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737章

权倾大宋-第737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没有必要抢人风头,不合适,实在是不合适。”王秀坚持主张,他是权势滔天不假,没有人不承认。

    但是,权力越是达到了顶峰,就要看到危机四伏,他不可能行禅让古礼,甚至要包容儿子所为,才不得不低调行事,放弃很多本该属于他的光环。

    “哦,五路是该推行两银法了,你们看谁来合适?”

    钟离睿果断地闭口不语,宗良却是目光闪烁,隐隐有跃跃欲试的光芒。

    王秀看了眼钟离睿,风淡云轻地笑道:“这可是个挑战,搞不好会麻烦缠身,尤其是河南府,可是汇聚土财主之所。”

    宗良并不以为然,淡淡地道:“先生,有大娘子在,早就把那些商贾士人稳住,翻不起大浪的。”

    王秀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淡然道:“哪有那么顺利的,明面上的松口罢了,实际牵扯方方面面利益好处,推行起来难上加难,不是那么轻易成就的。”

    钟离睿点了点头,看了眼宗良,轻声道:“大人说的是,主持五路两银法,实在是苦差事。

    ”

    宗良嘴角一抽,眼神晃动间,似乎看出钟离睿心思,却有一丝不甘心,道:“迎头而上,我就不信不能成功,欧阳德明做的就很好。”

    “嗯,德明做的很好,成都府路大治,两府对他也是赞誉有加。”王秀提到了欧阳澈,不吝褒奖言辞。

    “不过,只是一路而已,五路并非那么容易。。。。。。”宗良脸色很不好看,却在一瞬间变化平淡,话刹住了,暗骂自己多嘴。

    钟离睿莞尔一笑,宗老大想出政绩想疯了,这醋味可真浓,他也不当面挑破,却知道这位王门老大,没有推行五路两银法的本钱,只能让欧阳澈来。

    王秀看了眼宗良,古怪地一笑,又道:“的确不容易,对欧阳德明而言,也算是一次挑战。”

    钟离睿眉头一挑,嘴角抹过会意地微笑,宗良却有几分惊讶,旋即又有一些释然,当然还有些许苦涩,大好的功绩就在眼前晃过,不甘心又能怎样?你也得有本事才行,他还算有自知之明,不会狂妄到毛遂自荐。

    “总归是有经验,比别人强多了。”钟离睿轻轻咳了声,再看眼宗良。

    王秀很赞同也对欧阳澈有期望,目光闪烁地道:“他的任期也满了,成都府路应该持重行事,把他调到五路比较合适,应该再设置两银法推行衙门。”

    这是大用欧阳澈的前兆啊!不要说宗良了,连钟离睿也眼皮子一跳,五路、专设衙门是什么概念?肯定是挂名尚书省兼差大路都转运使,欧阳澈这厮这是走路都能踩到热翔,运气不是一般地好。

    “神宗大行曾设置条例司,恐怕士人会有所想。”宗良撇撇嘴道。

    王秀眉头微蹙,神色渐渐严肃起来。

    条例司全称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神宗皇帝变法采纳王安石奏请,专门设置的临时衙门。

    不能不说,大宋自开国的政治体制,就存在先天的缺憾,这也是赵家兄弟引五季霍乱之鉴,实行政、军、财彻底分离,这就造成了事权脱节,两府诸衙门各干各的,谁也不鸟谁。

    神宗皇帝看到了弊端所在,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置条例司,管辖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达到“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目地,以宰相总揽财政大计,倒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不过,一些重臣相继上书反对,认为是夺了中书省权力,也看出王安石的目的,明显的抛开中书省,推行新法,把庙宇给搭建好了,自然会有和尚来念经。

    当王安石认为彻底把持大权,条例司算是完成使命,权柄归于中书五房和司农寺。

    只是,条例司被人诟病,逐渐成为争权夺利的代名词,现在提起似乎有些不妥。

    钟离睿摇了摇头,正色道:“大人,增设衙门和新政不符,是否可以另辟捷径?”

    “不容易。”王秀何尝不知道,却哪有太好的办法,新政到了爆发瓶颈,一点疏忽也不能有,条例司是被人诟病,却不乏好的经验,一个临时机构,可进可退。

    对于欧阳澈的安排,钟离睿实在不好多说,只能撇开话题,道:“五路共同推行,恐怕步子太大。”

    “势在必行,让欧阳德明过来,相信他必不负所望。”王秀态度斩钉截铁,他是谨慎不假,却不代表没有魄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关键用人,何况他还做了大量的铺垫。

    钟离睿见王秀坚决,也就不再坚持,作为王秀的跟随着,在决定实施后,就要做出坚定支持的态度。

    “好了,这些事还要等等,我已经准备上奏朝廷,不日返回行在。 cmiàocbic阁c

    ”王秀既然下了决心,就没有过分纠结。

    “先生要返回行在?”宗良作为王秀最近的人,竟然头次听闻,不由地大吃一惊。

    钟离睿也神色恍惚,却在转瞬间想明白,看向王秀的目光,充满了深深地敬意,悠然道:“大人虚怀若谷,在下佩服。”

    “什么虚怀若谷,离开两年了,该回家看看了。”王秀摆了摆手,发出一阵会意地笑。

    “只是,西北还没有克靖全功。”宗良仍有几分不解,就算不去西北战场,也要等到攻陷兴庆再说。

    王秀压抑着心底的迫切,含笑道:“该回去了。”

    本书来自

 第一零九八章 重重阻力

    ??

    “曲太尉不太满意了,既然有机会,我们何不再建功立业,说不定还能赶上和虏人打一仗。”封元呵呵地笑了。

    “哦,虏人?”邱云双目精光一闪,升起了一股子狠戾,当年的第十六旅镇还有曾经的梦,他不能不升起一团恨意。

    封元看了眼邱云,淡淡地道:“河西是必然打了,省嵬城那边也不消停。嗯,如果你是嵬名仁孝,陷入绝境会怎么办?做瓮中之鳖,还是全力突围?”

    “有点血性的人,有一线生机,自然是拼死一战。”邱云脱口而出,又似乎犹豫地道:“听说嵬名仁孝懦弱,恐怕会屈服朝廷。”

    “也有可能,却不能绝对,是想西北局势,我与虏人在河西不可不战,他要是突围必然引发均势打破,那可是一张好牌,换成你会放弃?”封元悠悠地道,话语中透着许多高层的信息,足以影响人的判断。

    邱云吸了口凉气,他是一员勇将,并没有接触战略层次,却不代表他看不明白,相反他的战术素养很高,甚至有一定的战略判断能力,此时举一反三,惊讶地道:“四哥在说,虏人会控制嵬名仁孝?”

    “有可能,嵬名仁孝要归顺朝廷,自然是皆大欢喜,党项人再玩不出新花招,西北一切事宜迎刃而解,我们却要防备他狗急跳墙。”封元起身走到地图前,沉声道:“你看,沙州还在党项人控制中,这是相对独立的地区,从河西态势上看,嵬名仁孝成了瓮中之鳖,不可能越过瀚海西去,我看却不尽然,还存在很大的回旋余地,就看敢不敢冒险了。”

    “根据职方司的兵要,从摊粮城向西,是可以避开瀚海的,沿途也有几处供水点,足够抵达沙州所需,想要追击非常困难,他们完全很容易在水井下药阻碍追兵。”

    邱云来到封元对面,脸色颇为凝重,正色道:“他们怎么突围?定州乃至摊粮城,全在我们手中,他们想通过并不容易。”

    “这才是关键所在,我最忧虑的地方。

    ”封元眉头紧锁,双目散发出浓浓地担忧。

    “四哥是说。。。。。”邱云双眼圆瞪,吃惊地看着封元。

    “虚名而已,我本不想不想北上,却不能不防嵬名仁孝西逃。”封元摇了摇头,一脸的决然。

    “再给我三百精锐,我为四哥军锋。”邱云目光闪烁,立即站出来求战。

    “有你打的仗,不要急。”

    就在高平苦战高台寺城,却听到令他非常惊讶的消息,夏军两万余人,沿唐徕渠北上反攻定州。

    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讥笑,反攻定州能有何用,简直是作死的行为,当即下令猛攻高台寺城,要在最短时间拿下。

    同时,他对封元也咬牙切齿,天武军是北上了不假,却没有来高台寺城,而是直接向兴庆逼近,侧翼部队甚至出现在高台寺城西部,显然没把他放在眼里。

    作为心高气傲的人,尽管理智上明了封元的做法,换成他也会这样,却从心理上接受不了,暗暗记下这账。

    曲端对封元的判断有些不敢相信,北方的局势尤为复杂,在金军和草原各部交错监视下,李仁孝突围显然很不理智。

    不过,这不妨碍他从战略上考虑问题,沙州还在党项人手中,李仁孝要能成功破围,可以沿着瀚海和草原边缘,快速向沙州撤退,未尝没有一线生机。

    “沙州不过是河西关外孤城,有能有何作为?更何况要突破虏人、草原部族围剿,风险还是很大的。”曲端仍有几分迟疑地道。

    “虏人突袭河西,却没有拿下凉州,必会认为吃了大亏,嵬名仁孝若归顺朝廷,甚至远走西州,必然让朝廷迅速稳定定难各州,要能抓在手中,不吝为一颗好棋子。

    ”封元回答的十分肯定,尽管只是判断,却不妨碍他看清本质。

    张昇却不以为然,讥笑道:“军主不用大惊小怪,不要说顺州在我手中,就是草原蛮人,也会阻拦嵬名仁孝,他断不敢轻易涉险,也就是虚张声势和朝廷讲条件。”

    封元对张昇很不感冒,甚至怀疑这厮怎么当都参军的,从大势上看任何事都可能发生,定要做好万全准备,绝不放过任何的可能,做到未雨绸缪,这是作为行军参军的基础。

    曲端看了眼封元,玩味地笑道:“虽说是可能,却也不能过份担忧,让第六行营戒备就是。”

    封元明白曲端并未全信,也是有情可原的,宋军在省嵬城一线,驻扎第六行营主力部队,再不济也能进行阻拦。

    只是,他强烈预感李仁孝会拼死一搏,第六行营要防备女真人,还有那些虎视眈眈地草原各部,恐怕力所不逮,又道:“恐怕第六行营既要防范又要拦截,兵力不敷使用,生羌已经展开对定州反扑,末将愿率天武军北上。”

    “呵呵,子玄有心了,不用太担忧,他们就算夺路而逃,虏人也要抓棋子,也不会那么容易。”曲端非常自信地道,他就不行几十万大军,还能让李仁孝给跑了。

    张昇瞥了眼封元,不满地道:“朝廷让我和虏人避战,一旦局势无法控制,如何是好?”

    封元知道曲端和张昇都不愿多事,里面的问题牵扯太多,只得道:“虏人又何尝不是避战?嵬名仁孝去留非同小可,恐怕第六行营无法阻止,我愿率天武军,由高台寺城北上。”

    他的话两层意思,宋军顾忌不轻易挑衅,恐怕金军也不敢轻开战事;只是李仁孝的掌控与否,关系到西北局势稳定,掌握在女真人手中,就能让大宋对西北统治不稳,掌握在大宋朝廷手中,可以迅速平息守旧大族长异心,可谓双刃剑。

    “也好,你率军北上,重新回归西北行营,可以派出探马监控北部。”曲端是无不可地道,反正天武军没有作战任务,让他们重新归高平节制,也能尽快拿下高台寺城。

    封元出了大帐,心中极为的气恼。

    本书来自

 第一一零零章 夏殇之追杀

    ??

    封元却不管那些猫腻,他在北上过程中很慢,就想让高平尽快拿下高台寺城。

    当然,王宗尹还是给他面子的,简雍也归入天武军历练,给了个新编的营做指挥,每个军都有新编的临时性部队,这种指挥只是在西侍军挂个名,战事结束就会撤销,区区小事情,就算将帅间有猫腻,也不会驳了面子。

    面对曲端的新军令,他是立即精神百倍,立即传令各部火速北上,并亲自调车兵、马军组成先头部队,沿着高台寺城和兴庆之间,冲开夏军的警戒拦截,直接杀了过去。

    由于李仁孝的北上,整个兴庆都被抛弃,只是为了确保大军顺利撤退,兴庆东部和南部的防御部队,有些还是夏军的精锐,是下了大本钱的。

    不能不说,这些部队的确顽强,他们做了坚决的抵抗,尽管已经军心涣散,却为了生存,不得不边战边撤,力图向被撤退,无形中成了护卫李仁孝的殿军。

    可惜,封元是何等人物,抓住战场的瞬息,认准夏军防御薄弱点,以五个步军营撕开通道,天武军的马军和车兵潮水般涌过。

    李仁孝经过艰苦的战斗,总算是越过定州城北部,因民众行军速度太慢,夏军不得不停下来和宋军作战,也损失了两千多精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