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723章

权倾大宋-第723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沙门侍卫水军大寨回来,北侍军驻扎京东东路大军,就汇集了一个上旅,还有几支混编的弓弩部队,正在莱州等地集结,从长岛侍卫水军大寨抽调的转运船,甚至雇佣了三艘商家的大福船,正在加快行程北上,部分海船也在集结中。

    他真的有些担忧,南海正在用兵,连许多商船也被征用,侍卫水军兵力不敷使用,真要强占高丽的岛屿,引发高丽人的反抗,那时会给女真人干涉的绝佳借口。

    王秀似乎并不担忧,思维再次跳跃,道:“三佛齐在劫难逃,党项人也要完了,关中来年不复为边塞,有些事该启动了。”

    宗良眼皮子一跳,有些事?他还是明白的,但他还是不放心高丽,委婉地道:“虏人要腾出手来,恐怕王楷撑不住。”

    王秀眉头一挑,转首看着宗良,淡淡地道:“大哥,要委屈你了。”

    宗良嘴角一抽,笑容变的很难看,道:“也算是好事,就是不知家里。。。。”

    本书来自品&;书

 第一零三七章 大规模攻势

    ?对面的正是金军,高升所属的部队,正如徐徽言担忧的一样,金军果然轻兵南下,似乎要找点乐子干干,却没想到宋军严阵以待,面对整个云捷军万余精锐,他们还是怂了(1042章)。

    徐徽言也没有占便宜,作为行营都统制,他能接触到高等的军令,在完成对兴庆的战事前,尽可能不得擅自和金军冲突,既然金军主动撤退,他也不准备找麻烦,一心一意拿下省嵬城才是正事。

    没过多久,云捷军依旧各就各位,陈郜率领他的部队,卸甲执行巡逻任务,保护步军部队的攻城,轻松地不能再轻松。

    罔存礼想也想不到,一场迫近的危机,在宋军毫不退让的强势下瓦解,远程打击再次开始,这次来的尤为猛烈,抛石机集中十七次轰击城门,打的城门千疮百孔,城上兵众死伤惨重。

    当砲石向城内延伸时,千余宋军吏士,组成了一波又一波绯色的浪潮,铺天盖地地向城垣扑来,小规模的蚁附攻城,景象颇为壮观。

    前面是简易云梯,后面却是跟进的数千大部队,巨大的云梯车河箭楼缓缓移动,不断向城垣靠拢。

    前排的弓弩手进入城上弓弩射程,立即把大牌竖立起来,掩护后面的弓弩对城头压制,

    不断延伸的鹅洞已经开始前伸,逐步接近城垣,云梯车和箭楼也正在接近。,一些步军开始竖起简易云梯。

    当宋军接近城垣时,夏军弓弩手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开始猛烈反击,一排排的弩箭,对城下不断靠近的吏士射去,还有人抛洒羊油火把,来焚烧简易云梯。

    虽然,省嵬城的抛石机,大多被宋军摧毁,但城内残存的抛石机还是有的,不时地发射致命的砲石,不断落在城外,一些不走运的人或被击中,骨断颈折。

    战争是公平的,并不因为你气势强盛,或是所谓的正面形象,就能减少伤亡,作为进攻方的死伤,无疑要高于守御方,好在宋军攻城器械颇多,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不要说省嵬城的战斗,其实最激烈的是西平府攻坚战,宋军五个军外加数万乡军,足足有七八万兵马,北部还有殿前司西北行营数万大军,可以说正东和东南反向,宋军集结了马步军十余万人,形成了一个方向的极限。

    话说,一个方向极限,在通信指挥落后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五万人,十余万人可以说是极限中的极限。

    大宋三路进攻,虽说有三十余万人,却已经到了国力承受极限,连已经超过神宗时代收入的府库,也连连告急,可想而知战争的花费,要不是王秀卓有成效的施政,恐怕大宋行朝的财政早就崩溃了。

    话回到动员兵力人数上来,十余万大军也超出曲端等人指挥能力,幸亏是分由高平、吴阶节制,才避免了指挥不畅的尴尬,吴阶的七八万人马,也算是他指挥的极限。

    东关城的陷落,让宋军完成对西平府的扫荡,直接对灵武县城发动大规模的强攻。

    吴玠也是好大气魄,直接来个全面开花,由于西北行营的威慑,夏军不太可能奇袭转运道路,他从道路上抽调上万乡军,携带大量攻城器械支援作战。

    好在实施攻城作战,又有殿前司西北行营掩护,吴阶不需要担心背后遭遇袭击,各部形成联营有条不紊地轮流上阵,兵马多些也就无关紧要了。

    他也不像徐徽言那样谨慎,用十天时间试探,而是上来就是当头炮,抵达前线的上百部重型抛石机,七百部床子弩,组装百余辆云梯车,四十座箭楼一并用上。

    云梯车可不是简易的杆梯,而是结构复杂的工程机械,每次可以运送百人,直接抵达城头。

    灵武城的城墙防御,在吴玠眼中很可笑,护城河边没有羊马墙,城墙是平直的,也没有多少女墙与马面,而整个城墙拐角并不多,难以对攻城吏士形成两侧射杀,都是极易被攻破的弱点。

    这要从李元昊时代说起,李继迁夺取灵州,就没有好好经营,原因是很简单的,党项人面对强大的宋军,并无信心守住灵州,一直到了李德明时代,才重新修缮灵武城。

    党项人并不重视防御,简单的修筑没有花太大心思,导致灵武城防御很不完善,李元昊登基建国,一心把都城迁到兴州,灵武城又在腹地,完善防御也就搁置下来。

    最终,党项人在升灵州为西平府,并设置翔庆军,在灵州城内修筑军城,却并不重视城池的防御。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占据横山及险要关口,宋军不太可能打到西平府,就算宋军抵达了西平,穿过瀚海也是人困马乏,夏军动用铁鹞子,完全可以轻易击溃之,仁宗五路征讨,一路就是败于城下。

    不过,吴玠的大军兵力雄厚,辎重粮饷充足,夏军左厢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鸣沙、义理等处夏军袭击,他连辎重转运通道上的部队,也要全部调过来。

    以擅长攻防战的宋军来看,只要集中兵力集中在几个重要地段,利用这些城防弱点全力以赴,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外城将毫不费力地被拿下。

    一座座云梯车靠近城垣,顶端平台上的十余名弓弩手,奋力地向城墙上射箭。

    云梯车修的非常坚固,顶部用浸湿的兽皮防护,连强弩也不易射穿,只要不被抛石机直接命中,就是火箭也无能为力。车子内部顶端下层氛围三层,上百吏士全副武装待命,

    准备靠上城垣后,平台前面的踏板放下,他们冲上城头。

    尽管,宋军的远程投射兵器,早把李良辅那点力量打糟了,却仍然不可能完全压制,人家偶尔也要反击。

    却见,冷不防一枚砲石从城中飞来,直接砸在云梯车的平台上,巨大的冲击力砸的平台七零八落,十几名弓箭手被巨大的惯力甩出去,惨叫着落向数丈下的平地,有时候人倒霉就是这样,总会碰到无可奈何的事情。

    本书来自品&;书

 第一零三九章 黄药石的首次实战运用

    ?邱云自然明白,不太稳定的黄药本身就非常危险,多次运送无疑加大危险系数,能一次性最好,想想,他还是决然道:“我亲自押送(1044章)。

    林四郎眼皮子一跳,惊讶地瞪着邱云,失声道:“九哥,太危险了,还是我来,有个什么的也能照应。”

    “你又不是将校,怎能去城垣下,不行,太危险了。”邱云当即就否决了,城垣上下正打的热火朝天,百步内任谁都无法保全生命,怎能让林四郎冒险。

    最重要的还是在地道内,万一被夏军发现或地道塌方,都有可能把人留在里面。

    如果,被王秀知道了林四郎进去,那可是会翻天的,他的先生曾经公开宣称,张陵、林四郎、谷凉、赵非等人才,个个都是国之魁宝,应该用禁军三到五个军来衡量价值,少了一个人都是重大损失,朝廷决不能拿这些人玩笑。

    “别人我不放心,前方打的再厉害,也没有黄药那么伤人,一旦有事悔之晚矣!”林四郎绝不放心别人,要是能彻底稳定,他大可不必担忧,任谁都能携带,现在却真的不行。

    “你绝对不行,我不能让你靠近城垣。”邱云态度极为坚决。

    “你就那么铁石心肠,眼睁睁看了不断死人?”林四郎有点急了,口才超常发挥。

    邱云嘴角一抽,瞪着林四郎,沉声道:“我宁愿死去一万人,也不能让你任何闪失。”

    林四郎愣了一下,惊讶地看着气急败坏地邱云,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九哥,你真狠。”

    邱云哪里是狠,他心中也很矛盾,却不得不阻止林四郎,或许有兄弟的怜悯,更多的是价值体现,阵亡一万将士可以随时补充,林四郎就那么一个,高层次的人才,绝不是朝夕能培养出来的,他懂王秀的重视。

    “九哥,你去行吗?你懂怎样去输送?何时快、何时慢,怎么样去卸货?没有人比我更熟悉黄药,你不行的。”

    林四郎摇了摇头,又慢悠悠地道:“那就再等等,你看能死多少人。”

    邱云一阵龇牙咧嘴,瞪着林四郎那副欠揍模样,就要是暴起扁人,这厮什么时候变坏了,是不是跟赵非学的?

    “不行,一次性装载,尽量减少危险。”

    城垣打的是惨烈异常,密集的弩箭,雨点般地檑木砲石,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生存,一切要看命运安排。

    北门向东二百步,距离城垣六百步的土山北段,就是地自号地道入口。

    宋军在围城时,在各门掘土修筑土山,上面建立瞭望台,观察城内动静,也是为抛石机落点进行校对。当然,也是为了掩盖地道的挖掘。

    一名更戍官匆匆而来,递给地道口将校符令,沉声道:“今夜必须到达城下,药石入夜前运到,做好轨道整平。”

    那将校大吃一惊,脸色难看地道:“那么快,恐怕。。。。”

    “都统制帅令不可违。”更戍官二话不说,转身上马就走。

    将校不满地啐了口,骂骂咧咧地道:“他娘地,一条狗,狂妄什么,有本事自个去城垣。”

    “太尉,你看是不是回一声,难度太大了。”一名随军工匠靠过来,脸色同样很为难。

    军令不把他们性命当回事,要知道慢慢掘进,可以尽量少发出声响,减少被城内发现的概率,全力掘进必会发出很大的声响,引起城内的注意,被锁定地道的方位。

    地道被人锁定可不是闹着玩的,无论是水淹还是反向挖掘,进攻方损失绝对惨重,甚至会全军覆没,任谁也不愿死在地道里。

    “赶紧,既然上官有军令,那就全力以赴,不要管那么多。”将校叹了口气,又道:“尽量谨慎从事。”

    工匠摇了摇头叹口气,再也不说话,转身走进地道口。

    入夜前达到城下,这可不是小工程,吏士们不得不全力以赴挖掘,用木板加固支撑,后运沙石泥块,高强度的体力劳作,稀薄的空气,尽管有人力风囊向地道里打风,还是不断有昏厥的吏士被拖出来,其他人补了上去,掘进的进度明显加快。

    当然,还有木质轨道的铺设,那绝对是精细活,地面都要压平整,甚至需要进行碾压夯实,需要极端细致的功夫。

    到了天黑的时候,宋军进攻强度减弱,却仍然保持间歇的攻势,除了对城内实施远程兵器打击,以队为单位的骚扰,一波接着一波不间断,让守军疲于奔命。

    果然,土丘北面,距离小营寨千余步,一条直线轨道上,一辆装有四轮的车子慢慢被推来,却见车子两厢有钢质挡板,中间放着整齐地“方砖”,林四郎和邱云就前方引路。

    这段千余步的路,竟然走了半个时辰,车子前面,始终有两人用手试着木轨平整度,以免发生颠簸,好不容易到了地道入口边缘,林四郎的衣衫都湿透了。

    “好了,总算到入口了,下面就让我进去。”邱云也是高度紧张,一路的担惊受怕,让他决定不让林四郎进地道。

    “不行,还是由我亲自押运,黄药在搬运下来时最危险,我不在跟前不放心。”林四郎摇了摇头道。

    “不用搬运下来,地道已经挖到城垣地下。”邱云有理由不让林四郎进去。

    “不行,地道中更需要小心谨慎,断不能有任何大意,我最专业,你们都不行。”林四郎自然反驳,还让人没有理由反击。

    那将校过来,见邱云脸色难看,轻声道:“二位别争论了,地道里是很复杂,还是林大人去合适。”

    邱云狠狠瞪了眼将校,没事找事的贼厮鸟,他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

    林四郎大袖一挥,决然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