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689章

幻之盛唐-第689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受降城入回鹘道;最近才因为那位开府大人的回纥之行,刚刚重新打通,要足够的时间才能恢复旧观;

    其他从夏州、云中至草原的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安西北庭入西域道;安南入天竺道着三条路线。

    那位开府名下的产业和龙武军的外围,都有插手或是涉及其中,拥有相应的利益代言人和固定据点。其中涉及的产业链和利益循环,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庞大来形容了。

    而自乾元朝开始,大唐朝廷的中枢,因为种种缘故,很早就开始注重商业,现在朝廷所抽各色名目与商业活动相关的税赋,就占了春秋两税岁入的五分之一。

    随着西北的定鼎,意味着又有一条传统的黄金之路,纳入龙武系利益集团的势力范围内。

    。。。。。。。。。。。。。。。。。。。。

    河西道的地势,越往西走海拔越高,也越发的凉爽,

    大军拱卫中,缓慢行进的马车之上,被用隔音的帷帐和毡毯包裹的严严实实。

    坐在我怀里女人雪腻的身体,已经变成粉色,但是小慕容丝毫没有放过她的意图,像脱水的鱼一样喘息着,虽然不堪泥泞濡湿,但在在小慕容精妙的动作下,一次次激灵的挺直了身体。

    “你的身子还真是老实啊。。”

    媚眼如丝的小慕容,轻轻舔着手指,姿态优美的让我想起琴弦,弹奏之类的形容词。

    我不得不承认,百合也有百合向的好处,同为女人的独特口味,让她对身为女性身体的把握,精确地恰到好处。

    这其实也是一种香艳而旖旎的特殊拷问,当年不告而别的理由,一点点询问她这些年经历的细节。然后在跌宕起伏欲望的煎熬和感官心理落差中,由小慕容由身体的反应,判断所说的真伪。然后对某些刻意隐瞒或是含糊不清的地方,进行特殊的“惩罚”,或者给予“奖赏”。

    用她的话说,通过残酷的训练,或许可以让人隐藏住内心真实想法,但是某些生理本能的条件反射,却是很难给改变的,而察事厅,只是一群先天残缺老厌物刺探四方,剪除异己的工具而已,还没强大到从下洗脑培养出这么一批怪物的程度。

    她更感兴趣的是,我提出的那些情治理念,虽然只是一些凭借间谍小说拼凑起来残缺不全的片段和概念而已,很有将之付诸实践的欲望,而这位费了她老大功夫菜重新抓回来的绝色俘虏,显然就是她的第一个活体素材。

    恩我承认,我有点乐在其中了。很多只能在暗黑向文学中YY的细节,终于变成了现实的享受。初晴什么的虽然死心塌地的衷心,但是显然在手段和花样的想象力上,还是比不过小慕容这个口味独特的前女同。

    目前已经知道,失而复得的“人鱼”闺名叫柳芳菲,还真是个大小姐。

    柳氏是长安的名门大族,自北朝起柳、薛、裴一起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自李唐起太原定鼎天下后,就后越发显赫鼎盛,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号称“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只是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而开始从官场中淡出,但是著述经学,还是称著一时的。

    她的父亲柳半城,乃是一代大儒,母亲出身名门范阳卢氏,只是因为在开元年间兼任过东宫官,所以也在权相李林甫对太子的侵轧中被殃及池鱼贬斥地方,但是与江西的一个大族有婚约。

    半城先生家的大小姐,为什么会出现在江陵附近,被人刺伤几乎丢了性命,又怎么会成为臭名昭著察事厅的成员。其中疑点重重的,她很有些心结,却是不愿意再开口了。

    。。。。

    厢壁被敲响,我恋恋不舍放下手中滑腻的娇躯,没好气的对传话的铜管道。

    “干什么。。没见我正忙着么”

    “雍王求见。。”

    我叹息了一声,每天的例行质询。

    少年雍王好像喜欢上这种在军队中的经历,虽然来自长安方面的敦请已经奔走往来的屁滚尿流,近臣在身边痛陈厉害说的老泪纵横,他就是推脱着不肯回去。

    当然了,自从卫伯玉和严武一先一后两路推进,吐蕃人在河西的势力摧枯拉朽几乎是望风披靡,我这一路其实是跟在后面扫尾,基本是没有什么风险的武装巡游。但他还是觉得受益匪浅。

    在随军的这短短时光的所见所闻,几乎让他变成一个好奇宝宝,于是我开始纠结和烦恼了。虽然很多人羡慕这种自己倒贴上来,给可能的储君发挥影响力的机会。

    “你先要搞清楚,保家卫国和为朝廷开疆拓土是两回事。。”

    我忍不住习惯性的想用纸卷敲他的脑袋。

    “从某种方面说,大唐的将士也是人啊,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也要养家糊口,也要传宗接代,也要光荫门第。。”

    “你让他们骨肉分离远戍他乡,却没有足够的好处,反而衣食艰辛,死了都没法魂归故里,这叫人怎么安心,不逃亡连连才怪呢。。”

    “以安西为例,最近的交河城,距离长安号称六千里之遥,如果完全由朝廷输供粮草,。。送一石至少要在路上耗费掉九石,所以历来鼓励屯边自足。。”

    “但这样还不够。。”

    “于是就要用实质的利益来鼓励他们,用长远的指望来安抚他们。。让他们安心为朝廷开拓疆土”

    “朝廷恩给功名的激励是一方面,但还不够。。”

    “慨给重赏,以斩获为厚利,亦是一个方面。。但都是一时之法,还需要后续维持手段”

    “让这些将士娶番女为妻妾也只是其中的一个举措,一方面是对他们远赴他乡的犒赏和酬劳,让他们就地成家安心长守。。”

    “一但边疆有事,他们保卫的就是自己的新家而不虞有流亡之害,而他们所生的子女,亦可以壮大当地唐人的势力。。天长日久,那些化外之地,就会被唐人的后嗣所占据。。”

    “给他们土地,就是给他们长久经营,在当地开枝散叶的希望。。”

    “但如果臣民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利益,就算朝廷在境外取的如何大的胜利,那又有什么用,不过是给天子和少数人的功业,增加上一笔而已。”

    “小民百姓可不会看到将来如何让如何如何,他只会最近因为皇帝的好大喜功和朝廷的频繁用兵,让他们的生计维艰了。。”

    “你知道一个成年民夫,从瓜州出发,抵达最近的伊州,要走上多久么,更别说这一路沙漠戈壁热海恶风,一不小心就会把命丢掉,每发一百家民夫,会死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伤残。。”

    “这些对朝廷或是宰臣们来说,不过是天子面前论证的一对数字,但是对他们的家人来说,却是支撑生计的顶梁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家破人亡的。。”

    “于是,就算你是秦皇汉武,在史家笔下也成了穷兵黩武之徒。。”

    “我并不是反对大唐对外征战,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让外族匍匐于大唐的威名之下,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但必须有所价值,并且最大的收益化”

    “我只是希望你认清现实情况和理想的差距,要是将来有人鼓动你建立超越前朝,乃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功业的时候,多少考虑下下你现在所能见到的实际困难。。”

    “国家之战,不发则已,一发必须是雷动千钧,席卷万里,铺天盖地之势,击破击倒对手。。才有长久之宁”

    “所以战后的清算,再加上目光长远的规划和经营是不可或缺的。。。”

    “清算是,为了消灭那些可能对大唐治下产生危害的隐患。。同时也是为迁来的唐人拓展生存空间。。”

    “西北之地越往西走,越是最多沙漠草地,光靠屯垦的地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的进行经营。。”

    “他们壮大的不仅仅是边军的一部,而是也代表大唐在域外的影响。。”

    “让他们的子孙以为大唐开拓疆域为世职,并引以为荣,还能从中得到好处,这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无法做到,那就让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奋战,并成为大唐强力的屏障。。”

    “至于将来可能权重难治,尾大不掉的风险,那都是很久远以后的事情了。。”

    “不过你觉得一个距离长安数千里的边镇,可能对朝廷中枢产生什么实质的影响么。。”

    正在马背上说话间,突然看见一个传讯的虞候飞奔而来,落马行礼,奉上一个蜡封的筒子。

    “长安递报。。”

    “朝廷有意分出第二十五道?”

    我愣了一下,不过消化起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

    “正是。。”

    司马岑参应道。

    原本朝廷划分二十四道,对于版图和领域管辖的设置,都有其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殊意义的,象最先被拆分的河北道,是为了解决河北猬集的亢兵滥官,赋役极重的问题,河北道位于中原腹地,最盛时户口近千万,是为天下第一大道,战后人口不足旧半,却聚集了数十万大军,同时要应付多个方向的战事,光是节度使,节度副使、采访使、经略使,以及各色冠以权、知的同级别头衔,就有数十人,管辖混乱繁复。

    因此为了解决战后重建中诸多问题,以幽北的营、平等十数州为核心,并讨平的松漠都督府和诸杂胡羁縻州,析出平卢道,以河东军大部留镇之,治营州;

    以比邻新罗、渤海的辽郡、海州等东海沿州,并安东都护府新归化的二十多州,及诸多军城镇戍,置安东道,治辽城。

    事实上也将朔方、河东为首的几大军镇集团,分割在几个不同的地域内。河北直接变成不予边境接壤的内地,也名正言顺的拥有不需维持重兵的理由了。

    然后是河东道,以太原为中心的河内之地,即使大唐的龙兴之地,也是山东氏族门阀最密集的地区,因此朝廷在代河以北,以云州为中心并旧单于都护府的军城镇戍,析出云中道,治云州,从管辖和体制上将河东道变成内地,也将他们与边军系统直接割离开来。

    再就是以黄河出海口为界,从另一个大道——河南道,分出青、徐诸州为淮北道,治徐州,则更多是就是为了推行海漕和改革河槽,减少阻力的措施。上者是为北方新四道。

    相比之下,南方的分道,则更多是经济和交通上的意义,阻力也小的多。

    作为东南财赋重地的江淮三道,治扬州的淮南道基本保持旧观;江(南)西道以云梦大泽周边为基础析出荆南道,治江陵府,也是江南租庸调使的驻地和总仓;

    而江东道在天平之乱后,就事实上以富春江和钱塘江为界分为两个区治,治江宁的江东本道,以及治临安,并入原属岭南道长乐经略使等闽中各州的两浙道,这里也是东南海漕的起点。

    此外就是岭南道的管桂经略使,并入安南大都护府,与诸多归化州组成安南道,治交趾,都督兼任安南副都护。

    这些江南道虽设四使三司,但是都督都不兼节度使,自然也没有行营或是节帐,只以经略头衔,检视道内军队,镇抚夷僚。

    这次讨论的却是在在河陇之间,抵近关内道的区域内,以三受降城为核心,加上众多在北塞开拓的屯田和城垒据点,设立一个管辖十多个军州数十城的北原道,以解决外族南下,关内道需要常常陈以重兵的问题,有了这个屏障和缓冲,关内道就可以作为二线的腹地,进行经营。

    “朝廷已经将南平都督府,升为南平下都护府,南平都督席庆元,转任山(南)东(道)都督。。以松州防御使曹历海转任云南刺史,权副都护。。”

    “剑南留后李恒,转任山(南)西(道)都督。。继任人选还在政事堂中酝酿,不过估计是朝中差遣,而不是地方拔举。。”

    “有可能的话,以右领军大将军权枢密知事鲁灵平放之。。”

    “还有传闻,以韦军府知枢密院事,协西南路庶务。。”

    “朝廷有意在(青)海西土谷浑故地及安西大都护府之间,设立青唐都护府,以管制新服的西羌、党项、吐浑诸藩,暂定规模为中都护府。。”

    “这样河西陇右就可以专处一面,不至于东西皆制受于敌。。”

    我想了想开口道

    “不错。。”

    岑参点头

    “说道这里,要恭喜主上了。。”

    他拱手致贺道

    按照大唐的体制,除非安西北庭那样,实在距离太远输送传讯不便的边镇,边境上的各都督府一般是由当地亲藩首领权领之,而都督府之上的都护府,则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