清的密电,无疑证实了这一推断。

“率真在电报中提及,消息来自德军总参高层,想来,消息应该是准确的!”

对于桂永清这个学生,蒋介石是极为信任的,加之有管明棠早先的“断言”,这会他自然不疑有他。

“若是德国入侵苏俄,那,世界局势只恐对我不利啊!”

蹙着眉,汪精卫的神色中显出一丝慌乱。此时他的心底却是像掀起巨浪似的。

自复出代理行政院长一职以来,正如同与蒋介石之间达成的默契一般,他全力反对批准“四国条约”,从而令“四国条约”于中国而言,形同一纸虚文。而现在,德国即将对苏俄进攻,却又让他担忧起来,万一德国若是击败了苏俄,到那时……

“德国入侵苏俄,无论胜负,都将意味欧亚局势大变!”

何应钦在一旁补充道,而他的补充却让陈诚不以为意的哼了一声。

“德国入侵苏俄,胜负暂且不论,世界局势大变亦不说,但日本人必有可能火中取粟!”

陈诚的这句话,让蒋介石的眉头微微一跳,

日本火中取粟,这不正是管明棠压上一切要去赌的吗?他赌的正是日本火中取粟,不错过这一“天赐良机”谋求扩张吗?

这也就意味着,一但德国入侵苏俄,那么管明棠所赌的第一步,也就成功了,而接下来,就是要看日本是否愿意错过这一天赐良机了!

“嗯,,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校长,以学生看来,如果德国入侵苏俄,那么日本有六成可能会于东北向苏俄远东发起进攻,若德军对苏俄之进攻,如当初进攻法国一般顺利,那么,这一可能性甚至将达到九成!以学生之见,日军进攻远东,已成必然!”

盯视着陈诚,蒋介石却一直保持着沉默,而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得到校长的鼓励,陈诚又继续说道。

“众所周知,自停战以来,日军一直在加强陆军军备,而关东军更是得到多次加强,其火力、机械化程度已远非旧日军所能相比,而关东军之加强,一是为了防范我军收复东北,二却是为其“北进政策”服务,考虑到现在我国因南北分歧力量受到牵制,以日本之冒险欲,其必不会放弃这一良机,向苏俄远东地区发起进攻,而以远东之苏军,若其欧洲力量被德军牵制或者重创,那么,其很难阻挡日军进攻!”

“辞修,你这未免也太过武断了,现在关东军兵力不过70万,而远东苏军兵力却达130万之多,其近两倍于日军,以石原莞尔之谋略,其又岂会选择以卵击石!”

不待陈诚继续说下去,何应钦立即加以驳斥,在他看来,日本进攻远东根本就是无籍之谈,双方的实力差距太过明显了。

“问题就在这!何总长!”

迎着何应钦的反驳,陈诚并没有一丝的客气,反倒是面带微笑的说道。

“就因为是石原莞尔主持关东军,所以我才断定,日本人一定会进攻,难道何总长忘记了,石原当年用不到一个师团,可就敢去占领整个东北!”

这会陈诚不仅不客气,甚至还有些嘲讽的味道,这倒也同两人之间势成水火的关系有很大的联系。

自黄埔军校毕业以来,陈诚随蒋介石东征西讨。枪林弹雨中,他象是着了魔一般势不可挡。官运、权势随之接踵而来,他成了蒋介石手中的一张主牌。没几年,他的成就,不仅令同窗望尘莫及,就连军中一些元老也为之眼红。精明的陈诚心里自然清楚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得来的。那年月,能征惯战的将军有的是,唯独他的每一次胜利总能给他带来令人惊讶的荣誉——这是因为校长对黄埔生的任用。

不过只是几年的时间,他便成了蒋介石的左膀右臂,军事上的接班人。可就在他将要冲到仕途的顶峰时,他突然发现面前横起了一座高山,几经冲越都没能成功。这人就是何应钦。按说,何应钦是军界元老,当年又是黄埔的总教官,陈诚适可而止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可陈诚偏不服输,也变得尤其爱与何应钦较着劲儿干,这会自然也不例外。

被陈诚一通冷嘲弄的何应钦望着面带微笑的陈诚,一时间羞忿、气恼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后要斥责他太过无视吗?

瞧见何应钦吃了个哑巴亏的汪精卫,连忙在一旁圆起场来。

“敬之,你先听听辞修的看法嘛!毕竟都是军事上的些许分歧而已。”

对于这场节外生枝,蒋介石却依然保持着沉默,他心知陈诚想的是什么,早在几年前陈诚便早已瞄上了何应钦这块军事生涯上最大的绊脚石,蒋介石又岂会不知,但作为他们的校长,对此,他既不直接鼓励,亦不会出言反对,现在同样也是。

眼下心了哑巴亏的何应钦见委员长没表态,心知又是其纵容的结果的他,自然不愿意再讨没趣,便顺着汪精卫的话给自己找了个台阶,闷闷的“嗯”了一声,算是把这一页掀了过去。

“校长,何总长,苏军在远东,确实有多达130万兵力,但是其兵力却分散为两大部分,一为远东,此部分兵力大约70万左右,其部署系为防范日军进攻!分散于从满洲里直至海参崴数千公里防线之上。”

在介绍着苏军兵力分布时,陈诚看着若有所思的委员长,脸上却显出一丝得意之色。

“再就是蒙古至中西伯利亚,其兵力约60万左右,其中蒙古30万,伊尔库茨克至买卖城一带,约30万,其防御重点是……”

“华北军!”

一直沉默不语的蒋介石主动接过了陈诚的话,而他这一开口,陈诚立即收声沉默了下来,作为校长的好学生,他自然知道,现在是轮到校长显露他的“军事才能”的时候了。

第一十九章南京忧虑

5月初,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却早早的便已经显出的他的火炉之威,越发燥热的天气让人大汗淋漓,天气更是闷热难耐了,还未至5月中旬,近午时南京的温度却达到36度之高,如此高温,更是早早的把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逼到了庐山,在这一个夏天,庐山又一次成为了中国的临时首府。

虽说庐山的温度怡人,但是在“美庐”别墅的西式草坪上,蒋介石却依然感到他平日挺爱穿的桔绸大褂今天不那么舒服,全身热得厉害,连他那光光的头顶上也渗满了些许细密的汗珠。他的情绪从没像今天这么复杂过。一周前的那场对话,依然在他的脑海中浮现着。“正因为是石原莞尔,所以他才会选择冒险,表面上看,关东军兵力几乎只及苏军兵力之半,但实际上,远东苏军所能调动兵力,亦不超过80万,而若是以l对l。5的战斗力计算,石原至多只需调动50万军队,即可击败苏军,而其现在用于防御华北军部队,经多次收缩后,亦不超过7万,这意味着石原约有63万机动兵力!”

“至于蒙古方向,一但苏军撤出驻蒙苏军,华北是否会尝试对蒙古方向实施进攻?”

或许,对于苏俄对于任何人来说,华北的进攻都是未知数,但是蒋介石却知道,管明棠绝不会错过这一机会,毕竟,这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为了达到他的最终目的,他甚至都有可能会选择同关东军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妥协。

“他们需要什么,我就会给予什么,只要是他们所需要的……”

想起管明棠曾经的言语,蒋介石忍不住长叹一口气,又一次,他发现自己根本就看不透那个年青人,或许说,他从来就没有看透他,更猜不出,到底是什么给予了他这样的自信,以及这般的远见,甚至早在几年前,就算准了今天的一切。

“哎……”

蒋介石嗓音发出的一声长叹传到了轻轻走来的宋美龄地身中,这声叹息让她不禁一愣,很长时间没有听到他发出这样的叹息了。

“达令,是碰到了什么烦心的事情了吗?”

宋美龄的一句话,把在思绪里沉浮的蒋介石拉回现实中来。

回头望望眼前风姿秀逸的夫人,蒋介石却是一时无言,竞抓过她那细嫩的纤手,思绪又飞向了另一端。

“达令,前月因为在北方诸事,竟然也没能给你好好生日。”

蒋介石的自责,让宋美龄嫣然一笑,玉齿微露开口说道。

“你忘了,我们信徒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蒋介石嗯嗯了两声竟一时无语了,他又拄着拐杖慢慢的向前走了数步,而后又拄着拐杖站在那。蒋夫人轻轻地挽着他的手臂,远处的山景秀美无比,但是,蒋介石却是无心欣赏这一切,一阵凉风徐徐吹来,只令人颇感惬意,但在这惬意中,蒋介石却是沉重非常。

而宋美龄自然看出蒋介石今天心事颇重,开始想等他自己说,见蒋介石半晌无语,这才主动询问道。

“达令,还在为华北的事情烦心吗?”

夫人的问题让蒋介石微微一愣,随后他答非所问的盯着远方缓声说道。

“明棠那个人啊……每每想起他,总是让人难免困惑啊!”

说罢,他又向前走了几步,那神情却是显得凝重非常。

想到最近一段时间闷的沸沸扬扬的“华北军自行编组”一事,知其所指的宋美龄便含笑点拨道。

“达令,你忘记那日印光先生所说了吗?”

蒋介石侧过头若有所思,并未开口,只是仄着耳朵听着o。

“我觉得印光先生说的对,明棠那个人,于南京有些人眼中,似忠非忠,似奸非奸,这种评价,看似妥当,但实则却是驴头不对马嘴,他们不知道,明棠之忠在于国,但凡国事,他又岂曾夹杂一丝私意,其于国事像来是忠贞非常,若是换成其它人,怕早就挥师而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