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894章

幻之盛唐-第894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艺总监低声道

    “几个关键零件没能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而且拆下来就没有办法再装回去。。此外在工艺的精密度上我们也有困难,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

    “因此成品率很低,我目前只做出十几具样品,而且相互之间存在不小的误差。。”

    “那就按照最简便的方案,不计代价先试制一批吧,给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战士。。”

    。。。。。。。。。。。。。

    安西,龟兹镇,我正坐在马车上看岭西行台具结的战情,困难主要体现在拉长的后勤线上。

    军械和人员上的损耗还好说,可以从河中就地获得修造维护,不至于影响整体战力,但是前期接连战役的欲望推进太快,然后又经历木鹿城下的高强度攻坚,花费掉的各种箭只药石油料远超过预期计划,也需要时间来重新输送和囤积,才能达到下一场大型战役的基本需求。

    岭西行台还需要需要足够的战马进行大规模的换乘和补充,负责输送的驮畜还可以通过收罗其他凑合,但是骑乘的战马和代步的军马就没有这么简单。

    那些从国内乃至安西带过来的战马,即使没有因为路途劳顿和高强度作战,或者干脆水土不服而在伤病中损失掉的话,也需要时间重新养膘和适应环境。

    作为军马备换计划中的河中马,来自安西的天山马,来自大月氏都督府的吐火罗马,来自葛罗禄和突骑师的突厥马,来自里海顿河流域的可萨马,倒是不缺品种和来源,行台也不缺乏相应的财力,但是新配属的战马和士兵,也需要时间来熟悉和磨合,不然连稍远一些的作战都支持不起。

    虽然唐军在装备和战术上都具有优势,但是作为士兵本身却又受到地理环境和限制和削弱。这些东方的士兵——特别是黠戛斯人、回纥人、党项人、吐蕃人、青海部这样来自北方寒冷地域乃至高原地区的士兵那样,会因为这样的天气而觉得异常不适应,甚至因而患上热病,以及其他疾病。

    炎热和干燥,这是那只东来的征服大军,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之一。相比之下是那些大食军所体现出对于沙漠作战的专长。对于炽热的阳光以及松软的沙粒,这些士兵都非常的适应,骑乘着极为适应沙漠作战的耐热品种的阿拉伯马。

    因此在具体战术上,在呼罗珊本地针对内布沙尔的敌军主力,采取步兵为主结寨联阵予以遏制的策略,外围则大量采用了游牧骑兵的作战方式,对尚未征服和掌握的地区分头进行掠夺式攻略,顺便就食地方以减轻后勤上的压力。

    “开府,已经到了。。”

    我哦的一声,走下车来,就看见高耸的唐式牌楼之下人头涌动,身穿噗头长衫的师生,已经排城了青蓝灰色调列队,在恭候我这个最大的出资人了。

    这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安西大学堂,这也是我这些年经营安西的成果之一,数于汉道昌项目的一部分,李酒鬼就是第一任大祭酒,当然多数情况下,他只负责宣传,不怎么管事了。

    毕竟李酒鬼在文坛士林和江湖市井中的影响没话说,以他的名声和人格魅力去宣传和交涉,自然而然会吸引到一大群人自发聚集身边,但说道具体事务和人事管理,以及项目经营上,就实在不敢恭维了,不管有多少钱都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那种顽主。

    因此这些方面都是我早年派去的人在她身边实际操作,让他做好他的精神导师和形象大使好了。

    这是安西第一所大学府,也是名为安西大学堂的教化规划中本部所在,位于伊逻卢城二十五里外的西卫城——阿悉言城(今新疆拜城县)附近,选址大路旁废弃的军营上扩建而来的,比邻的就是个驿馆发展起来集镇。

    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最显著的就是学堂中那座高达九层的塔楼——明远楼,由于时军属工程团不惜成本,采用灰浆凝注法的新式建筑技艺,所以可以将内部大空间的砖石结构垒筑到九层高,这也让它在周围一片最多只有二三层的土垒建筑中,尤显的独树一帜,成为当地新的地标景观,因为顶上覆盖的是颜色泛白的磨光琉璃瓦,也被当地称为大白楼。

    学堂建筑分散在占地约十几亩空间内,相对于建筑的数量,相互间空余出来的场地很多,可以跑马也可以斗球,甚至可以开一进行大规模的园艺苗圃,而学堂外延伸到不远处的小丘下,还有一片临水的田地和牧厩什么附属地产。

    事实上,

    学堂周边的土地及其上面附属的产业,都是周边列国王公、大族、富豪所捐献的,囊括各行各业,以其在商路上的收益,来维持大学堂的日常同时这也是一些学生见习和勤工俭学的所在。而土地和牧厩的收获,则是作为生员副食的补充。

    师生邸舍,食堂会堂、学楼公厅、仓禀工房都是比照国内京师两大学府的模式,只是建筑风格和取材上略有变化,再加上番文编译馆、制印房、大藏书楼等附属机构,苗圃、药园、操场等外部设施构成了最基本的格局。

    不过其中大部分设施都是新建或是在建中,目前只维持了不到百分之四十的使用率,因为师资的配套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得等上好几届生员毕业后留校形成反哺的良性循环后,才能进一步考虑扩大授业规模。

    常年维持有生员八百多人,各色教师并杂役一百多人,此外还有各色不定额的短期见习班或是速成委培班两百之五百人不等,沿袭国中成熟的格局,不过草创方短因地制宜有所简化。

    按照传统官定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诸学门类分设的六大基础学部,再加上十几科选修门类,其中既有音律书画这样的雅学,也有医工匠类吏目之属的杂学,更有物理化学经济为名的国内时尚起来的新学。

    学成后,还有两到三年的见习期,主要是按照搁置的所学专长,到各地军屯或是熟藩部族里任事,一般从启蒙教员作开始,或是随军前线充当文职或是辅员,培养见历和实务经验。

    而军中选拔的将士或是地方保荐的一些年轻吏员,也会被委派来这里进行期限不等的进修,以适应进一步的职位变迁需求。

    费了偌大人力物力和精神,去建立这么一座大型学府的的最终目的,通过先进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宣传推介,推动自上而下移风易俗的大汉主义教化,用有大唐特色主旋律思想,影响渗透改造统治区内各族百姓之外,更主要的是为了新征服土地迫在眉睫的统治需求,而培养和输送人才。

    到目前已经毕业四届,无论是在军中和地方官府都属于抢手的本地化人才。因为招收的生员,有相当比例的藩部上层或是属国贵姓家族成员子弟,让他们长期接受去胡汉化熏陶,也有利于磨合族属之间的差别,输灌大唐本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潜在的带路党和更具有向心力的亲藩。

    这里还有另一个特殊的存在。

    为了配合汉道昌计划,当初聚集在李酒鬼身边的人,也按照三教九流的职业专长,被组成了一个半官方的团体,名曰昌社,取义弘扬汉风,武功昌久之意。他们的任务是在官方的扶持下,在地方的各个领域内招揽愿意合作的对象,对西域传统沿袭下来的地下势力进行渗透和整合。

    。。。。。。。。。。。。。。。。。

第二卷 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途16

    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交汇的中游,古老的库施王国,努比亚战士的发源地。

    努比亚人,出sè的投矛手和肉搏好手,并且对崎岖的山地中有很好的适应xing,虽然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他们只有一件兽皮裹身,但无损努比亚人作为雇佣兵的悠久历史。

    无论是从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到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从迦太基城邦的汉尼拔,到罗马的安东尼奥,从古代阿克苏姆的万王之王,到遥远安息的众神宠儿大流士,他们的麾下都活跃着努比亚战士的身影。

    或许说,只有寒冷的北方森林,才是这些努比亚战士唯一的对手。

    阿斯旺到瓦迪蛤勒法被称为下努比亚的地区,从瓦迪蛤勒法到库赖迈被称为上努比亚的地区。再加上库赖迈到喀土穆之间,被称为南努比亚的地区。构成从古至今一直是被算成地中海地区的埃及与黑sè非洲之间连接地的努比亚地区。

    库施王国的势力从这里逐渐强盛起来,并于公元前劝年征服埃及,建立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也称库施王鼻)。

    作为旧日都城的麦罗埃,也是当时非洲最大的炼铁中心,至今保留着堆积如山的铁渣,同时麦罗埃还是东非最大的陆上贸易中心,与埃及、乍得、阿克苏姆、红海沿岸和一些东方国家有商业往来。

    除了冶金之外,充沛的河水支系及其携带的腐殖物,也让这里从四世纪以来,成为东部非洲最大的棉huā种植地区。

    直到千百年后,废弃在绿洲和丛林中的庙宇和殿堂,还在用宏伟的造像和残垣构成的遗址,述说着过往的辉煌。

    靠近丛林的废墟里,藏身其中的一队人马正在休息,站在大部分皮肤黝黑士兵里少数顶盔冠甲的唐人,显得尤为鹤立鸡群。

    “这里就是所谓褐sè昆仑奴之国了。。”身穿唐式明光铠的李未果,望着高搭的半截墙柱叹息道,又mo了身上的缝密实的针脚。

    这一身行头伴随他从安东转战到安南,又从安南转战到安息,最后在这里重新立足,已经破破烂烂甲片掉落了大半,江青月拿到另外半件残甲重新为他修补起来。皮质包铁片的鉴兜,也被换了里衬搽的铮亮,起来威武十足。

    “这一带算是安素国太后的故里了。。”来自赤海州的全权代表郑年应声道“不过派兵攻打自己母族出身的故里。。这位摄政太后也是个奇女子啊。。”

    “奇什么奇,不就是对当初那些把她送出来和亲的那些人偿报旧怨,随便给国族和那些重新归顺藩主,一个获得好处的盼头而已。。

    他们毫不忌讳用唐话,1小声攀谈着。

    由于王国是直接用袋装的金沙来支付他们的报酬,所以他们做起事来相当的卖力。

    李未果率领的这些努比亚战士,都穿上了遮蒂四肢的粗布衣,还有一件藤甲背心保护xiong腹,纠结发辫被剃的精光包上缠头,长条状的兽皮盾和短矛,也被换成柳条圆牌和精铁尖枪,腰里还挂着一把砍刀,虽然纹面和刺身还在,但是无论是精神面貌,看起来与当地习惯袒lu着大部分身体的土著迥然相异了。

    行动起来也多少有些整齐划一的集体味道,这是无数次鞭笞和暴打下培养出来的条件反『射』,作为王国军队特聘的军事指导官,他们被赋予了极大〖自〗由裁量和处置权限,包括相对高比例的训练伤亡,将表现不满意的兵员处以严刑乃至吊死的等一系列,反正大权重振后,通过没收和分封那些叛臣外藩的领地人口,王室有得是大批补充的兵员。

    因此,除了王室直属近卫部队和少数几只附庸部落的骑兵、战象之外,王国的地方守备军队和王室直辖土地上新筹备的预备役部队,也通过这些外族人逐步进行着改造,通过装备和训练方式的革新,那些原本生xing散漫的部族战士,开始出现一些脱胎换骨的迹象。

    因此击败和降服了一干宿敌和藩属之后,阿克苏姆的摄政太后决定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自己的家乡,位于王国西北的库施故地,昔日一度统治过上埃及的伟大库施王国已经不复存在,众多被摧毁的废墟上,现在只剩下若干个小王国,以河流的天然走势进行有限的割据和征战。

    第一战就是占据着麦罗埃为中心精华河谷地区的奥多姆酋长王国,三千名精锐士兵和一万名彪悍的部族战士,还有四千名来自马格里布和下埃及的各族雇佣军。

    所谓兵一过万,无边无范,各式各样的刀枪和杂『乱』的服sè,在战场上交错纵横,战术也很简单,在适合展开兵力的平原上列阵,从一条战线上多向投入兵力轮番攻击,直到其中一路谁先支撑不下去,变成局部的战场优势,然后加大力度变成全面的溃败。

    但是受限于当地战术和装备的匮乏,大多数士兵的战斗强度和战斗意志都不怎么持久,虽然前方拼命砍杀的血肉横飞,后方督阵的也在长杆挂上了不少人头,但是决定xing的突破没能出现。

    因此已经打了三天了,还没有轮到他们这只新军投入的机会,王室军队中的高原骑兵和十几只战象也没有动。

    突然战场中突然飞起了几声鸣镝,一名传令的士兵出现在他们面前,用结结巴巴的唐话道“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