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1038章

幻之盛唐-第1038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驼车,充分体现了作为统辖阿拔斯王朝这一个大帝国的至尊,所经营的奢侈享受和独特品味。

    作为要用四十只骆驼才能拉动的。缓慢行进的小型移动宫殿,有两层半高。最低一层是用来存放各种奢侈享受所需物资的储物层,中间层才是主人日常活动的场所。

    地面是用带有熏香味的木材,上等的丝绸和说不出来理的珍贵皮毛堆砌起来的,按照前中后,分为半敞开的会客间兼校阅看台,日常生活起居室和卧房三个部分。

    顶层是带栏杆的露台,和用金银刺绣的帐篷罩成的礼拜间,也存放着专供哈里发赏鉴阅读的宗教和其他种类的书籍。

    只要很简单的改装,就变成我的移动办公场所和发号施令的行帐。

    “渤海公的身体,已经渐见康复……”

    “从慕州(木鹿)镇,移镇依法州(伊斯法罕)……”

    “这样我就可以把大后方,放心的交出去,做好眼前的事情了……”

    和拜占庭人大城合议之后,我需要处理的,就剩下一些比较重要的琐事,

    比如,在平原地区的雨季的结束,作为道路工程配套的驿所和信号板传讯站的深化施工,以及项目工程量扩大之后,如何控制技术流失和要点保密的请示。

    比如南方两河下游依兰平原上,巴士拉省内的昆仑藩属兵团和海外军州的联合督府,已经开始收获了第一批速生种的土豆,不过种源并非随军从国内带来的,却是来自西天竺的天赐州,近岸屯田区的海外二三代品种。

    这也意味着,所谓唐人屯垦团这些,自古天赋全部点在种田上的华夏耕战民族,扎根西亚异域的第一步,有了一个好开头。

    又比如岭西行台之下所有标志性的山川、河流、城市,用以华夏色彩的重新命名的项目工程,最后就变成在广大军民中,采取有奖悬赏性质的命名征集。

    我又翻开一篇奏事,不由咦了一声。

    却是岭西兵曹判官辖下的军前匠做司报告,从亚述都督府境内找到的十几口石脑油井,和那几处沥青矿坑,已经有一半以上,开始恢复产能了?……

    “这很好……”

    作为矿物沉积相对贫乏的美索不达米亚大平原地区,这些油井和矿坑,算是了不起的例外出产了。

    而无论是原油,还是沥青分立物,都是龙武军开发的军事项目和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原料成分。

    而且作为后世最大的石油地质沉降区,当地那十几口石脑油井的历史,甚至可以上溯到第一波斯帝国时代,主要用来作为拜火教的燃料的使用记录,而当地人使用沥青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

    本地出产的地面自流性质的原油,之所以被称为石脑油,就是因为其相对澄净易燃的特质,特别是比较国中已经开采成熟的静边、玉门、汉中那几处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不错的提升。

    当地人只是简单的水化蒸馏。就可以提取到接近半透明的所谓“石油精”。这也是当地,作为古典特色的火器投掷部队的核心装备。

    和西方拜占庭帝国所依仗的,松香樟脑油等易燃物合成的猛火油——希腊火,正好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科技树……

    圣城麦加。所有穆斯林毕生的心灵家园和精神寄托,正在陷入某种痛苦和悲痛之中。

    大名鼎鼎的前海盗兼走私犯子头目,如今的义从校尉辛巴达,表情复杂的站在城外的土丘上。

    在他视线的方向,来自阿克苏姆王国的高原猎骑兵和努比亚步兵。以及科尔普特长矛手和弓箭手,猛烈的攻击着这座半岛上最神圣的城市。

    正是他的牵线搭桥,引领着这些来自对岸非洲大陆的联军,一路长驱直入杀到这里,

    这也是他对唐人海外拓殖船团,所交上的最后一道投名状,从此以后,他就算割断了与旧日生涯的最后一点羁縻,彻底摆脱了荣誉唐人的特殊身份。正式成为一名能够让后代子孙,享受科举教育和荫蔽制度的大唐官人。

    阿拔斯王朝覆灭的消息,也像是吹响了这些海外唐人拓殖船团,大踏步扩张和进取的号角,从波斯湾到红海。沿海地区的城市几乎是成片成片的,投入到这些东方人的旗帜下,寻求某种庇护和效力,……

    最后连那些来自半岛南方内陆地区的部落酋长和教长们。也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低声下气的希望能够与这些来自海上的征服者和贸易家。建立某种更加稳定,并且密切的纽带。

    最强硬或是顽固的保守派,被自己的支持者所杀死,然后头颅被装在堆满盐的盘子里,奉献给那些海外的征服者,作为某种诚意和姿态的象征。

    然后辛巴达所在的船团上层,接到了一个最优先的命令,作为位于东非之角(索马里半岛)的赤海州和西天竺出海口平原(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天赐州,两大船团组织的联合行动,他们将成千上万的,来自阿克苏姆王朝的军队,运到了阿拉伯半岛西南的汉志平原,然后在距离圣地麦加不过两百多里的海岸线上登陆。

    作为非洲大路上硕果仅存,最古老的基督徒,这些来自阿克苏姆王国的士兵,用一种置身于圣战和上帝荣耀之中的气概和狂热,疯狂的毁灭和扫荡着,这座被沙漠边缘和山地所庇护的城市中,所存在的任何一丝异教痕迹。

    在城破的绝望和失落下,那些被临时雇佣来守卫城市的贝贾部落士兵,也放弃了努力和抵抗,自暴自弃的转身加入到杀戮、劫掠、焚烧的盛宴中去。

    于是,

    圣地终于迎来了他最后的日子,除了被杀死和屈服,剩下最虔诚的穆斯林都聚集在了圣寺中,凭借高达而坚固的建筑群,拼死守护着最后的净土。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童,病人还是伤残者,都在至高至大的感召下,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斗志,他们用一切能找到的东西武装自己,只有很少的人拥有弓箭,被安排在屋顶上,有刀剑的小部分人站满每处入口,其他人就只能用木棍或是砖石土块来作为武器。

    但面对那些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来说,这种抵抗是惨烈而且徒劳的,一把武器往往在短时间内转手十几个主人。在箭雨下,他们用身体相互掩护着,死者不停勉励着生者。

    妇女们脱掉衣服,冲进爆笑的敌人中间,为男人们的反攻创造机会,他们用不计牺牲的代价,让敌人一次次被赶出圣寺。尸体铺满了通往内部的廊柱和过道,流淌的血水顺着地势在宫殿中汇集成一个个小池。

    然后无计可施的敌人,开始放火,装满可燃物的容器被丢进人群并打破,熊熊烈火让华美精致的圣殿顿时失去了颜色,人群在哀嚎着,虽然不停的用沙土试图扑灭四处流淌的火焰,但被称为火神马达兹的愤怒,还是接二连三的从宏伟的建筑中,喷涌而出。

    大火烧了一整天,然后被圣殿轰然坍塌的尘土所扑灭,残存的过道和建筑废墟里,尽是被烧焦或是被熏死的人体,他们是如此紧密的堆成一团,以至于不得不象在浓密森林中伐木一般,用斧头和大锯,才能清理出一条通道。

    所以的是,虽然经过大火的肆虐,圣寺最核心的部分,圣神天房,还是几乎毫发无损,但这不能有助于改变它即将遭遇的命运。

    欢声雷动的敌人拥进那些只有身份最尊贵的人士,才能驻足的礼拜间,疯狂的掠夺所能见到的每一样可能之前的东西,无论是贴墙的金板,还是镶嵌在天顶上构成星座图的璀璨宝石,甚至连用融灌的银子在黑曜石墙壁上写成的圣训,也被粗暴的用小刀给刮下来。

    然后墙壁被拉倒,地砖和基座被拆开,每一块建材都仔细分类装车运走,最终轰然一声巨响,圣石连同雪花石的底座,在尘土中四分五裂。

    关于圣石的最终下落,众说纷纭,据说幸存下来较大的残片有七块,

    其中最大的一块,飘扬过海,来到了遥远的东方,成为塞里斯皇帝收藏品之一,随即又被赐予一座佛教寺院,成为了所有东方穆斯林的精神家园。

    第二块被安达卢西亚的二代哈里发希沙姆一世所获得,和古莱氏族之鹰,开国君主拉赫曼的灵柩一起,供奉在科尔瓦特的大清真寺内,接受北非及西班牙穆斯林的朝圣,为此他付出一整只船队的香料和珠宝等贵重货物,以及直布罗陀海外租借区的代价。

    第三块通过外国商人之手,辗转来到了君士坦丁,被巧妙的雕琢之后,成为拜占庭皇帝大斗兽场中央天顶上的装饰物。

    第四块出现在埃及,在亚历山大的港口清真寺中长期展示,成为后来霍比王朝的皇家珍藏。

    第五块为马格里卜的酋长手收藏,他们用数倍等重的珠宝来换取这件圣石的碎片。

    第六块据说在阿克苏姆人的岩石教堂中出现过,作为皇家历代武勋的战利品陈列。

    第七块,被献给了某位不能说名字的人,成为他众多收藏品中的一件,又分散在众多疑冢和藏宝传闻中,等待后人去发掘。

    还有更多微小的碎片和尘土,则混在真真假假的传说,不断在历史中被反复出售,最后在各种收藏家手中持有的记录,达到了数万条。未完待续……

    ♂♂

第二卷 第八百零四章 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

    罗马共和国历史学家:李维

    。。。。。。。。。。。。。。

    两河流域,昔日的伊拉克行省南部,巴比伦尼亚地区,底格里斯河不远处的一处村庄,正在举行某种落成的庆典仪式。

    人声鼎沸中,披红挂彩,摆满了宴席,慷慨的提供肉食和酒类,所有参加庆典的人,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不论是肤色或是发色的差异,都会拿到一个东方特色的陶制罐头作为纪念性礼物,因为意味着由一个唐人为核心的移民村镇,正式建立起来,并且投入使用。

    作为一处样板示范性的模范屯庄。

    年久失修的残破土围,被铲去松软崩坏的表层之后,被用湿润和淤泥和沙子、砾石的混合物,修补起来,然后插上防止野兽和乱入的沙刺木。简陋的柳条和灌木绑成的入口,也被用平整的木板门所取代。

    当地居民留下的那些,柳条和泥土夯实而成的平顶棚屋,也被有选择的改造,基座被用碎石垫高,肮脏潮湿的地面被刮平,然后抹上防水的白灰和干草捣平压紧,墙壁被重新夹土版筑,东方式的木架横梁取代了那些覆顶的苇草,

    从河滩下层挖来的一块块泥坯被塑型晒干,堆窑焚烧成大块的褐砖和弧面瓦,最终成为了新搭建起来的,东土风格祠堂和小型庙宇的墙基和瓦顶。

    水源和沟渠也被重新布局,挖掘和扩容更多覆盖式的地下储水池,然后将排放废物的下水道和生活垃圾堆放点分开足够的距离,以防止自然浸透渗染。

    建设起来的仓房和其他公共设施,则是为了耕作和经营附近的土地和产出,兼带管理和征收附近本地村庄基本徭役赋税的需要,因此也在村庄中心,推平建设了简单的训练场。武器库和防火的小型塔楼,以确保满足日后一定数量的驻军需要。

    虽然如此炮制下来,工程量和耗时不会小,但是只要成为了某种施工的模板,技术和工艺上的额难度就被大大的降低。那剩下只有适当因地制宜添减或是修正的内容。而作为征服者和占领军的驻屯据点。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从来就不用为缺乏劳力而发愁。

    随着露天流水席的长桌,在村落内的粮食晒场内摆成蜿蜒的长条状,作为被邀请来作为主要观礼宾客之一的慕容复。也微笑的看着这一切,感受着某种怀念的味道

    当初作为武装侦察兼做交涉的领队,在遭遇弗林军时突然遇袭落马,虽然很快被那些追随的亲从给抢了出来而捡回一条命来,但是亚美尼亚人的倒钩箭。在他的肺部落下了难以愈合创伤,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只能退出一线的战斗序列,转到地方的二线戍卫或是三线的屯守序列,负责一些强度较低的地方巡治任务。

    好在无论是作为大唐的正列军将,还是那位大人的附庸和私属家将,伤退之后的待遇和福利不差,也不缺用武之地,他很快就领到诰身。作为西平州(巴格达)外围羁縻州附属县的一方团练使,兼带附近十多个土著村的新领主,直接拥有一座房间众多,仓室满满,奴仆成群。入住马上可以使用的偌大庄园,还附属有大片的田地和果园。

    按照国中的惯例,作为宾客之中身份最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