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87章

权倾大宋-第487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不说,宋、夏历次交战,虽然都是大规模的,但双方打仗都能保持最终的理智,往往党项人战败了就委屈求和,大宋是上国,也是吃力万分,自然随水推舟。

    就算大宋战败了,党项人也不可能一口吞下大片地盘,最终也会不了了之。

    他了解王秀的战略主张,却不认为大宋行朝有灭夏的实力,毕竟夏存在了上百年,兵马数十万众,他能理解王秀的战略,如果还在大宋的话,也会支持灭夏的战争。

    但是,作为大金的臣子,他却用一种全新角度看待西北。以兀术大军对大宋行朝的压力,再加上夏国的浑厚实力,大宋行朝不太可能灭亡夏国,就算他们能打败夏军,也不可能拿下兴庆府,最重的结果是迫使夏主乞和。

    他要的就是这种结果,任务目标也是如此,大金的利益所在,就是宋、夏打成一团,来个一地鸡毛。

    最后,夏国吃了大亏,大宋行朝得了便宜,但大金纵横两国谋取最大利益,让党项人消弱不得不依附大金,成为威胁大宋行朝侧翼的主要力量,让王秀的北方战略吃瘪。

    大宋行朝取得战争胜利,却不能得到最想要的战马资源,至于无法取得绝对战略优势,那不是他能考虑的了。他有理由相信,在大金强有力的支持下,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党项人,必将更加依赖大金,成为侧翼的最大助力。

    嗯,西北战事要开启了,李乾顺也要完蛋了,党项人的利用价值没有了,也是他该离开的时候了

    却说,李仁孝匆匆回到了皇宫,还没有进入李乾顺寝宫,迎面一阵香风扑来,原来是任氏。

    任氏年仅十七,但刚刚被立为皇后,他又是皇太子,不得不对庶母行晚辈礼。

    却见,任氏那如花般地容颜,似乎有些许的憔悴,看到了李仁孝却嘴角微翘,柔声道:“不必多礼,陛下支撑不住,已经睡下了。”

    李仁孝一怔,这个时候他可不能掉链子,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没看到李仁礼在一旁侍立嘛想了想,低声道:“我就在此守候。”

 923。第923章 夏宫之谋1

    李仁礼听了李仁孝的话,双目闪过一道精光,仍在垂首不语,脸色尤为地平静。

    此时,他并非不想招呼兄长,而不是不能,里外眼睛都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落在别人眼中,都有相当的份量。再说,李仁孝的话中,隐隐有对他的戒备,也让他有所忌惮。

    任氏就是个妇人,哪里明白其中的花花肠子,不由地柳眉微蹙,忧虑地道:“陛下不知何时醒来。”

    李仁孝不知任氏的打算,但这个时候,他绝不能离开宫室,刚刚召见又昏了过去,明显是大限将至,轻声道:“娘娘连日劳累,还是有我来侍候陛下。”

    任氏年少不假,但也进宫两年,听李仁孝委婉地话,也算是明白了对方意思,悠悠地叹道:“也好,太子就在偏殿歇息。”

    正说话间,尚寝走了出来,抬头看到李仁孝,喜道:“太子到了最好,陛下突然转醒,急着要见太子。”

    李仁孝心中一喜,正待要移步入殿,猛然感到不妥,忙道:“娘娘”

    任氏明白李仁孝好意,对这位知书达理的太子颇有好感,见对方又识得大体,眼前越发地敞亮,深深地再看眼李仁孝,柔声道:“陛下召见,还是快快进去吧”

    李仁孝告罪进入大殿,李仁礼才走到任氏身侧,任氏对李仁孝的目光,他是看到了眼中,依然恭敬地道:“娘娘。”

    任氏知道李仁礼意思,却是犹豫再三,悠悠地叹道:“大王稍后,想必陛下一会就会召见。”

    李仁礼点了点头,脸色平静地可怕,至少任氏匆匆一睹,是那么认为。

    大殿内,李乾顺已经半躺在龙床上,花白的头发披散,双颊深陷、双目无神,一看就是大限将近。

    李仁孝看着自己的父亲,往日是战战兢兢,生恐李乾顺活的时间久,他熬不到驾崩的那天,不知何时就被拿下。这不是不可能,而是现实存在的危机。

    此时,看到灯枯油尽的李乾顺,不由地心下酸痛,方才的龌龊心思暂时压下,忍不住含泪道:“孩儿见过爹爹。”

    “是大郎啊”李乾顺上气不接下气,思维还算正常,没有陷入糊涂状态。

    “爹爹好生安歇,不久自会康健。”李仁孝有点哽咽,却不知要怎么说话,越是清醒他就越嘀咕,恐怕是回光返照。

    “你是国之储君,岂能有此妇人作态,好了,战事如何”李乾顺顺了顺气,自从病情加重,边事都交给察哥、斡道冲处置,他最不放心的就是边事,祸事闯大了才明白,自己不自量力的行为,把大宋行朝这头酣睡的猛兽搞醒了。

    边地的官塘没有好消息,大宋数十万大军枕戈待旦,入侵已经是必然,真不知自己生病日子,又发生什么大事。

    李仁孝稍加沉吟,恐怕李乾顺气急攻心,避重就轻地说道:“李良辅进展颇为顺利,各处还算是平静,诸位守臣还是尽忠职守的。”

    李乾顺摇了摇头,区区小二伎俩,岂能瞒得过他,越是不愿意说,越是让人不放心,他瞪着李仁孝,沉声道:“说实话。”

    李仁孝脸色剧烈变化,为了某些政治上的个人利益,那龌龊心思再次泛起,索性不计后果,低声道:“南朝大军开始运动,各监军司都有官塘,恐怕入侵就在几日内。当初大军剿灭南朝威横上旅,却无法拦截车旅。”

    随着,李仁孝把事情一五一十说来,甚至有一分做作在其中,李乾顺脸色更加苍白,身子轻轻地颤抖,数十万大军三路并进,这是什么概念真被张启元这厮害死了。

    李仁孝大惊失色,急忙要扶李乾顺,仓促地道:“爹爹不要焦虑,南朝不过是虚张声势。”

    李乾顺摇了摇头,艰难地靠在厚实的锦垫上,唉声叹气道:“没吃到羊肉,还惹了一身骚我被张启元给骗了。”

    “什么”李仁孝嘴角一抽,他隐约听说张启元建议,却不敢百分百肯定。

    “恐怕这仗必不可免,南朝得到口实,要讲和是不容易了。”李乾顺真的很头疼,他才发觉自己陷的太深,回忆起方方面面,忽然明白宋夏大战,最得利的是女真人。

    当初,他未尝没有想到,只是他非常自负地认为,大夏能够应付大宋行朝,金军应该起到威慑作用,狐假虎威得到一番好处,却没想到人家压根就不鸟他。

    为何会病情加重,就是因为四十六旅镇全军覆没,他在大为兴奋下,又得到了夏间人的密报,金军加快速度南下,却又在边地停留不前。

    这个消息对他打击太大了,无论他是精明还是愚蠢,作为一个君主,要再看不出来,那还不如投河去死算了,可恶的女真人明显的让他打头阵,当个露头鸟,难怪大宋行朝出手就是宰牛刀。

    按照他的谋算,大宋行朝对夏虎视眈眈,只要有着女真人的威胁,并不一定敢发动全面战争,最多也就是集中大军恐吓,或是发动一场边境局部战事,兵力投入绝不会超过十万,这也是他敢围困平羌城主要原因。

    之所以发动围城打援,就在于金军开始快速南下,大有讹诈大宋行朝的意思,更让王秀腾不手来,让他又产生占便宜的念头,利用宋军不敢大动有利时机,彰显大夏赫赫军威。

    但是,当他歼灭近万人,仇恨是拉下来,借口也给人家了,女真人却停了下来,这是怎么了明显就是怂恿大宋行朝开战,女真人好坐收渔人之利,两败俱伤时是最佳时机,大宋行朝也被逼到了悬崖上,不能不对夏展开大战。

    一切都是他的认为,虽然没有估计到王秀灭夏决心,却也把南北心思,算计个不离十,也就是说,他彻底成为了棋子和鱼肉。

    “兀术,张启元,杀了他。”李仁孝生性平和,却不代表没有脾气,尤其是把党项拖入泥潭的张启元,他恨不得凌迟处死才能解恨。

 924。第924章 夏宫之谋2

    “不行啊此时不能再得罪人了。 ”李乾顺艰涩地摇了摇头,目光中尽是悔恨,如果重新选择的话,他绝不会听张启元的挑唆,绝不会挑衅大宋行朝的权威。

    但是,现在他不仅不能杀张启元,还必须保护这厮不受伤害,因为他把大宋得罪个透彻,不能再得罪女真人了,要再给女真人借口,他的处境会更加窘迫。

    一阵激烈咳嗽,在李仁孝手忙脚乱中,他长长喘了口气,又道:“我算是看明白了,他们勾心斗角,把咱们给当成筹码。南朝有亡我之心,平羌城就是个诱饵,女真又何尝不想控制我,真不该啊下面的事就看你了。”

    李仁孝惊惧不已,他绝没有想到里面的道道,宋人灭他之心坚决,女真人也不是好鸟,自然要打主意,有大夏在侧,女真人就无法真正稳定草原。但是,让他最惊讶的是,李乾顺竟然有让位的意思,心中又一阵惊喜。

    可惜你生性荏弱,这副担子太重了。”李乾顺哀然而叹,他最看重李仁礼,那个儿子最像他,兼有李仁孝、李仁忠所长,可惜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既然一场大战必不可免,他的大限自己有明白,只能谨慎选择最合适的儿子,来应付这场巨大的危机。

    三个儿子各有千秋,放在平时三儿子李仁礼,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可惜已经没有时间安排了。

    大儿子李仁忠武艺高强,常年在军中,党项人中威望很高,但性情急躁,意气用事,非可托大宝之人,一旦做主搞不好会坏了大事。

    李仁孝深受儒学佛老熏陶,性情荏弱,做为守成君主还是可堪的,危难时绝非明主。不过,重要的是他的长子,继承皇位乃顺理成章、名正言顺,不会引起朝野太大的变故。

    如果,现在变更太子,很可能引起朝野的震动,各方势力会陷入内耗,被大宋行朝加以利用,女真人狼子野心,相信不会放弃好机会,这就是所谓最好的选择,希望儿子能挺过去。

    李仁孝岂能不知,李乾顺在放权,甚至让他直接继位,他心中惊喜交加,却不得不做出万分委屈的模样,立即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喊道:“爹爹偶感小恙,来日病愈,此话决不可再说。”

    “好了,来人,宣晋王和国相来。”李乾顺何尝不想活个百年,大好的江山他还没有厌倦,如花似玉的美人,还没有尝够本,但人之将死不能不为儿子着想,更不能不为嵬名家长远打算。

    李仁孝心神不宁,一会暗自窃喜,多年的等待得偿所愿,他甚至有点感激大宋行朝和女真人,没有他们的交相算计,李乾顺岂能耗尽精力,顺利地把大宝让出。

    但是,他又有一股迷惘的胆怯,大宋数十万大军枕戈待旦,李乾顺玩的大发了,让他如何收场

    不说强劲的外患,单单那些虎视眈眈地权贵,濮王、晋王还有国相、各位大族长等等,想想,就让他一阵头疼啊

    “其实,你也不用担忧外患,大宋看是气势汹汹,但我大夏也有底牌,危机来临他们还是能同仇敌忾的。”

    李乾顺长长一叹,话虽如此,他却心中没有底气,又是一阵咳嗽,道:“只要你顶住他们最强攻势,女真人必然会施加压力,相信南朝是虎头蛇尾,我最担心的是本族人。”

    李仁孝默然,他何尝不明白对手是谁,大宋气势汹汹,但凭借以往经验来看,又有女真人从中渔利,就算两败俱伤,至少生存下来,继续做他的大夏皇帝。

    因为,党项政权的生存,对没有完成灭宋的女真人来说,是利大于弊,远远在草原利益至上。大宋行朝得到了河西,取得优良的战马和广阔的牧场,对女真人来说,绝对是一次大的灾难,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

    但是,历来祸起萧墙,不是让敌人有可趁之机,就是君王惨死在政敌之手,政治上的失败没有怜悯。

    “察哥素有谋略,但为人贪婪,这样还好,他并没有大志,正可为你所用。斡道冲衷心可嘉、勤于国事,也可当为大用,其余你可斟酌用之。”李乾顺的语气狠冷冰,既然决心传位李仁孝,杀伐果断就完全体现出来。

    李仁孝记下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一个父亲最后交代儿子,无论之前怎样,现在的李乾顺是真的父亲,他不能不为之动容。尽管,他并不认可李乾顺的政治才能,却不能否认其阅历,对某些人的认识还是有借鉴的。

    “任敬得可堪大用”他考虑再三,主动说出打算。

    “任敬得”李乾顺稍稍沉吟,面色极为复杂,半响才断然道:“此人绝不可留在兴庆,就让他在地方领兵吧不过,还是要防备萧合达一二,任敬得倒是合适人选。”

    李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