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616章

权倾大宋-第616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去岁,禁军高层进行了大调整,杨沂中任枢密院都参军,曲端任枢密副都参军,王渊任殿前司都指挥,张俊任侍卫马军都指挥,解潜任侍卫步军都指挥,王彦任北侍军都指挥,邵兴任西侍军都指挥。

    王彦却因有病在身,由副都指挥岳飞、韩世忠赴行在。

    他们对战争的指导分歧很大,争辩尤为激烈,北侍军兵力分配,北侍军和西侍军的作战区域都是重点,殿前司不识时务地插了杠子,殿前司副都指挥高平要划定单独战区,供殿前司大军作战,要求独立性比当年西北战事还高。

    也是在去岁,禁军职事官阶又做了小规模调整,从原本的高稍稍下调,枢帅、殿帅皆为从二,使副为正四,侍卫司和侍军司五大帅由正三将为从三,使副为从四。这就是说,高平的官阶接近五大帅,成为军中强劲实权人物,他的话相当有份量。

    不过,殿前司单独成立战区,这下子可算捅了马蜂窝,绝对是虎口夺食,岳飞、邵兴大为惊怒,纷纷驳斥高平的狂妄,连曲端、解潜也很不满,要不是杨沂中牵制,恐怕殿前司会承受不住压力。

    曲端也就是个性缺陷,才没有正任都参军,地位被王渊超越,被不少将校引以为憾,连封元也为之可惜。

    吃了大亏,也让曲端明白许多,行在不是陕西,他也不再是西侍军主帅,江宁汇集天下权贵,能把他玩弄鼓掌中的人比比皆是,性格逐渐沉默下来,虽说仍然是非常清傲,却相比当年低调许多,有主见陷入平庸的势头,要不是高平妄图取巧,他可能会沉默不语。

   

 1195。第1195章 禁军的争权夺利

    

    不能不说,曲端凭借战功,取得了很高的威望,就算在枢密都参军司,作为使副的他,话也要比杨沂中管用。

    其实,也挺好明白的事,北伐是何等大事,朝廷准备了那么多年,无论是物质还是钱财,充足的不能再充足,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压倒性的战争,两府重臣还有各位大将,没人会看睁睁看着机会丢失。

    不过,北侍军和西侍军看不上殿前司,他们早就私下达成默契,两大侍军司共同完成作战,北侍军主西侍军副,早把殿前司排出去,怎能让高平如意。

    南侍军正在准备南征,实行的也是灭国之战,乐的冷眼看热闹,又有几分幸灾乐祸,看着几大衙门狗咬狗。

    计划很简单,北侍军承担正面的进攻,西侍军分出一部支援河东,然后汇兵乌剌海城,直驱天德军向东,两军会师燕山,再齐头并进各显身手,曲端非常感兴趣,

    杨沂中却有点吃味,这厮虽是河东禁军出身,南迁就一直在殿前司,可以说成为殿前司系领袖人物,决不愿看到殿前司受委屈,那是力挺高平,要让殿前司分一杯羹。

    王渊也挺为难的,他是殿帅不假,论起跟脚却是北侍军,偏袒谁都不好,作为深韵为官之道的他,保持了中立立场,任由高平闹腾,只是维持不太过份皆可。

    下午,王秀携宗良、费苏、虞允文来到枢密院,钟离睿已经到场,他在灵夏路四年,又任陕西路都转运使,去年回朝任枢密直学士,迁朝散大夫,解体了当年张启元的角色,权力却是张启元无法比拟的,实际领衔制定北伐作战指导。

    矛盾是尖锐的,氛围是紧张的,场面却一团和气,大将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不是市井贩夫走卒,该维系的脸面还是要有的,总不能青菜萝卜葱闹成一片,那也太折了朝廷脸面不是?王秀心里跟明镜一样。

    这群贼厮鸟都不是好东西,笑脸的背后全是功利,相互间是寸步不让,让李纲也颇为恼火,几次气乎乎地打断他们。

    他的态度很随意,虞允文却长见识了,惊讶地看着这群大帅讨价还价,算计的比文官还文官,简直是一群老狐狸。

    钟离睿脸色平静,不时地来两句,调和各位大帅的矛盾,枢密直学士为从三,是为他的阶低于殿帅、枢帅两位大帅,高于三衙大帅,却又是枢密院掌权人物,意见不容忽视。

    高平见王秀不言不语,封元也默不作声,他不敢轻易撩王秀虎须,却看着封元,笑眯眯地道:“封都监是车兵主帅,也要率队参战,你来说说道理,当年西北行营也是单独作战,诺大的河北、河东,竟然无殿前司立足之地。”

    王秀看了眼高平,并没有说话,他对这厮小心思明了,不由地心下暗笑。

    其实,他对高平并没有恶意,对这厮一贯表现也很满意,最少能做到不惹事,也不结党营私,却是很忠心皇室,这点就够了,别的都是小节,不就是名利心强,想要登上太尉兼差殿帅的武人顶峰嘛!是个有抱负的将校,都会有这种心思。

    封元笑了笑,道:“太尉,在下自然服从军令,殿前司能选军出战,自然会组成行营。”

    娘地,什么叫能选军出战?这话等于没说,高平瞪了眼封元,脸色不悦地转过脸去,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既然人家不温不火表态,他也再无兴趣理会。

    今天,并不是决断的日子,大帅们在一起争利益,那些都参军、副都参军,管勾、勾当行军参军们,根据职方司的兵要,一起推演战略战术。

    王秀毫不在意,他不想再看这帮人争权夺利,独自来到一所偏殿饮茶,钟离睿却和邵兴、岳飞连襟而来,不由地笑道:“你们不在那高谈阔论,来我这里作甚?”

    钟离睿莞尔一笑,看向邵兴、岳飞,脸色尽是玩味。

    邵兴态度很恭敬,道:“来走走王相公门路。”

    钟离睿嘴角一抽,这话说的挺实在,完全是既恭维又直白,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看是莽撞无心,却又饱含深意,实际等于将了王秀一军。

    岳飞脸色冷峻,目光有几分不情愿,只是在邵兴身侧,轻轻地咳嗦一声。

    说实话,王秀对于岳飞很器重,却没有到极端的高度。怎么?他的力挽狂澜,主持大宋行朝的内政外交,屡次料敌先机,挫败金军的南侵,更了解那些被埋没的人才,无论是邵兴还是李彦仙、徐徽言,都改变了原本的宿命,连曲端也活到了今天,这些都是人中豪杰啊!

    先不说曲端、王渊了,邵兴、李彦仙哪个不是能节制大军十万,征战天下的主?岳飞是很优秀不假,那仅仅是优秀的大将,完全没有另一时空的风范,那个时代是国策失误、名将凋零,才让后辈有崭露头角机会。

    这厮,反倒是依旧心高气傲,野心勃勃,脾气还挺拽,能够成为北侍军副都指挥,还是王秀出自曾经敬仰的私心,说实在的,有曲端、王渊、李彦仙、邵兴等老将仍在,他还真不能算顶级的名将。

    “走门路?我竟然上了太尉的当。”钟离睿呵呵地笑了,他还能多说什么?只能打着马虎眼。

    “能走钟离学士门路,见到相公一面,也算是庆幸。”邵兴呵呵地笑了,钟离睿真是妙人,缓解了些许尴尬。

    王秀见邵兴姿态很低,显然是非常高兴,到了他这个地位,受到尊重是很重要的,那些小算计无关紧要,更无伤大雅,面容上的笑容更浓了,温声道:“太尉客气,你是边军大帅,我没有亲自迎接,就是失礼了,倒是直学士好轻佻。”

    钟离睿并不以为意,他在王秀那几乎不可撼动。属于核心中的核心,王秀说他是在拉拢关系。

    “沙州那边怎样?”王秀并没有延伸话题,而是转到边境防务上。

    钟离睿目光转向邵兴,王秀也非常直白,开头就直入主题,就看邵兴怎样说了。

   

 1196。第1196章 大宋禁军的实力

    

    “无事,西军可抽调番汉马军三万。”邵兴是什么人,他能处理复杂的番汉杂居琐事,自然能听出王秀意思,那里是问边事,在旁敲侧击西侍军参战兵力,枢密院都参军司推演是有,王秀问却意味深长,决不能当简单的客套。

    他在稍顿时觉得意犹未尽,又道:“三万吏士东调,其余可汇集六万人北上。”

    “王相公,不问北伐却问河西,在下实在不解。”岳飞脸色冷峻,非常不客气地来了句。

    邵兴脸色大变,暗骂岳飞孟浪,王相公明问沙州,实际点明西侍军承受力量,这可是决定战场秩序的大事,这厮是不懂还是装不懂?急忙道:“王相公,这。。。。鹏举心直口快。。。。”

    钟离睿也是眉头紧蹙,脸色木纳地瞪着岳飞,就像是看着傻瓜。也是,是想岳飞征战河西多年,可以说独当一面,那么浅显的道理还看不明白?他有点不敢相信。

    王秀挥了挥手,转首看向岳飞,目光有几分玩味,淡淡地道:“太尉以为如何去问?”

    岳飞并没有意识到不妙,不觉得他反问的不妥当,眉头一扬,朗声道:“朝廷在河西击溃虏人,羌蕃莫不咸服,神武军在前,拱辰军殿后,辅助陇右都护兵,三万劲旅,谁敢进犯?”

    王秀不置可否,岳飞在河西多年,跟随邵兴是征战杀伐,是成为马军知名将帅不假,却仅仅是其中一位,大宋行朝可为中兴极致,名将如云。

    自从实施各部精兵简政,禁军军号没有减少,反倒是增加了几个军号,只是满编的部队下降,北侍军满编军保持五个,西侍军有四个,而驻扎河西的神武、拱辰二军恰恰是满编军,半数汉军半数番军,战斗力极为强悍。

    岳飞的话也有道理,河西禁军两万余人,几乎全部是马军,全部经过多年战火锻炼,如果非得给个战斗力评价,那就是不逊于前唐安西都护大军,再加上陇右都护兵马支援,很难有外部势力撼动,西侍军主力完全可以东调。

    钟离睿瞥了眼岳飞,淡淡地道:“不问西北边务,怎能说到北方,兵者国事,决不能看一隅。”

    邵兴见岳飞脸色不悦,怕这厮再说糊涂话,急忙道:“学士说的是,只有西北稳定,才能抽调大军东进。”

    王秀洒脱地笑了,岳飞固然有卓越的军事才华,却是政治上的侏儒,他也没有一般见识,温声道:“太尉说西军出动三万马军,固然是不错,这些马军却要用到刀刃上。”

    大宋是精兵简政不假,但那都是某些步军部队,马军和车兵反到加强,连南侍军也编制一个旅镇的马军。

    普通步军比较好训练,日常由乡军组织会操,还有各地招箭社,只需要平时保留骨干,战时可以迅速扩军。

    马军和车兵却不同步军,那是要是长期训练,又是技术兵种,不是朝夕可以组建。

    这些年,他不仅稳步发展马政,还对西北环境制定系列保护政策,规定各马场不能掠夺性开发,甚至封育草场。

    由此,全国的战马数量并没有增多,甚至比党项人时期还有减少,一切源以保护西北生态,避免草场退化成荒漠。

    这些是他强行推行的政策,早遭到反对时,引用先秦时代的理论,用文王话说就是“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是以鱼鳖归其渊,鸟兽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

    律法中直接用周代《伐崇令》:“毋坏屋,毋坟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他不仅限制掠夺性开发,还制定各军州植树造林法令,当做西北军州和军事并重的政绩,凡是不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州县,官长一律不得升迁,有恶化林木草场者,会被罢官夺职的,当然还会被罚钱财,大家所不能承受。

    虽然,大的效果还没有出来,却真正形成制度,没有人愿意拿前程开玩笑,大片的山区在植树造林,草场也逐步封育,玉泉山、钟山院自然学科受到重视,那些宝贝疙瘩,可都是知州、知县的升官依仗啊!

    由此,大宋马军发展受到限制,并没有恢复到汉唐鼎盛的辉煌,西北马场各类马匹四十余万匹。

    殿前司编制马军三万,实际有四千,西侍军编制马军六万,实际有四万,北侍军编制马军五万,实际有两万五千,南侍军编制马军万人,实际只有三千,半数部队副马还是骡马,两成有的没有副马,相比收复西北之前,马军的境况大大改善,最少主马不用那些吐蕃马和西南马。

    邵兴尴尬地笑了,他说能出动三万马军,的确是想从河西调兵,以陕西其它部队兵马,显然不能满足。

    钟离睿眼珠子一转,道:“大人,朝廷养马数十万,战时也能动用,三万锐兵可行。”

    王秀并没有在这方面计较,能够调动两万车兵,五万马军参足够了,关键还在战略战略和辎重保障,道:“虏人锐气不如当年,实力仍不能轻蔑,他们也没有闲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