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臣风流 >

第441章

权臣风流-第441章

小说: 权臣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人道:“唉,生子当如北安王,若不能生一个像北安王一样的,也别生像姓罗的一样,随时让家族陷入绝境。”

    这人针对的,自然是靖海侯。靖海侯习惯了,情绪不起一丝波澜,只是静静看着众人捧高踩低。

    那边,武空有礼的一一回应完,上前道:“父亲,我们走吧。”

    要是知道消息传得这么快,人来这么多,他就劝父亲过两天再来了,富豪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弄成的,不迟这一时半会。

    吉安侯和众勋贵点点头,看到靖海侯时,微微怔了一下,也朝他点点头。

    靖海侯受冷落排挤惯了,一直当透明人,吉安侯这一示意,他眼眶突然湿了,有想哭的冲动。他暗骂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软弱了,人家只不过像征性点一下头,用得着这样吗?

    武空和吉安侯身后,跟了一大拨人,倒似他们为领头人,领着一众勋贵到北安王府求见似的。

    程墨没在北安王府,去了司隶校尉,对一众分拨完任务的密探道:“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只要把负责范围内的事项调查清楚了就行,务必真实。”

    众密探第一次接手调查资产的活,多少有些不适应。这些人都是从军伍中挑选出来的,开始当密探也不适应,在程墨调、教下,才慢慢就手,熟练起来。现在不过是调查各色人等的资产,算什么事?

    “诺!”他们整齐划一,轰然答应。

    程墨满意地点头:“散了吧。”

    只要给他们时间,一份详尽的报告就会摆在案前。

    程墨的马车刚驶下御街,就过不去了,从御街到府门前的路,被堵住了,除了马车、马,还有很多奴仆,这些人若干人站一堆,看着颇有规矩,却不管是在路中间还是路旁,只要有空地,就站。

    程墨皱眉:“怎么了?”

    他府门前常年车水马龙,早就见怪不怪,可这样堵住道路,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事发生。貌似最近没什么事啊。

    车夫小冬下去问了,回来道:“阿郎,有人在府门口静坐呢。”

    “好好儿的,到我府门前静坐?”程墨下车,步行过去,只见府门前的台阶坐满了,有些人坐在空地上,一溜全是锦衣,一眼扫去,看这些人胡子的色泽,倒像是按照年龄排排坐。

    “北安王来了。”

    “我就说嘛,北安王肯定不在府中,要在府中,怎会不见我们?”

    “你什么时候说过?”

    “我明明说过,是你没听见。”

    乱纷纷的,程墨也没听清说的什么,走近细看,认出都是勋贵,不由大奇,道:“各位在这里做什么?”

    要静坐绝食不是应该去未央宫么?到我这里有毛用?

    “轰”的一声,程墨被围在中间,几个跟在后面的侍卫竟被挤到一边。

    “王爷,富豪榜得算我一个啊,要多少钱您尽管说,就是砸锅卖铁,我也出。”

    “王爷,我也是我也是,要多少都行,只要让我上榜。”

    “我也要上。”

    “算我一个,我还有一处田庄,要是不行,我把田庄卖了。”

    ……

    程墨被吵得脑袋疼,大喝一声:“吵什么吵?一个一个来。”

    “……”乱糟糟的声音都消失了,那叫一个安静,一个个一大把年纪的老头子,像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不敢吭声。

    程墨随意一指:“你,说说怎么回事。”

    被指到的这一位,恰恰是最不受待见的靖海侯。他大喜,别的勋贵大惊,难道北安王冰释前嫌了?




第899章 新鲜出炉

    靖海侯眼眶湿了,感动的,说话都有些结巴了,好不容易才把事情原讳说完。

    程墨看了武空一眼,武空低下头,他只是顺嘴跟父亲这么一说,谁知道会惹出这么大的风波?

    “榆树,你把规矩跟各位侯爷说说。”

    榆树是他的书童,程墨制定规则时,他在旁边磨墨。他应声而出,略带稚气的把规则说了一遍,然后垂手退下。

    “诸位可听清了?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是诸位名下的产业,每年有固定盈利,有增长预期,都可以算为资料。”

    什么是固定盈利,什么是增长预期,程墨解释了一下。

    “不用交钱啊?要名下产业?老庞,你名下几个铺子先过户借我用一下。”

    “我去,老张,怎么不是你名下铺子借我?”

    程墨刚说完,勋贵们就炸窝了,这东西作不了假啊,还怎么弄?

    乱纷纷之际,程墨回府,勋贵们焦灼得不行,竟没注意。

    安国公和张清到来,见府门前一大群人,三五成群神情激动说着什么,一问,才知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下,安国公也没脾气了,不怪儿子没告诉他,实在是自己的资产不够。

    富豪榜排名之说渐渐扩散出去,朝臣们知道了,士绅也知道了,最后大多数百姓也在茶余饭后热议起谁是排名京城第一的富豪。

    “北安王啊,他名下的宜安居和富贵春,顶别人一百家铺子,每天钱跟水似的涌进他家,我看啊,北安王府不用住人,全用来存放银子都不够。”

    “可不是,肯定是北安王了。”

    “难说得很,京城中藏龙卧虎,那些老牌世家底蕴深厚,身家不知凡几,哪是北安王一个崛起几年的年轻人可比?”这是反对的。可这人话音刚落,便遭围攻。

    到处都能听到谈论的声音,但大多数百姓还是公认,程墨为富豪榜第一。

    朝臣们也在议论,不过意见不是那么统一,一部分人认为榜首非程墨莫属,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当为那些世家,这时,另有一种提法让众人无语:“我看,豪富非陛下莫属啊。”

    皇帝,是天下最大的地主。家天下时代,整个国家都是他的,说他是天下第一豪富,殊不为过,可敢这样明目张胆说出来,难道不怕死?这人周围立即空了,大家都离这人远远的。

    有一些人不死心,想走后门,带礼物到北安王府,让程墨把他的名字写进前五十名,哪怕排在最末都行,可程墨并没有见他们,而是由普祥打发回去。

    就在京城不分阶层,不分贵贱,都在热议富豪榜的排名时,程墨收到密探们的调查报告,把报告整理一番,各行各业的龙头是谁,便一目了然了,再根据行业排名,现有资产,可增长性,做一个排名,一个富豪榜新鲜便出炉了。

    让程墨哭笑不得的是,根据密探们送上来的报告,宜安居和富贵春合在一起,他的资产为第八名,输于几个老牌世家,但增长性排在第一,也就是说,如果按增长性排的话,确实富豪第一无疑。

    财不露白在什么时候都适应,程墨轻轻抽出自己的报告,放进小匣子里。

    排好名次,程墨进宫,把名单呈到刘询案前,刘询细细看了一遍,奇道:“怎么没有大哥的名字?”

    在他想来,程墨怎么也得排进前二十,程墨是新晋富豪,跟那些底蕴深厚的世家不能比,但他拥有宜安居和富贵春,霍书涵嫁进来后,手里五成富贵春的股份,自然也算在他的名下,这两家名店,增长性惊人,分店有开遍帝国之势,程墨的资产,将会随着这两家店的增长而成为富豪榜第一,远超那些老牌世家。

    可怎么上面没有他的名字呢?

    程墨笑道:“臣主持此事,不好自夸,就不用上榜了吧。”

    刘询道:“不知大哥排在第几名?”就算不上榜,把名次告诉我总行吧?

    一向少年老成的刘询好奇,旁边侍候的小陆子也竖起耳朵听,偏偏两人等了半天,程墨只是微笑不语。

    “大哥连这个也不肯说吗?”

    “是呢,王爷,您排在第几名?”小陆子好奇极了。

    程墨一副世外高人的风范,轻启薄唇,道:“臣让人不调查臣的家产。”

    我就没查,所以不知,你们能咋样?

    小陆子一个趄趔,差点没摔倒。

    刘询也不知说什么好,你这算以权谋私吗?产业是程墨的,每年进帐多少,程墨心里有数,查不查,关系不大,程墨只要拿到报告,一对比,心里就有数了,可你这样敷衍朕,真的好吗?

    榜单是以诏书的形式公布的,张榜时,人山人海,附近道路堵塞,很多人挤了一天,也挤不到榜单前,不过,榜单上的名字,却像长了翅膀般,不到半个时辰,便传遍京城,很多人非得挤到榜单前,只想看看榜单什么样。

    不出所料,排在榜单第一名的,是老牌世家张氏。这一天,张氏的府邸几乎被报讯的人挤爆,贺喜的人络绎不绝。张氏的家主跟中了状元似的,笑得见眼不见缝。

    其余上了名次的人家,同样有人上门报喜,这些人家无一例外,都决定唱三天大戏,以兹庆贺。

    京城沸腾了。

    一片热闹中,也有人发现上面没有程墨的名字,不少人都猜测不已,先前因为程墨排名而打赌下了注的,则着急得不行,到处打听。

    张清等人则直接到北安王府问程墨。

    程墨笑道:“我的家产不多,哪能排得进去?”

    众人不信。

    勋贵圈没人能排进去,安国公气得吃不下饭,大骂张清没用,怎么就不会向程墨借些家产呢。

    张清无奈,道:“父亲没听五哥说吗?要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什么鬼?安国公抓起脚踏边的靴掷了过去:“我们是勋贵,本就高人一等,什么公平公正?跟谁公平公正?简直岂有此理!”

    自降身份跟那些商贾谈公平公正,还是跟那些没落的老牌世家谈公平公正?儿子这是脑袋被门夹了吗?

    而因为此次的富豪榜,很多隐世富豪暴露在阳光下,像张氏,早就不引人注意,没想到却是排名第一的富豪。

    热闹过后,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北安王这是要做什么?




第900章 财源滚滚

    感谢西风清扬投月票。

    富豪们欢庆上榜,名字直达天听,百姓们乐得有戏看,京城到处莺歌燕舞,比过年还热闹。就在这时,一道诏书让富豪们没有心情庆贺,百姓们的热议转换方向。

    皇帝刘询下诏,成立市署,由北安王程墨负责,专事南北贩运货物,允许臣民参股,获利后按股分成。

    诏书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上榜的富豪第一时间到北安王府递帖子求见,请求参股,勋贵朝臣也把商贾是贱户的观念抛到脑后,放下公务,巴巴的跑到北安王府,至于如安国公等勋贵,则不用说,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就签了文书,交了银票,坐等收钱了。

    北安王府门外摆一张长桌,大司农吴渊派来的十个属官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实在是报名参股的人太多了,人挨人,人挤人,刚签完文书,按好指印,交了银票,后面的人便挤上来,连半丝空隙都没有。

    而足以空纳几百人的空地上,黑压压全是人头,人还在不断赶来。因为诏书说了,一股一千两银子,只要是良民,都可以参股,不要说富豪、朝臣、勋贵、宗室、士绅,只要家境稍微富裕点的,都来报名参股了,有皇帝背书,准赚哪,这样的机会,打着灯笼没地找去。

    也有一些人想参股,但拿不出一千两银,只好四处借贷,可是交情再好也没人借他,有钱借别人,不如自己参股啊。

    不到一刻钟,参股资金高达百万,一箱箱的文书送到程墨书房,由榆树和华锦儿按资金额大小登记分类。

    书房中,程墨闲闲坐在榻上,和张清、武空等人喝茶,道:“我想建一座船厂,造远洋大船,造好了,我们出海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时……”

    张清双眼放光,抢着道:“走到哪把生意做到哪。”

    这次,张清也把私房钱拿出来参股了,半年后将有一笔不菲的收入,现在,他满心眼里只有做生意赚钱,既然可以南货北运,自然也可以和番邦做生意。

    “不错。”程墨夸道:“十二郎脑袋灵活,确实如此。我们花偌大力气,费资巨万,造可以出海的船,不获利十倍,怎对得起自己?”

    众纨绔大喜,纷纷道:“真的么?要把生意做到外面?”

    “我要参股!”张清怪叫:“这次,就是借钱,我也要参股!”

    他全部私房钱四万两全投进去了,文书就在他怀里呢,现在发现有获利更丰厚的机会,更新奇的世界,怦然心动之余,立即决定回去让老婆曹容,把嫁妆拿一部分出来入股船厂,希望老婆不要跟着瞎凑热闹,也派人送钱过来,府门前可是人山人海呢。这么一想,他坐不住了,道:“五哥,我回去拿银子。”

    一溜烟跑了。

    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