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65章

权倾大宋-第465章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淬原出身西军,当年担任真定府路兵马副总管,失镇南逃后加入殿前司禁军,积功成为知行军司事,作为枢参高等行军参军,对西军是了解颇深的。

    他也很赞同这场战事,毕竟是西军为主力,只是明显的两府大佬信心不足,他也不好说话。

    王宣却撇撇嘴不以为然,他曾经击败女真悍将斜卯阿里,又是李纲看好的旧部,哪里会怕别人,朗声道:“以最佳军事部署,两大行营牵制左厢军司,然后分南北两路,可以快速抵达灵州。”

    他没有说多长时间拿下兴庆,也没有做出任何保证,时间并不是他所能预测的。

    王秀默默看着山川地形沙盘,最佳方案实际是他运筹,让封元放出来的。

    其实,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总结历史上,蒙古人对党项作战经验,避免和强悍的左厢军司硬拼。以两个行营的大军牵制夏左厢军司,让党项人主力脱不开身。

    平羌城就是一个点,宋军组成两支快速部队,配给强有力的步军部队,南路从熙河路北上,进入右厢军司防区北上,北路沿着草原边境西进,直接进攻省嵬城。

    “南路行营倒是可行,但北路行营要越过边地,恐怕会引起虏人反击。”李纲眼光也很独到,看到了危险点。

    王秀并不认为李纲多心,实际北路绝对是冒险,推演的成功并不代表实际作战顺利。也是,仅仅是个计划,操作起来实在太难,大宋行朝的进攻阵地,无法完全避开夏军左厢,战斗只能在战争中不断改变,墨守成规的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

    他运筹的作战计划,连自己也觉得太不符合实际,根本避免不了和夏军左厢决战。

    王宣神色有些傲然,他看了眼刘光世,朗声道:“以最坏的打算,西北战事一时无法形成决算,女真趁机南下,以兵力计算,北侍军完全可以应对,沙门岛驻扎侍卫水军,也可以出海威胁燕山,至少能保证平局。”

    “侍卫水军主力已经南下,沙门岛不足对虏人形成威慑,长岛的侍卫水军拱卫行在,断不能北上。”许翰白了王宣,语气很不愉快,显然很不看好侍卫水军。

    王宣很不满许翰态度,自从侍卫水军奔袭滦州,上岸的战斗中打的惨烈,损失比较严重。

    但是,那场激烈的战斗却转化为宝贵经验,无论从登陆进攻还是阵型摆设,都让侍卫水军受益匪浅,都参军司和侍卫水军都参军司,早就规划出对付金军马军的战队编组。

    也就是说,留守的虎翼第五军,无论是甲仗配置还是战术,都逐渐适应登陆战的需要,确保守住登陆点,迎接马步军的增援或是后续部队抵达。

    他眉头紧蹙,口吻生硬地道:“海船游戈燕山近海,必能震慑虏人,京东驻扎虎翼第五军两个旅镇,完全可以威慑燕山,许相公无须担心。”

    侍卫水军的军编制规模不大,旅镇规模更小,体现出登陆作战需要小编制加灵活性的重要,两个旅镇也不过四千余人,可以组成两个战阵。

    王秀很赞赏王宣不亢不卑的态度,也开口说道:“许大人,如果能然高丽出让江华,以海制陆,侍卫水军更具威慑。”

    “大人说的极是,我们可以在任何一点登陆,打他个措手不及。”钟离睿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

    许翰也不想争辩,该说的也都说了,人家王秀再次担任处置使,显然早就胸有成竹,自己做那恶人干嘛

    李纲显得非常犹豫,慢吞吞地道:“不动用东南仓禀,能否支撑西北大军决战”

    王秀笑了,李纲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不动用倾国之力的战争。不过,更深一层的寓意很明确,对方不想把有限资源,消耗在西北战场上,影响北伐大业。

    西北在士人眼中,也就是次要的战场。

    刘光世咳了一声,道:“李相公,蜀道虽然艰难,却也能支撑半数粮草。”

    李纲轻松地点头,有刘光世肯定,陕西加上京西的仓储,那就不用动用东南仓禀,他也就无话可说了。

    王秀对西北战事非常上心,早就做过精密的计算,陕西六路仓禀储备,加上蜀川更加丰厚的粮草储备,完全可以支撑长期战胜,至于京西那是备用。

    再说,西侍军配备一些独特的器械,准备应付党项的马军。不要说那些正在陆续装配的火器,单单四轮战车就足以奠定时代方向,四个轮子的封闭型战车,完全仿照忽视的装甲战车,一队、一营乃至一旅的战车意味着什么

    ;

 877。第877章 西北战事的廷议2

    汉将李陵以五千步卒,依靠转运车的掩护,携带二百万箭矢,对抗匈奴八万骑,竟然能在草原上进退自如。小说刘裕以三千人部署环形战车阵,击败七万魏军进攻。

    可见,在平原战场上,战车对马军的制约很多。宋军的战马并不多,但民间可是有骡马和驴子,那些无法执行长途作战的骡马、驴子,完全可以拉动战车作战。

    最重要的是,那划时代的意义,四轮车的横空出世,奠定了汽车发展的基础,两轮车和独轮车,无法发展出汽车。

    他有点可惜的是,他按照明代偏厢车模型,让玉泉山研究院推出成果,禁军对这种四轮战车似乎不太感兴趣,到目前为止仅各军仅装备一个营。

    很明显,四轮战车还比较笨重,虽然上面装备强有力的弩箭,却很少吸引人上车作战,往往单车甚至一队的车子,无法和同样数量马军对抗,将帅依然偏向发展马军。

    也是,相对灵活的双轮兵车,也无法跟上马军发展到步伐,虽说是不是早就军事上的奇迹,却仍然被主流说淘汰,就不要说体积更大,更不太灵活的四轮车了。

    对于马军的发展,他自然是排在第一号位置,但决不放弃四轮战车的发展,抛开四轮车意义不说,这种战车对步跋子的意义,绝不是短期内能表现出来的,需要战场上来证明。

    笨重是一回事,战力又是一回事,就看对禁军进行怎样的编组,能发挥战车最大的战斗力。

    你让单车迎战马军,那肯定是不行的,要是进行混合编成,那车马相互协同,又能发挥怎样的战斗力

    “这场战事,灭亡党项是理所应当。但是,区区党项而已,用不着朝廷大费周折,不过是练兵而已。”

    话说的非常狂,更加的任性,对付和大宋相持百余年的夏,竟然说是练兵,何为练兵李纲、谭世绩、李光等人目光闪烁,他们听懂了其中寓意,不能不为之心折。

    多年来,无论他们承认与否,往昔暮气沉沉的帝国,在王秀潜移默化下,变的朝气蓬勃起来。东南一带的变化,可以说是旷古未闻,正是如此,才加深了他们强忍收复失地、休养生息的主张,也逐渐倾向于相信王秀。

    到了这个时候,两府三相两参,最终达成了共识,没有比这个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了,这就代表着朝廷最高层齐心协力,别人再犹豫也无可奈何,大宋朝廷同意了西北战略思想,那就是剿灭党项人,至少也要拿下夏河东军州及凉州。

    皆大欢喜的局面,随着朱胜非的到来,变的更加让人有信心。不为别的,正是职方司带来女真人绝密军情,金军南下的部队,多是虚张声势,打着一些女真老牌劲旅旗号,却都是些签发新兵,这就让人有嚼头了。

    这份官塘罗列十分清晰,金军在云中北部的汪古部,秘密集结了三万女真族精锐,还有万余奚族马步军。这代表了什么在场的老狐狸哪个不明白,那就真羞辱了两府。

    “看来虏人并没打算大动干戈,反倒是想要浑水摸鱼。”一直没有言语的秦桧,简直是大喜过望,立即抛弃自己的犹豫,变成王秀坚定的支持者。

    李纲也眉毛抖索,惊喜地道:“看来虏人的确要勒索,那我们绝不能让步,还要尽快增兵陕西。”

    “李大人此言差矣”王秀抖了抖袖口笑了。

    “哦,这话从何说起”不要说李纲,众人都惊讶地看着王秀。

    王秀嘿嘿一笑,道:“还是那句老话,兵无常势,无论怎样说虏人都有十余万人,一旦发动突然袭击,那可真不好玩,还是要谨慎些为好,该给他们点骨头就给点,人家也不容易,不是吗”

    虽然,这话让众人反思不已,他们也不是寻常人,明白女真人不会让朝廷轻松,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候动手,稳妥并没有坏处。不过,但最后一句话引起哄然大笑,骂的大家心情爽快,虏人就是猪羊而已。

    “对了,恐怕蔡易之难以应付局面。”谭世绩忽然发现问题,也不顾得罪人了。

    李纲开始时也不同意蔡易担任宣抚使,甚至认为尚书六部侍郎,都要比你蔡易能力强。

    但是,王秀是一力坚持,加上蔡家的势力也很庞大,朝野承受蔡家恩情的大有人在,虽说当年蔡家遭殃噤若寒蝉,锦上添花却人人都会做,顺便结个善缘,他才有点不甘心地同意。

    耿直如李纲者,也不得不在某些事上做出让步,朝野复杂的关系利益网,绝非个人权势所能左右。

    王秀举荐蔡易出任宣抚,也是有自己的打算,他本来就可算北上,亲自节制这场颇具挑战意义的战争,有一个强悍的宣抚使,显然不是他所愿。

    蔡易中资之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两人关系又非常友善,又是依附的盟友关系,不会在战略上和他形成对立。

    再说,他想让蔡易再进一步,以补偿整日消沉的蔡鞗,让蔡易进入两府,蔡家重新辉煌起来,是最好的补偿方式。

    “我将尽快北上,西侍军完成动员,就是大军征伐之日,还望诸公好为之。”他的意思非常明白,他亲自主导这场战争,至于蔡易担任宣抚使,大家可以完全放心。

    李纲神色很勉强,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王秀亲自主导战争,他是放心的。但是,西北战略一旦达成,王秀的声誉将上升到无以伦比的程度,届时朝廷将再无人能撼动。

    恐怕,北伐功成日,也就是赵家天子禅让之时这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他看向王秀的目光,又多了份警惕。

    让他走不出的困局,王秀明明有机会夺取赵家天下,却在最好的时候放弃。内外朝彻底分离,他知道一切,却又不能不抱有一点警惕,无论怎样去说,随着王秀威望的空前高涨,有些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再说,王秀位极人臣,做事逐渐强悍专断,可不是个好兆头。

    王秀似乎没有关注李纲异样的目光,调侃地笑道:“可惜,楚国长公主出阁,在下是赶不上了。”

 878。第878章 朱琏的烦心

    今个,江宁的天气格外好,碧空万里点缀着点点云彩,正是户外行走的大好机会。

    禁中的慈寿宫,朱琏亲自泡着茶水,韩氏乖巧地旁边帮忙,时不时地看眼坐在下首的赵谌,眸子里尽是关切。

    “娘娘,不过是几个妾室,朝廷本就不给宗室藩王外侧室诰命,也就是聊聊几位先朝重臣而已,一下给了他们三个县君诰命。。”赵谌不情愿地撇撇嘴,看了一旁的赵柔嘉,没有把话说下去,意思却非常明白,给乐县君已是优容,还想要别的。

    赵柔嘉哪里不明白赵谌意思,也就是在朱琏身旁,半撒娇地道:“是啊哪有宗室外侧室封诰命,本来已经破例了,再加封郡君,简直太骇人所闻了。”

    朱琏淡然一笑,不置可否,风淡云轻地道:“我又没说现在加封,而是等到相公克靖西北,开国公配上国夫人和郡君,足以让官家笼络人心了。”

    其实,她心中很失望,儿女对王秀成见日甚,完全走到了对立面。她敢肯定的是,如果不是骨血相连的话,就算王秀勤王救驾建立行朝,恐怕现在赵谌也如同汉献帝,形同囚禁宫中,等待着禅位的那一天。

    嗯,压根不用等到那天,早在十年前,恐怕赵家天下就完了。

    可惜,赵谌、赵柔嘉不理解王秀,迫使王秀提前出手,开始实施内外朝彻底分离,二元君主制框架拉起,儿子的权力被分割不少,还在心存妄想,实在让她担忧不已。

    其实,她非常明白王秀的用心,利用老臣在前台,自己躲在幕后操纵,并没有打算那么快到前台,连续几次大事的发生,让王秀彻底走到前台。

    赵谌看了眼赵柔嘉,眨了眨眼笑了。

    赵柔嘉哼了声,不满地道:“那也得他打胜仗再说,就算他胜了,一个宰相侧室封郡君,似乎有点过份。”

    朱琏瞥了眼赵柔嘉,目光落在韩氏脸上,慢悠悠地道:“圣人是后宫之主,执掌内外命妇册封用玺,怎么看此事”

    韩氏正在担忧赵谌惹朱琏不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