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245章

幻之盛唐-第245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个前科,自然是不敢做那奢望了。  但享受过京师的繁华富丽,总想着再回去机会。

    “因为太子甫立如此大功,声望正隆,而今上的身体时闻有徉,他们得为家族考虑一个更好的前程,如不出意外,。  。  。  。  主上您。  就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三朝元老了”

    我心道,难道你也是冲这一点才下定决定投靠我的么。

    崔光远,弹了袖子上的沾尘,继续道

    “既然没有办法攀附太子,退而求其次,结好一个前途无量地权臣。  也是不错的”

    “况且大人足够年轻,相比那些垂垂老亦的朝臣,有的是时间”

    听完这话,我却是沉默不语,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后院里带上太多功利主义和政治色彩,哪怕这是一直以来无法避免的,但我都尽量努力去淡化它,特别一个娘家背景深厚的拿人。  家里有个西北那位张皇后背景的云容已经足够了,我摇了摇

    “再说了”

    崔光远笑了

    “那属下先讨画像来了“

    “随便你了”

    不过我越发觉得这家伙骨子里。  功利主义的色彩。  一切都现实利益出发,完全不在乎手段地存在。  为了自以为正确的最终理念和目标。  没有什么不可以被牺牲的,包括效忠对象。

    如果他表现的再露骨一点,我或许该考虑要不要给他戴个眼罩,再改名叫奥贝斯坦什么的。

    他又说起另一件事。

    “据说太原一宗二王的祁县王门,刚刚换了家主”

    “恩”

    “前中都留守王承业已经被押往长安,看来他那一门,被彻底抛弃了”

    我心默道,这就是大势可用啊。

    “对了,清河那里怎么说”

    “也有些许结亲地意思”

    “什么”

    “不过肯定不是什么重要人家的”

    作为从人见人嫌的乌鸦嘴,进化成很有先见之明的眼光出众之辈,所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

    在洛阳与小白重新相见,有一种恍然隔世不胜唏嘘的错觉,生死徘徊下来,相视一笑,许多东西也是尽在无言中。

    不过,我们也没有多少时间叙旧,作为邺城兵败造成后遗症是,大量残兵败将流散地方,肆虐一时,龙武军还有相对完好的建制,很快被借兵去清理地方的乱军。

    河北硕果仅存的几个大佬,也个有自己地麻烦。

    郭子仪地大将仆固怀恩在草原上遇到了**烦,已经派兵去救援了,李光弼要坐镇河东,震慑翰海、金微等都督府一些蠢蠢欲动的家伙,河北地局面光凭一个李嗣业手下河西旧部,郭析暂代的镇西、北庭军,勉强维持一条防线,他们虽然足够强悍,但也在一连串的战斗中,打的筋疲力尽。  至于让回纥兵去执行军纪,谁知道这些依靠不断的打战和抢劫来维持军队凝聚力的家伙,会搞出什么更大的乱子来。

    于是历史的车论还在继续前进,而伟大的历史使命,相当一部分重新落到龙武军头上,好在龙武军有完备的三极兵役制度,南边还有创收的门路,在无数金钱效应滚滚推动下,短时间内还是补足了大致缺额。

    待在河北清理地方的这段时间,

    河北的许多老牌氏族高门,都发出了做客的邀约。  象清河崔族是托请了颜真卿地面子,博陵崔氏干脆以崔圆出面,虽然只是一些象征性的示好,没有多少实质的东西,但也算是一种改变的姿态。

    连一向被视为远宗的不良子弟崔光远,也接到了叙年谊的帖子。

    在战争损失最惨重的就是那些河北氏族,从族人子弟到产业田庄。  都在战争中受了重创。

    所谓贼过如梳,官过如箅。  流寇饥民所过寸草不生。  所谓官军来了要出丁出粮,割肉放血好好招待,叛军来了要烧死奸掠无恶不做,而盗匪流民来了倒是不挑剔,但是地皮上任何可吃可用地东西都不会留下,破坏力也不下于前两者。

    有一点实力和眼光的家族,纷纷散家财募壮丁。  结寨自保,或者干脆卷了多年地急需,躲进城里吃老本,等待战争结束。  稍稍积极一些的,或者仗着有官方背景的家族,则纷纷联合起来,占据一县一州,响应朝廷的号召建军置官。  坚持抵抗一时。  再加上因为实力不足,相互恩怨纠缠,见死不救等因素,被屠城灭族的不在少数。

    作为这些中原门阀代表的山东七大氏族也不能例外,因为以这些家族都以富饶繁华著称,千年的积累。  又处在显望之地,无论处于什么理由,他们地聚居地几乎变成了官军、叛军反复争夺的战场。

    象太原王门,就经历了三次太原保卫战,除了一座太原城,境内的其他地方都被打的一片浪籍。  而另一大氏族崔氏聚集的博陵郡,干脆被叛军占领了数年,不得不大举南下投靠清河的远宗,虽然几经反复,但族人子弟死伤累累。  田亩荒废。  无数家门破落,却是无法避免了。

    赵郡李氏。  则被叛军悍将蔡希德,史思明,先后屠城了两次。  荥阳的郑氏、因为靠近洛阳,也没能幸免,连家主在内一千多口,都被安禄山请去洛阳粉饰场面,虽然在安氏内乱中存活下来,却又赶上河北官军血洗洛阳。  。  。

    陇西的李氏最远,但是崔佑乾攻掠关中时也没放过它,连家庙都被烧一空了,其中许多人因此纷纷投奔了龙武军和相关所属。

    而范阳地卢氏最倒霉,安禄山就在他老家起兵,当时就拿这一族祭旗杀人没产,卢氏族人或死或逃勘称满门血泪,后来史思明继任范阳节度使,对这种领地内的不安定因素,好不客气的大肆屠戮,也有一些卢氏族人曲于叛军的yin威,为之效力,结果官军来了以后又予以清算。  时至今日,范阳的卢氏一门五宗八脉,至少三宗五脉都已经人丁凋零、

    也只有清河的崔氏,因为地处最南,依靠支持河北四拄臣之一地颜真卿所部,与来滇、贺兰进明等守臣,相互呼应,共同进退,才保全了家乡的大半完好。

    邺城一败,有这些家族子弟,组成的地方军,本来想在最后一战中捞点资本回来,以通过在政治和仕途上的进身,来弥补所受的损失,但在崩溃来临时,却比不了那些正规军的实力,再次遭到了灭顶之灾。

    而且更糟糕的是,那些被击溃的乱兵退下来,连本部将官也约束不住,疯狂的大抢乱掠,变成地方上新的乱源,他们甚至都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抵抗地力量了。  一些家族之间本来就有恩怨纠缠,不免有借手乱兵,对对头落井下石地,结果让局面变的更混乱。

    再高贵地门第和传统,都抵不过要生存下去的现实。  这时候没有比请一支凶名赫赫的官军,去坐镇清剿,更好的选择。  数量倒不需要太多,只要足够镇的住场面就可以了。  如果有足够的好处,我也不介意做一回雇佣军。

    “这些氏族不是最重门地、血统么,”我有有些荒谬的感觉。

    “再重门第血统,也得跟上时事变迁,若不知道一些变通的手段,恐怕也不能存续到现在了”

    崔光远笑的有些冷,显然作为我的代表出行,很有一些扬眉吐气的感触。

    “为了生存,这些家族也得另寻道路”

    “比如,这战后的买卖。  也想插一手”

    “恩,那他们都可以拿出些什么来”

    。  。  。  。  。  。  。  。  。  。  。  。  。

    说话间,杜佑匆匆送了一贴东西过来,我示意就地宣读好了。

    “西边来报,说朝廷有意重开科举”

    “哦”

    我心道朝廷这么做毫不奇怪,河北诸道多出缺,再加上前些年大举放权。  让地方自募自保,造成如今将出私门。  山头主义严重,不想办法解决那才怪呢。

    现在,建宁王和中书门下平章李泌,都已经到了洛阳,同时一下两个重量级皇子会聚在河北,也引起许多人猜想。

    现在诸军新败,地方势力残弱。  朝廷有名义也有理由,处置起来也方便地多,不至于造成过大的反弹。  。

    “朝中有人建议举大人主持武科试”

    “恩”我想了想,应该不会有平白的好事“还有呢”

    “敕成都武学,可垂为天下治范,所出同武举出身,免试待放”

    我心道这才是戏肉。  “然后”

    “昭令入京将帅,皆入学以授讲之”

    “去查查看。  这条是出自谁的主意”我别起眉头“朝廷打算掺沙子么”

    “掺沙子,这形容倒也贴切”崔光远翘了翘嘴角“以外来将帅,例行授学之制,意图在削弱主上的影响”

    “朝廷新铸乾元重宝大钱,以一当百,朝中百官与禁、卫诸军都得到数量不等的赐钱”

    我皱起眉头。  这不是典型的人为通货膨胀么,要靠铸钱来给臣属军队发工资,看来西北那里真是财政枯据到了如此程度。

    杜佑容色未动,继续叙事道

    “朝廷换相,以兵部侍郎吕諲同平章事。  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苗晋卿为太子太傅,以裴冕为刑部尚书,皆罢政事。  以京兆尹李岘行吏部尚书,中书舍人兼礼部侍郎李揆为中书侍郎,及崔焕并同平章事。  加户部侍郎第五岐,韦加韦见素太子少保。  以南华人刘晏为京兆尹。  。  。  ”

    “李岘、李揆”我想了想。  “说说他两地情形”

    “据说今上于这位李岘恩意尤厚,李岘亦以经济国家为己任。  军国大事多独决于岘。  当时京师多盗,内监李辅国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以备巡逻。  李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制,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乃止。  ”

    “先是百官请加张皇后尊号曰“辅圣”,上以问中书舍人李揆,对曰:“自古皇后无尊号,惟韦后有之,岂足为法!”上惊曰:“庸人几误我!”会月食,事遂寝。  后与李辅国相表里,横于禁中,干豫政事,请托无究,上颇不悦,而无知之何”。

    这两位经济宰相也是牛人啊,居然一下子,就与皇帝最宠信的宦官,以及最宠爱地女人结怨。

    “群臣请上尊号曰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许之”

    这位陛下,还真有幽默感啊,这是我的想法。

    “上诏以郭子仪为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权知东京留守。  以河西节度使李嗣业行陕州刺史,充陕、虢、华州节度使。  。  。  。  。  。  ”

    郭子仪威重老成,朝廷总算下定决心委以重权柄了。  让李嗣业去守京师门户,怕也是一招妙手。。。

    “设置浙江西道节度使,管辖苏州、润州等十一州,任命升州刺史韦黄裳为节度使。  庚戌,又设置浙江东道节度使,管辖越州、睦州等八州,任命户部尚书李枧遥领节度使,并兼任淮南节使”。

    地球人都知道,浙江之地距离河北上千里之遥,其中间隔河南、淮南诸道,最多只有点民变抗税什么,没事在这里设置节度使,西北打算对永王下手了么,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啊。

    突然一个声音;打断我的思路。

    ‘军上;寻得了‘

作品相关 河北篇 第二百五十六章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河北篇  第二百五十六章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第二百五十六章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卢玉坊倦真身子抵在门上,拽紧了手中的剪子,沿中满是决然和悲哀,听着外面喧嚣的声音,夹杂着苦口婆心的劝说,婶婆叔姨的声音

    “玉坊啊,这是你好命了”

    “那位王老大人是告老的京官,文采是皇上都听说过的,又最会疼惜小的了,家乡田宅众多,他儿子可是州府的判官,在州里呼风唤雨的人物”

    “侍侯人家,也不算埋没了卢氏的家门了”

    “年纪小些也无妨,人家愿意养上几年,万一生个子嗣,万般的家财都有你的一分,将来也不用当心了”

    “眼界也不能太高了,虽说人家有好几房了,但都在上京,在家乡这里,还不是你说了算,管钱管权。  。  比大房奶奶差不了多少”

    哗啦一声,雕花的窗格迸裂了一半,吓的她一缩,却听门外训斥声

    “我的小祖宗诶,快停手,你这是做什么,”

    “别乱来,刮碰什么伤了一点就不好,那里也没法子交代”

    “臭丫头,你以为你还是那官小姐啊”一个声音说的口干舌燥,有些沙哑,终于不耐烦起来

    “饿一饿就好了,我就不信这撅蹄子还能扭过天去”

    “那大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