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270章

幻之盛唐-第270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号称河北最后一片完好之地的范阳郡,史家兄弟的内乱打成了一片焦土和废墟,史朝义仗着兵多将广已经逐渐占据了上风,但是这种优势是以牺牲地方为代价的,为了鼓励部下拼命和获取给养,纵容他们对范阳郡境内实行无差别的烧掠和抢劫。  。  。  而史朝清一方,以历年积存地财货为代价。  厚币接纳周边的番胡,来抵抗养兄的进逼。  。  。  两边都已经打得不死不休,无法罢手了。  。

    “是,来自安东的消息”

    “什么”我心中重重的一顿。

    在海上消失许久的罗先和薛嵩,也终于有了消息,这两位因为海潮和风浪。  而偏离了航线,并没有在预想中的营口登陆,而是在靠近平壤的安东腹地搁浅上岸,因为经验不足又不熟悉汛期,粮水几尽,大半战马都水土不服病倒,还损失了几艘船和上面地人,为了获得补充,于是附近的新罗人就倒了大霉了。

    虽然是两只久困于海上疲惫之师,但也不是那些新罗国孱弱的边兵可以阻挡的。  而边郡的镇守使。  面对宗主上国的军队,也没有多少顽抗地勇气。  只是绵软无力的交涉几句,就任由这群恶狼冲进境内,穷尽搜掠之下,也有几万石的稻米或牛羊之类,整整修养了三天才缓过劲来,又征发了上万民夫和车马,才重新向安东都护的郡治辽西城;(即今辽宁北宁一带)进发,沿途以朝廷的名义,收编了一些小股的高丽军户,稍稍恢复了些编制。

    没想到,在辽西城下却撞了上一件大事件。

    历史上,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故去,由于安东孤悬敌后,只能通过海路往来,因此肃宗派宦臣去安抚将士,并察看军中将士想要立谁为节度使,以便授给旌节,加以任命以维持局面。结果高丽人裨将李怀玉,乘机杀了王玄志的儿子,推立侯希逸为平卢军使。  因为侯希逸的母亲是李怀玉的姑母,所以李怀玉推立他为军使。  于是朝廷任命侯希逸为节度副使。  唐朝的节度使由军中将士自行废立地先例,从此开始。

    但由于侯希逸河北失踪,高丽人裨将李怀玉直接杀了王玄志地儿子,胁迫诸将自立为留后,上请的诏书都已经在回来地路上,朝廷本拟追认,没想到一个薛嵩横空杀出,正逢城中大乱无暇顾外,直到兵临城下才被发现,薛嵩和罗先计议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奇兵突入城内,灭了李怀玉而并其所部。

    待到朝廷中使登船出发的时候,却已经从登州的商人那里得到消息,龙武军所属的薛嵩和罗先,一内一外,正在招集薛楚玉时期的部曲,收编前大都护王玄志四散的旧部,试图平定安东数十州的局势。

    由于首任都护薛仁贵在唐朝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中; 骁勇善战; 勇冠三军;“身帅士; 遇贼辄破”;“威震辽海”。  高丽既降; 诏薛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 仍授右威卫大将军; 封平阳郡公; 兼检校安东都护。  移理新城; 抚恤孤老; 有干能者; 随才任使; 忠孝节义; 咸加旌表; 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薛氏一门在安东,依旧广有影响,那些世袭羁縻州的太守,都督,几乎都是薛仁贵时代任命的,因此薛氏的大旗一出,又有足够的军队和名义为后盾,待到消息从新送回来,薛嵩已经收编了安东都护府之下的安东守捉,靠近营州的怀远军也表示出了服从的姿态,而罗先率部挟大势和诏书,正向态度尚且不明的保定军进军。

    如果他们事成,将断绝史军的来自渤海、新罗等境外的大部分后援,并且可以在近期内对范阳的后方造成巨大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发展,将改变一个历史结果。

    (历史上,由于平卢节度使兼安东都护侯希逸与叛军连年相攻; 难以支撑; 朝廷又无力支援; 加上契丹、奚等族乘乱侵逼州县地区; 只好放弃营州之地; 移至山东半岛的青州(今山东青州市) ; 安东都护府随之废止。  原高句丽东部和南部旧土分别为东北部的渤海政权和朝鲜半岛的新罗政权所占领)。

    就如那句谚语所说的,一切荣誉,都将属于我和我的龙武军。

    “不算什么好的消息又如何”

    “大人又可知,战乱中失踪的军容观察使之一,内丞宁知远,已经回到了洛阳”

    原来,这位宁公公以在叛军之中以宁死不屈闻名,却运气极好没被残忍好杀史思明给杀掉,还传奇性的,凭借凛然大义和出色口舌,从叛军中拐带了一小队人马,逃奔朝廷。

    随他回来的,还有一批号称是被他营救出来的邺城之乱中被俘将领,如前河东节度使王思礼、安西都知兵马使邓景山、平庐兵马使田神功、平卢节度副使侯希逸、滑濮节度副使尚衡等,这事在河北轰动一时,被嘉奖为一时义臣的典范,不但晋为飞龙使,还破天荒的赐予伯的爵位,随他反正的叛将令狐鄣,也被授左骁中郎将,赏赐财帛。

    “我倒,还有这种事情”历史上的河北三镇四小强,又一个投降了。

作品相关 长安篇 第二百七十四章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属岁阑

    长安篇 第二百七十四章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属岁阑

    长安篇 第二百七十四章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属岁阑。

    与张果老的会面,并非一点都没有收获,所谓过程是波折的,结尾是圆满的。

    交付完所谓密诰,我刚想随便弄点东西,把这号打发走,他突然开口道:

    “大人可知金丹道”

    我心中顿然跳了跳。

    。  。  。  。  。  。  。  。  。  。  。  。  。  。

    原来他居然是道家最神秘,人数最少的流派,金丹道的当代传人,这一门最出名的就是以房中术练内丹的法门,对选择门人的资质,极为苛刻和挑剔,而让传承变的稀少而困难。  他的前代受业宗师,就是道士钟离权,也就是被称为八仙中汉钟离的原形,这老东西就是以养生和房中的见地,得到当年老皇帝赏识的。

    以我恍然大悟加很恶意的想法,这老头是不是因为房中术上的接触表现,才得到那位shu女寡妇,玉真公主的赏识和引荐的。

    他此次,私下代表了道门中的一些势力投石问路的态度,我前些日子把京畿一代的江湖人整治的惨了,而这些道门中人也不象他们宣称的那么清净,也有自己的灰色产业和江湖上相关的利益代表,来自军队的强力手段,和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风,多少让他们有些忌惮。

    当然金丹道虽然择人很挑剔,而下一代纯阳子吕洞宾。  还要四十年后才会出现,在权势和利益的润滑下,他对于我这种先天已经定型、后天又有些营养过剩地前宅男,还是给予了一些后天调养补足的指导。

    开完小圈子的会议,安排好后续的事宜。

    “准备打点行装,随我去襄阳”

    那封神神秘秘的诰书上只有“襄阳”“魏仲犀”之类几句寥寥只言片语,若不是从行皇帝玺的印样。  到所用的八宝珍贝印泥,那些惯用地御体字和秘书监学士们专用的上谷墨。  实在验不出什么问题来,我还真以为这是一封矫命。

    显然,老皇帝终于决心给不安于江南地小儿子一点警告了,这魏仲犀恐怕只是第一步。  不过根据崔光远凡事都喜欢往最坏的想法,这一封密诰,多少也有南边试探的意味,比如对于我们这些一手扶植出来。  却久出在外的禁将内臣,是否还依旧遵从上命的问题,也许关键时候,就只能靠这么一封来历不明途径也可疑的诰书,扭转大局了。

    既然南边号称已经退养的那位,难得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想法,于是我不得不变成那个跑腿地人,这是一种态度问题。

    出蓝田关。  走两天河谷间杂的山路,到丹江,再到汉水,顺流而下,就是襄阳了。

    三天后,我已经坐在襄阳城中。  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昭明台上,就着江风喝酒饮宴了。

    昭明台,其实一做高台筑楼式建筑,本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  昭明太子为梁武帝长子,生于襄阳,辑《昭明文选》,垂于后世。  至本朝改称‘山南东道楼‘,有当代书法兼制墨大家——李阳冰篆书‘山南东道‘四字石刻,为山南东道治所标志性建筑。

    这建筑面南,青砖筑台。  中有条石拱砌券洞。  高宽各丈余。  台上建三檐二层歇山顶楼房5间,高约15米。  东西各建横房4间,台南有鼓楼、钟楼各一。  就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眼中,这种布局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合防御和警戒。

    当然,在这最高的建筑上,登临饮酒,唱诗做赋,那是只是幌子,外围是龙武军属天侯组,他们正用尺表等各种工具,对照太阳的高度,给城中各种建筑物和要害,定高绘图。  再送到城外的某些地方去。

    “襄州襄阳郡,土贡有纶巾,漆器,柑,蔗,芋,姜。  户四万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万二千一。  有七县一府,汉津府、邓城,谷城,义清,南漳,乐乡,宜城。  。  。  。  。  ”在官方地方志上,只有这寥寥几句。

    治所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从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地历史;城池始建于汉;护城河最宽处至少百丈,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  城墙始筑于汉,后经历代整修,城高墙厚,周长至少十五里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共有六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王维早年有诗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要从外部攻下这个坚城,几乎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百丈宽的水面,几乎都可以行一只规模不小的水军了,更别说外梯形的夹石马道城墙,可以直接用马把床弩石炮等重器械,运上城头任何一个角落。  无怪虽然安氏叛军,屡有侵掠境内,却始终安守如然。  后世宋末,就是靠这个基础,成为让蒙古人流血不止,坚持最久的城市。

    不过,幸好我们是来夺权地,而不是来攻坚的,所谓再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克了。  金钱的力量有时候,比刀剑更有用,再加上船帮和商户的掩护,足以让大量武装人员顺着日常的人流,进入城内而无所惊觉。

    看着城中熙熙攘攘的繁华,各种造型的船只,帆布如林,往来如织。  自从江淮漕路断绝后,作为汉水的支流,这里就承载了相当部分北输的任务,南方地竹木漆纸、丝茶盐米等消费品,象流水一般输运北上,光那码头上货栈林立,肆铺茨比,蚂蚁一样堆簇在周围,汗发如雨地苦力和各色伙计,让襄阳城呈现出一种繁盛极至的味道。

    在另一处仲宣楼。  五小将之一地向允发负责的那部分,也有类似的任务。  仲宣楼在襄阳城内东南角,据说是为纪念东汉末年著名才子;“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所建,在这种游人多多的名胜之上,以画师的身份做掩护,测绘机要,不容易引人注目。

    “这里就是夫人城”他指着一段斑白与青灰交替的位置。

    自然有本地地人物。  一一位我介绍城中的古迹典故。

    “所谓地夫人城,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池。  乃是襄阳城西北角稍稍向内凹进一段城墙。  东晋时梁州刺史朱序镇襄阳时,前秦苻丕来攻; 朱序母亲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随领女婢及城市妇女于此斜筑新城一段。  后此角果被攻破,幸亏新筑之城垣,方击退攻城之敌。  时人因称此段城垣为夫人城。  以记其功”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梨)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  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  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丝竹和歌姬伴唱的李白《襄阳歌》中。  ,时鲜的菜肴散发出诱人的味道,整只来自荆江的尺长白鱼蒸烧,来自江陵六月活肥鲈做的生切—金榧玉脍、汤如奶汁地烧鱼浆,

    我放下装模做样的白瓷杯子,轻声请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