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70章

权倾大宋-第470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大人还是先说吧”李纲瞥了眼王秀,这时候可不能让王秀当枪使了。

    王秀莞尔一笑,很随意地道:“要我看,宣抚司也不需要常设,罢了也就罢了。”

    此言一出,大殿内众人脸色各异,说不出的古怪。

    李纲惊讶地看着王秀,道:“如今山河沦陷,宣抚司掌四方安抚,主持方面军务,岂能随意撤销。”

    谭世绩也瞪大了眼睛,急促地道:“不错,侍军司设立,总数路禁军兵马,各路安抚制置使岂能压制,不设宣抚司太过孟浪。”

    众人纷说不停,完全一边倒的态势,对王秀关于要不要宣抚司,根本就是大加鞭挞。

    赵谌也觉得不妥,宣抚司由侍郎或直学士之上大臣担任,明显是文官制衡武人,岂能轻易的废除,道:“王公,宣抚司事关重大,断不能轻易废立。”

    “陛下,臣并无废除宣抚司之意。”王秀抓住赵谌话中破绽,道:“文臣管兵断不可废,这是万世不变的道理。”

    “那。”赵谌不解王秀的意图,有点糊涂了。

    “朝廷设立侍军司,并非是常设衙门,而是主持方面的征战事务,平时只需要衙门框架,战时再选派将校。宣抚司设置的意图也是如此,无非是宣抚四方,并非朝廷常设差遣,只要没有主要应急目标,完全没必要靡费财货,也避免衙门权力过大弊端。”

    王秀脸色平静,沉稳地道:“要一夕之间改变,哪也不现实,臣建议合并宣抚司和处置司,成立宣抚处置司。”

    赵谌没有说话,目光转向了众人。

    tags:权倾大宋最新章节 权倾大宋更新列表 权倾大宋

 887。第887章 北上

    李纲、秦桧、谭世绩、李纲私下同意,让侍军司主导整个战争,却没想到王秀又要合并处置司和宣抚司,不免有几分吃惊,他们想再看看,王秀打的怎样的算盘。

    谭世绩眉头一挑,沉声道:“宣抚处置司,还请望大人明言。”

    “宣抚使本就是临时设置差遣,两大宣抚司设立有十年,几乎成了固定的衙门,这和朝廷制度不符。借此次征战,把宣抚司和处置司合并,成立持节宣抚处置大使,设立三位副使和一位判官,待战后宣抚处置司裁撤,两大侍军司、行营保留框架,并不再设置典兵都指挥、都统制官,以经略制置使兼差副都指挥,只保留军都指挥。”

    在场的这群老狐狸明白了,王秀的办法算是不错,突然撤去宣抚司动静太大,难免被人诟病,利用西北战事机会合并,战事结束裁撤,一切顺理成章。

    经略制置使不过是路级率臣,本来是由文官任职,给予武官也是无不可。不设置典兵都指挥、都统制官,并不是把侍军司、行营给撤了,而是这些武官成为名号,对辖区禁军没有指挥权力,兵权还是归枢密院和三衙。

    既然兵权依旧归朝廷,那些掌控十余万大军的都指挥,要还有实权的话,真让人坐卧不安,能够虚化都指挥使司、都统制司,对于他们来说是松了口气。

    不过,合并宣抚司等同于王秀全面指导战争,功成之日无论是声誉还是功绩,都是无以伦比的。

    “当然了,还是按部就班,臣在开封应付兀术,为西北战事争取时间。”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提反对意见,现在国家机器已经开工,箭在玄上不得不发,容不得你有不同声音。

    任由宣抚司和侍军司争权,只能导致战事惨败,他们输不起这场战争,王秀的提议的确很恰当,算是换汤不换药,文人依旧指导整个战争,只不过换了个名目。

    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最深一层,王秀的根本目的是文人掌控战争,却不去指导战争,看是仍旧是原有坛坛罐罐,他到任之后自然会有说法。

    赵鼎也没有去再争辩,他也觉得王秀建议不错,无论是侍军司还是宣抚司,他都认为权柄太大,不应该常设。既然王秀能在战后一并裁撤,或是简化为框架,他也免得再有口舌之争,算是多年来为数不多几次。

    就这样,王秀的突然袭击,又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再加上两府重臣的默认,赵谌只能发布诏谕,任命王秀以宰相兼差持节宣抚处置江北大使,两大宣抚司归王秀节制,王庶、蔡易、辛炳分别担任宣抚处置副使。

    次日,王秀火速北上,预示着战争的开始。

    送行自然要送行,宰相典兵自然不能小了排场,两府重臣都到了都亭相送,连皇太后和天子,也派人送来御酒。王家家眷早在府邸就送了行,只有王卿苧跟到了都亭,准备把兄弟送走,自己准备几天北上。

    王彦、岳飞、韩世忠、王德、刘锜、张俊、张宗颜、刘惟辅等人,统帅北侍军十余万精甲,早就在沿河严阵以待,。

    陕西方面更是大军汇集,五大行营汇集禁军十四万,各军州签发乡军十一万,还有正在开赴西北的天武、神卫两军,六路团结兵马达二十八万,京西的兵力随时可以支援。

    当然,天武军是直接开赴西北,神卫军在王秀前,由船只通过运河北上开封。

    人们看到了这场战争的组成,王秀是宣抚处置大使,王庶、蔡易、辛炳为副使,让人意外的是,判官由何为、张所担任,一个变成两个,管勾机宜文字自然跑不了宗良。

    随着王秀的北上,朝野上下的目光落在开封,而不是陕西六路。如今,大宋行朝不再是十年前,只是一听到征战,大家还是本能地想到王秀,他为大家带来的惊喜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人们特别关注他的身影。

    就在王秀北上的第六天,楚国长公主下嫁范离,婚礼筹备的相当喜庆,规格也十分高。

    赵多福系假冒被火炼,她成为朝廷唯一的公主,无论怎样说都要大办,嫁妆自然是非常丰厚,赐办财钱三十万贯,全部出自内库,三倍于公主成例,车架配掌扇加四把,引障花、烛笼各加十个。

    一套繁琐而周详地礼仪,范昭被册封驸马都尉,赐玉带、袭衣、银鞍勒马、采绢百匹。

    按照制度,皇后韩氏率妃嫔,并各局尚宫,送赵柔嘉仪仗到大内晨辉门,由六尚宫送至东华门。

    当然,迎娶公主绝非简单到东华门迎接。作为人臣迎娶天家娇女,自然要有人臣的礼节,没办法,谁让你是尚而不是娶。

    迎亲前一日,殿中省派出内侍,在东华门设置场所,这厮夫妻第一次相会处,阴阳交泰的,自然要非常隆重。

    当天范家父子有一番教诲礼仪,范离三拜乘马迎娶公主,至东华门下马,礼直官引他站到自己该站的位置上。

    楚国长公主赵柔嘉的卤簿、仪仗也在门外,待赵柔嘉出晨辉门向内东门而来,范离在礼直官引导下,进入东华门,长公主的车架跟随入内。

    范离还要躬身向西,请赵柔嘉升车,才能步入晨辉门,向皇后韩氏行大礼,再转身反悔府邸,恭候赵柔嘉仪仗,并不是亲自接赵柔嘉回去。

    朱琏嫁女,自然有一番伤心,赵谌也在赵柔嘉辞行时,本着脸例行公事地交代,公舅要恭敬淑德,万勿有皇家矫治。

    江宁的居民可算是饱了眼福,真正看到皇家嫁公主,江宁各大小报,纷纷评论婚礼,有的说皇室喜庆,预示战事必将顺利,也有的说公主出格三倍于成例,简直太奢靡了,朝廷决不能任由攀比。

    无论怎样说,大家就图个乐子,暂时冲淡了战争的雾霾。

    你说皇家喜庆,预示展示顺利,简直是扯淡,还不如多关注王相公。

    tags:  

 888。第888章 西北战事的开端

    至于说三倍成例的酸话,殿中省在邸报发文,内外库彻底分离,内库是皇家专用,楚国长公主的嫁妆并没超过十万,而是皇太后拿自己的私房钱。

    这就让人无话可说了,太后心疼女儿,从自家腰包掏钱,干你们屁事还是闭上鸟嘴得了。

    热闹总会过去,娱乐性的事务总比不过现实,大家的目光还是盯着北方。

    商人或是工场主,那是尤为地兴奋,战争对于生民来说或许是恐惧,又或许是娱乐,对他们而言却是财源滚滚。无论是皮革还是铜铁,都是流水价地消耗,让他们赚个钵满盆溢,怎能不去关注成败。

    实际上,张启元对李乾顺的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坦诚让李乾顺彻底下定决心,开始对陕西用兵。

    究其最根本缘由,还是李乾顺抱有幻想,希望金军能挑起大战,让他成功夺取横山,最终平羌城的战斗开始打响。

    十万夏军云集,至少有五万正兵,对平羌城防御体系发动攻势,对各处关防进行猛烈攻击。

    守军近万人分布各关防,利用地形,依托城堡关隘,层层阻击夏军。战斗打的十分激烈,在宋军坚决的抵抗下,夏军攻势屡屡受挫,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尤其是平羌城主关城前堡的争夺,应该用惨烈来形容。李世辅集中上万人,上千吏士身披湿牛皮重甲,轮番进攻前堡,守军千余人进行顽强抵抗,杀的是血流成河,夏军三度登上城池,宋军组织反攻,经过血战把夏军反击下去。

    连续六天作战,守军阵亡四百余人,夏军更是千余横尸城下,双方几乎都脱了力。

    开头就是当头炮,硬碰硬地对头顶,都是火气十足,李良辅没想到宋军那么坚韧,碰了个头破血流。

    不先说陕西战事,却说王秀到达开封,已经是秋凉气爽。他首先去祭拜了秦献容的坟墓,三柱青烟缭绕,几盘精美地果品,在那里待上了整整一夜。

    不能不说的是,开封城不复当年神采,大量的权贵南迁,失去了往日的贵气。

    但是,百年故都仍有一丝余韵,作为人口百万的大镇,依然是商贩云集、酒楼林立,州桥夜市灯火仍然彻夜不息,仕女们的衣着打扮还是争奇斗艳,为秋风瑟瑟地天气,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王秀抵达开封,让市民们吃了颗定心丸,他的事迹仍在开封流传,无论是杀的虏人丢盔卸甲,还是退去涛涛洪水,或是一力把王黼拽下马,都让人感到安心。

    王相公是天上的仙真,能人所不能,有了相公坐镇开封,大家该忙什么忙什么,天塌不下来的。

    不过,他在城外美人居,当天就被传了出来,人们并没有指责他,更没有说三道四。当年,秦献容的事情早被传开,那可是真正的烈女,王秀刚刚抵达开封的第二天,就到了美人居,那份真挚的情感,让人实在说不出话。

    才子和美人是永恒的话题,凄美残缺的故事,更能引起人的同情,太完美了,总让人感到少点韵味。

    此时,开封城不知多少妇人,都在羡慕秦献容,纵然是香魂散去,也让王相公牵肠挂肚。

    就着这瞬间,年不过四旬的王秀,成为她们心中男人的标尺。也是,一位入仕不到二十年,就位极人臣男人,还是位被传为仙真转世的人物,能如此的牵挂一个妇人,换成是自己,哪怕死了也值得。

    就不说市井间那些传言,王秀回到城中第二天,四位行营都统制官,风尘仆仆地陆续抵达。

    有小报首先爆料,北侍军四大行营都校到达,预示着王相公有重大行动,一下子勾起人们的眼球。这要怎样的大手笔,才能把四位大帅,哦,还的加上京畿的制置使,一共是五位实权大帅汇聚一起。

    午间,大日当头,留都大内宣德门外尚书省兵部,进进出出全是禁军将校,要真有有心人去看,就会明白这些人多是参军,而且尚书兵部防卫十分森严。

    就在兵部大堂内,摆了一张巨大的沙盘,几名低等将校摆动红黑旗,随着那些高等将校的推演,演示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还有各种情况下的侧重点。

    北侍军正、副都参军、管勾行军参军,四大行营都参军使、管勾行军参军们比比划划,分为正反双方,不断进行战略对抗,以解决王秀提出的三个问题。

    王秀在开封的府邸,他在客厅会诸位都校,到场的除了蔡易,还有北侍军副都指挥使、护将印王渊,北侍军副都指挥使王彦,京畿北面经略制置使刘锜。

    北侍军第一行营京东东路齐州行营都统制官张宗颜、第二行营京东西路行济州营都统制官岳飞、第三行营京西北路怀州行营都统制官张俊,第四行营京西北路孟州行营都统制官韩世忠,还有神卫军都指挥使刘惟辅。

    设立行营是战争的需要,也有点仓促,几位也都是公认有能力的大将,也是得到王秀认可的,由军都指挥使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