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843章

权倾大宋-第843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鹘人历来亲宋,哪怕是被党项人征服百余年,也在宋军进入河西时,表示了对中央帝国的善意。各回鹘大族纷纷组织本部落壮丁,配合官府和驻军剿灭叛逆,一时间各军州刀光剑影,逐步向灵夏蔓延。

    谣言四起,甚至有第九行营全军覆没,辽军正向凉州挺进的传言,灵夏才是党项人的聚集区,不少对朝廷不满或队嵬名家流恋的党项人,趁这机会起兵反叛,增加了官府的困境。

    凉州还算是好些,这里是优良战马产区,大宋行朝非常关注区域,五十二旅镇就驻扎此处,还有隶属兵部的马监,力量相当的强,几个吐蕃大族想要造反,被官府调兵强行镇压,五十二旅镇就是主力,战车出动围剿,任谁也难以抵抗,杀了几千人,那血淋淋的人头把他们震慑住。

    不过,夏州、灵州、兴州党项人造反声势颇大,有的占据了县城,形成近万人规模的队伍,对当地官府形成威胁,险些让第六行营回军镇压。

    一地鸡毛的乱局,让唐重大光其火,连续发出三道檄文,严令各地官府不用顾忌,只要敢于叛乱甚至有迹象的,立即强力镇压,逆贼财产半数归协助朝廷镇压的人。

    这就给了某些人甜头,也让地方官脱开枷锁,不用顾忌朝廷善待羌人的政策,启动了封藏的屠刀,更让那些亲宋的大族看到了机会,他们不遗余力地镇压叛逆。

    当然,也有人趁机打压异己仇敌,冤枉了不少人,当此危难时期却是小节。

    却说,玉门关依然在坚持,七十五旅镇不愧是河西军精锐,他们依靠坚固的城防,利用神臂弓、床子弩、抛石机组成强大的防御体系,城内储备颇为丰厚,顽强地抵抗进攻。

    玉门作为边防重镇,储备有大量的火器,大范围的火器应用,把辽军打的晕头转向,让他们辎重部队不敢靠近城垣,铁砲弹的运用,让笨重的攻城器械很难安全到达城下。

    河西很难找到高大的树木,辽军攻城器械都要从后方运来,艰难的地理条件造成器械的珍贵,让他们谨慎投入战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嵬名理成越发焦急,辽军并没有把主力放在玉门关,而是穿过小道直接对敦煌发动进攻,又深入到瓜州乃至肃州,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又让他的兵力越发单薄。

    当这次进攻被神臂弓瓦解,他大为惊怒,立即亲赴前沿率领督战队压阵,传令敢于后退的一律射杀。

    辽军进攻部队被逼到了绝路上,他们别无退路,只能再次鼓起勇气,红着眼睛发动进攻,冒着城墙上雨点般地弩箭,顶着呼啸而来,时不时落地把人炸成碎块的铁砲弹前进。

 1483。第1483章 董摩柯

    这些可怜的人有的死于非命,有的侥幸继续往前冲锋,等待他们的是更加密集的弩箭,等他们有人侥幸冲到了城垣下,才发现自己要用最简陋的云梯,面对最坚固的城池,他们的攻城器械在弓弩威胁下,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党雄根本就不担心玉门关得失,他是做好了殉国的准备,又有非常坚决的信心守御,这是一座大型的堡垒城市,经过几年的加固改造,主关城有双墙,储备可用一年的粮草甲仗,他把步军用作坚守,马军分散出去,两者相互支援,让辽军师老城下,以等待援军的到达。

    相对于党雄的镇定自若,嵬名理成已经受不了,他之所以逼迫士卒没命进攻,就在于受到萧里仁的怒斥,连续三次发官塘质问,隐隐对他指挥才略的怀疑。

    相对平庸的将帅还无妨,他是有恢复家国大志的人,自视党项皇族血脉,岂能受得了他人羞辱。

    辽军为了争取时间,在没有拔除玉门关的情况下,冒险对敦煌展开攻势,就是仰仗马军还有大批的骆驼,携带大量粮草和水源,越过不毛的无人隔壁,已经深入到肃州边境。

    他们的进攻带有严重的疏漏,一旦被宋军截断退路,或是前方遭到惨败,不全军覆没也会受到重创,可以说是典型的马军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作为主帅的萧里仁强令,必须攻占玉门关,拿下整个沙州,作为可进可退的阵地,他才不得不拼命。

    沙州知州不是别人,而是杭州王氏的子弟,出身玉泉山书院的王仁王洵美,却不想摊到了战事。

    留在玉门关的辽军有万余步军,还有三千马军,相对远征兵马算是不少,步卒留下大半,就是为了尽快拿下城池,却没有拿下关城的绝对优势。

    相反,宋军的兵力并不弱,有时马军会突然攻击,城内也会主动袭击,毁坏那些攻城器械,歼灭一些警戒营寨,让辽军不胜其烦。

    所以,嵬名理成每次进攻兵力不多,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四处抓捕关外的牧民,让他们在前面冲锋,为的就是让宋军投鼠忌器。

    可惜,守军压根就不在意,只要是敢来就敢杀,以至于那些牧民战战兢兢,到了城下倒戈或溃散,反而把辽军进攻队形打乱,让嵬名理成毫无办法。

    不过是千人规模的进攻,守军却用神臂弓组成排子箭,杀的对方落花流水,一排排箭矢射下城去,不断有成排的辽军惨叫倒下。辽军弓弩手向城上有组织射击,可惜守军的神臂弓经过改良,射程明显优于辽军,又是居高临下占尽便宜,几乎不费力气。

    “他们犯了个大错误,过了五峰没有集中兵力打玉门和敦煌,反倒是分兵东去,看是气势汹汹,其实很难形成威胁。”党雄非常自得,这些天非常轻松,玉门关本身就有七千余守军,粮草甲仗非常充足,就像看一群小丑演戏。

    此时,董摩柯已经到了肃州,随行的藩落军也集结完毕,一万名由吐蕃、回鹘、汉人组成的骑兵,声势颇为浩大。

    其实,藩落军早就有划定的征兵区,那些番汉部族壮丁,上马为军下马为民,所需的不过是甲仗库领取甲仗,几天就能汇集成军,可见大宋行朝边军的效率。

    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朝廷不可能养那么多兵马,尤其是经过改制的禁军,成本比原先飙升数倍,更加深财政的负担。

    不要说存在架子军,就算是常备军也有人数的缺额,平时整个禁军全编制的军司,不超过一手之数,其他都或多或少存在缺编,战时才从指定校阅乡军中选拔壮士。

    戚方虽然战败,云捷军却还有七八千完整建制部队,陆续收拢加上征召,又得到千余名马军,连同肃州、甘州的校阅乡军,他们共同组成两万余人的大军。

    董摩柯毫不怀疑西侍军的增援,尽管大军不断东调北伐,河西也是至关重要,朝廷绝不会放弃,面对有点沮丧的戚方,不以为然地道:“玉门、敦煌都在坚守,契丹余孽分兵东进,早就犯了兵家大忌,不要说援军已在路上,凭借现有两个军,也能以逸待劳击溃契丹。”

    戚方不免苦笑,他实在太轻敌了,没想到在瓜州边境遭遇辽军,三千余人对两万的仓促应战,胜败毫无悬念。

    不过,他对董摩柯存有异样心思,朝廷任命其为第九行营都统制,说明把整个河西防务交给对方,番将任都统制级别,唯独对方一人,可谓是位高权重,重用到了极致。

    尽管,他并不十分排斥番将,却始终认为番将任军都指挥就是极限,决不能委以方面大任。无论在于指挥艺术,还是在与生俱来的民族感情上,都不希望吐蕃人位列大帅。

    “恐怕使副或都参军,会前来节制河西诸军。”

    董摩坷也是几十年军旅,他和汉将打了打了半辈子交道,戚方心里怎样想的,自然是明明白白,这厮和某些人相同,对他有着深深地鄙夷,不甘受他节制。

    不过,他是经过王秀亲自举荐的,天子亲自任命,由兵部出具官文的大帅,自然是当仁不让,淡淡地道:“西帅要有安排,扩充第八行营最好,自有大将和我并肩作战。”

    戚方嘴角一抽,感情就算希望大帅入河西,也没他半点鸟事,绝对有几份失落。不过,想想也就了然,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他都不可能兼差行营都统制。

    “好了,寻找契丹人的踪迹,我要在援军到来前,打败他们。”董摩柯雄赳赳地道,他绝对是有信心,马军作战可不是步军军阵战,有着高速流动的特性,哪怕你只有万余骑,只要运用得当的话,是有可能击败数万骑的,反倒是步军的乌龟壳,没有真本事很难啃动。

    “哦,太尉好气魄。”戚方一怔,倒是认真地看了眼董摩柯。

    “你来看地形。。。。。。”

 第1484章 北方

    开封,王秀依然不鸟赵鼎压力,给予前方领军大将足够信任,为他们撑起一片天,让他们能够不受干扰,尽情发挥自己的才略,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今个,他看着宗良来的官塘,才慢悠悠地道:“岳鹏举想要在河间南部吸引虏人一部,倒是有可行性。”

    “大人,自从刘太尉调任第二行营,各部生气了许多。”虞允文呵呵地笑道。战前,原第二行营都统制巨师古被罢,由刘錡主持行营,无论是军风还是士气,都拔高了不止一筹。

    行营都统制并非正式官职,任免并非十分严格,可能你今天是都统制,明天就会被换成别人,无一例外都是军都指挥级别人物,关键看资历战功,还有行营执行怎样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增加军都指挥的资历,有担任都统制资历的和没有的军都指挥,在升迁侍军司和侍卫司时,明显会有区别对待,有都统制资历的,可能会直接担任侍军司或侍卫司使副,没有的可能会任都参军,混的比较差的,甚至会被任命为副都参军或路副总管。

    不过,大家对行营都统制并不十分看重,也就是战时比较重要,平时侍军司和军才是正常上下关系。所以,巨师古不再担任行营都统制,并没有多大的抗拒,毕竟担任了三年,你以为的让别人了,吃独食会遭人忌惮的。

    “那是,刘信叔大将风度,看样子会战州界,定然是他的主张。”王秀笑了笑,不吝地刘錡的赞叹,却把话题转开,道:“大姐快要到开封了,还得要你操劳以下,毕竟徐中是个粗人,办事我不太放心。”

    虞允文会心地笑了,昨个接到王卿苧派人送信,大姐和王家十四娘过了陈州,正沿着蔡水北上,不日就要进入开封。

    至于说徐中办事不力,那也不是为了别的,武人迎接送往,总没有文人想的周到,他正做的就是宗良的活,应该说已经步入王秀最贴身的几人行列。

    并非他贪恋权势,也不是阿谀奉承,而是心甘情愿跟随王秀,这是人格魅力的吸引。

    “哎,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别人,反倒是张改之,他的战场相对孤立,希望不要出差错才好。”王秀提了下私事,马上把话题转到战场上,针对张过是有些担心,虎翼北方行营规模并不太大,却要担负相对独立战区任务。

    “大人放心,张改之用兵往往出奇,虎翼北方行营都是精锐战士。再说,虏人精锐主力在河北,一部又身陷高丽,只要没有太大失误,应该不成问题。”虞允文倒是没有太多感受,虎翼军那是没的说,甲仗器械比殿前司还要牛,你要打不赢那真是废物。

    再说,张过的事迹他是知道的,擅长孤军作战,金军主力不在情况下,不应该有大困难。

    “嗯,改之在整个北方的战事中,看是无足轻重,实际上是画龙点睛,只要他能成功,足以让战局发生变化。”王秀非常有信心,虎翼北方行营的战略行动,他是给予极高的期望,同时也并未报太大希望,毕竟是一支孤军。

    他们要仅凭万余人,转战女真人地腹地,除了侍卫水军的海船,没有任何援军,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转战,去实现朝廷的战略目标,应该说九死一生的出击。

    枢密院压根没有寄希望胜利,只要他们达到重创对方民心士气,造成其左右失措,影响对方的战略调整就行了。

    只有勇气、善变、坚毅的结合,才能胜任这项艰巨的使命,纵横南海诸国的张过,恰如其份。

    北方,应还说是金北京路某处,还是沿用辽旧制行政区划,四更的天,快要泛白的夜空,没有一点星辰余晖,大地一片黑寂,尽管不是冬令节气,海风仍带有阵阵寒意,阵阵潮水开始渐渐退去。

    一处海边的烽火台,两名当值的哨兵。

    “我说,今夜总算是熬过去了,打精神,过会就换岗,能喝口热粥了。”

    “那些腥臊的猪羊,每夜都叫咱们守夜,他们倒在下面享受酒肉,我们却要喝粥吃饼,要不是为了吃口饭,老子可不想受罪。”

    “小声点,别让他们听到抱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