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384章

幻之盛唐-第384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他不足而立,却已经游历海内风物,精通诸子百家而开宗十数门,诗词乐画,工技机巧,兵法文学、政治经略皆出其手。  。  。  连医家的风寒邪正症说,都有他的建树。  更别说他背后的人可了不得,时人都说究竟是怎样的天纵神奇之人,才教出这一个异类。  。  还有密闻传说。  是与李卫公。  诸葛武侯一脉都大有干系。  。  。  。  ”

    “这个女人。  。  。  ”

    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学子,突然眼睛一亮。  就见回廊尽头,一名头花缎带黑裙白兜地女子,就如春晴明日下风曳拂柳一般的款款而来,正式婀腰如柳,扶风弱若,清容殊色,明眸潺潺的让人舍不得转开眼神。

    “不要乱看,这位是殷良人,今天府上的家眷都没有出现,就是由她主持游宴的。  。  。  ”

    同伴讳莫如深的拉了拉他的袖子。

    “难道这位还有什么来历么。  。  。  。  ”

    “据说曾是长安城里名闻一时的妙人儿,早年也孤傲的很,什么公卿子都不放在眼里。  。  。  。  ”

    “后逢大变。  。  。  。  随了那位府上之后深得宠信,她虽然不在那为小殿下六尚之中,但有传闻说,殿下与六尚之首的谢大家,都不是喜欢管事地人,因此她才是内府里少数可以做主地人。  。  。  。  南蛮围城时;还亲手杀过上门的乱党”

    “这又怎么样。  。  。  。  ”

    “据说行走宫中时有命妇自持身份,不知轻重地嘲笑她身份卑贱,唤她做平康子。  。  。  结果被那位小殿下知道了,随后找了个失礼的由头发作,让人狠狠抽了这位倒霉夫人一顿耳褂子,把人活生生的变成猪头。  。  。  ”

    他顿时失声了。

    “禽兽啊禽兽”

    正好又看到女子身后跟着一群小女孩,具是不及豆蔻的浪漫年华,虽然手中中规中矩的捧着器物,却是充满好奇的望着行来的人等。

    他不由怅然骂道。

    “这算得什么,据说他身边都是这样的绝色,还不满足的到处巧取豪夺,在河北收了一个比他小十岁的女儿,在江陵骗走了身家巨万艳名远播的宁寡妇,回到长安又把哥舒老帅的女儿,全强行羁留在府上,。  。  。  在长安收罪眷,在成都纳孤女。  。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  。  。  ”

    虽然口中说的是鄙夷,却难掩面上艳慕。

    “要知道这位还是个后军别将时,就已经在帐中私藏女子,还敢调戏圣驾身边的女弟子,楞是让他强占了名满长安的谢供奉,又骗诱攀结上年幼的公主,才开始发迹的。  。  。  。  。  。  。  。。  ”

    “可没你说的那么不堪好不好。  。  。  。  。  。  ”

    又一个同伴端杯凑过来。

    “人家可被今上亲许的不可思议之人,此君明明是个武人。  却和文人一般,热衷于著书立学,开宗立派,偏偏还给他做成了不少。  。  。  。  。  明明身列尊崇地官家贵人,却醉心于五民之末的货殖之利,门下营生遍及海内。  。  。  。  明明当是大有作为的人物,却喜欢方技文艺这些杂旁之道。  搞出一个又一个名作来。  。  。  ”

    “最可气的是,明明他身在其位却不务正业。  偏生还能深得上宠不衰。  。  。  。  。  。  。  。  ”

    “据说他喜欢给自家的女人量身作曲,以得曲最多为宠爱最甚,。  。  。  。  还喜欢让她们出来做事。  。  ”

    “你没听他说,笑掌天下权,罪卧美人膝,大丈夫,当如是也。  。  ”

    “羡慕有什么用。  你不是听那从军曲唱,莫让儒冠误此身么,干脆扒了你这身文骨,做你投笔从戎的班冠军去。  。  ”

    “快看,又有美女出现了。  。  。  ”

    一群莺莺燕燕从长廊呖呖而过,几道同样充满好奇的目光,交错起来,不由他们自发地挺胸凹肚。  摆出一副自觉最好的形象来。

    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种场面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酬谢长期以来支持和追随龙武军事业地各界人士,顺便加强点联系,在长安就有过类似的活动。  这次又有所不同,受到邀请的豪门大户。  文武官员,能够沾上点关系的,都会把自己家还没出阁的女儿,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送过来。

    这次南征封赏下来,军中也有一大批得到荣誉和地位地未婚年轻俊杰,因此还有相亲择配的意图,对这些充满金风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人财名利兼收之类,美好憧憬的学子们,也是一次重要的机会。

    比如。  负责内部警卫的。  照例是童子军出身的少年亲事们,穿着便服站在角落里。  倒与那些宴会场内,特地被带出来见识世面的同龄人,没有什么两样,。

    面对又一个泪奔而去的窈窕身影,

    小杨斜斜咬着草根,懒洋洋对着太阳靠在粗大地树干上,还是那么的冷淡,漠然的就象一座精密刻画的雕塑一样,只是偶尔灵动的眸子,散发出一种危险森冷而充满邪恶诱惑的东西。

    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个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和情怀,试图靠近过来地官家少女名门秀媛,象飞蛾扑火一般吸引过来,又被他坚冰一样的冷漠与残酷,拒倒于千里之外,甚至被他瞪一眼,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就噙着眼泪落荒而逃。

    “老大。  。  。  ”站在附近的一个少年亲事才刚开口,就被另一位更大一些的同伴,从后脑狠狠拍了一掌, 差点没从树上掉下去。

    “说过多少次,两府三军只有一个唯一的老大,。  。  。  要叫杨头儿或是杨首长。  。  。  ”

    捂着头的少年诺诺几声,又道

    “杨头。  。  心肠儿怎么就这么硬。  。  用冷到骨子里的煞气啊。  。  。  狠心去对付这些漂亮小娘呢。  。  。  ”

    “那是头儿天生的,从小空手擒杀虎豹熊罴,从我们家总大人后专在军阵中杀将夺旗,手上人命何止上百,连他呆过的那些捉生队和战锋营地兵头大爷们,都说他是天生地为杀戮而生,不能轻易招惹的人物。  。  。  。  ”

    同伴满眼羡慕,脸上泛着红光说,大有望山仰止地崇拜和效仿之意。

    “据说玉真大长殿那里,已经在女学馆里放话出来,谁能把这快石头给捂热了,她就给陪一大笔嫁妆。  。  。  ”

    “又一个送上门的。  。  。  ”

    就见远处一名穿着彩青纹裙的少女,双手捏拳有些畏缩踏步上前。  。

    “模样不错,看起来胆气也不错。  。  。  打赌打赌。  。  能坚持多久。  。  。  ”

    “我赌不过三息。  。  。  。  就今天的特勤津贴好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吝啬子,逢父丧,请道士度之,索千钱,只给八百。  遂言度东天,子问为何,言度西天需千钱,不得不遂给,乃至自棺内呼有骂声“不孝子尔,为百钱尔,累吾东西奔走。  。  。  。  。  。  ”

    笑语晏晏中。  我也正在讲古。

    皇帝身边好升官,所谓大浪淘金。  危难时刻见真性情之类的理由,在守城中有过杰出表现地,事后多少都获得了奖赏和晋升,南沼大军一来一去,守吏或死或逃,或不光彩的降敌,地方上造成了不少空缺。  也需要人补缺,还有南沼进犯背景下的事后追究和清洗,也需要人来稳定地方。

    因此,那位太上在局势稳定下来后,一口气圈点了一大批人,大部分就近水楼台的落在这些已经毕业的官学生中,虽然其中不免一些混乱糜烂之极的烂摊子,但也是这些年轻人展现所学的机会。

    作为两学地缔造者之一。  按照惯例会在出放前,到我府上拜谢教诲纭纭。  再加上我成为科举的考官,是内定地事情,因此攀着亲故渊源,例行来拜会混脸熟的学子也不少,由郑元和一次领到府上来。  比较核心和亲熟的,就在花园里一并接待了。

    这些新补的官员以年轻面孔居多,本来着场合,别人的做师临别宴上,无非交代一些““外放地方,要上体君心,下洫黎黍,尊敬官长,亲近同僚”之类的客套废话,或是“好好做官。  体恤地方。  上承君意,下安黎庶“之类的例行教诲。

    我却是在给他们讲为官地故事和典故。  诸如“青天高三尺”“五大天地”“葡萄驾倒了”“爱民如子(金子银子)”,“带土地公回家”之类传统官场嘲讽笑话。  中间还夹杂一些“葡萄驾倒、请夫人阅兵“之类生活雅趣的笑话,弄的整个谢宴上笑声连天,

    为他们上这步入官场的第一堂课,我实在一点准备都没有,只能随性发挥了,不过各种官场的潜规则,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厚黑学,在各种影视题材中比比皆,只要换个背景,就可以信手掂来,他们也听的津津有味。

    “说实话老子我不赞成你们做清官,”

    说这话的时候,我不由看了一 眼,在座唯一一位资深地老官僚,剑南四大使之一的营田使方允谦,他毫不在意的对我笑笑然。

    这位也不算什么清官,该拿的一样照拿的身家不菲,保养外室的小公馆也有几处,不过这两年他也象一个正宗地老农一样,辗转于各地的田间地头,推行良种和新式农艺以实现增产增收,鼓励乡民百姓利用一切条件在相对贫瘠的荒坡山地上广种瓜菜茶果,蓄养鸡兔,堆肥积草,以代粮用,为供应前方所需劳心劳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甚至因为亲身示范,而吃了太多瓜菜而拉肚子拉的半死。  。  。  。

    因此有内部消息说,将来成都小朝廷北归,他被内定为梳理财赋的剑南转运使和南行都留守。  。  。

    “一贫如洗的官,不但失朝廷的体面,劳体累心苛待自己不说。  还要连累家人同僚与你受苦,而且清官就不等于好官,如果走了偏执,危害更大。  。  。  。  固痴和清高是难得的操守,然官场中最要不得的就是固痴和清高,惟有上下一心才能实现报国为民之心。  ”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  人不能有傲气但要有傲骨。  傲气现在外,刚则欲摧,傲骨内敛于心,一切都把握有度。  。。。既能造福乡里,又不苛待自己,这才是为人入仕上乘之道。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

    “俗话都说,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进不来,要你们凭个人之力去破这个陋俗是太强为了。  但是为官会弄钱也要会做事,泽渔而竭是愚者所为,如何周顾各方面的关系,而能实现自己地抱负,才是真正地仕途大道。  。  。  ”

    “我倒不是硬想你们做君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像这种君子,我是干不了的,我要做地君子,是爱财而取之有道,不太背自己良知的君子。  ”

    “知道漕工吗,河工堤防是个无底洞,报多报少全凭良心,可恨的是那些家伙侵吞贪墨不说,为了长久之利就是不用心修好、年年修。  年年患,淹地是百姓家园,鼓的是自己的腰包。  。  。  。  。  ”

    方允谦终于也开口了,象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以前我经手的那些人,岂止是罔顾良知,简直是没有人性了,以岷江水利而言。  假如工程费百万,我可以设法浮报成三百万。  落下二百万的好处,但是不能做那种只报百万而实际开销二十万的事,前者利厚,后者利薄,但是厚利者至少能心安,因为事情确实是做了,。  。  。  。  。  。  。  。  可是那些人宁取薄利而不取厚利。  那些人的算许更精,百万之工,虽能获利二倍,但是一劳永逸,从此就断了财源。  草草塞责,虚应故事,则水发灾生,年年有好处。  。  。  。  。  ”

    “千里做官为地是什么”

    听他所说暂告一个段落。  我突然又问了以个问题。

    答案也有很多,有人回答为展抱负,有人回答为济事救民、,有人回答为报效国家,有人回答为实现父母遗愿,乃至为求仁得仁的都有。  。

    “都说地对。  也都说的不对,千里做官只为利,只不过有的人追逐的是名利,有的人追逐的是功利,还有的人追逐地是权利而已。  。  。  ”

    我继续解释道

    “功利之心人之常情,多少而已,看你如何把握运用,用之正则造福一方,用之斜则为害一方而已”

    “如果能够无伤国家大义,也不损民族大节。  将地方治理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