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74章

幻之盛唐-第74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请”

    “恩,萧三公子,我们是军人,军人就得打仗,就得死人,您是度支使的儿子,如果你有什么三长两短你叫我们怎么向萧大人交代啊”

    。。。。。。。。。。。。。。

    “那个再说了,如果你出了怎么事令尊也不会放过我们的,这样对大家都不好”

    。。。。。。。。。。。。。。

    “不如这样,你给我们兄弟一点钱,当然这钱也不多,二百万钱就行啊,我们可以把我们营的功劳都推到你的身上,我可以向你保证,让你两个月内有足够的军功回去,怎么样啊。考虑考虑”

    。。。。。。。。。。。。。。

    “实不相瞒。有很多大唐未来的希望都曾在我们这从过军,什么亲王、嗣王、郡王们的世子,都做过我们军上老大的跟班,恩,当然,他们两个月后就回去了”。

    “比如说韦相的二公子,据说现在都是我们军中,执掌日常要务的二号人物了”。

    “还有当今太子,也做过监军的观军容使,如今是总天下兵马大元帅”诸如此类的。

    办事的人员,对自己制造的气氛很是满意,无论是纨绔子弟,还是热血青年,充满了希望的,总是最好的冤大头。

    。。。。。。。。。。。。。

    “恕我直言,孙队正,您的这些话别将大人,都尉大人、营官校尉大人,都已经和我说过无数次了,但我来这里是报效帝国和锻炼自己的,并不是为了弄一点军功回去做朝廷的蛀虫的。希望大人不要再提这件事了。”他有些激动的道。

    当然象这样热血冲头的小白,已经不多见了。

    这时劝导的人,就会赞许的拍拍肩膀说,“想你这样不怕吃苦,一心报国的好儿郎不多了,现在有个最艰苦,也最能考验人的地方,可以安排你去。。。。。”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情,也有不同的法子,既然想办法进得来,不付出点代价,怎得轻易放你出去呢。

    然后故事继续发展。

    “这有什么区别吗”付出了一定代价的小白们,继续被诱导着,身不由己的往里钻。

    “当然这个分派位置吗,也大有讲究”办事的人会这样告诉他的。

    “能够留在大人身边,随时见习是最好的资历了”

    “没听我们大人说了,不想当将军的兵,可不是好兵啊”

    “想当年我们大人不过是哥舒元帅帐下一小卒,。。。。。。。你看看,如今身居禁要,为当今陛下亲族许婚,与太子有师谊,随侍太上,还常常独自召对。。。。。”

    “当年那些郡王亲王的世子,乃至当今的太子天下兵马副元帅建宁王,都是咱家大人身边呆过的。。。。。号称名将之路啊”

    。。。。。。。。。。

    “什么要战功,那也行啊。。。”

    “比如,在关中打算游击的靖难旅的罗别将部下,虽然风险最大,但每天都头斩获,最容易赚取军功了”口绽莲花,很有推销员的潜质。

    。。。。。。。

    “高郎将梁州军也不错,临近前线,时常有小股流窜的叛贼袭扰,得个优评最轻易不过”

    。。。。。。。。。。。。。

    “不然,卫朗将的大散关军怎么样,那里位置重要,得个优评也不错。。。”

    。。。。。。。。。。。。。。

    如此的事情还有很多,在不同的地方发生着。

    大多数都愿意付出一些,获得一些更好的待遇和捷径,最后顽抗的到底的也不是没有

    “还有这种人啊”公关人员有点奇怪的看着对方,好一会儿突然问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在家中并不得宠是吧?”

    “你怎么知道?!” 对方吃惊的问道。等他说完了,才醒悟到这不是自己承认了。

    “哈哈,那也没关系,你现在有多少身家。。。”

    当然这种就被他放到士卒中间去同甘共苦了,如果熬不过自己滚蛋最好,如果他们能够挺的过来,那在我手上也是很有前途了。

    这些有功名的世家子弟,单独组成部队,还起了个名号,叫做青年近卫军的。

    然后,其中比较出色的,在逐步挑选出来组成一团,留在身边做见习兼扈从,叫做士官团。其中有所专长和成就的,还可以再选为正式司职的参军。

    光这见习兼扈从也不是好做的,还要经过我这位大人的面试的,经常是号称做脑筋急转弯的名目,理由也冠冕堂皇的很,“战机瞬息万变,没有个灵活清醒的头脑对应怎么行”,

    脑筋打结转不过来的愚笨之辈,当然只配到底下去锻炼精神磨练体魄的接受军营生活的再教育。

    这样用不同层次的处置,逐步分化吸收,如此分做三六九等处置开来,所谓个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那些家伙有什么意见的也很难抱成团,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再说他们虽然个人力量有限对军队没什么影响,但他们背后所代表的背景家族势力还是相当可观的。如果运用的好,也是一大助力。世家的子弟也不尽是废材,严格的纪律和训练要求他们,用功名和荣誉激励他们,未必没一些有所成就的。

成都篇 第九十九章 不知梦里乡谁是

    第九十九章

    正在等候小丫头换装的时间,两鬓微白的总外院邹管事,静静的走进来。

    当初,在一大群流民中看到他的时候,处境相当不妙。那补丁的衣着,菜色的面容,都显示出相当失意落魄穷困潦倒,与他人并无两样的,而且站在群年轻力壮中间,显的年纪偏大的他,很容易就被忽视了,若不是小丫头心细,发觉此人须发、面容、衣着、手、袜、靴皆干净利索,言谈举止隐隐带着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名门世族熏陶才具备的特质。

    而能够在逆境中仍用心坚持自己仪容体态的,这种风范,不是几代世族高第,是养不出来的。

    于是我第一眼就挑了出来做了管事,现在看来显然是所值的,大户人家该有的东西,他全知道,事事都能想在前头周全,让我省了许多事,一张卖身契,儿子孙子三代都卖给我家了。

    虽然举手投足还是不苟言笑,那种刻板守礼到天性散漫的我,也没得发脾气的境界,但办起事来严丝合逢,谨严周密的一丝不苟的。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他长期养成的走路习惯,象猫一样轻声无息的,那种有点神出鬼没的随叫随到,常让人有点似看《鬼屋》《幽灵城堡》电影的背心凉的。

    他进来“主子,今个儿又谈下了三家的契子,分别是北门的质铺、押柜、行栈各一家的,东城市里的几个大行会的行董和牙人都签了押,就等接收了,不过,这人手有些不够用了”

    “苏大班那里好象还有些人把”我看着一份名册,头也不抬的说。

    “上月奉主子的意思,去打点新开的珍味居联号了,其他几位管事那儿也没有闲暇的人。。。。。。打理采邑的,前写日子又去了好些人”

    “那你到匠户营里再招些人来罢”我吩咐道。奉传了出去后,他垂手恭敬的站在我身后。

    抄家所得尚在其次,其实到了成都没多久,我就已经一夜身家巨万了。

    原因是追随那剑南节度副大使大人“相率倡义”,将近来杨国忠派在剑南准备后路的党羽鲜于嵩、章尤等以下,捕的捕,杀的杀。被扫下台面来,献功从旨诛逆的人实在不少,本以为尘埃落定了。

    可现在却发现高兴的太早了,事情另有变化,杨国忠及其门下虽然被以国贼尽诛之,但关键那位杨门显赫富贵的根源,杨太真的还活的好好的,而且恩宠依旧。就有些措手不及了。

    加上,后来清理杨党中,有个冒失不识进退的官员,欲穷追猛打落水狗,失口上言,可夷杨国忠三族,结果冷不防被老皇帝一句“不知朕当几族诛啊”吓的屁滚尿流,当日马上病倒辞官养老后,大家都知道,杨家人的事情就到此为止了。

    顿时纷纷又变了立场,马上将本收缴入库的,这一年来杨国忠准备后路,秘密送往剑南杨氏一族收刮的无数财产珍玩,尽数奉上,供圣上及娘娘度用。大大充实了内库,宫内起居器物用度一切从旧观,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阿蛮的陪嫁,赏赐了下来。

    另外,在有心人的示意下,底下官员突然发现,那些入官的逆产中,有些是杨太真已故父亲,前长史杨玄琰为宗族办下宗祀的祭产,按律不当抄没,便返还原嗣,杨太真自然便承了这“一点微薄田产”,连带我家雨儿也有份。其中一部分,辗转到了雨儿的名下,由我这位便宜兄长掌管。

    这所谓“一点微薄田产”的一小部分,也就几处田庄,多少千八百亩水旱熟地,还有两处小丘山林夹带的一个湖而已。

    于是一夜之间,我莫名其妙的收到一叠印鉴齐全的地契,变成了从小教育中,那种应该打倒和唾弃的,靠坐地收租吮吸人民膏脂血汗的地主阶级。

    但是说实话,衣食用度皆有所产所出,不时的再抄家抄上笔横财,这样的日子过的我实在很满意,连吃饭都省的做了,只叫成都府里的酒楼食肆轮流送外卖,变着花样吃,等到我家的事业开办,时不时的送些新品菜色过来,也吃了我很长段日子。

    除了偶尔前方呈报的军情咨文,提醒我北方还在战乱中以外,这小日子过的也滋润,实在是适合养膘的岁月。

    但是离想睡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目标,似乎还有段距离。我也不是那种坐吃山空,把大量钱财放着发霉的人。既然手上有钱又有人,自然搞起了圈钱的营生。努力向这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远大目标,继续进发。

    除了一些可以滋息的房屋田亩等不动产,其他都给我通过赵胖子的门路变了现。用做收买现成店铺产业人手的本钱,特别是那些失势者被抄家者及其关系人等,原经营的别产,往往为了变现,或者脱身以极低,甚至近乎白送的价钱脱手,而这种官兼的私产,往往牵连到一些干系的,只有我这种相当背景的人才敢要。

    为我经办的人,原本也是长安牙人中行家里手,同晓行情且,而且相当卖死力,彻底秉承了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想在新主家面前做出个成就来,尽是检可压的极便宜的买,低调的避开了官面行情中诸多名目,巧无声息的让许多商家一夜之间,就悄悄换了主人。

    明里暗里的,一气就收买的了各种行当的营生大约几十处,包括酒坊,漆园、车马行、客店、酒肆、行货栈、杂货铺等杂七杂八的什么的都有。加上新开的,现在也有一番气象。

    再次轻声提醒道“主子,他们都到了”

    “恩,他们?”

    我这才想起今天该发月奖了,放下手中的踏出门去,早侯在外面的这些男女老少足有上百号人,对眼下的身份好象很是心满意足的模样。中气十足的齐声恭顺无比的跪下来“见过主子”“主子安好”。

    他们均是在饥寒困顿中我招募来的,各方面至少也有一技所长的人,有些还做过流民的头目,却也心甘情愿的卖身做了我的家奴。这些快饿死再救回来的人,不但廉价,而且忠诚相对比较可靠。

    当初以赈济的名目,为军中优先招收有手艺的人,充为匠营。不管之前曾经是厨子、匠人、脚商、织工还是医士,专长越多的越从先。我也假公济私,在里面选一些公主府将来要用的人。

    于是除了大多数编入军中外,其余能够再脱颖而出的佼佼者,都感激涕淋的以极卑微的代价签下卖身契,日后便算是我梁府的家人了,所以我门下一下集齐了流民中最好的匠业人才。

    我本是抱着乘人之危拣点便宜的想法,不过还是被他们过分的热情的给吓了一跳,就象那部无哩头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演的一样,个个拼命展示自己的才学技艺,为了一个公主府家奴的身份争破了头。

    害我生出些错觉,以为又回到我那年代,IBM、微软什么高等人才招聘现场了。

    本想为家里的几个女性,找几个管事和一些奴仆,结果比较来比较去,发现这些人一个个都很有些用处,我干脆各种行当、职业、专长的都来,一气选了好几百人。

    因此既有善做糕点的师傅,也是有巧手的裁缝,还有会酿酒制糖的善园艺厨房的等等。加上那些便宜而来的田亩庄园,基本就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圈了。

    虽然当初许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带养着这么多人,还自己掏腰包,给他们发点薪饷,搞的象那么回事。

    现在他们便是我赚钱大计的基础,用他们经营了许多商肆店铺,什么酒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