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702章

权倾大宋-第702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位的稳固当然是他所愿,但王秀执政的能力又是他不忍舍弃的,在赵谌传来善意的笼络时,他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王文实尽心国事,奉官家为万世中兴明主,望陛下善循之!”

    正当风云际会,人人各有心思时,钟离睿却在上清云霄观净室中,与金丹南派云浩真人坐而论道,却见他梳理的一丝不苟,神色颇为轻松,一副闲散山人模样。

    云浩真人在讲德道经,那口吐莲花的姿态,就差没有漫天金莲了!还真有那副仙真气象。

    “老道,你说世间有仙真吗?”钟离睿很不屑那一套,但德道经的精髓,又让他为之沉迷。

    “信则有不信则无。”云浩真人真人淡淡地道,三撇修长胡须,配上削瘦的枯脸,仙风道骨啊!

    钟离秋一阵牙疼,尼玛,真跟大街上算命的一个德行,说了等于没说,不由地摇头笑道:“老道,你可真狡猾,要说世上仙真有无,我也不敢有定论,只是觉得道门学说繁杂,天界有九霄论,也有三十三天,却不如佛门顿悟成佛精辟。”

    “居士还研究佛门?”云浩真人听了佛门,长眉一抖,眯眼一睹钟离睿。

    “跟在大人身边久了,自然也听多了,天界学说混乱不堪,仙真莫名其,各家互不相让,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难怪费尽心机也压不住佛门。”钟离睿鄙夷地看了眼云浩真人,他对道家派系相斗,真的很看不上。

    云浩真人嘴角一抽,这话绝对是在打脸,但他又不能否认,自北魏佛门兴盛,唐代迎来最高峰,如今也是鼎盛时期,道门各派内斗不假,却不约而同要压制佛门。

    很可惜的是,道门内耗太甚,除了宣和年间处于绝对优势,几乎无法抵制佛门发展,道门的势力范围不断遭受侵蚀,朝廷外捧道家,实则用心佛老,钟离睿真是说到点子上,他连反驳也无法做到。

    “还是大人说的对,本来好好的圣人学说,被歪嘴的道士说的乱七八糟,最终被外来户打的七零八落,难怪虏人、生羌猖獗。”钟离睿的话充满了讽刺。

    云浩真人满头黑线,盯着钟离睿沉声道:“王相公是大才,太上门人,自然不是我等野道人相比。”

    “太上和九霄论不同。”钟离睿莫名其说了句。

    云浩真人眉头微蹙,不解地道:“愿闻其详。”

    “九霄论乃天有九重,神宵最高,大天帝和四方大帝居之。那你把三清道君。。哦,应该是三清道尊置于何地?”钟离睿忽然发觉口误,却也不算是口误的口误。

    云浩真人也是老江湖了,他本来就嘀咕钟离睿的来意,这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今个,竟然耐心跟他论道,难道关于王秀的那些传言得到控制了?显然是不可能的,不由地道:“居士何以教我?”

    “不是在下,而是大人。”钟离睿听云浩真人有问,知道对方有了点心得,那就进入正题吧!他的时间也挺宝贵,不能在磨叽了。

    “哦,无量天尊。”

    “道门势弱,佛门昌盛,就源于派系众多,互不相让。三千大道归一,没有正统论,不把各家说法收纳其中,道门凋落势不可免。”

    “言之有理。”云浩真人轻轻颔首,静静等待钟离秋下面的话。

    “正如大人所说,天子初开,盘古化万物,鸿钧传大大,立玄门分佛道,道门缺少就是道祖和护教道君。”

    “道祖?”云浩真人眼前一亮,似乎有所悟。

 第七七三章 李纲的好意

   钟离睿的谋划说简单也很简单,不外乎把王秀那一套拿出来,树立玄门道家的正宗先天大神,让各派在统一的学说中竞争,从而不断发展,增强对佛门的竞争力。

    以鸿钧道人为道祖,三清圣人为道尊,统一道家神仙说,只有神仙体系稳定,学说才能有序发展。要不然,各种神仙满天飞,你不服我无不服你,尼玛,整天搞内讧争正统,想都别想发展。

    云浩真人绝非庸碌之辈,从钟离睿的态度上,联想到朝野的纷争,似乎领悟到了什么,谨慎地道:“从仙真一统道门,的确有意思,但各家学说繁多,如何服人?”

    “简单,大人就是太上门人,太初真君转世,岂不是玄门道家的护教道君?”钟离睿笑咪咪地看着云浩真人,那眼光简直就是大灰狼。

    护教道君?云浩真人算是明白了,一场政治赌博啊!钟离睿的意图非常明显,王秀不就是太初真君吗?把道祖和道尊奉为玄门道家至高先天神坻,那王秀必然会被神话,好大的野心,要扶持道家绑架自身,也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不过,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际遇,钟离睿的勾画,嗯,应该说是王秀的打算。

    神仙体系并非只有玄门道家,在道家体系内设置三十三天和地仙界,把神霄派的九天十地纳入其中,成为三界内的大世界,三界共主就是天庭,六御共同执掌天庭,以昊天上帝为主,最的是昊天上帝竟然是道门子弟,这就把皇朝彻底绑定在道家。

    真正的尊神则是道祖和三大道尊,至于佛门也在三界之内,名义上受到天庭的管辖,就像今天的大宋行朝,一切都要以朝廷为尊。

    所谓的神宵府,不过是天庭下大世界的管理机构,直接降了规格,让他大呼痛快。

    “不错,只是道君乃仙真之首。。”云浩真人仍有疑虑,神宵学说中的道君,已经是最高的仙真了,这要是加上道祖和道尊,恐怕引起莫大的波澜

    “凡事都可以改变,也能永为定制。”钟离睿不屑地道。

    社稷大神的地位,不是越来越小了吗?天仙自然能变化,不改变其能有王相公的地位?

    “嗯。”云浩真人目光闪烁,他相信确定道家仙真体系,他将是史册留名,甚至能成为流传下的道门大仙,吸引力不是一般地大,他的心动了。

    “各派都有学说,恐怕难度极大。”心动嘴上还是一说,要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再难,能有大人推行新政难?真人放心,那时真人已经是道门仙真,朝廷总领佛道的羽客。”钟离秋悠悠地道,当即许下了重诺。

    “那就勉力一试了。”话说到这份上,云浩真人权衡利弊,下了最后决心,风险的另一面是际遇。

    诚然,王秀有利用道家摆脱危局的意图,但道家从中能得到更大的利益,他的机遇简直不可想象,就算王秀事败,又能****何事?成了,他就是天下第一方外官,何等的荣耀。

    “老道不会失望的。”钟离秋绝不曾想到,他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会对历史产生什么影响,至少鸿钧老祖形象化早出现几百年,道家神仙体系更加完善,更具有竞争力。

    同样,对于王秀来说,道家神仙体系对他的作用,那是无以伦比的提升,至少现在还没有发酵。

    不说钟离睿的谋划,张启元亲自去秦桧府邸拜会,还是大张旗鼓,正式地递上名帖,搞的秦桧是哭笑不得,只能亲自去中门迎接。

    其实,张启元并没有拉拢秦桧,更没有谈哪门子实际,也没有说茂德帝姬的事情,一番谈天说地才告辞,一切都是难得自然。

    大家是没有涉及正题,秦桧自然送到大门,但他知道自己是着了张启元的道,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了,正当敏感的时刻,被有心人传出去,别人会怎么想,王秀会怎么想?

    尼玛,张子初这厮坑人啊!

    正如秦桧回来,王氏无奈地道:“妾身这个姨妹夫,果真是人才,隐忍那么多年雷霆一击,相公还是忍忍,无论王相公还是谁,相公都会有用武之地。”

    连王氏也没办法了,说明张启元的手段,一句话不说,就让他不得不和王秀保护距离,无形中断了王秀的重要助力,秦桧是咂咂嘴,把张启元恨上了,被人算计的滋味不好受,他岂能不出这口恶气。

    张启元用意如此,他根本不奢望和秦桧合作,恰逢风雨际会时,秦桧也在风头浪尖上,他的到访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秦桧彻底被风浪包围,消除王秀的有力支援。

    至于秦桧的嫉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你利用了人家还不想被记住,未免也太便宜了,他也做好了被人家阴的准备。

    几天来,张启元可谓意气风发,每天都能入宫陛见,简直让人眼红,恨不得成为自己。

    知谏院陈东也高调提出,责备朝野士民任由流言传播,败坏皇太后清誉。

    这哪里是呵斥那些流言传播者,简直是在攻击王秀,就算陈东无意,但那也隐含挑起了火气,让钟离睿窝了一肚子的鸟气,大骂陈东是个书呆子,被人当枪使还没有觉悟。  8miào8bi(。*)gé8。。

    几天来,他清晰地感觉同僚态度的变化,原来巴结奉承他的那些官吏,有意无意地疏远他,甚至有人暗中结构他。

    当然,他并不在意那些小人,处理完北方的公务,就在公厅内静思,来回算计要怎样实施王秀计划,那可是真正的大手,虏人也经不住诱惑。

    “明叔可在?”

    随着李纲声音传来,他立即警觉,起身开了门,请一脸笑咪咪地李纲进来。

    “不知相公到来,未曾远迎还望恕罪。”钟离睿起身迎接。

    “明叔是我枢密院功臣,就不要玩那些虚套子了。”李纲摆了摆手笑了,他的态度非常真诚。

    钟离睿心中一动,感到李纲的善意,却也不好再说。

 第七七五章 群魔乱舞2

   最近,赵谌非常高兴,越来越多的证据不利王秀,扳倒权臣的时机逐渐成熟,他要彻底掌握军国大权。更令他气愤的是,福国大长公主赵多福来到宫中,姑侄说了些家常话,自然谈到蔡鞗和赵福金。

    赵多福却流泪说赵福金命薄,却没听说在被掳北方,不知流落何方,蔡鞗不闻不问的,着实太可恨了。现在,这位蔡驸马却纳了侍妾,似乎把赵福金忘在九霄云外。

    赵谌对当年的茂德帝姬并无印象,但对赵多福却非常尊敬。毕竟,皇家嫡亲长辈,也就是赵构和赵多福还有大长郡主三人,他对待几位常备甚为优厚,时常给予恩赐,接待上也给予非常的礼遇。

    赵多福的忧愁让他非常气愤,立即宣召蔡鞗进宫陛见,他要好好问问蔡鞗,为何对姑母如此薄情。

    当一脸灰败的蔡鞗来到,赵谌是毫不留情数落一番,让他极为地难看,连身子也不断地颤抖,甚至到了爆发的边缘。

    赵多福却冷冷地看着,闪烁的目光不时划过一抹得意,她还在劝解赵谌维护蔡鞗,要给驸马稍存体面。结果,却让赵谌更加愤怒,大长公主都不知所向,你这个驸马整天醉生梦死,还要哪门子体面。

    蔡鞗心中是那个委屈啊!自己忍辱负重那么多年,莫名其回到朝廷,还知道了许多不该知道的内幕。

    自从见到王秀如日中天,又看到蔡家本族的休养生息,也就熄了那份心思,本想安安静静了此残生,哪想到官家说翻脸就翻脸,让他颜面扫地,怎么说自己也是天子的姑父,有侍奉两位太上的苦劳,却连最后的尊严也保不住。

    想到赵桓对待蔡家的残酷,两位兄长被杀,老父活活饿死,他心中悲苦到了极点,再也忍受不住,直接嚎啕大哭,势若疯狂地道:“天子有不杀士大夫誓言,我家两位哥哥都死在太上刀下,老父也活活冻饿仙去,臣历经艰苦侍奉二位太上十年,哪想到竟然遭此羞辱。”

    “帝姬根本就没有被掳,谈何在北方受苦,我一个区区被俘受辱之人,有什么资格去打听?她在开封就被人劫走了,官家却要拿我是问。”

    疯狂起来的人,嘴上根本没有把门的,一股脑地说出来。

    赵谌被吓了一跳,他绝没想到蔡鞗会发飙,更没想到还有此等隐情,瞪大眼不知如何说是好。

    蔡鞗是咆哮不假,但今个是家事,人家十年屈辱有功在身,为了这点破事处罚,那也太过分了,何况赵桓先做的不地道,他却十分的为难了。

    正是赵桓开了杀士大夫先河,尽管是秘密刺杀,还是让朝野义愤填膺的人,但对士人来说都是震撼的。

    自开国以来,非谋逆大罪就算大奸大恶,哪怕是丧权辱国的残败,也就是荆棘三千里,更让士人为之不爽。

    可以说赵桓开了个先例,极为不好的先例,被朝野士人所诟病,士人们口口声声喊收复失地,迎回太上,前面的居多,迎回太上的感情是复杂的。

    一个杀害士人的太上,能被士人所接受?接回来干嘛!是延续曾经有过的先例?任谁想脖子上横把刀?

    赵多福却神色异常,平静地道:“官家,还是送驸马回去,不要再提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