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79章

幻之盛唐-第79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病。就算明白是刻意的恭维,也难生出什么恶感来。

    要知道作为这次见面礼,他一出手就捐献二百三十匹健壮的吐蕃马。

    我看他一身圆巾璞头青袍,明知故问道“你还有功名在身啊”

    “汉中都督府上,因为小的有些钱粮上的捐纳,赏了个出身”倒是老实的说出来。“也就是支应些地方胥吏,做不得数的”

    没有商人常见的事故圆滑。“大人有什么吩咐,小的尽力而为就是了”

    我当即开出价码,不管用什么法子,一年内弄五千匹吐蕃马。办的好了,今后这龙武军支使用度的就优先落他身上了。还有我兼差的乘驾部、膳部司,也有他日后的好处。这是我最初找他的目的,龙武军是骑兵部队,儿蜀地并不以产马著称。

    不过看到他,了解他的生意以后,又生出一个想法,又委了另一个额外任务。

    着实他见多识广,也被我数目吓了一跳“棉粮各二十万”

    他顿时苦着脸“若是这大军所需,这几万石,小的还筹办的出,权做捐了朝廷,可这二十万的数目”,他小心看着我的脸色说“这可难为小的了啊”

    “我不是叫你在蜀境抬高粮价,江南不是已经秋收,正是新米上市的时节,价格好说,你要多少时间去办”我毫不客气说,“别告诉我,你在江南富庶之地,就不做生意了之类的托词”

    他脑门上的汗蹭的一下就滚了下来,“小的是有些关系,可这。。。”

    “再说,这不一定要你独立担当的,你如果觉得一人办不下,可以找亲近可靠的,推荐给我,分担一二,我要的,不过是个结果。”

    脸色顿时更苦了。

    “当然了,蜀地很大,象有实力的商家也不少把。。。。听说你在吐蕃对面那边也有生意啊”我漫不经心道“听说那里的丝茶纸等已经是天价了,不知道春彩,运过去是多少倍的利润”

    他脸色有些大便了,差点趴到地上去,又有些涩声“小的,小的一向守法奉公。。。”

    象他这样经营边军生意的,还有马帮的。只怕私下还有一些走私的渠道,这些精美的彩帛如果流到吐蕃、南沼这些因为开战,尚在敌对封锁状态下的国家,恐怕是价值不菲。

    而朝廷对走私打击极为严厉,同样积极鼓励民间举发的,根据典律,走私查获所得三分之一没官,其他三分之二都的分别用来奖励举发和捉拿的人。因此,没有足够的背景,是做不起这生意的。

    “你现在是不是奉公守法与我无干,但你能给我办好差事,将来要不要守法奉公就不需要太担心了”我故意不看他的反应。只是端起一盏轻泯了起来。

    看他握紧手,低头思虑的差不多。抬头欲语。

    又再添一把火“当然,我可给你军需筹办的名头,龙武军的牌文,通行路上就无人敢留难的,还可以再支给你一万匹彩的作价。这十万二十万的,只是最低的标准,数目以上的,有多少要多少”

    “要知道,这仅是第一遭买卖。我还兼了些宫内的差事,做的好,你就是日后御用支奉,如果。。。嘿嘿,听说你在蜀地的家业也不小把,还养了些外室啊。。。”我冷冷笑的,用手指轻轻敲打案几,瞧着他面色一变再变。想想我还真是学的虚伪了,威逼利诱先打再拉也不过如此。

    “那个,其实我也有些亲信旧朋的,在江南诸道有些往来”

    他抹了抹脑们上的汗,咬了咬牙象下了很大决心涩声道“难得大人信我,小的这身家就卖给大人了”

    当下,引了下去和薛景仙商量具体细节。

    我又冲上一盏雪芽茶,调上些崖上蜜,高达夫率部移镇金州后,转寄过来的当地土产。我喜欢上这一口,据说在未来的某个虚幻宇宙时空,有个叫杨威利的牛人谈笑指点千万兵马时,也好这一口,让我很是仰慕,不过白兰地和红茶的技术难度高了点,所以改用国产的东西。

    “大人,属下有话不知当讲否”新任的司阶将严武问道。我有心要他参加一些事情,就没让他回避。

    “你是说买粮的事情,为什么我不找军中可靠之人,而轻易交给初来咋到外人,况且还舍近求远静悄悄到江南去办”我心中暗然。

    “季鹰,据说你当年游历江湖也是豪放爽快人,怎么从军后就放不开了,无须讳言的”

    “这,甫见就委以重任,此人可靠吗大人”他看了看我的表情,

    又说

    “属下只是不明这人值得大人下这么大的工夫吗”

    倒是薛景仙回来应道。

    “无妨的,他越是家大业大,就越不敢有疏失,这只是个考验,给看紧了就行”

    “况且,商贾重利,他虽惶惶作态,但绝没表面上的这么紧张,心底盘算了有足够了好处,才敢应承的,毕竟这几万匹彩的手笔,不是寻常人可以做出来的”。

    “至于江南买粮一事” 薛景仙轻捻那本来就没几根的段须“属下知道大军为过冬计,朝廷自有支应,不用当心,大人一切自有城府的。”

    还是这家伙明白,我故做深沉的叹了口气。

    “以商家出面,无非为囤积居奇计,不虞有他,主要是以备将来。我交付他去做,自然是看中了他底下的不见光的东西”。

    “他若识相,自然懂得如何多头分买,静悄悄的把事办好,若是军中直采办,那意义又不同了,待到众家风闻而起,苦的还是这地方百姓”。

    “眼下,我军新成,尚有许多问题,眼下正是”我用茶水写了几个字,

    他俩敬意的向我行礼,默默退了出去。其实没那么复杂,高筑城,广积粮,埋头闷声发大财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而且,我找上此人还有些另外的目的没说出来,关于一些比较特殊的生财之道。

    父母都是中央8点电视族,这段时间无意中刚看了央视一套,新上演《施琅大将军》,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是大惊失色,彻底的无语了,央视的领导和导演们让我见识了一句老话,原来做人还可以这么无聊无耻的。

    不说里面各个人物怎么都看的别扭,那年轻的康熙皇帝怎么这么眼熟啊,看多了才发现,原来言行举止怎么看都象我们新时期新时代教育出来的政工干部啊,而那些大臣的嘴脸怎么也忒象我们的领导干部,卖国卖彻底的象那些逃到美国政治避难的民运分子,爱国爱的政治觉悟也可以写一本“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人生观了。

    更搞笑的是,居然整部电视剧里,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凡夫走卒,无不是充斥了说教和相关的题外话,无非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统战。而那对白也不象人物之间对话,更象是对电视之外观众的说教,拼命的宣扬某种一相情愿的东西,那个个思想觉悟高的,我们这些先代人也要汗颜的。

    每每看到那位被人灭满门的施琅同志,满口正气凛然的民族大义,年轻的康熙丝毫没有身为封建帝王的觉悟的满腔做作,我就只想暴笑出来。难道康熙王朝才过了几年,央视就打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实在不禁让人怀疑,难道是编剧打算改写架空剧本,先拿这东西练笔,或者是广电总局已经改行做时空管理局,将党教育出来的大批苗正根红的好干部,送回康熙王朝,然后附身到那些帝王将相身上,彻底改变历史的潮流,中华民族的命运。

    再说句大实话,既然有些东西连我们这些大陆的都看出来,想想台湾同胞感受,真实为央视汗颜。

作品相关 我也来说宋

    我也来说宋

    我也来说宋

    前些天和阿越在了白水潭里讨论拱圣军是否有投降西夏的可能,最后争论起宋朝对待投敌军人态度,觉得谁也无法说服谁。结果特意去把丢开许久的法制史给检起来,一看真是触目心惊的,

    许多小说都把宋代描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人味的时代,并以此自豪,但是如果翻开宋朝的历史,就是一部血腥于残酷镇压的立法史。其实宋朝不是天堂,唐律疏议的宋刑统对内镇压的功能大大的加强了,出现了许多残酷和严峻的法外刑,相比之下,唐朝简直成了宽明的天堂了,要知道唐朝之刑罚,不过具五刑,即“笞(鞭子抽)、仗(棍击)、徒(刑)、流(放)、死(斩首)”

    而宋代国内矛盾的激化和外在威胁的煎迫,出现罪加数等的“盗窃无问赃即斩”的严管区,使得剥皮,凌迟等古代残酷的刑罚再度复活,刑罚手段也日益的细分和繁重,出现了“刺配”这种一刑多罚,即在犯人脸上刺字,再加棍刑后流放。

    岳飞是怎么死的,宋江脸上的黔字又是从何而来的,显然不是偶然,而是有长期的优良传统的。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宋朝很有人情味,很简单因为掌握历史和由舆论都是这些士大夫阶层,他们身处的时代对他们来说,的确可以称的上天堂

    宋太祖为了解决五代以来军将擅专独大,常常发生以下克上的问题,特意扶持了一个庞大的文官和士大夫阶层,来制衡乃至压制武将阶层的威胁,只是把一个猛兽关进笼子的同时,也造就了另一个畸形的怪物,因为特权而不断膨胀的士大夫集团,他们掌握了政治的主流后,为了维系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就思想上和舆论上进一步的压制和打击武人,进行种种的造神封圣运动,把儒家传统的模糊而广泛的道德规范通过国家机器,升华到统治基础和法律强制保障的层次,从政治上排挤和限制武人,从舆论和法律上压制军人。并把这种歧视作为祖宗家法,世代传承,哪怕丢掉了半壁江山,那也是德育修身不够,内治积弱的问题。

    是以军人地位异常低下,所谓“有不肖子弟从军,父老亲族而不齿之”。而以罪犯和流民充斥的军队,也算是宋朝开创的一大特色。

    话说回来,士大夫阶层占据了政权的主流,为自己创造出种种的特权和优待,为什么宋朝早期的政治斗争看起来似乎相对温和多呢。

    并不是因为宋朝的官员们都很人性化,也不是因为要创造一个和谐大宋,政治斗争一点也都不残酷,不血腥。因为这是对官员的特权和优遇所形成的,首先是八议。

    八议包括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亲”指皇室一定范围的亲属;“故”指皇帝的某些故旧;“贤”指朝廷认为“有大德行”的贤人君子;“能”指“有大才业”,能整军旅、莅政事,为帝王之辅佐、人伦之师范者;“功”指“有大功勋”者;“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勤”指“有大勤劳”者;“宾”指“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前朝国君的后裔被尊为国宾的)。唐朝法律规定,上述八种人犯了死罪时,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判,要先禀报皇帝,说明他们犯的罪行,以及应议的种类,然后请求大臣商议处罚方案,然后交皇帝决定批准。今之所谓的人大代表,应从此例。

    然后是减”是对“八议”人员和七品以上官员犯罪,比照常人减一等处罚。

    “赎”是指九品以上官员犯罪,允许以铜赎罪,每等刑罚有固定的赎铜数额。就是用金钱减刑。

    “当”是“官当”,官员犯罪至徒刑、流刑者,可“以官当刑”或“以官当流”,就是以官品折抵流、徒刑罚。请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官员和其一些亲属),享有请免的权力。

    就好比达到一定地位的官员,可以用开除党籍撤消公职来递减一部分刑期。贪污同样的数额,领导干部,决计要比平头百姓判的轻,因为这是千古传下来的特权。

    至于包龙图斩国舅这种事情,也就影视小说里YY下就好,触犯了祖宗家法,破坏了和谐政治的游戏规则,有多少个包拯,也不够杀的。

    到了宋朝又把部分特权恩及整个士大夫阶层,如此下来,官场上还能死人,那就没有天理了。于是这小部分人眼中的世界,就成了天堂,至于大多数平民百姓,当然是该杀的杀,改镇压的镇压,该盘剥的照样盘剥,直接从史书中无视就好了。

    阿越想凭一己之力改变这些,任重道远啊。

    再看看现在,从三个XX,到八X八Y,从依法治国到以德治国,我们是不是距离“存天理灭人欲”越来越近了。把一般的道德规范约束的东西,上升到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来保证的层次,这不知道算是倒退还是进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阿越书中一句话:把吏治的清明,寄希望于官员们自发的德行操守和自身觉悟上,本身就上一个最大的笑话。

作品相关 一个认识的误区和两次新文字狱

    一个认识的误区和两次新文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