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90章

权倾大宋-第490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琰嘴角一抽,这不是直接打脸吗但这话说出来倒也罢了,你要真把封元赶走了,那你曲端明显不太聪明,你要是对待高平那还好说,封元背后可是王相公啊

    多年来,一直低调的王相公,从幕后走向前台,一反常态地高调行事。一般士民或许不明白,他们这些路一级的实权节臣,有着直学士或侍制馆职的大臣,可是感觉到王秀的能量,他绝不敢触晦气。

    不过,他就在西侍军行辕,要被王秀知道了,恐怕会被嫉恨,轻声道:“太尉,封元是枢参大将,不见一面,总归留人口实。”

    曲端饶是俊杰之士,心高气傲不假,纵然在西侍军一言九鼎,考虑事情却还不算太偏激,听郭琰的言外之意,知道封元身份比较特殊。

    不要说是朝廷重点培养将校,便是对方身后的势力,也能让人不能不斟酌三分,终究是点了点头,慢悠悠地道:“好了,有请参军。”

    封元昂首阔步大步走了进来,拱手道:“末将见过太尉,哦,这位大人是。”

    “这位,嗯,是永兴军路经略制置使郭大人。”曲端淡淡地道,平静地不能再平静。

    “末将见过郭大人。”封元不敢托大,就算他有进士出身,却不能在文官面前失礼。

    郭琰点了点头,并没有回话,封元身份比较特殊,却还是后辈子弟,不足让他屈身迁就。

    “子玄一路辛苦,不知此来何事”曲端淡淡地问道。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行营副都参军来行辕能有何事封元心里暗骂一声,脸色却平静如斯,从容道:“高太尉怕军务紧急,未能进城拜见太尉,特遣在下聆听太尉军令。”

    郭琰暗暗颔首,封元应对得体,恐怕曲端不好发飙了,就算找借口奚落,也没了机会,王文实门下的确不凡。

    曲端脸色不太好看,沉声道:“天武军并无战事,高子衡也太心急了,把殿前司当成家事。”

    当着封元的面说高平,看是很孟浪,完全不像大将所谓,但郭琰却暗自称道,曲端是脾气不假,但这话说的非常高明,直接利用殿前司和枢参的矛盾。

    封元是担任过金枪班指挥使,但他出身却是京东禁军,最终进入枢参,说的坦白点,殿前司不过他的过场,没有任何鸟关系。如果,非得要牵扯上关系,那就是七十八将组成捧日、龙卫、拱圣三军的班底。

    面对曲端的别样味道,封元眉头一挑,淡淡地道:“殿前司大军初到陕西,难免有水土不服,吏士也军心浮动,高太尉跨马加鞭,就是为了给太尉分忧。”

    曲端脸色稍微好看了点,郭琰也暗道这厮倒也有几分聪明,不仅圆过了一场矛盾,还顺便维护曲端脸面,顺便把自己扯出去,看看下面怎样挺对,他忽然产生浓厚兴趣。

    “你身为行营副都参军,对殿前司投向可有打算”曲端不再计较高平,至少不能在封元面前说了。

    “西北行营两军,应该投入夏州方向。”封元斩钉截铁地道,没有半点的迟疑犹豫。

    “哦,曲太尉投入夏州方向兵马,已经有十万众。”郭琰看了眼封元,他不明白枢参大将,岂能不明白一个方向超过十万大军,无论是辎重转运,还是作战调度都非常困难。

    西侍军供应三路大军征讨,六路的辎重转运,早就到了不堪重负程度,让数万大军北上,无疑让陕西北部军州雪上加霜。

    “制阃,敢问三路大军出击,每一路的目标是什么”封元不亢不卑地道。

    郭琰脸色一阵尴尬,他虽然是经略制置使,却仅负责一路,对最高战略问题,并不十分的了然。

    曲端看了眼封元,淡淡地道:“你认为需要加强东路”

    “不错,东路要决战党项最强兵力,八万禁军还是太少,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殿前司两军加入,可以解决兵员不足问题,直接歼灭党项主力。肆伐党项不臣,不拿下东部军州,就算中路直驱贺兰山,也会无功而返。”

    封元的语气极为自信,他作为枢参大将,掌握全军的辎重和兵马动员,这场战争的指导,就是东路集中主力决战,然后和中路完成对兴庆府的战略合围,相比最初战争指导,要更加完善,彻底性更强。

    西路大军作为奇兵,自然是牵制夏右厢河西各军司,伺机夺取凉州控制战马资源,并兴庆和河西的主要联系通道,要有机会拿下甘州,还是可以笑纳的。

    曲端是何等人物,自然明白封元的意思,也趋向殿前司北上,却不太明白对方何意,谁能让高平他们动弹,难道让宣抚处置司直接干涉军事

    如果那样,他还不如稳扎稳打算了,道:“十五万人不少,快速拿下兴庆和重创其主力,孰轻孰重”

    “最便捷的办法是拿下兴庆,然党项国土的防御特点,却是东重西轻,这就决定决战定难五州,是征伐党项的关键所在。我们有便利的条件,十万生羌困在平羌城,消弱定难五州防御,萧合达又怀有异志,正是我投入主力大好时机。”

    封元的论调很符合曲端的口味,笑道:“子玄高论,能会歼生羌于定难五州,党项贵酋只能望风归降。”

    虽然,东路决战的战略,是战前既定的规划,但战场总体规划不如变化快。哪怕曲端威望再高,手段再强势,也不能不考虑各大行营都统制的态度,最终只能协商调剂兵力,导致东路兵力并没有计划的强。

 930。第930章 各忙各的

    封元加强东路算是老生长谈,却让他算是彻底明白,看到一些希望,高平是孤傲不羁,他很难进行掌控。

    但是,封元是行营副都参军,又有非常深厚的背景,让他看到调动西北行营的希望,至少能借助封元的力量,对西北行营进行影响,很不错的买卖。

    想通了这层,他的笑容更加真诚,庆幸自己没把封元拒之门外,笑眯眯地道:“恐怕高子衡另有打算。”

    封元眉头一挑,淡淡地道:“家国大事为重,太尉为天子征伐不臣,岂能有别样声音”

    曲端知道自己和枢密院、兵部的关系都不太融洽,甚至和王庶还很有矛盾,六路节臣的关系也不是太好,想要压服高平听从军令,只能借封元的势,用王秀的名头了。

    尽管,他对王秀并不算了解,也不想去恭维宰相,甚至很抵触,但作为朝廷大将,他根据最有力作战的方式去取舍,还是倾向于接近王秀,借势来压服那些刺头。

    只要能取得几次重大胜利,他将取得绝对的权威,不要说高平了,连解潜也得屈服于他。

    封元并不知道曲端的心思,他也不想去知道,只要对战争有利的,他会竭尽全力去做,既然见过了曲端,他也不想在长安停留,道:“太尉,前方军情紧急,在下还要追赶高太尉,就暂行告退。”

    曲端站起身来,笑道:“既然来了,多停留一天也无妨,看子玄风尘仆仆,去驿馆浆洗休息,晚上我来为你接风。”

    封元一怔,没想到曲端会给他接风,要是放在西侍军将帅,绝对的受宠若惊。不过,他却心下算计,一向很高傲的曲端,竟然从冷淡到热情,恐怕非奸即盗,自己定要谨慎才是,不要被这些老狐狸骗了。

    连郭琰也心下惊讶,一项严酷著称的曲端,竟然对封元态度温和,其中味道让他品味再三,到底是官场老油条,片刻就悟出其中道理,捻须而笑。

    曲端见封元迟疑,并没有在意,笑道:“就这么定了,让我也有幸宴请枢参大将。”

    “太尉过誉,在下是不敢当。”封元一头黑线,曲端越是客气,越让他不放心,只是大帅都诚恳邀请了,总不能不给面子,不给人家面子,结果自己也没面子,花花轿子人抬人嘛

    顺便提一下,殿前司西北行营是临时组建,行营将校都是暂时兼差,战后解散各归衙门。

    当封元退下后,郭琰才笑道:“太尉,高子衡可不是易与之辈,他是进士出身,两府相公最倚重的大将。”

    “封子玄又何尝不是”曲端看了眼郭琰,意味深长地笑了,他何尝不明白高平的后台。不过,看封元的任职履历,就能看出王秀乃至两府诸公,他们对封元希望很大,远远在高平之上,这就决定他借势的取舍。

    郭琰摇了摇头,淡淡地道:“一切,还是以战事为重,殿前司能北调固然是好,留在泾原也没有大碍。”

    “封子玄识大体,我不会看错。”曲端呵呵地笑了。

    封元却不感到轻松,他来到驿馆回味良久,逐渐对曲端的心思有所了解,简直把他当成了对付高平的枪。

    看来,正如王秀的判断,西北战局非常复杂,新军制实施不久,各项磨合期仍在继续,加上某些人的政治目的,导致人为地造成军中体制不畅。

    西北行营这种怪胎,让人感觉尤为别扭,连曲端也有点无可奈何,这种体制的不顺畅,会对征战造成怎样的影响他真的很羡慕李长昇。

    侍卫水军成立晚,无论是将校构成还是编制,都比较单纯,军令贯彻非常彻底,决不存在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的勾心斗角,王秀又视侍卫水军如禁脔,那些重臣压根伸不进手,才成就李长昇的如鱼得水。

    现在看来,李长昇的坚持绝对正确,侍卫水军司建功立业的好地方,简直就是让人嫉妒。

    他已经明白曲端拉拢意图,也权衡再三,应该说他和曲端的见解相似,非常符合王秀的战略指导,应该筹划如何让高平北上,加入对定难五州的进攻。

    就算高平有小九九,也要拿下来。

    王秀仿佛忘记了西北战场,或许是他对战争有绝对信心,完成混合编制的宋军,有着将星荟萃的豪华阵容,连个日落西山的党项也收拾不了,那他还不如直接出海得了。

    他关起门来和沈默捣鼓了五六天,又有蔡易、宗良、宇文逸也过来,他们对丁银法、丁亩法进行了分析。

    当然,他们首先要分析五路的民情和特点,推敲相应的变化,甚至是拿出成都府路的经验教训,反复进行比较,寻找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端。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各路的情况不一样,在成都府路实施大善,拿到京东就不一定行,在京东的大善,到了成都府路,可能就变了味道,因地制宜非常重要,不容任何迁就。

    王秀是心急不假,但他同样万分谨慎,北方地区的保守力量,相对南方更加严重,丁银法和丁亩法,明显损害大量土地拥有者的利益,不能不让他谨慎再谨慎。

    这也是沈默最担心的地方,经过战争的洗礼,富户死伤逃亡很多,有了大量闲置土地。

    但是,就是因为人口的大量流失,一半以上闲置土地,被富人通过各种手段兼并,造成了五路出现大片的庄园,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租赁别人的土地,虽说有人身自由,却要负担沉重的赋税,用他的话说是南朝士族庄园再现。

    怎么回事有些土地所有者极为过分,不仅让佃农缴纳租赁费用,还要承担各项赋税,几乎到了收入的四成。

    先不说那些佃农困苦,就是大量土地的兼并,绝不是朝廷愿意看到的,不要说还是战乱年代,民间招箭社林立,尚武之风抬头。单是拥有良田万顷,拥有大量佃农和护卫,就不能任由发展下去。

 931。第931章 曲端的歉意

    正当他们热切地讨论利弊,气氛热火的时候,王卿苧来了,还是气鼓鼓地。   。  。

    西北的战事正在继续,大宋行朝好大的军势好猛烈进行,夏军也进行了一系列抵抗。

    李彦仙的第五行营飞骑、龙骑两军近两万人,马军近万骑,步骑兵四千,外加车营、辎重、强弩等部队,刚刚越过长城岭就遭遇嘉宁军司洪州都统军统领的部队,这是由各部族马军,还有撞令郎组成的部队,大约有两万人左右。

    李彦仙兼差飞骑都指挥使,他以龙骑军为正兵,飞骑军为奇兵,整合两军的车兵和步骑兵,以辎重车掩护两翼,车营为军锋,硬生生抗住夏军猛烈进攻,没有出动马军反击。

    原本,面对宋军的顽强防御,夏军几次冲击没有效果,再也没有打算打下去,而是派游骑监视,发觉宋军列阵不前,在传递消息后,来了两千骑就近监视。

    哪里想到宋军龙骑马军突然杀出,他们想撤退也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迎战。

    结果非常明显,为了救出自己人,不断投入部队,逐渐形成几万人规模的大会战,正是李彦仙想要的结果。

    别看宋军只有两个军,但他们的装备极为精良,还都是马军为核心的部队,上万马军和数千步骑兵,绝对是强大的力量,足以和夏军任何精锐抗衡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