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663章

幻之盛唐-第663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行台七百里加急,吐蕃来使了。。”

    众人表情各异,开春之后两国交兵正酣之时,吐蕃居然派出了使节,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

    吐蕃大使尚茹贡,正在防护严密的四厢马车上,打量着精巧的车内构件和装饰,缕刻雕花的包铁木厢,黄铜底的防风琉璃灯,包绒的门窗和绢丝防尘帷子,折叠收纳的暖炉壁橱案几屉柜等家什。

    作为敌国的代表,他这一路沿途已经见多了,各色毫不掩饰敌意和冷遇,哪怕是在爱四方院专门派人迎接的行馆中,如果不是专程护送的是一队唐军,单凭吐蕃的节杖敢出现在大唐境内,相信早就被那些愤怒的唐人百姓给撕碎了。

    相比他前途未卜的使命,他这次得到的授命是,什么都可以谈,什么条件都可以提,而一贯秉持强硬态度的马向,这次却突然失声,让他多少有些不安,马向可没有失去对局势控制的迹象啊。他一度怀疑这是不是对他们这些当初反对出兵的稳健派,变相的惩罚,比如在恰当的时候,让他们死在暴怒的唐人手中,然后作为大弗卢鼓舞士气的理由

    让他更不安的是沿途的所见所闻,除了吐蕃入侵带来的恐慌和仇视之外,还有那种在过往唐人身上很少见到的,对战争的渴望而坚决的态度,对武功和战利品执着而狂热的气氛。特别是进入关中之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他见到的最多的,负载于道的民夫,川流不息的奔赴前方的士兵,唐人甚至愈加懒得加以掩饰和避嫌。

    虽然吐蕃本身就是一个为战争和扩张而维持的国家政权,但作为对手的唐人,这种自下而上的全力以赴态度和莫名的乐观,让他有些不是滋味和忧心起来。这或许是大弗卢派遣他来的真正原因吧,他只能如此安慰自己道。

    经过这么一个冬天到春天的较量和试探,双方都对各自实力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马向需要时间理顺内部的纷争,从吐蕃国内征集更多的资源和百姓将战事维系下去,执政大人们也需要时间来重新划分低地上获得的权益,那些军将和头领们也需要时间休养重整,那些部众百姓也需要时间来蓄养畜群,让羸弱的牛马重新膘壮起来。

    与那些悲观甚至焦头烂额的底层截然相反的,吐蕃上层依旧拥有相当乐观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吐蕃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若是能够短时间内赢得这场角逐。吐蕃能够在夺回河曲之外,拥有更多的战略缓冲,无论是向西经营黎域,把持商路之利,或是向东随时威胁唐人统治的腹地,或是向南剽掠唐人的山南、剑南,都有更多的选择。

    稍稍能令他安慰的是,这场用国运和气数做赌注的对抗,吐蕃军的优势更加明显,让他有更多交涉的底气和底牌,而且吐蕃大军的后路依旧稳固,就算失败了也不过是退回高地的结局,高原苦寒的地理和气候,既是孕育吐蕃勇士摇篮,也是阻绝外敌的天然屏障。

    在唐人师老无功之下,稍稍放低姿态,以臣贡的形式与唐人获得脆弱的和平,然后从转而从相对弱小的黎域和天竺获得补偿,慢慢恢复和积累力量。

    虽然一开始就不赞成贸然出兵,但是作为吐蕃统治阶层的一员,他也无法无法坐视既成的局面,就这么崩坏和丧失。

    当然,大弗卢永远不会只有他这么一个选择,他的随员或许还有另外一些担负别样使命的人。

    如果这次出使顺利的话,他们负责记录和评估唐人战争准备情况,同时用主和派的身份,在唐人朝廷中进行接触和活动,拉拢一切可能的助力,来拖延唐人对战争的准备。

    由于大弗卢内部某些人节外生枝的莽撞和偏执,潜伏在唐人内部的最重要的一个消息来源已经断绝,他们不得不排除新的人员来进行重新布置。

    突然马车一震,猛然停住,让他狼狈的撞在正在书写的丹书上,朱砂颜料的抹了他一脸。

    “敌袭。。”

    护送的唐人骑士大声叫喊起来,拍马挡在车窗前,拉下厢板的同时,传来箭只射在车体的咄咄声和中箭的痛呼声。

    。。。。。。。。。。。。。

    “应敌。。”

    随着应敌的鸣号,草绿色的营帐中,无数人迅速从帆布床上跳起来,在常服的帛甲之外,套上一件冲压件的胸甲,在肩膀大腿扣上鳞甲批膊和环网蔽膝,挑选出自己最合适的武器,冲出营帐,按照各自的旗色分队站好,

    宪军营都尉曲端,满脸肃容的巡视

    “出什么事了。。”

    “听说朝廷要与吐蕃人议和。。”

    “番军营和河西各州团练,都出现了骚动。。”

    “有人暗中鼓动百姓向行台情愿。。”

    “有人散布谣言说,行台避免与吐蕃人会战,就是为了等到与吐蕃人议和,好保全实力,以最小代价获取收复河西之功。。”

    “聚众的地方父老,已经拦住了前往长安的直道。。”

    河州牙城的行台之中,作为主帅的卫伯玉,却暂时没有心情顾及这场骚乱,他皱着眉头冷眼看着一干主动请战的年轻将官,还有另外一些人表情微妙的站在他们身后。

    “游击军的畜医急报。。。”

    这时行台行军司马周防,脸色惨白走进来道

    “廊州和原州发现了马瘟的迹象。。”

    军帐众将脸色俱是大变,再也顾不上相互的争执,行台后勤所依仗的数量庞大的畜力运输。

    “紧急启动战地防疫禁制令。。”

    “行台参军,立即重新制定方略。。。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一些前沿据点。。把人撤出来。。”

    。。。。。。。。。。。。。。。。。。

    “已经发现了多少。。。”

    吐蕃部大将东齐岸本,脸色铁青的看着畜栏里,口吐白沫委顿在地的马儿,翻开眼皮具是吓人的血丝和流脓,

    他出身吐蕃十锐之一,如果内四族是吐蕃王权的支柱,十锐则是代表了吐蕃军事力量中,最尖锐的矛和盾,由于吐蕃上层的官职几乎是世袭,因此这世代征战所形成的十姓军事氏族世系,被称为十锐将族,分别攻略镇守四方,也享有异于普通宗贵的特权和专利。

    不过自从当年神威之将悉达罗多,因为功高震主被赞普药杀,部众大乱自散,由王姓别支继承了他的姓氏和领地后,十锐将族实际就剩下九只。

    随着那些作为前驱的下种部众和小姓氏族,在冬季攻势中伤亡殆尽,而他们这些被称为四柱十锐,出身吐蕃核心族群的军队,也开始大规模出现在战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了对待这场战争,吐蕃集结了前所未有的军队和百姓的同时,也带来了指挥和管理上的臃肿和混乱,毕竟他们比不上唐人有数千年发展成熟的军事体制,一百多年前的吐蕃,还在按照部落联盟的方式作战。

    特别是的那些以部族为单位的军队,大弗卢对他们的约束力,仅限于头领们,在与王军一同行事的时候,还勉强能驱使听令,但是一旦将他们散出去就很难再收拢起来,只能划定一个攻掠的区域和期限,全靠自行其是的发挥。一些明显是远道而来的部众,居然是因为迷路,而被唐人伏击的全军覆没。

    面对唐人的逐级抗击和清野坚壁,吐蕃王庭也改变了策略,那些战斗意志不强二指挥混乱的部族军队,被和来自悉补野人宗贵和内四族的士兵混编在一起,然后用少量王军作为核心,以加强大弗卢对前方的控制,构成每一路分兵侵攻的部队。

    作为战场上最活跃的身影,他这次从战场上被召回,受命负责绞杀唐人层出不穷的武装袭击,奉命前来征集马匹,却遇到这种状况。

    “最初是驹子,然后是牡马,现在连公马都都出现了染病的症状。。”

    牧马庶民的头人,看着他的脸色,战战兢兢的回答道。

    “数百匹。。”

    “这可不是寻常的水土不服。。为什么不及时上报。。”

    “大人啊,这些马可是分属好几个部族啊,平日里牧走在外。。”

    “沿着这条河水,上下十里内还有多少群马。。”

    “大抵有大小十六群,一千四百多匹。。”

    “全部杀掉。。。就地掩埋”

    “什么。。”

    牧马头人顿如被抽掉了骨头,瘫软了下来。。

作品相关 第五百四十七章 变数,转折

    第五百四十七章  变数,转折

    意大利半岛北部的平原上。拜占庭的将军西维尔手托缨盔,驻马停息,贪婪的呼吸着海风中略带土腥味的空气,作为帝国十三个大军区南意大利行省下众多将军中不算起眼的一位,他是一个土生的拉文纳人,祖上没有太过显赫的经历,最多算是和查士丁尼皇帝时期那位名将贝利留萨的家族,有一点远远的亲戚。

    对于家乡的记忆,仅仅停留漫山遍野的牛群和谷物,很年幼的时候,就随着身为军官的父亲,在如潮水一样汹涌而来的野蛮人浪潮中,不得不抛弃舒适的庄园和土地逃离家乡。

    在他身后临时隶属海军的大量划桨船,将粮草物资通过小船,输送到海岸上,同时按照皇帝的谕令,还有另外一些特殊的客人在这里与他汇合。

    自从数年前矮子皮平,把从伦巴地人手中夺走的整个拉文纳总督辖区、外加上乌尔比诺和马尔凯区两地也一并献给教皇为首的罗马教会,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残余罗马人就不得不再次掀起逃亡的大潮。

    现在,

    由查士丁尼皇帝的大将纳尔塞斯重新征服的这片土地上,再次迎来的双头鹰的旌旗。以及旗帜下鱼俪而行的拜占庭军队,

    这次原本不存在历史轨迹中武装行动,却是来自另一个历史意外事件,那些进入拜占庭的塞里斯人虽然获得皇帝的初步认可,

    但作为贸易港口和租借地,并接受武装雇佣的代价(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在那些因为倭马亚王朝灭亡,而陷入四分五裂的阿拉比亚人手中,可惜的是,在咄咄逼人的阿巴斯王朝威胁下,拜占庭海军同样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光复这些地方),他们必须用自己的表现来证明,有能力在陌生的土地上对抗罗马的敌人。

    这也包括了君士坦丁五世的一个深藏很久的心愿,那是重现查士丁尼皇帝时代的辉煌与梦想,除了高卢,他几乎光复了分列前的罗马帝国的原有版图,然后却在帝国境内突然爆发的黑死病中彻底终结。

    但是为了这次规模有限的战争试探,或者所是武力展示,同时也是他还是煞费苦心的派来了他麾下特色鲜明的军队。

    其中既有刚刚被这位保加利亚屠夫驯服没有多久的保加尔人部落士兵;也有保持着古老游牧习俗的匈人猎手;更有来自伊苏里亚王朝发源的家乡,小亚细亚行省安纳托利亚高原(土耳其),伊苏里亚(库尔德)山区的山地步兵;来自传统盟友,皇后艾琳故乡的阿瓦尔人骑兵。甚至是来自非洲的黑皮肤军队——努比亚弓手。和少量保加利亚人、亚美尼亚人组成的雇佣军团队。

    作为军队的核心与灵魂,既有坚守着原拉文纳行省旗帜的残余军团士兵,也有君士坦丁五世一手改良和整顿,源自希拉克略皇帝的特码军区制下,从被没收的大片教会土地财产中,分到小块土地的自耕农扩编成的边防军。

    皇帝甚至派来了一小支“斯邱塔托”。由君士坦丁军事贵族家庭出身的青年人组成纪律森严的近卫骑兵,这些最早的骑士从人到马全身被大块的铁片和环甲包裹着,罩以代表身份的大氅和所属联队的短衫,头戴插着华丽马鬃的圆盔或是尖盔,连鞋子、手套、马镫都是铁制的,配备令人生畏的四米长矛和圆盾,枪头上着三角小旗,在马鞍上挂着近战的大刀或是厚长剑,同时还有拥有弓矢或是投枪,号称可以拱卫这皇帝在任何环境下战斗的钢铁怪物。

    他们也是候补的军官,许多人受过专门的军事教育,比如学习过莫里斯皇帝所作的《战略学》。

    与层次分明的拜占庭军队相比之下,那些正在乱哄哄的登岸的塞里斯人,就要杂乱的多,虽然他们有些看起来相当精巧的铠甲,但是混在那些五颜六色的服色和皮肤中,就不是那么显眼了。

    相比之下反而是他们的对手,要更加整齐一些,那些通过海岸的烽哨从周围的市镇聚集起来,高举着这大木盾和长矛的伦巴地人,他们中间的头目都穿着链甲。拿着沉重的武器或是宽刃的大剑。

    作为日耳曼人斯维比氏族的分支,他们放养畜生和铸造铁器,习俗上更加接近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