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极品少帅 >

第411章

极品少帅-第411章

小说: 极品少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州镇骁勇者皆集洛阳,置四镇将军,募人分守四城;世充自将战兵总三万人以备唐。

  这年七月,李渊诏令李世民督诸军击王世充。李世民率军至新安,即部署对洛阳的围困。他遣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南据龙门,将军刘德威自太行东围河内,上谷公王君廓自洛口断其饷道;怀州总管黄君汉自河阴攻回洛城;自率大军屯于北邙,连营以逼洛阳。郑军出战,均被击还,洛阳与外部的联系遂被切断。

  这年九月,郑尉州刺史时德睿率所部杞、夏、陈、随、许、颖、尉七州降唐;十二月,许、亳等十一州皆请降唐;次年正月,梁州总管程嘉会以所部来降;二月,怀州刺史陆善宗以城降。洛阳形势更趋不利。唐军加紧了对洛阳的围困。

  围困洛阳的行动耗时较长,唐军将士俱感疲弊,有思归之意,刘弘基等请求还师,唐廷亦有班师之议。李世民说:‘今大举而来,当一劳永逸,东方诸州已望风款服,惟洛阳城孤,势不能久。功在垂成,奈何弃之而去!’决计围攻洛阳。

  王世充被困洛阳,遂请援于窦建德。武德四年(621年)初,窦建德率大军西进援王世充。唐诸将皆请避其锋锐。郭孝恪建议‘宜据武(虎)牢之险以拒之,伺机而动,破之必矣!’薛收也建议‘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率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李世民遂分麾下精兵。使屈突通等将与齐王李元吉继续围攻洛阳,自率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趋武牢,以拒窦建德。这年四月,窦建德战败被擒,世充无计可施,遂降。

  李世民攻王世充洛阳之战,前后两阶段的布势,都可谓切中中原形势的要点。前期围困洛阳城的同时,分兵扼洛阳外围诸险要,切断洛阳与外部的联系。王世充求战不得,外援无望,所据州郡遂纷纷降唐,洛阳顿成孤城一座。后期有窦建德来援,则又分兵扼守虎牢,阻建德军入洛阳之路,使其不得入险,建德战败被擒,洛阳更是势孤。李世民攻洛阳之战,用兵布势,蔚然可观,为历代攻洛阳之战中不可多得的典范。”

  云逸分析完,看了看众将,问道:“诸位,何人为这两次成功的战例做评?”评价过去的战例,是由云铮提出,总参最近开始施行的新举措之一。

  众将互望了一眼,云冰起身道:“末将请评。”

  众将一起朝主帅位置的云铮望去,云铮平静地道:“准评。”

  “谢元帅、总参谋长。”云冰躬身谢道:“元帅,诸位将军,冰以为,匈奴刘汉攻洛阳之战和唐初李世民攻王世充洛阳之战有共通的地方。其攻取的目标虽在洛阳,但其着手却自洛阳的外围起。

  洛阳号为四方之中,其形势之重却在其外围。从对洛阳与其外围关系的认识中,已足可蠡清攻取洛阳的时机与地理要点。所谓洛阳的外围,可从几个层次上讲。第一个层次是三川河谷的外围诸险要,如成皋、崤函、孟津、龙门等;第二个层次即为河南的四境,如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再加上洛阳城本身所在的三川河谷西北陕城、潼关一带,这些地域的一些战略要点是中原与其外围四方的联系通道;若将视野再放大些,则其外围可延及关中、河北、东南及荆襄等大的战略要地。四方之中的洛阳便处在这几层外围的包围之中。


  所谓从外围着手,有一种自外向内层层递进的意味。对于最外圈的经营,实已涉及对于中原大的局势的判断,由此产生的主要问题即为经略中原、攻取洛刚的时机。前面第三节中已作专门论述,大体以纷乱之际,先据中原外围四角山川险固之地,积累力量,待时势有利,再相机进取中原。

  时机成熟,进取中原之时,要控制中原局势,其要点却又在于河南四境形势的控制。河南四境为中原与其外围四方的联系通道,控制四境可以控制中原与其它地域的联系,即已大体控制中原局势。

  中原局势大体控制,则洛阳自然落入掌握之中。但从万全计,对于洛阳城所在的三川河谷周围险要,仍当于以控制,以防困兽犹斗;此时,洛阳便如瓜熟蒂落,其攻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匈奴刘汉攻洛阳之战和唐初李世民攻王世充洛阳之战,都是先从洛阳的外围着手。刘汉在两攻洛阳不利之后,改变战略,扫荡洛阳外围,打击洛阳外围的援兵,也破坏西晋的战争潜力,孤立洛阳,也困弊洛阳,西晋主力以困弊出走而被歼,最后洛阳变成孤城一座;李世民攻王世充洛阳之战,前期围困洛阳时,分兵扼洛阳外围三川河谷诸险要,切断洛阳与外部的联系,王世充所据州郡遍及河南大部,因为失去与中枢的联系,纷纷降唐,洛阳遂成孤城一座,后期针对窦建德来援,则又分兵扼守虎牢,阻其入洛之路,使其不得入险,建德败则洛阳势孤,望断援绝,不战自降。这两场战例的成功都在于其切中中原形势的要点,故虽以洛阳历代营建之都,而不必费力强攻,顿兵坚城之下。”

  云铮见了众将若有所思的样子,心里满意起来,这次会议其实便是他导演的一场戏。云逸首先分析两次成功攻取洛阳的战例,然后由云冰来分析为什么这样的办法能够取得成功,最后得出结论:洛阳可以不必强攻,只需控锁洛阳周边要隘,洛阳迟早必破。

  这个结论,正是云铮需要的而已。当然,他也的确认为,当前对洛阳就应该用这种办法,不仅可以保存自身实力不会因为不必要的战斗而损失,而且也是节约军火。——云铮发现,炮弹这玩意儿还是消耗太大了!尽管准备了这么久,可几仗下来,还是把他的存货打出去了一半!他现在要考虑节俭了。

  并且,趁这个时机,也正是突出奇兵,解决山东这个战略要地的时候了。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55章 天兵十万下洛阳(八)

  “皇叔祖,如今云贼兵锋锐利,一如当日安贼,朕却无潼关之险可以安坐长安。这洛阳……可已在云贼兵锋之下了。如今前锋既败,京都惶惶,朕……也唯有请皇叔祖再披征袍,帮朕挡住云贼,一俟张卿击破逆贼林曦,即可北上解我京都之围……”林旭紧张地请来林坚,对他坦言道。他把云贼此番南下当作当初安禄山南下,其实说来倒也有些相像。

  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在范阳(今北京城西南)起兵反唐之后,率军长驱南下,直指东都洛阳。为阻安军攻占洛阳,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特进毕思琛往洛阳募兵防守。十七日,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赶赴洛阳,开府库,招募新兵,准备迎击安军。封常清昼夜兼程赶至洛阳,10日之内,招募新兵6万人;又下令拆毁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以阻止安军从北面进攻洛阳。当得知安军已过黄河,便率所募新兵进屯武牢(即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阻击叛军。安禄山率军渡过黄河之后,迅速攻占陈留(今河南开封),随即挥师西向,于十二月初八攻陷荥阳。安禄山留其部将武令殉守荥阳,命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进袭洛阳。途中与封常清部战于武牢。封常清所率皆为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而安军却是训练有素的劲旅,尤其是田承嗣、安忠志所率的前锋部队,多是骁勇善战的骑兵。唐军刚刚列好阵势,就被安军铁骑所冲垮,大败西逃。封常清收集余众拒战于洛阳城东的葵园,又遭惨败。再收兵与叛军战于洛阳上东门内,又败。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馅东都洛阳,叛军自四门入城,纵兵烧杀抢掠。封常清率残部与安军战于都亭驿,再败。退守宣阳门,又败。最后只好率领败兵,自苑西破墙西走,退往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叛军,东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等拒不投降,遭杀害。

  林坚原本就得了万昌之遗诏,只等林曦北上,就要率军反正,此刻一听林旭这不要脸的竟然把张剑渊的巴匪降军当作救命灵药,心中更是大怒。但他此刻深知,要想拿到兵权,就只能先虚与委蛇。便冷静地点头道:“陛下,如今云贼攻势虽猛,然则虎牢关天险犹在,请假臣数万精兵,臣纵死,也定将云氏兵锋阻于关前。”

  林旭看着林坚,林坚面色坦然。此时林旭早已无将可用,他只能用林坚,争取守住洛阳最后的门户。

  “朕给皇叔祖八万精兵,请皇叔祖为大魏列祖列宗计,一定守住虎牢。”林旭决然道。

  林坚躬身下拜:“臣,遵旨。”

  ………………………… ………………………… ………………………… …………………………

  虎牢关之名,源自西周时期。据《水经注·河水》记载,周穆王姬满在圃田泽打猎,命随从掠林惊兽时,忽然看到有老虎在芦苇丛中游荡,“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秦以为关,汉乃县之”。

  在周穆王“柙虎”于此之前,汜水是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史称东虢;因“柙虎”于此,方有“虎牢”之说,因此得名虎牢关。虎牢关之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朝代更替,屡有变化。自秦代起,开始在“虎牢”设立关口:秦代名之为虎牢关,东汉建武元年置成皋关,东汉灵帝中平元年设旋门关,魏、晋为黄马关,隋设金堤关;东晋太宁三年赵主石虎讳虎为武,唐代避高祖李渊祖父讳,亦改虎为武,称虎牢关为武牢关。在原先的历史中,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以虎牢关为“玉关之枢会”,“鼎邑之要冲”,诏改为行庆关;明洪武四年改虎牢关为古崤关;明晚期至清复为虎牢关;因在汜水之西,有时也被称为汜水关。不过在现在这个空间,却没有这许多变化。至于这些关口名字虽然更迭,但其位置大致就在“虎牢”之地,而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虎牢”的范围涵盖汜水镇一带广泛的地区,春秋时期也曾在此筑虎牢城,某个时期很可能并非只有一个关口。

  一说虎牢关,人们最先想起的,恐怕是三英战吕布。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记住了虚构的三英战吕布,记住了只有三国历史的虎牢关,却忘记了虎牢关过往的辉煌,忘记了成皋城的存在,以及那些真实的历史战争。

  在虎牢关与成皋城,历史上有名的战争有数十起,最有名的莫过于刘邦与项羽的成皋之战和李世民与窦建德的武牢之战。其实,成皋故城记录了楚汉战争的具体地形地貌,是刘邦、项羽对峙的核心地带。事实上,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有“(刘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的记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成皋故城对双方的重要性。刘邦的胜利就在于认识到夺下并守着成皋的意义:最初,刘邦、项羽在荥阳形成对峙,刘邦处于弱势地位,被困于荥阳城中,粮道被项羽主力切断,无奈只得让大将纪信扮作自己诈降,而他则逃进成皋城,又从成皋渡河北上修武。夺韩信兵权后,再渡河夺取成皋,通过激将法激出项羽大将曹咎出城大战,从而夺得成皋城,从此一直占领成皋城与项羽周旋。成皋得失,成为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刘邦最终逼得项羽乌江自杀。

  另一场著名的战争则是武牢之战(武牢即武牢关,李世民祖父名虎,唐代为了避讳,改虎牢关为武牢关)。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郑帝王世充,王世充向占据河北的夏帝窦建德求助,窦带领30万大军一路攻陷管城(今郑州),推进到牛口(今荥阳牛峪口)。 李世民深知武牢关的重要,带领3500人迅速占据武牢关,以阻窦建德西进,切断了窦与王世充的联系。李世民据武牢关之险,闭门不出,与窦建德打起消耗战;又悄悄派一支部队截断窦军粮草;随后牧马黄河北岸,装出已无粮草的迹象,引诱窦军发动最后的进攻。窦建德果然上当,在汜水东岸摆开二十余里阵势,欲与唐军决战。谁知李世民让军队闭门不出,等到窦军疲惫不堪正泄气的时候,猝不及防地杀出,最终生擒窦建德,为唐王朝的建立赢下了关键的一仗。

  不过,不论是虚构的三英战吕布还是真实的两次虎牢关之战,都可以看出虎牢关的防守对于洛阳的意义。林坚率领八万精兵开往虎牢关之后的第二天,云家军前锋抵达,进行试探攻击之后,没有火炮的前锋将屯兵关前,并不强攻,而是等待云铮中军主力的到来。

  一天以后,云铮中军主力抵达虎牢关,在大张旗鼓地观察了地形一番之后,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