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888章

权倾大宋-第888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三七七章 岳飞的度

    ?“少阳说的有道理,这是我的疏忽,自然要对他们区分对待,背叛家国者论罪处置,背叛汉家者一律灭族,绝不有任何怜悯。”王秀很谦虚又非常残忍地道,这哪里是承认错误,简直就是理所应当。

    陈东翻个白眼,背叛家国和汉家,两者能区分吗?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还不如说都斩尽杀绝得了。

    “在下愚鲁,还望指教。”公济倒是老实人,他对王秀背叛汉家理论不以为然,他本身就是党项人,要说也是成了党项的背叛者。

    “战不胜,不得不归顺者,是为背叛家国,这种人可怜可惜又可恨,至少他们曾经抵抗过,迫不得已而已,可以给他们个机会,是不能做的太绝。”

    王秀放下茶杯,看了眼稍加沉吟又道:“背叛汉家者为主动投奔虏人者,这种人可恶可悲又可憎,完全丧失廉耻,只为自家荣华富贵着想,那也就没有必要留下,最好能绝了他们的血脉,让世人引以为戒才好。”

    陈东和公济大汗淋漓,好刁钻的说辞,好狠毒的手段,绝了血脉简直比灭九族还毒,难道这才是真正的王秀?

    “当然了,党项也是朝廷的藩属子民,自然不能和女真相提并论,汉家和党项都是共族,炎黄后裔,自然不能分彼此。王秀自然照顾公济的情绪,把党项人和汉家混为一谈,其实李元昊也宣称,党项人是黄帝后嗣。

    公济不得不苦笑,毕竟王秀是善意。

    “有时候,天下家国不分,族群公义不在,才是汉家士子最悲哀所在!有个人就算背叛了汉家,却也能分的清楚,真是可笑。”王秀似乎是自言自语,慢慢站起身向外度步。

    陈东和公济起身,

    相顾苦笑不已,杀了也就杀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濮州范县的大河防波堤上,一杆大旗猎猎生风,上面是特有的双金紫剑龙旗,绣了个大大的岳字。

    岳飞站在坡上,凝视河北对岸,北侍军副都参军徐庆站在他身边,目光有几许迷茫,东行的路还很长,不想老大在河岸徘徊良久,却不知为何?

    “靖康二年,哎,总算可以挥师北上,以慰父老盼望王师之心。”岳飞目光闪烁,压抑这兴奋的嗓音。

    “也不知王相公怎么想的,频频偏师出动,却不见全线发动,实在让人不解。”徐庆身为副都参军,本就有负责北侍军的作战,却被岳飞带离指挥中枢,心下自然不太高兴,他不敢对自家兄长有怨言,火气发到王秀身上。

    岳飞淡淡一笑,平静地道:“倾国之战非同儿戏,你作为副都参军岂能看不明白,朝廷持重用兵。”

    说实话,他并无对王秀太尊敬,甚至对不少方略持反对态度,却不代表他对战事的谨慎,数十万大军征战,百余万民夫转运,没有人会轻佻到立即出兵,甚至连他也认为,自己不能总三十余万大军,数千里战线灵活指挥。

    不然,也不会不去争取都指挥,反倒是以知杂身份,去节制第一、二行营对河北的进攻,几十万大军的征战哪能轻率,几次偏师试探也是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

    “王相公要是持重,也不会有河东行营惨败,竟然有殿前司副都指挥阵亡。”徐庆冷冷一笑,直接指出高平阵亡。

    不得不说,就算有封元的力挽狂澜,殿前司河东行营也被裁撤,足足有三个旅镇被永远撤编。从三品的殿前副都指挥战死,行营都参军叛国被杀,两位军都指挥阵亡,简直是西行朝南迁最惨重的失败,没有之一。

    “不可胡言乱语。”岳飞脸色很不好看,虽说他也看不上高平,却很看好封元力挽狂澜,换成他也不过如此。

    徐庆见岳飞蹙眉,知道自己的话过了,低声道:“我也是以事论事。”

    岳飞脸色不愉,沉声道:“只能在次说说,不要在外人面前提起,尤其是宣抚处置判官上任,更不能轻易放言。”

    “竟然让丞相长史监军,气度如此之小。”徐庆咂咂嘴,满脸的不服气。话说,岳飞以副都指挥知杂,率第一、二行营征战,这可是大宋行朝最强军事集团,岂能没有监军?

    行朝杜绝内侍监军,也不再派文官,既然有了侍军司,又有了宣抚司,按照王秀的意见来办,宣抚司大员权作监军。

    王秀坐镇开封纵览全局,既有宣抚处置使权柄,又有都指挥之实,辛炳则在孟州遥控河东,宗良则监控河北,任谁都不会喜欢监军,徐庆正在恼火王秀,也就迁怒宗良。

    岳飞摇了摇头,他同样不喜监军指手画脚,却不得不接受监军,这是朝廷的制度,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相对朝廷派员或是中官监军,宣抚司监军算是好的,宗良这个人还算是知道进退,容易相处些,要是换成陈东或赵鼎,恐怕他要难受了。

    徐庆的见识到底不如岳飞,就要在说话时,却听岳飞道:“你说,伯远的出击,能有几分胜算?”

    “博州被我所得,

 第一三七八章 祸起江宁之阴谋

    千里之外的行在,随着城外一批侍卫水军北上,那是押运粮草乘船而去,王秀在行在的兵力再次减弱。

    赵官家不能等待了,赵构显然也到极限,几股势力不谋而合,早就开始蠢蠢欲动。

    是因,这批侍卫水军并非单纯押送粮草,而是在完成粮草押运之后,立即奔赴沙门侍卫水军大寨,加强那里的力量。

    此时,李长昇、张过率领船队和虎翼北方行营出海,沙门各岛处于空虚的状态,必须要抽调各处兵马补充,南侍军对交趾李家进攻,占用了大量的人力,也只有行在还有侍卫水军强悍力量,这万余人临时调走,就是要编入船队,对禁军第一、二行营实施海上策应。

    而且在李长昇、张过的坚持下,侍卫水军的作战指导稍加变动,加大了对辎重的依赖。

    不过,面对行在的空虚,赵构是非常狡猾的,他并没有直接出面,而是由庶长子长子郡公赵旉站到前台,让他有了可进可退的余地,还隐藏了相当的实力。

    万俟禼也是再三考虑,提出王秀在外总兵,一旦有变拥重兵回朝,如之奈何?

    赵旉自然得了赵构授意,信心十足地回答道:“南北战火燃起,虏人汇集精兵十余万,岂能是说回就会的?有天子重掌乾坤,我们控制行在,安抚内外诸将,王相公将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要么背叛家国北上,要么只能俯首就戮。”

    “就算出战的诸位大将,也未尝有人甘心迁就,他要敢对天子不利,必然有人不会服从。。。。。。”

 第一三七九章 祸起江宁之秦桧的心态

    “官家,大王那里颇为奇怪,长子郡公说大王偶感不适,由郡公来主持一切。最新最快更新{”李综犹豫再三说出疑惑,希望赵谌听明白,有些话不能说的太明白,让自己失去主动申辩机会。

    “哦,好了,我知道了。”赵谌并没有觉得怎样,挥手让李综退下,想要自己静静。

    李综眼珠子一转,把到嘴的话咽了下来,反复品味万俟禼对他的耳语,心下实在是忐忑不安。

    此时,蔡易和沈默并未察觉任何不妥,依旧按照王秀的部署,稳妥掌握整个帝国,同时防备秦桧这头白眼狼,让这个庞然大物的战争机器慢慢开动。

    秦桧升迁监修国史,成为了宰相,倒是和赵构关系有了隔阂,这也是难免的事情。

    他已经位极人臣,自然有自己的想法,面对柔弱的天子,还有年幼的监国太子,就算王秀权势如日中天,他也能在夹缝中把利益最大化。再不济,也能依靠天子或太子,成为新兴政治势力的领袖。

    相反,一位正值壮年的藩王,通过政变上台,他必然是战战兢兢,实权绝对会被压缩到极点,搞不好会成为牺牲品,同样不太看好反对派,对咄咄逼人的亲皇势力忌惮三分。

    为何?上次赵柔嘉以林一飞恶心王家,这等幼稚的手段,让他更加轻视不已,就算他想将错就错,有心让儿子娶了王家的闺秀,却被王氏一语惊醒,王秀是那么好玩的?就算自家儿子中了进士,那也是私生子,这一条就绝了联姻路。

    一直没有得到王秀的反应,应该说王秀闭口不言,这才是让人最担心的。

    相反,本就是互利互惠,分割王秀权力或灭之,原本就无法相容,赵柔嘉的一步臭棋,让他心中起了嫌隙,双方更加离心,虽说分化了赵构的力量,却也让他对王秀心生嫌隙。

    “老汉,你又在算计何事?我可给你说好了,不要再打王家姐的主意,那外家子可没有福份消受。”王氏进来就看到秦桧端茶沉吟,不由地高声提醒。

    “婆子胡说什么,一场闹剧而已,虽说王家没有出声,却也不会太计较,他们也是明白人。”秦桧淡淡地道,心下却忐忑不安。

    “只要你明白就成,眼看他们闹腾的厉害,好不容易成了受害者,别把自己陷进去了。”王氏撇撇嘴道。

    在她眼中,林一飞的破事虽让人丢脸,却未尝不是好事,让秦桧成为受害方,可以划清和亲皇势力的界限,从而超然事外,又能成为平衡各方势力的中间力量。李光就是中间派主要任务,却没有秦桧有份量。

    秦桧尴尬地咳了两声,捻着胡须半闭双目,王秀大魄力辞相,举荐他成为宰相,相当于破坏和他赵构关系,赵柔嘉的儿戏般地举动,让他更加疏离赵构,相当于重新确立自己的定位,不偏不倚的大宋宰相,怎么可能在陷进去,最多对双方争斗装聋作哑,从中获取利益。

    “明个秀女书院成立,我还得去陪伴娘娘图个喜庆,顺便还得和郡国夫人为你说说。”

    “麻烦。”秦桧一阵头疼,站起身来甩袖子。

    “还不是为了你,我说老汉。。。。。你怎么走了,给我回来。”

    “还有何事?”刚到门口的秦桧,不得不停住脚步。

    “管好你那外家子,不要让他和别人勾勾搭搭,坏了我家好事。”王氏怒气冲冲地道。

    秦桧脸色一变,刚想说什么却张了张嘴,最终拂袖而去。

    河北重镇德州治城安德县县城,是金军南下的据点,也是一座重要的关防,要是说馆陶是南线金军联络枢要,那安德县就是前方的支撑据点。

    兀术在南下骚扰的同时,也很重视防御作战,尤其是张启元的叛逃,带来了大量的最新军情,让他特别重视防御,南北力量发生转变,。他对沿边重要关防,进行了大规模的厘清和修缮,德州不仅驻扎汉军,除了统军司管辖的防御部队,还有女真、奚族组成的三个猛安。

    王德的宣武军在振武军配合下夺去博州,不仅让大名暴露宋军面前,也让德州过于突兀。

    守军立即把兵力向安德县集中,放弃某些不重要地区,要凭借关防长时间拖住宋军,为金军主力争取胜利的机会。

    安德县县城也是名副其实,城池设计复杂强度不比大名元城差,金军各部兵马上万,绝对是硬骨头。

    既然宋军相继取得晋州、博州、浚州的胜利,牛皋也不甘人后,组织他的部队不断进攻。当然,除了他自己的部队,还有三万乡军参战,这可不是那些负责辎重的部队,而是有校阅资格的乡军,绝对有相当的战斗力,京东校阅乡军四成力量都集中过来,可见夺取安德的决心。

    宋军实行精兵,禁军经过战时扩编,计划出战兵力不足三十万,那些没有列入禁军的部队,自然先组成乡军,节省了大批的军费,此次出动三万乡军,也在于偏师练兵,成熟的部队将作为禁军的补充力量。

    战斗开始就相当惨烈,牛皋的作风相当强悍,摧枯拉朽地毁灭二十余个堡寨,直接兵抵县城,那是一场攻坚战,风中都飘着血腥味、城垣上下都是残破的尸体。

    尽管,安德县城坚固无比,却是面对最富有攻城经验的宋军,在重型抛石机、铁炮弹的打击下,多处城墙出现裂痕,却依然不得不承受打压,守军更是伤亡惨重。

    阿典是愁眉苦脸,他作为临时任命的军帅,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就面临宋军的强大进攻,命运是相当悲催,早知道打死自己都不会上任,那还是巴结迪古乃得到的官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躲在城门上的垛口后,透过厚厚城垛观察,这种观察并不舒适,视野也不宽阔,但没有办法,宋军的远程投射兵器太犀利了,四门的城楼一开始就被焚毁,城上再也不敢有高大的明显固定标志,稍不留神就会遭到床子弩射击。

    女真族中层将校,普遍缺乏前辈的强悍意志。

 第一三八零章 祸起江宁之端倪

    虽然,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