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644章

权倾大宋-第644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几分道理。”赵柔嘉听说过几位王门子弟聚会,还都是封元、李长昇那样的都校级别大将,徐进竟然破门而入,关键还有宗良在场,任谁也忍不下这口气,事后打击个中低等将校,拉进自己的衙门随意炮制。

    “二姐,事情没那么简单,我看还要些谨慎。”白衣青年淡淡地道,神情间颇多傲气。

    “三哥,你却是什么道理?”赵柔嘉对青年态度温婉,显然把对方摆在同等地位上。

    “郡公,是在说王相公已经有所察觉。”万俟禼头皮发炸,惊讶地瞪着白衣青年。

    “是有可能,却不能全然确定。”

    来者正是赵构的长子赵旉,话说赵构也是能生儿子,南渡以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两位郡主,他却是正式的庶长子,相对于吴氏两国夫人,身份是相当的尴尬。

    朝廷对宗室封爵非常严格,秉承仁宗时代封王爵仅皇子或者长皇侄,爵位也不是世袭,甚至嫡长子也不可能袭爵。

    嫡子、庶子一律承荫入仕,也就是个四品环卫官,能否升迁高爵就要看造化了,这种制度和士庶子弟承荫入仕无二,如果历任年深,齿德稍尊,才能够被封为王爵,而且要从最低等的郡王做起,多数人止步国公。

    南迁后,皇室近支宗室稀少,朱琏态度是宽容的,赵构作为硕果仅存的藩王,恩宠始终不断,三个儿子全部是郡公和县公,两女儿也是郡主,而且郡主都是享受公主待遇,放在从前几乎不可想象。

    如果没有弟弟的出生,他作为长子,自然能按部就班先公后王,现在是有了嫡子,恐怕他到国公就是尽头,就算是再优容也就是个郡王,就藩是不可能的,也是他靠拢赵柔嘉,谋划王秀的动力。

 1254。第1254章 阴谋兵变

    赵柔嘉瞪了眼万俟禼,冷冷地道:“平日内高谈阔论,现在连个主张也拿不出来。 ”

    赵旉淡然一笑,他对赵柔嘉早就了解,那张嘴可不当你是宰相还是尚书,逮到谁就刻薄谁,并不以为意。

    万俟禼老脸挂不住了,轻声道:“王相公对佛门发难,却对其他事不太上心,谁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正值北方多事之秋,王相公或许不想多事,又没有明显的线索,才暂时放下。”赵旉也拿不定主张,却总感到不对,一直提醒自己要小心。

    万俟禼是有几分头疼,他本来就不十分赞同此时刺杀。如今,举国北伐在即,又是天下名士汇集行在,尤其道门高士看好,真正被称之为太初真君,坐实了道门中的地位,王秀声誉达到鼎盛,几乎是万众一心的狂热,不知好歹地捣乱,这不是拿着绳子往自己脖颈上套嘛!

    不过,他仍有些许侥幸心理,出动死士伏击王秀,成本端地低廉,就算不成也难以查到,哪里想到会出现变故。

    从他开始侥幸声誉,妄图利用王秀晋身两府,却被轻而易举地粉碎,想到王秀浓浓杀意的眼神,他就不栗而寒,不由地道:“郡公说的有理,北伐在即,朝野无不寄予厚望,现在勉强再行清君侧,恐怕是有些不妥。”

    “不是说,大军北上日,黄袍加身时,难道你们都忘了?”赵柔嘉见万俟禼退缩,不免有几分恼怒。

    万俟禼有些尴尬,那只是他们的说法,谁也不知王秀会怎样?怎能当成真的。心下不免暗自腹诽,那种破事可是你赵家祖宗干的,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竟然还拿过来说事,真是没有廉耻啊!

    李琮看到万俟禼复杂的目光,也是感觉可笑,谁能把某种说法当真,却还是眼珠子一转,低声道:“主主,官家那自不用说,老奴刚从大内出来,官家说还要尽快解决,主主要多去娘娘那里才是。”

    赵柔嘉黛眉微蹙,却轻轻摇头,她非常清楚李琮意思,更明白朱琏对王秀的偏袒,他们肯定是有事,离间计是不可能的,只有一种可能,想想不免有几分心颤。

    “主主,王相公如日中天,急切断不可动,唯今只有这一策可行。”李琮转动着混浊而阴郁的双眼,干瘦的脸颊阴郁刻薄,嗓音尖促地道:“能够控制内宫,官家自然出面夺两府,殿前司大军北上,王相公亲信也大多北上,三衙卫士可以控制三省,夺取殿前司帅印。”

    赵柔嘉不是没有想过,甚至和赵谌隐晦地讨论过,却没有涉及朱琏,想想要发动宫廷政变,针对朱琏的宫变,即将变为现实,还是忍不住一阵心揪,那可是自己的母亲。

    赵旉嘴角微翘,自宋开国以来,还无有皇室操戈的血腥

    争斗,也无监禁太后,夺禁军虎符的事情。

    他感到一阵兴奋,发动宫廷兵变,控制皇太后,帮助天子夺取权力,或许还要做许多大事。朝廷大臣能不能归附,诸位大帅会是怎样反应?自己能得到怎样好处?

    不过,他还算是理智,多年来养成的谨慎性格,让他看到不少别人注意不到的情况。

    虽然,拱圣军开始乘船北上,殿前司各军也编练旅镇,陆续地开始出了行在,看是王秀最亲近的部队出城,实际却不尽然,城外还驻扎侍卫水军,控制着涌川水门,一旦有事可以随时从水门入城。

    当然,侍卫水军属于外军,没有枢密院的虎符,是不可能入城的,只是那只是种说法,要真的逼到份上,有能力调动中下层将校,谁还在乎你的虎符?

    还有那些枢参、三衙的大帅,能看着宫廷再次兵变?要知道这些人多少和王秀有牵连,就是掌握机速司、缉捕司等实权衙门的王门子弟,还有知江宁府欧阳澈,能坐视不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应该说是难度很大。

    李琮见众人沉默,又道:“想想王相公对付福国大长公主,还有张学士的手段,我等若不破釜沉舟,待王秀大势已定,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悔之晚矣!”

    赵柔嘉不免有几分悲哀,她不完全相信赵多福真假,曾经质问赵构,却得到含糊的回答,想想火炼而死就不吝而寒,那可是活生生被火烧死,连灰都不剩下。

    现在,市面上一直有谣传,张启元并无过失,事先更没有通敌卖国,向王秀发难也并非全然构陷,他的投敌叛国固然不对,却是王秀一手促成。

    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市场,能从行在逃出去,冲破重重阻拦,在大宋侍卫水军眼皮底下到了北方,运气实在太好,简直出乎人们的意料。

    “一旦大事定下,官家复出主政,诸位就是中兴名臣。”李琮又来了颗重磅炸弹。

    万俟禼眉头一动,他本就是没有了前程,既然看到希望,又走到了这步,奋起一搏也未尝不可,只是他对王秀还有畏惧,不由地道:“举事清君侧是要的,却需王相公离开。”

    “那要等到何时,要知道徐进进入车兵监,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暴露。”李琮怒视万俟禼道。

    “主主怎样说?”万俟禼没有理会李琮,反倒是问策赵柔嘉,他是老于世故的官宦,明白就算徐进背叛,王秀也不太可能抓到主要把柄,徐进的层次太低了,不可能知道核心机密,只能让王秀更加疑惑,采取静观其变的策略。

    事关朱琏,赵柔嘉也很乱,不由地道:“事关重大,我要见过官家再说,一切要谨慎,就算被王相公发现些许端倪,他也不会大动干戈,外面的那些事够他烦心了。”

    “二姐说的有道理,不要说徐进蒙面,就算是发现又能怎样?最多是薛归义这厮不能用人,牵连不到主主。王公最多是怀疑防备,他绝不会想到,我们会从大内发难。”赵旉撇撇嘴道,他也并非膏粱王公子弟,相反也算是皇室的人才,竟然得出和万俟禼差不多的结论。

 1255。第1255章 竟然和虏人勾结

    李琮总感到不太对劲,赵柔嘉明显在犹豫不决,他却无法再挑动,毕竟人家要见官家再说,也算是谨慎从事。

    “万俟大人,上定林寺的事情,有消息吗?”赵旉脸色玩味,转首看着万俟禼,眼角深处有一抹忧色。

    万俟禼稍加沉吟,淡淡地道:“刑部缉捕司和江宁府大肆抓捕,恐怕行在的大德高僧,都被控制在藏龙寺。”

    “王公好大的手笔,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赵旉呵呵地笑道,忧色淡了许多。

    赵柔嘉瞪了眼赵旉,没好气地道:“四哥,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关心闲散事情。”

    “二姐,这可不是闲散事情。”赵旉摇了摇头,正色道:“对于太初真君来说,这次巧合是道门的机会,他正可利用定下道门规矩,彻底把道门一统,那时才是他志德圆满时,反倒是咱们不再重要。”

    万俟禼神色诧异,却也似乎有所悟,不断捻须颔首。

    赵柔嘉却不以为然,无聊地道:“这些不关咱们的事,可不能大意。”

    “怎么能会不关咱们的事,二姐要是不看到眼中,那就大错特错了。”赵旉眉头一挑,又道:“王公以皇室为天授君权,这和天之子似乎稍有不同,差别可就大了,而他又是太上门人,道门领袖,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你是说,王相公谋划甚大?”赵柔嘉惊讶不已,天之子和天授君权,似乎有些不同,她却不知差别在何处。

    “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赵旉嘿嘿地笑了,似乎有些卖弄地道:“我看,天之子乃昊天之子,代天掌控人间为人王,却差了点什么东西。”

    “就像当今的皇子,让你管辖却未曾授予权柄,就像天下和家国,那群措大忠于天下却不是家国。天授君权却不同,而是昊天赋予的权柄,正如当今监国太子。。。。。。”

    “对啊!佛门必然不甘心,王相公恐怕难以顾及其它,对咱们未尝不是喘息之机。”万俟禼有几分激动,他不赞成妄动,忽然抓到好的理由,自然是非常高兴,他对什么天授君权不感兴趣,最关注的是王秀是不是注意他们。

    赵柔嘉似乎松了口气,同样对天之子兴趣缺缺,天下是她家的,还轮不到外人来议论,淡淡地道:“倒也是个理。”

    李琮的脸色却很难看,阴森森地瞪了眼万俟禼。

    其实,刺杀案的侦破并不难,刑部缉捕司有的是让人开口手段,不行的话还有开封府和枢密机速司,这些衙门的专业人才,那就是吃这碗饭的。

    那些被捕的和尚陆续地开口,缘由很可笑也让人震惊。可笑在于他们害怕太初真君,严格地说是王秀的咄咄逼人,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的危机。

    把道门理论和仙神体系系统化,这就给了僧人危机感,王秀对佛门密宗的打压,从内部瓦解人们对佛门的信仰,纵然僧人不齿密宗,却认识到了危机,那藏在帷帐内的刀光,可不是玩的,稍加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教统之争向来无小事。

    让人震惊的是,刺杀的背后竟然有女真人的影子,严格地说是来自北方的僧人,暗中推波助澜,再加上密宗僧人的极力唆使,那些僧人为了道统铤而走险。

    可惜,这些利令智昏的僧人,被人当了枪杆子,人家却很及时地功成身退。

    欧阳澈是捏了把汗,本以为很简单的案子,竟然掺杂那么多的龌龊,已经不是江宁府所能过问了,他立即上报两府。

    李纲大为惊怒,要是纯粹的道统之争,那也无可厚非,不过是处置几个僧人罢了,竟然牵连到北方的通事司,有了女真人的渗透,这就让整件事情复杂化。

    秦桧、赵鼎、蔡易等人也是倏然,要求彻底查办,这已经不是佛道争论,而是有目的地间谍事件,任谁敬重佛老,也不能包庇袒护。

    佛老再强势,现实的文人体系不容挑战,孰轻孰重,士大夫还是能分清的。

    此时,王秀却在大内觐见,朱琏的态度也非常坚决,道:“无论是谁,已经触碰朝廷底线,既然净土已非极乐,那就好好整治一番,朝廷太纵容他们了,实在让人心寒。”

    多年来,为了维护地方安宁,避免生民闹事,王秀吹捧道家思想,却也只是口头上的,并没有付诸实施。她也是本着统治需要,对佛门尤为宽容,却哪想到佛门有人勾结虏人,妄图行刺宰相,这是她于公于私都不能忍受的,必须要给以雷霆手段。

    王秀却平和地看着她,温声道:“娘子,整治是必须的,却要用好手段才行,北伐在即,咱们内部不能乱。”

    “这个我明白,只是这些贼秃太过分,这些年佛寺占田,毁人名节的事还少?”朱琏恨意不减地道。

    王秀嘴角一抽,不能不承认某些寺院,再也不是佛门清净地,反倒是开门做生意,大肆地收购田产,生意做的颇大,甚至有寺院注册海船买卖,赚了个钵满盆溢,大和尚们个个腰缠万贯,这还能叫佛门弟子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