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929章

权倾大宋-第929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还要加强辎重转运,十一行营速度太快,辎重线拉的太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不能不防备偷袭。”王秀的思维颇具跳跃性,从李长昇到秦敏再次回到河北。

    虞允文非常赞同,他何尝看不到辎重转运,历来兵家最擅长就是劫粮道,任你再凶悍的大军,粮道断了也就焉了,当即道:“大人说的是,十一行营连续催促辎重,看来消耗巨大,只是人力已经到了极限,后方护卫不足。”

    “高五哥是宿将,恐怕他已经摸到四哥命门,必须传檄加强辎重防护。”王秀最怕的辎重线被切断。

    十一行营突击力非常强大,装备也极为精良,只是两个车兵军消耗也是巨大的,还有几万人的吃喝拉撒,每天的供应相当有压力。这还是在平时,要是进行高强度作战,一场战役下来,恐怕就得二十万人补给,才能恢复到战前的装备。

    将士的吃喝拉撒是固定的,战时的饮食标准相当高不提,就是箭矢的消耗,军械的磨损,还有战马皮革和甲胄的维修补充,哪个都得跟上了,要不然就限制战斗力发挥。

    就拿战车来说,并非可以任意的策动,车轮车轴的磨损、战马的更替、车体的战损还有战马更替,哪怕一颗柳钉都需要认真配属,花的都是人力物力。

    整个行营的保障有四十余万人,分为三万乡军,十七万前线民夫,十余万后方民夫,驴子骡马十一万匹,大车三万余辆,可以说是浩浩荡荡,足以让户部太府官员绝倒。

    一旦辎重转运被掐断,造成的后果不敢想象,可以说几万乡军,几乎都是保护辎重转运线。

    可惜,随着三个军快速挺进,辎重转运压力不断增加,让后方几乎承受不住了,就算有数十万人保障,你也得跟得上才行,张宗颜甚至要求,让封元放慢速度,以便让大车跟上车兵。

    不过,最终还是在封元的坚持下,沿途设立大型转运辎重点,并专门编组快速转运队,进行前线补给,才勉强解决问题。

    “先生,我南下时,有虏人马队西调,恐怕他们有所图。”秦敏立即补充军情,原本马军调动不值一提,现在看起来有点严重了。

    “传令北侍军都参军,再调拨乡军北上,必须要稳住十一行营转运道路,务必保证所需。”王秀不能让封元停下来,大好的局势不能停滞,决不能给金军喘息时间。

    虞允文目光忧虑,却还是忠实地执行。

    “先生。。。。。”秦敏欲言又止。

    “不要说了。四哥决不能停下,必须要达到预定位置,才能收拢口子,事关整个战局得失。”王秀回答的非常坚定,直接把秦敏顶回去,十一行营是整个战争指导关键所在,哪怕把后面的人累脱气了,只要达到了目标就是胜利。

    自古兵家眼中,战略上讲究以势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战术上却是分秒必争,不惜一切代价。

    几天来,封元是进展神速,光看不断超越金军各地守军,就让将士们兴奋不已,士气到达了极高程度,他们都不敢相信,能够以速度战胜敌人,往往金军还没有来得及抵抗,就被远远地抛在身后,随即就土崩瓦解了。

    但是,辎重转运的制约越来越大,十一行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两成的力量陷入必须修整状态,各部队不断要求供应箭矢粮草,让他颇为头疼,主要的辎重集中地点,几天就得移动一次,大型的辎重集中点在浚州的仼人山,他只能不断催促加强辎重转运,谁能把物质给运上来,都要记上大功劳一件。

    最东面的靠近前线的辎重转运中转站,就设在刑州任县的新店镇,宋军的辎重从浚州北上,抵达相州的临漳装船,通过漳水北运抵达军前,新店镇是一处集散重地,保障羽林军和两万校阅乡军的供应,可以说是干系十一行营进攻速度,绝对不能马虎大意。

    此时,封元正在赵州和高升激战,一部兵力被拖住,对辎重的需求成倍增加,各大集散地更加忙碌。

    这天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漳水几处小港口一片忙碌景象,正是一批弩机配件及几千担米粮刚刚上岸,役夫正在赶着一群牛羊下船,随后是数十个装有金银地大箱子,这些都是要运往军前做犒赏之用的,牛羊是用于改善伙食,还有筋腱皮革用于军中制作弓弦,临时修补甲胄等等。

    还有一条条转运船在河中,装载着慢慢地箭矢,铁砲弹,准备陆续靠岸装车。

    宣抚处置司的吏士,还有新设河北都转运使司官吏,正在清点签押货物清单,核准后上岸,由一排排大车拉着货物,通过穿过新铺设的水泥大道,把物质运到镇子的辎重大寨,或是直接集中向北转运,场面虽然拥挤忙碌,却还算井井有条。

 第一四六五章 袭击转运通道

    港口和官道的两旁,小商小贩正兜售饮料、瓜果和其它各色点心,因处于相对安全地后方,谁也不曾想到过前方的局势,更不曾注意西北方那满天飞扬的尘土,大家出力的出力、赚钱的赚钱,各自忙的不亦乐呼。

    “虏人,虏人来了。”一名急脚子策马,一路大呼而来。

    几乎是短暂的失声,人群炸了锅似的乱成一团,叫骂声、哭喊声、到处是一片狼藉,一片混乱,城内一队队吏士登上城墙准备防御。

    好歹,镇子也有简易的城墙防御,大家一起向镇子挤去,一时半会哪能全部进去。

    港口的人倒是好些,这里的军人较多,大家纷纷操起兵械,用辎重车环绕防御,河中船只纷纷离岸在不远处停下,船上人把能找到的弓弩全部找了出来,反正箭矢不愁用完。

    不多时,远方出现了一线的金军马队,他们列成长队,卷着漫天的尘埃向这冲来,没有任何停留,松散的马队黑压压不见尽头,不知道有多少人。

    正当宋军人心惶惶之际,乌禄和石庆远眺残破低矮的小城池,还有港口内外纷乱的人群时。

    “郎君,真是不堪一击。石庆嘴角上挂着残酷的笑。

    “都元帅料事如神,南朝软肋果然在辎重转运。”乌禄笑的很温和,却多了许多坚定。

    原来,不仅高升看到了十一行营弱点,连兀术也看了出来,乌禄跟随活女率军增援,首先率千余骑奔袭新店镇,兵力投入的也恰当好处,少了你就打不动对方,多了那就容易引起宋军警惕。

    同样,高升也作出了部署,派出石庆率千余骑袭击,双方是不谋而合,两军相汇合共同奔袭。他们留下阿里喜,只率轻骑赶路,很快抵达新店镇附近,对转运地点实施袭击。

    以他们的计划,破坏新店镇只是一个环节,他们要沿着宋军辎重转运道路,把宋军的运输力量彻底打垮,让对辎重依赖大的宋军,陷入断绝粮道的绝境。

    接近三千骑分成四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抄掠,没给宋军太多的时间,更没有给码头上、道路上的人逃避的时间,当人们刚看清头戴牛角头盔,面目狰狞的的金军,顷刻间就被冲乱了,遭到了残酷的屠杀。

    乌禄并没有夺取镇子的计划,就算城寨内囤积大量的甲仗器械,能够全部毁去的话,对于日金军作战相当有利。

    但是,他和石庆所率都是马军,又是长途奔袭,连随军阿里喜都留在后方了,并没有进攻重兵坚守城寨能力,就不用奢望携带攻城器械,打了反而会耽误宝贵的时间。

    五百骑监视新店镇,其余向各码头发动进攻,先是不间断地弓箭射击,打的车后的人抬不起头,各部自行选择重点。

    主码头战斗最为激烈,马军来回奔突,穿梭着对码头发射弓箭,宋军也不甘示弱,用弩机和弓箭反击。

    不过,新桥镇并没有驻扎禁军,相对而言十一行营兵力并不宽裕,甚至是捉襟见肘,封元恨不得把一个人份几个用,岂能在后方留下生力军。

    这里的兵马多是征签乡军,最多也就是校阅乡军,汇聚一些属于羽林军的牢城营人,本身战斗力就不强,装备也是不如禁军,很少有人能熟练地运用神臂弓。

    神臂弓和黑漆弓、黄桦弓不同,需要对射手进行高强度训练,没有长时间的调教,根本就掌握不了技术,不仅是操弩精确射击,还需要战场快速维修等等。

    更重要是为了方便运输,减少运输期间的毁坏,或是被敌人俘获,那些强弩都是分装的,硬弓也是弓、弦分离,也就是说需要重新装备才能使用,没有经过训练,你根本装配不起来,或是无法快速装配。

    金军却是久经训练的精锐,不要说乌禄带来的本族战士,就是石庆的部下,也是有山北汉人组成的百战精锐,他们的弓马非常娴熟,要说应付大宋车兵,或许是力不从心,对付这些校阅乡军那是手段齐出。

    漳水中的转运船也武装起来,无论是押运的校阅乡军,还是船夫,都拿起弓弩向金军射击,保护码头上的军民。

    可惜,一些小型码头依旧被攻破,那些军民见势不妙,跳到河中游向不远处的转运船,有船上弓弩保护,马军倒是不敢贸然驰到河边追杀,再说码头附近地水很深,驾驭战马冲进去无疑自寻死路。

    不消半日,除了主码头还有宋军旗帜在飘扬,其它码头相继都被攻占,转运船放出小筏子营救水利军民,码头上的两三千人拼死奋战,有敢靠近的金军不是被弓弩射杀,就是被长枪刺死,金军已横尸百余具,可见战况相当激烈。

    石庆见状大为恼怒,下令全力攻打宏义码头,六七百马军以谋克为单位,对码头轮番进攻,箭矢如同雨点般地射来。

    一些马军下马徒步,不断冒险靠近宋军的弧形防线,用自己的生命,不断地消弱防线的抵抗力,守军有战斗经验的人更少,眼看对方的贴身战术,搞不好正要被对方得逞。

    一名将校起身大叫道:“把这些弩机砸碎,全部扔到河中,不能让虏人得到。”

    众人惊醒,就算码头失陷了,大家还能跳进水里逃生,那一批批刚刚运来的弩机配件的箱子,可要落入虏人手中,连战败时都要销毁弩机,就不要说崭新的家伙被人家俘获。

    他们立即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把一箱箱装满弩机的打开,用专用的铁锤砸烂机括,然后抛到河水中。

    当然,眼看无法守御时,他们只能分批跳水逃命,手持硬弓的校阅乡军断后,不断压制金军的迫近。

    大约半个时辰,主码头的战斗接近尾声,码头的陷落只是时间,有组织的抵抗已经被瓦解。

    金军一些小部队打进了弧形防御阵地,逐渐破坏防线的完整性,直至宋军整个防线崩溃为止,他们开始焚烧各码头上,没有来的及销毁或跑到河里的物质,可惜最想要的改良型神臂弓弩机配件,却早就抛到了河里。

 第一四六六章 困境

    新桥镇早就关闭城门,守军在城头眼睁睁的看着城外的平民被屠杀、码头被毁坏,军民逃入水中上船逃命,他们为了保护城内重要的物资,只能忍了下来闭关自守。

    此时,乌禄和石庆抵达战场,他们颇为鄙夷新店镇守军,眼看打的差不多了,漳水的转运船队不是他们能拿下的,再打下去恐怕宋军增援部队就要到了,传令吹起收兵号角。

    那些猛安谋克军还有山北汉军,果真是训练有素,快速将战马收拢、把阵亡者放在马上,列为几支纵队有组织的向西驰去,没有半点的拖泥带水。

    “有点不甘心,城墙内才是真正的辎重所在。”石庆摇了摇头,那是恋恋不舍的神态。

    “好了,我们去下一个目标。”乌禄也不甘心,却非常果断地舍弃,他们打的就是奔袭战,决不能让自己陷入拉锯战。

    随着金军的滚滚撤离,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奔袭战,就这样结束了,剩下的是残破的港口和狼烟滚滚的集市,还有漳水船上面面相觑地人们。

    “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难道探马都是白痴不成。”

    “太吓人了,我差点没逃出来。”

    “他们为何不去攻城?”

    “你还想让他们攻城?”

    “你这厮不会是虏人的探子吧?”

    “我不是,刘三,你这是不要血口喷人。”

    “先拿下来再说。”

    随后多日,在各条转运道路上,又有几处辎重转运集散地遭到打击,甚至有转运队伍被歼灭。

    最惨烈的是,向横冲军运送粮草的一支乡军部队,他们本在内层防线,东有军队屏障,西有太行依靠,有百余马军和五百校阅乡军护卫,应该是最安全的,却哪里想到上千马军杀来,根本来不及抵抗。

    仓促应战的结果非常惨烈,无法列成军阵反击,造成各自为战,辎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