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886章

幻之盛唐-第886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在当地租下一处产业开馆授徒,将师门的传承继续弘扬下去。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具有区域流动性的社会群体,有钱有闲又有点小本事,到处追逐名声和机遇的游侠儿。

    通常情形下,要么加入所谓最有活力的社会团体,成为地下社会的一员;要么就是在大时代风云的驱使下,投军赴边成为众多新兴军功阶层的一员。

    而安西显然是战事和机遇并存的地方,因此在这里汇聚了好多怀抱梦想和志愿的游侠豪杰亡命强徒之类,但不是什么人都有门路加入官府或是军中,军中也不是什么人都肯收。

    因此我特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特地举办了一场竞斗会,不论身份或者出身,只论本事和表现,让他们比拼献艺,然后择优选入军中,或是临时的扈从候补。

    “又见血了,这西州,果然是民风彪悍之地啊。。”

    我看着地下被分开的两人,抬出场的时候,都拖了一路的血水,不由感叹道。

    “还能就得救回来么。。。”

    “开府真是宅心仁厚啊。。“

    负责维持场内秩序的西州判官赞叹一声。

    “应该无碍的,这些。。”

    他几乎是话音未落。

    底下一个人体突然从抬架上跳了起来,捂着鲜血淋漓的肚子,一边跪在尘土里磕头,一边对这台上高声喊着什么,直到一路被拖走。

    “他在喊什么。。”

    我惊奇道

    “他在求大人给一个恩典。。让他伤好后还有机会再来”

    这个变故,让西州判官脸色很有些不好看,正想开口呵斥,闻声小心看着我的脸色,一字一句道。

    “凡是都有制度,不能随便破例的。。继续从军或是下次再来是不可能的”

    我沉思了下继续道

    “这样吧,回头那人没死的话,就告诉他,我给他一个死在域外的机会。。为他的后人挣一份前程的机会。。”

    我看了眼,站在一旁的当地边傍行人司负责人周宏,他也是小丫头新月近卫骑士团白鹅队周英奇的堂弟。

    周宏不动声色的微微点头会意,算是应承下来。

    掠过这个插曲,午饭时间也到了,送过来的菜色不算丰盛,却相当有特色。

    主食是最常见的手抓饭,不过是杏仁奶酥葡萄干和兔肉、鹿肉混炒而成的,吃起来香甜而充满果香。

    当地有点名气的,都来献菜,只为求得我一句评语,什么葡萄酒烧小羊五味、蒜蓉滋味血肠,蒲罗夏汤,沙葱烤雀儿,红酱烧天鹅,天山雪鸡闷汤

    我比较中意,并收入私家菜谱的也就两三样。

    一个是烧驴钱儿,其实就是野驴的宝贝,椒盐卤烧后,切成半透明如铜钱的薄片,脆脆软软的,就如嚼牛筋一般。

    一个是烧巢果子,将杏仁榛子打成的果子泥,添入彻底脱骨又香料腌制的沙鸡腹内,再用上好荞面裹起来,放到火上烤熟焦黄,削而片食之,面、肉、馅料,层次分明而口感迥异,集焦香酥脆嫩滑肥美于一体。

    还有就是名为刺蜜白羹的点心。

    刺蜜乃是当地大泽间生长的一种草本植物,名为羊刺或骆驼刺,其上生蜜,食之与峰蜜无异,名曰刺蜜,颜色却比蜂蜜淡的多,有一种草本的清香,一般用来调和薄荷茶等清凉饮料。

    而最上等的刺蜜膏如冻脂一般,调和沙漠鹌鹑的蛋、山羊奶皮子一起打成的稀露羹,吃起来口齿生香而鲜甜不腻,算是一道别具风味的开胃甜品。

    “找到了。。幸不辱使命”

    一个虞侯进来传话,让我胃口顿时好了不少。

    我停留在西州境内的这段时间,也不完全是纯粹的游玩或是考察,私底下还有地质探测和环境评估的活动,寻找足够经济价值或是战略意义的资源,然后进行开发前景预算。

    毕竟,根据随我来到这个时代的那本地理图册,

    西州所在吐鲁番盆地内,有着后世也是世界第二硝石矿产地,既有硝酸钾也有硝酸钠,而且是以露天石盐层的形式存在;天山县的盐池还出产芒硝,芒硝的学名就是十水硫酸钠,可以用来提取硫酸铵、硫酸钠、硫酸及硫化钠等化工原料,此外煤炭资源被列为世界十大煤田之一,同样也是极为接近地表适合露天开采的浅层矿,很早就有使用的记录。

    有煤有铁,还有配置火药所需的重要资源,西州作为一个后方前进基地经营的基础,就初步形成了。以前是鞭长莫及变数太多,现在是触手可及,也就没有轻易放过的理由

作品相关 第六百八十八章行途11

    第六百八十八章行途11

    在西州足足呆了八天后,带着重新补满的食水和特产,以及更加庞大的尾随商队,我的队伍才重新出发。

    然后沿着穿过西州汇入罗布泊的赤河(塔里木河)沿岸的灌渠绿洲,向上游继续行进,越过天山支脉——开都山的边缘山口后,就进入真正意义上安西都护府境内,安西四镇之一,最东端的焉耆镇和焉耆都督府的所在地区,

    焉耆镇大致位于后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中段的焉耆盆地内,蜿蜒穿过沙漠戈壁的赤河,在这里再次冲击出一片肥沃的农垦灌溉区来,由于该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为倾斜,四周环山,形成了特殊的山间盆地。

    山上的融雪汇集的众多季节性溪流,再加上贯穿过境日益壮大的赤河(塔里木河),形成了焉耆海(即博斯腾湖,也是后世中国大陆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因此焉耆镇可以说是安西都护府境内,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当地广种稻麦菽栗,并富产枣梨葡萄等果木,焉耆海畔水草连云,芦苇从荡,野物极多,其中蕃息着众多野马,经由配种驯化所出焉耆大马,乃是安西名产之一。此外大泽还出产作为胭脂的染料植物,依靠绵延的水系,富有鱼盐蒲苇之利。

    如星网般贯穿在沼泽和水泊中的各种灌渠和河道,让往来的车船舟楫不断,在这一片四野多风尘大地理环境中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因此甫见之下,很有些依稀来到江南水乡的错觉。也让那些长期见惯了大漠孤烟残烟落日的旅人们,很有些惊喜和感动。

    焉耆镇的前身,乃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国,又称阿耆尼国,也就是沃教中的火神之意。最早见诸《汉书。西域传》:“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2年),汉票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耆山千余里,得胡首虏八千余级,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直至本朝开国,末代焉耆国王姓龙,名突骑支,常役于西突厥。贞观十八年(644年),为安西都护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讨平之,由是成为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

    焉耆镇治所为昔日王都员渠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虽然与西州一般,属于农业和商贸同样繁华异常的枢纽重镇,但到了这里,相比西州遍地可见的汉人面孔,已经是西风胡韵逐渐占据主流了。

    道路上行走的,田野间耕作的,山林间放牧的,几乎都是各种肤色发式瞳样的胡族人,夹杂在他们之中其中的那些穿戴最光鲜最整齐的,肯定都是一色黄肤黑发的唐人。

    但我一询问当地戍官,才知道。

    据说这种状况也是这几年的事情,和我还有点关系,早些年地方上见到唐人也不会少的,但由于这几年的大开拓和进军,大量当地唐人土户和熟藩,归化人被土地财物等厚利,募集吸引去更西边的土地上进行开拓经营,他们闲置下来的田亩和产业也不能撂荒,于是以佃租形式被委托给军镇和官府重新规划,并开始大量用战争和贸易所获的奴隶,进行集体耕作和经营,结果造成了这种地方上胡汉比例有些不对等的局面。

    要知道,焉耆镇相当于国内一个上等大州,户近两万,番汉人口十一万,常驻边兵八千,外加前焉耆国人组建的府兵四所,但在行政规格上却属于排名前十的都督府之一,光是驻军将士家眷及屯户子弟,就占了三成,再加上外辖八个羁縻州的归化百姓,不至于零落如此的。

    这里也曾经是大唐开国以来,经过几战几复,流满鲜血和眼泪的土地,而如果没能解决雄踞高原的吐蕃,安西四镇经营的再好,也免不了被遮断后方的危机,对于这一点,我是相当具有自豪感的。

    焉耆镇镇守使杨日佑,算是北庭副都护杨希古的同宗,也是土生三代的老防人出身,一早就亲自率一众文武官员亲自来焉耆海西的驿站迎接,对于我这个长期身在国内,却心怀遥远故乡,连带对安西四镇都关照援助有加的朝廷重臣,那是殷勤周至热切拳拳不需赘言。

    我们依例没有如邀入城滋扰,而是在焉耆海之滨,选景秀饶泽之地联车立帐,作为临时驻所,然后向四方采买补充所需,并搜罗地方风物特产。

    夕阳余晖下,晚风习习,准备晚餐的案子上已经摆着酸笋腌肉,蟹块炒米果,生蒸火腿,熏腊炒饭,海米炖瓜条,等自备的食材。

    交涉采买新捞获的鱼鲜,也正在加工中,什么扁头鲑,什么裂腹鱼,什么淡水鳇,奇形怪状的当地特有水产,或切断爆炒,或剖丝凉拌,或黄油片煎,淡淡的河腥味和翻炒出来的鱼油肉脂香气,漂浮在空气中。

    咕噜噜的汤锅里滚着的是,河蚌螺丝虾蟹小鱼的乱炖杂汤。籍着等候晚饭的时光,我身边的女性们,也难得出去活动一下,坐车坐的僵直的身体。

    小丫头正在折腾她的新坐骑,一匹长毛如炭的两岁小驹,焉耆马以轻灵平稳著称,据说马驹一生下来,就能平稳的侧步走。只是一群人拿着套网绳索如临大敌围在一旁,准备随时套拉住可怜的小马儿,不让它有任何使脾气的机会,看起来有些煞风景,

    雨儿和哥舒小姐妹则蹲在水边浅沙里玩昏钓,小慕容带着柳芳菲又不知道躲到哪里角落去,尉迟瑶跑去听取当地下属的工作汇报,转眼我身边只剩下个林素昔。

    新出炉的计划书也摆到了我的面前,我前几天才敲定了在西州兴办盐厂和铁坊的一揽子项目,当然是以军从商的身份出名投资经营的。

    朝廷对涉及盐铁之类普通国计民生的管控还好,但是对于钢铁锻冶,爆炸物、燃烧弹、热气球等技术,就出于一种小农经济的保守心态,恨不能将所有相关事务都尽可能封锁在都城附近,以便对技术扩散把守的越严密越好。

    虽然这里已经有些天高皇帝远的味道,但是明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好做足的。

    粗略看完计划书,我又让林素昔给我念,这两天积压下来的国内奏报节选。

    “弹劾小白狼、早慢熊祸乱宫闱疏,这些朝官还有没有下限了。。”

    我翻了个白眼,扫了扫这份延迟了至少半个多月的邸文及其附议,不禁嘿然道,这算不算是两只宠物躺着中枪啊。

    这也是鹞书加马递组成的情报系统,所能最大的极限了,过了瓜州之后,往来内地信息的延迟,是以天数为单位递增的。

    “说我们家养的小白狼,早慢熊以一长毛畜生,出入宫闱而嬉戏于宫人妃主之手而日久,虽行举如禽兽,内外命妇皆不以为幸,实有损皇家体面和天子圣名,还请效法古制。。予以净身之刑。。”

    “然后呢。。。”

    “然后崔光远派出老搅局的人,答的更妙。。”

    “他们怎么说。。”

    “请效法古制,先净翰林、丽正诸殿院学士、侍御、供奉伴驾内臣之身,以正宫闱之风。。何苦专难畜生呼”

    噗,我一口刚喝的西瓜汁顿时喷的满嘴满脸,崔光远什么时候有这个政治幽默感了。

    “难道我走了之后,朝中政争,已经到了这么无所不其极的程度了么。。”

    再看下去,却是我自作多情了,门下省侍中,领班宰相张镐以年高力匮,乃请退,天子再三慰留,又使太医常驻府上居体问安,乃加上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少傅。

    这样加上老而不死谓之贼,偶尔还会受到宫内象征性备询而发光发热的太子少师、豳国公韦见素;前两年才告病请至仕的太子少保、鲁郡公颜真卿,一套师保傅组成退居二线,随时备谘传唤的元老宿臣班子,算是基本凑齐了。

    再联系上不久前跑去修行的中书秉笔宰相、安平侯李泌,空出来的宰相班子首席,足够朝中一大堆人自下而上的活动和忙碌上好一阵热闹了。

    张镐的去位,也代表着肃宗时代沿袭下来的老人和最后一点影响的彻底终结。如果在联系上我离京探亲的请求,很容易就和皇帝立储并为新朝班底铺路的猜测联系在一起。这无疑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