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712章

权倾大宋-第712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长,冲先生即为仙真,为何不谈笑退了虏人?”一名学生义气激扬地喊了出来。

    云浩真人的脸当即不好看了,王秀的目光转过去,嘴角挂着一抹讥笑。

    在女斋大堂正厅内,李清照正陪着朱琏说话,她也是名门秀女,名声更是誉满东南,当然可以陪太后座谈。

    “居士,哀家都看了,女斋这些孩子不错,居士教导有方啊!”朱琏接过奉上的香茶,温言细语的。

    李清照浅浅笑着,道:“娘娘过讲了,这些孩子多是聪慧,虽然有时刁蛮任性,却也是天性使然,妾身不过善加诱导而已。” 

    女斋名为钟山书院的堂斋,实际上比玉泉山书院女斋更有独立性。王秀和洪真根据朱琏的意见,招收贵族大臣子女的课堂,还设置宫人的讲堂,她让皇后韩氏颁懿旨,大内招收的宫女必须在女斋学习,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予女史等级的低级女官职务,对贵族官僚的女眷倒没有强制性。

    不过,玉泉山女斋的成功,让不少贵族大臣送女儿来学习,反正和男生分开,内部进行严格管理,出来的小娘子都是知书达理,又能顺便巴结皇太后,一点坏处也没有。

    李清照也很头疼,宫女倒是好管束,多是来自底层官吏或是平民家中的女儿,没有与生俱来的矫持。

    她们最大的希望是,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女官,而不是最低层次的宫女,为日后的前程打下良好基础。

    那些来自贵族大臣家的小娘子,可不太好管束。如果说,玉泉山女斋的仕女,多是来自商人家族的小娘子,已经不太好管束了,那这些来自大臣家族的小娘子,绝对是让人头疼的问题,才几个月就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简直让人头疼不已,几位女讲学整天地抱怨。

    好在,李清照出身名门,又是前宰相儿媳,更是当今婉约派文人的领袖,威望还是在的。她在朱琏的支持下,着实下了重手,让那些世家娇女、将门虎女收敛许多,又把两个刺头赶了出去,才堪堪压住那些小娘子。

    朱琏品了口茶,才道:“本想让长公主也来受业,聆听居士教诲,无奈不久又要下嫁,甚是可惜啊!”

 第八一七章 大宋必有一乱

    ?

    他却没有任何顾忌,不就是说了太上误国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又道:“我全程参与其中,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太上或许是有失误,该打的时候谋求盟好,该盟好的时候贸然开战。但是,二位太上比起那些昏庸无道的君主,应该说是中规中矩,并无太大失德。”

    “错就错在内外不分,权责不明。。。”

    听着王秀的评论,一些人汗流浃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竟然评价太上得失。但更多的人目光闪烁,神色尤为兴奋,王秀的话并不新鲜,甚至他们也曾想到,但想是想到了,说出来那是两码事,至少他们不敢大庭广众下说。

    “难道山长的新政,还有提倡二元君主制,就是为了结束这种轮回?”

    不能不说,能进入书院读书的学生,没有几个是傻瓜,这个时代的士子,还保持着活跃的思想。再听到内外不分,一些聪明人似乎领悟到什么,个个目光闪烁,急切等待王秀的后话。

    “说的好,我有这种想法,但却不可能实现。”王秀双目精光一闪,话却让众人大吃一惊。

    说了半天,你不能结束这种无奈的轮回,那还有个屁用啊!一些脾气暴躁的学生,已经开始撇嘴了,但还是有更多的人看着王秀,他们相信王秀不会无的放矢。

    “再不说那就是狂妄了。”王秀看着脸色各异的众人,认为他成功挑起学生的兴趣,下面就看他如何圆场了,当下朗声道:“轮回生息是天道法则,是天下大势,绝不可以更改。所谓逆天改命,那就是一句扯淡话,逆天而行,天必灭之,顺天而行,偷天地之造化,方为正道。”

    “所以,无论是世俗还是佛道,都要讲究顺天循道,一切自然。大势不可改,那就从小事入手,慢慢地区潜移默化。”

    “正如我提倡的二元君主制和士民议政会,两者相互结合,可以相互补足对方不足。想必各位都知道,二元君主制就是把君权和相权分离,天子是上天之子,是天道赐予人族的帝王,无失德君主受上天庇护,但末世之君往往倒行逆施,加快皇朝的覆灭,士人看在眼里却无力回天。”

    “二元制精就在天子不能率意行事,两府可以有重拳牵制,内外府库的分离是基础,议政会的设置是契机。两府同时对天子和议政会负责,一切律法制定,必须有议政会七层的同意,加盖天子玉玺才能生效,缺一不可。三衙禁军为家国柱石,非议政会决议不得在国内调动。。”

    随着王秀亲自讲述,一张政治改革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众人面前,比大家从书中揣摩更加直观。

    真正的睿智之士开始思考,王秀勾划的蓝图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天子、两府、议政会,只要不是傻瓜,都会明白权分三处的好处。

    王秀说的很明白无误,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有任免两府重臣的权力,更有紧急时刻解散议政会权力,这绝对是最基本的构造,不会动摇天家的根基。

    但是,这种权利是受到制约的,并没有随意性,不要看天子对重臣任免慎重,那是有自知之明的君王,在忌惮士大夫阶层的力量,一旦遇到昏庸的家伙,士大夫阶层不能说没有抵抗之力,却还是处于相对弱势。

    看看历代强势的君王,别的不要再说了,就是赵佶、赵桓父子,在士人道德沦丧的时代,就凌驾士人之上,让多少人为之卑躬屈膝。

    这就明确了士人强势是相对而言的,建立在强大的底蕴、合理的制度,还有赵家天子的优容上。

    王秀设想的分权,实在制度上约束皇权,让士大夫真正有底气对抗。议政会的设立,就等于团结各阶层的士民,给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力,让他们尝到权利的滋味,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天子要向收回权力,那也得掂量一下,能不能和天下士民对抗?

    可以说,天子是父、议政会是母、两府是子,三者看是分离实为一体,形成最稳固的三角型。

    王秀看着沉寂的众人,一些人眼中分明闪烁着兴奋,也有人逐渐呈现恍然大悟状,也有人蹙眉不语,似乎在沉思,个别的人却有愤怒的表情。

    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提出二元君主制,分明是不触碰皇家底线,没越过士人承受能力,给士大夫阶层最有力的权柄,没有哪个傻瓜去拒绝,就算反对最激烈的人,一旦让他尝到权利的滋味,也会甘之若饴。

    那些表情愤怒的人,显然没有尝试到权利的滋味,当他们有了权力使用的感觉,那就两说了。 8(。*)8阁8,o

    不过,他只能做到这一步,甚至众生不可能再推进一步。君主立宪制或是共和制,说的真好听,那都是要真正历经血与火的历练,才能达到的制度,他不可能让大宋行朝纷乱,至少在他生前绝对不行。

    当然,他敢相信大宋必然有一场大乱,那是新老势力的最终对决,哪怕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要乱,他也不会容许在他眼前纷乱,却不代表他不做准备。

    甚至,他开始为这种动乱做准备,创造个相对平和的外部环境,不能让新老交替关键时刻,被北方不稳定因素打乱。

    能看出来,那些学生的兴奋,少年人是冲动的,只需要一个契机,他们就会成为你忠实的拥护者。

    当然,拥护者和继承者完全两个改变,随着人生的不断发展,很多拥护者会泯灭芸芸大众中,变的平凡不堪,甚至有人会成为反对者,只有通过时间的磨练,真正脱颖而出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继承者。

    他看到了希望,在这些学生的狂热中,看到了他的事业并不会人亡政息,甚至能成为未来最终决战的领头人。

    “山长,说来说去,还是不能避免朝代轮回。”此时,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传来,尤为的响亮。

 第八一九章 顺道解决猴子

  

    王秀目光徒然变的冷峻萧杀,简直形成实质性地杀意,决然道:“既然他们出,那就准备承受我的怒火。”

    “官家也是年少气盛,受到别人挑唆,难道你连儿子也不放过?”朱琏有点急了,她生怕王秀会对儿子下手,毕竟皇后即将诞生麟儿,皇室的争斗可是非常微的,她不敢赌王秀的亲情。

    “哪个说我要对儿子不利了?”王秀看了眼朱琏道,她不免有几分生气,朱琏对儿子显然胜过他。

    “你。。”朱琏松了口气,一惊一乍的让她差点背过气,好歹听到王秀的实话。

    “娘子,怎么了?”王秀笑了笑,开个玩笑也很不错,至少能让朱琏大起大落。

    朱琏翻个白眼,狠狠地瞪着王秀,咬牙道:“官人,你要对付张学士就对付他,不要把官家扯进来。”

    “这小子离开张子初,也没多大蹦头,老老实实当他的天子。再说,九大王就算有点别的心思,只要有我在,他也就一心做个太平藩王,现在又母子重逢,自然不用去担忧。至于张启元这厮,看看再说吧!”王秀说的非常认真。

    “哦,你要怎样做?”朱琏很想知道王秀的想法,女人,是很有意思的,只要儿子没事了,心思就全然在男人身上。

    王秀稍加沉吟,认为还是跟朱琏说说,别到时候内外朝配合不当,坏了他的谋划,低声道:“你说,对于士人来说,最大的羞辱是什么?”

    “当然是身败名裂,怎么了?张学士早就身败名裂了,剩下的不外乎罢官或是守宫观。”朱琏诧异地看着王秀,隐隐觉得王秀还有更狠厉的后招。

    “太轻了、太轻了,罢官守宫观太轻了,你说他要是叛国,会是怎样的局面?”王秀的语气很冷,冷的让人毛骨悚然。

    “哦,那也太过分了,他并没有背叛家国,把人往贰臣上逼迫,再说他能不能如愿还不好说。”朱琏被王秀惊到了,明明是内部的权力争斗,非要把人往死里整。

    “张子初不是易与之辈,留他是个大祸患啊!”平心而论,王秀真的把张启元看成劲敌,尤其是在不杀士人的环境中,他不能让张启元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如果说,原先他把张启元当成对手,那也是在权衡朝野势力下,对孙傅和唐格、李纲等人的妥协,温文尔雅的斗争而已,伤不了天下的筋骨。

    不过,张启元突破了他的底线,应该说东华门那一箭,见他了文官士大夫阶层的禁忌,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给张启元判了死刑,对一个文人最残酷的剥夺。

    “官人看重他,就不怕他到了女真成为劲敌,难道是在半途截杀?”朱琏也是一路走过来的,自然明白斗争的残酷性,但她同样知道历代优容士人的原因,还是怕这些睿智人士效忠蛮夷,张启元是失败了,但对方的才能却不容忽视。

    “女真人依然强盛,让他当搅屎棍岂不更好。”王秀坏坏地笑了。

    “呸呸,看你说的什么话。”朱琏既然知道了,心情也放松下来,一个大臣而已,她并没有放在心上。

    王秀当然也笑了,他们难得白天在宫外玩笑。

    “既然他成为祸患,那就趁着他要投靠女真人那边,半路拿下,然后名正言顺杀了他。”朱琏的语气透出阵阵寒意。

    王秀默然颔首,脸色凝重,女人的心往往比男人更冷酷,方才还是玩笑,转瞬就是杀伐,道尽她果断狠辣的一面。

    不过,朱琏的确是为了他,点了点头,慢悠悠地道:“说的不错,我也有打算,就看张子初的命大不大了,命好的话,身败名裂,尚且可以苟且偷生,命不好的话,那就随风而去吧!”

    “刚才你讲学倒是新颖,二元君主制,难道你真想实施?”朱琏见王秀脸色凝重,似乎觉得自己说的有点重,既然王秀有了打算,她急忙把话转到另外事上。

    “我这是闲云野鹤,就是给学生们讲讲,探讨学问,当不得真的。”王秀笑眯眯地道。

    “不,你绝不是讲学问,而是真有这个打算,真正的官制已经开始,不知你如何入手?”朱琏收起了笑脸,她必须要搞清楚王秀的打算,决不能威胁到儿子。

    “很简单,南北盟好再次达成,我看这次建立在双方力量均等上,让咱们有了充足时间。我打算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三件大事,至少也要开启个好头。”

    “给我说说看。”

    “南海问题是要解决,我准备双管齐下,逐步在交趾和占城沿海岛屿,建立稳固的支撑点,大军护送移民南下,就不要走凶险莫测的海路,而是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